对宋六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其实,古代皇陵被破坏,大都来自人祸——盗墓。一般的盗墓者只是冲着“财”去,也有少数为了“盗尸”。但是,皇帝头颅被人拿来做器物,恐怕只有南宋的宋理宗赵昀了。
都知道,南宋的历史就是一个悲催史。不过,这样的结果也真的是无法避免,毕竟南宋和北宋一脉相承。国力衰弱自然被人欺负,以至于国亡后自己的陵墓都惨遭破坏了。
在古代,皇陵一直都是皇家的头等大事。往往是新皇帝一上位,就开始忙着建造自己的陵墓了,南宋皇帝也是一样。北宋的皇陵在河南省巩义市,那时已是金国地盘,于是,南宋皇帝只能再找新的陵地。
当时,宋高宗赵构派出杨华在江南寻找。浙江多山,从风水上来看,找块宝地不难,可杨华却看重了陆游祖先陆佃的功德院。杨华给出的理由非常有说服力,说:功德院东南西北相邻的山很有“深意”,如东面的青龙山预示“青龙”,南面的紫云山当然是“朱雀”等。
所以说,若有这等山峰“保卫”,我南宋一定会千秋万代。
其实,陆佃的功德院不过是距离绍兴市东南17公里的一个山沟。而赵构却认可了杨华的建议,于是,南宋的6位皇帝都埋在了这里。然而,后人称宋六陵为“攒宫”,就是将梓宫集中一块之意。所以,宋六陵的建造非常简陋,没有修陵台,没有神道的石像。
可想而知,南宋的这些皇帝都想重回故土。
当时,宋理宗在联蒙时,就提出过灭金后拿回河南,但这不过是一个口头承诺。所以,才将此地当成了暂时的“寄存”,故而修得很是“潦草”,埋得也不深。
其实,国力只是一方面,可皇陵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会如此“马虎”呢?
只是,南宋的帝王们再也回不去了,倒是便宜了贼人。而此处,除了宋朝的皇帝,还葬有不少皇后、后妃,以及一些大臣,共有100多座陵墓。
后来,元兵南下一路破城,同时,一位西域僧人杨琏真迦开始了他的盗墓行动。
首先遭殃的就是永穆陵,埋的是宋理宗赵昀。那时,宋理宗刚刚去世4年,遗体还完好,而这帮人不仅盗了金银财宝,还将宋理宗的尸体拖了出来,倒挂在树上,将他肚子里的水银都给倒空了。
这还不够,杨琏真迦居然觉得宋理宗的脑袋够大,将它拧下做成了盛酒的器物。在西域僧人的习俗中,这种战利品可以去灾、招福。再说,这还是南宋皇帝的头颅,更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当时,南宋陵墓几乎都被杨琏真迦轮番蹂躏,尸骨遍地,一片惨状。
更过分的是,杨琏真迦还将各位皇帝的骨骸混合着牛马枯骨,在临安的故宫建了一座高13丈的塔,并起名字——镇本。其实,杨琏真迦就是想以此摧毁南宋抗元的斗志。
杨琏真迦的行为也激起了一片抗议。
当时,绍兴有唐珏等两位义士不顾身危,将这些皇帝的遗骨收集到了一起葬入了一寺庙之中。一直到明朝开国之后,宋六陵才得以重新修复,宋理宗的头骨才被朱元璋花重金赎回。之后,朱元璋派人看管宋六陵,很快这片区域成了一片茂林。
然而,宋六陵的安宁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到了清朝时期,又有人对宋六陵动了手。抗战期间,汪伪政权的一些官兵也来盗墓。几经劫难,如今的宋六陵只剩下了一些古松树诉说着以往的历史。可以说,每每再读这一故事,感受到的都是国家无力导致的惨剧。
但是,再读一些细节,在如此非常时刻,皇帝对于自己的身后事却是丝毫没有降低标准。甚至于,宋理宗身下的凉席都是纯金丝所编,脚底是天下一名琴——穿云琴。据说,穿云琴是杨贵妃用过的,至今下落不明。
那么,这些“身外之物”真能保住南宋江山吗?
其实,在宋理宗时期,倒也出台了不少举措,但是,他在经济上却是毫无建树,超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不得不动用大量黄金平抑物价。之后,随着和蒙古的交战,再次发行货币,最终,彻底搞垮了南宋经济。
现代总结一个王朝衰败的原因,一般都会以国力不支,皇帝无能来评价一个王朝的堕落。但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朝廷无力对国家的经济进行掌控。试想一下,一个民心惶惶的社会,谁还有心思来维护国家政权呢?
于是,有人分析,如果没有联蒙灭金这一出,没准南宋还有希望。但说到底,无非是苟延残喘,当时,宋理宗为自己的宠妃修功德寺,规制都超过了自己的祖宗。这个时候,宋理宗肯定在意个人感受,他怎么可能将国家的事真正的放在心间。
历史故事总是让人感到心痛,说这些并不是让我们缅怀往事,而是用这些事实警示后人:国家都保不住了,还用什么来保护自己的身后事呢?可明白这些道理的帝王又有几人,历史上的多数帝王都为保全自己忘记了国家,但结果却是国家没了自己也没了。
除了亡国的,基本都有,谁的陵墓最大已经无法考证。大多被毁于战乱。河洛地区的几乎被盗光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720576&PostID=13581256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盘古氏 上古时期 盘古 南海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伏羲氏 原始社会 太昊陵 河南淮阳 湖北襄阳等 传说之陵
女娲氏 原始社会 女娲陵 山东济宁 山西赵城等地 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 炎帝陵 湖南酃县 传说之陵
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山东 甘肃 河南 河北等地 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准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会 少昊陵 山东曲阜 传说之陵
颛顼高阳氏 原始社会 颛顼陵 河北高阳 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 原始社会 帝喾陵 河南滑县 陕西 阳等地 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 原始社会 尧陵 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 传说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会 舜陵 湖南宁远县 传说之陵
大禹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 禹陵 浙江绍兴 传说之陵
夏代王陵
夏代自后启杀益自立,天下为私,进入了奴隶社会。大约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至公元前十七世纪,共传了十六帝。仅有个别帝陵有一些传说的记载,大都不可考。由于夏代的历史情况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仅将各帝名称列表于手,以供参考。
帝号及
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后启 (约前2095--前2086年) 无考
太康 (约前2085--前2057年) 太康陵 河南太康县 传说之陵
仲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相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少康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杼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槐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芒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泄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不降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扃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甲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孔皋 奴隶社会 孔皋陵 河南洛宁县 传说之陵
后发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后履癸(桀) 奴隶社会 不可考
商代王陵
公元前十七世纪初,商汤(成汤)推翻了夏末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约自公元前一七一一年至公元前一0六六年,共历时约六四五年,传位三十帝,殷代情况已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也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其后期帝王陵墓已在河南安阳殷墟等地有所发现
注:商代的贴不上~后期王陵基本在河南安阳
西周王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周文王姬昌 五十七年 文王墓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武王发 七年 武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成王诵 三十七年 成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康王钊 二十六年 康王陵 陕西咸阳 记载不确,应在今长安户县附近
周昭王瑕 十九年 昭王陵 河南登封 待考
周穆王满 四十一年 穆王陵 陕西西安 待考
周恭王翳扈 十九年 恭王陵 陕西咸阳 待考
周懿王 二十四年 懿王陵
周孝王辟方 十三年 孝王陵
周夷王燮 二十九年 夷王陵
周厉王胡 三十七年 厉王陵
周宣王静 前827--前782年
周幽王宫涅 前781--前771年 幽王陵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春秋)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平王姬宜臼 前770--前720年 河南洛阳
周桓王林 前719--前697年 河南洛阳
周庄王佗 前696--前682年 河南洛阳
周厘王胡齐 前681--前677年 河南洛阳
周惠王阆 前676--前652年 河南洛阳
周襄王郑 前651--前619年 河南洛阳
周顷王壬臣 前618--前613年 河南洛阳
周匡王班 前612--前607年 河南洛阳
周定王瑜 前606--前586年 河南洛阳
周简王夷 前585--前572年 河南洛阳
周灵王泄心 前571--前545年 河南洛阳
周景王贵 前544--前520年 河南洛阳 王后穆氏
周悼王猛 前520
周敬王 前519--前476年 河南洛阳
东周王陵(战国)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周元王姬仁 前475--前469年 河南洛阳
周贞定王介 前468--前441年 河南洛阳
周哀王去疾 前441 河南洛阳
周思王叔 前441 河南洛阳
周考王嵬 前440--前426年 河南洛阳
周威烈王午 前425--前402年 河南洛阳
周安王骄 前401--前376年 河南洛阳
周烈王喜 前375--前369年 河南洛阳
周显王扁 前368--前321年 河南洛阳
周慎靓王定 前320--前315年 河南洛阳
周赧王延 前314--前256年 陕西凤翔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 前221--前210年 始皇陵 陕西临潼 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 前209--前207年 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年 长陵 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年 安陵 咸阳市韩家湾 惠孝张皇后
汉高后吕雉 前187--前180 吕后陵 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年 霸陵 西安市东郊 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年 阳陵 咸阳市张家湾 孝景王皇后
汉武帝刘彻 前140--前87年 茂陵 兴平县南位 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年 平陵 咸阳市大王 孝昭上官皇后
汉宣帝刘询 前73--前49年 杜陵 长安县东少陵原上 孝宣王皇后
汉元帝刘奭 前48--前33年 渭陵 咸阳市周陵南 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 前32--前7年 延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 前6--前1年 义陵 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 公元1--5年 康陵 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 6--8年
[新]王 莽 8--23年
淮阳王刘玄 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 25--57年 原陵 河南孟津 阴皇后
明帝刘庄 58--75年 显节陵 河南洛阳 马皇后
章帝刘炟 76--88年 敬陵 河南洛阳 窦皇后
和帝刘肇 89--105年 慎(顺)陵 河南洛阳 熹皇后
殇帝刘隆 106年 康陵 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 107--125年 恭陵 河南洛阳 阎皇后
顺帝刘保 126--144年 宪陵 河南洛阳 梁皇后
冲帝刘炳 145年 怀陵 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 146年 静陵 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 147--167年 宣陵 河南洛阳 郑皇后
灵帝刘宏 168--189年 文陵 河南洛阳 何皇后 王皇后
少帝刘辩 189年
献帝刘协 190--220年 禅陵 河南修武 曹皇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 221--223年 惠陵 四川成都 照烈皇后甘氏 穆皇后吴氏
蜀后主刘禅 223--264年 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 后追封 高陵 河北临漳 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 220--226年 首阳陵 河南洛阳 文德郭皇后
魏明帝曹睿 227--254年 高平陵 河南孟津 明元郭皇后
高贵乡公曹髦 255--260年 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 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 后追封 吴陵 江苏丹阳 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 222--252年 蒋 陵 江苏南京 步皇后 潘夫人
吴会稽王孙亮 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 259--264年 定陵 安徽当涂 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 265--280年 河南洛阳 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 司马懿 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 司马师 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 司马昭 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 265--290年 峻阳陵 河南洛阳 武元杨皇后
晋惠帝司马衷 291--306年 太阳陵 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 307--313年 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 314--316年 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 317--323年 建平陵 江苏南京 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 324--326年 武平陵 江苏南京 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 327--342年 兴平陵 江苏南京 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 343--344年 崇平陵 江苏南京 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 345--361年 永平陵 江苏南京 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 362--365年 安平陵 江苏南京 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 366--371年 吴陵 江苏吴县 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 高平陵 江苏南京 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 373--396年 隆平陵 江苏南京 孝武定王皇后
晋安帝司马德宗 397--418年 休平陵 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 419--420年 冲平陵 江苏南京 恭思褚皇后
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 581--604年 太陵 陕西武功 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 605--618年 炀帝陵 江苏扬州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 后追封 永康陵 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 后追封 兴宁陵 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 618--626年 献陵 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 627--649年 昭陵 礼泉县九 山
唐高宗李治 650--683年 乾陵 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 684--704年 乾陵 乾县梁山 夫妇合葬
唐中宗李显 684(710)--712年 定陵 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 684(710)--712年 挢陵 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 712--756年 泰陵 蒲城县金粟山
唐肃宗李亨 756--761年 建陵 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 762--779年 元陵 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 780--805年 崇陵 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 805年 丰陵 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 806--820年 景陵 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 821--824年 光陵 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 825--827年 陵 三原县陵前柴家窑
唐文宗李昂 827--840年 章陵 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 841--846年 端陵 三原县徐木桃沟村
唐宣宗李忱 847--859年 贞陵 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 860--874年 简陵 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 874--888年 靖陵 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 889--904年 温陵 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 905--907年 和陵 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 惠陵 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 顺陵 咸阳市底张韩家村
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 在位时间 陵名 埋葬地址 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 907--912年 宣陵 河南洛阳 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 913--923年 河南洛阳 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 924--926年 伊陵 河南洛阳
后唐明宗李亶 927--933年 徽陵 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 935--936年 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 937--942年 显陵 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 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 947--948年 睿陵 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 949--950年 颖陵 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 951--954年 嵩陵 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 955--959年 庆陵 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 960--961年 顺陵 河南郑州
吴杨渥 907--908年 绍陵
吴杨隆演 909--919年 肃陵
吴杨溥 921--?年 平陵
前蜀王建 907--918年 永陵 四川成都 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 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 925--935年 和陵 河南洛阳 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 937--942年 永陵 南京牛首山 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 943--960年 顺陵 南京牛首山 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 961--?年 金陵 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 907--911年 德陵
南汉刘龑 911--942年 康陵
南汉刘玢 942年
南汉刘晟 943--957年 昭陵
北宋帝陵:河南巩义
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8陵,分布在巩义市(洛阳附近)洛河南岸的台地上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
(二)南宋帝陵:浙江绍兴
南宋共有九个皇帝,除后三帝立于危难之中,仓皇间无法在此地建陵安葬外,有六个葬在绍兴,他们是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眘)永阜陵、光宗(赵敦)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永绍陵。称“宋六陵
明陵分布:
1 祖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
朱四九 懿祖 恒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裕皇帝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亲 64 陈氏 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3 孝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马氏 南京钟山南麓
4 长陵: 朱棣 永乐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长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
5 献陵: 朱高炽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长子 48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一岭下
6 景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长子 37 孙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黑山下
7 裕陵: 朱祁镇 正统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长子 38 钱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石门山下
天顺 1457-1464 周氏
8 景陵: 朱祁钰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陵: 朱见深 成化 宪宗 纯皇帝 1464-1487 英宗长子 41 王氏、纪氏、邵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聚宝山下
10 泰陵: 朱佑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宪宗三子 36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笔架山下
11 显陵: 朱佑元 睿宗 献皇帝 世宗父亲 43 蒋氏 湖北钟祥县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
12 康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长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莲花山下
13 永陵: 朱厚囱 嘉靖 世宗 肃皇帝 1521-1566 宪宗孙 60 陈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阳翠岭下
14 昭陵: 朱载垢 隆庆 穆宗 庄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陈氏、李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5 定陵: 朱钧翊 万历 神宗 显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6 庆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贞皇帝 1620 神宗长子 39 郭氏、王氏、刘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二岭下
17 德陵: 朱由校 天启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长子 23 张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潭峪岭下
18 思陵: 朱由检 宗祯 庄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 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鹿山下
清陵分布:
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 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 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 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 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 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 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 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清慕陵)
咸丰的陵墓 位于裕陵之西 (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 在景陵的东南(清惠陵)
光绪的陵墓 泰陵东5公里 (清崇陵)
宣统就是溥仪 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备注:
夏:大多不可考,主要在河南省境内。
商:除成汤葬于山西万荣县境内(后于元朝沉入黄河底)以外都集中在河南安阳附近。
西周:大多在今陕西长安户县附近 ,自咸阳至西安周围。
东周:除周赧王外都在今洛阳附近。
秦:陕西临潼附近。
西汉:陕西咸阳西汉王陵群。
东汉:除献帝葬于河南修武外,其余集中在河南洛阳东汉王陵群。
三国:蜀昭烈帝刘备 —— 四川成都 蜀后主刘禅——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河北临漳 魏文帝曹丕——河南洛阳
魏明帝曹睿——河南孟津 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
吴武烈帝孙坚——江苏丹阳 吴大帝孙权——江苏南京
吴景帝孙休——安徽当涂 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
西晋:河南洛阳
东晋:江苏南京
五胡十六国王陵多不可考
南朝多葬于江苏丹阳,北朝多葬于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阳
隋:隋文献帝杨坚——陕西武功 隋炀帝杨广——江苏扬州
唐:分葬于陕西境内。
五代:河南开封洛阳附近
十国:多不可考,在当时各国首都附近。
北宋:河南巩义(洛阳附近)七帝八陵,南宋:浙江绍兴 七陵
辽:因其习俗多不可考。散居在内蒙巴林左旗内。
金:北京房山,后为河南登封
元:因其习俗多不可考。
明:太祖为江苏南京,世祖后为北京市昌平共13陵
清:太祖太宗葬于辽宁沈阳附近,福临后葬于于河北遵化及河北易县清东西陵
帝王陵集中分布在
1河洛地区(包括洛阳 巩义 登封 郑州 开封等地)
2关中地区(包括西安 咸阳 等地)
3江南地区(包括南京 丹阳 绍兴等地)
4燕山地区(包括北京 遵化 易县等地)
5河东地区(包括安阳 临漳等地)
江南惟一的皇家陵区——著名的宋六陵的准确位置已经得到勘定,而在此之前,宋六陵长期以来被认为徒有虚名。
宋六陵是南宋宋高宗赵构等六个皇帝的陵区,坐落在绍兴县皋埠镇上蒋乡牌口村(原为上皇村)宝山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1131年,隆佑太后病故,选址筑陵就被提上了议程,这着实让大臣们费了一番脑筋。因为北宋的陵墓在中原一带,而当时中原又被金兵占领。有一位大臣上奏,先把太后暂葬在江南,等收复中原以后再回迁。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县,它的东南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而绍兴县皋埠镇牌口村的东南面也有一座青龙山。为了承袭先朝遗风,南宋皇陵选址就确定在这里,宋六陵因此而建。
1278年,南宋灭亡。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的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就盯上了宋六陵。他暗中勾结了一批恶僧奸徒,率领大队人马开进陵区。这帮利欲熏心的恶徒用铁钎、铁铲等工具,先后砸开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和宁宗仁烈皇后的地宫,劈开帝王棺椁,哄抢墓中数目惊人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把宋理宗赵昀的尸体从永穆陵中挖出,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并割下其头颅,做成饮食工具。杨琏真珈为了能招福祛灾,天天用它来饮酒取乐。这次疯狂的盗墓共挖掘了宋六陵中的101座墓。当时,历代帝后、皇亲国戚和百余名朝廷大臣的骨骸被随意乱抛,一片狼藉。不久,这些骨骸就神秘失踪了。
时光流逝,以后的宋六陵依然多灾多难,清代和汪伪政权时又有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之多次盗掘,再经过“文革”时期的浩劫,宋六陵的地面建筑已不复存在。
当年绍兴师范学校刚刚从宋陵遗址搬出的时候,每一丛松树下面的皇陵都有一个小土堆坟包,并且有个标志。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皇陵遭殃了,所有的土堆都被扒平了。当时,学校曾挖过两口井,挖井的时候曾挖到地下皇陵墓道,用青砖交错砌建而成,保存还相当完整。现在,看到这两口井依然存在,井旁杂草丛生,井水清澈。
在历史上,宋六陵曾有过多次重建。明初朱元璋曾下诏令重新修复宋六陵,并将每座陵都重新立碑,派专人守陵,划出近四千亩山地作为禁区。这是历史上对宋六陵最大规模的重建。当时,这里是一片茂林。我们看到的松群就是当时所植。
明孝帝弘治年间及清朝雍正时期都曾派专人修缮过陵园。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浙江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于一体的江南大省,而南宋皇陵恰恰是江南惟一的大型帝王陵墓群。所以,有关专家认为重建宋六陵意义重大。
宋六陵由于遭到多次劫难,一切都变得那样零乱不全,这无疑为重建宋六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一幅宋六陵古图。这是一幅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明代重建宋六陵的古图,为重建南宋皇陵提供了最翔实、最可靠的历史资料。该图详细、清楚地标出了南宋六个帝王陵墓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还标明整个陵园其他主要建筑的情况。
宋六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六陵位于绍兴市皋埠镇攒宫山,距绍兴市区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公里,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区。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
以高宗永思陵为例,据宋周必大著《思陵录》记载,永思陵分为上下宫。下宫由外篱门、棂星门、围墙、殿门、大窑子、献殿、0石藏子等。南宋朝廷原打算收复中原后,即归葬伊洛(今河南巩县)祖陵,故以攒宫为名。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率人盗掘宋六陵,破椁裂棺,0随葬珍宝,不计其数。幸被山阴义士唐珏等人事先获悉,潜入陵墓以他骨偷换陵中遗骸,作标记于石函,迁葬在绍兴兰渚山天章寺前,唯理宗颅骨巨大,不敢调换。元灭明兴,朱元璋下诏将流失在北方的理宗颅骨和其余诸陵归葬旧陵,立碑植树,绕以墙垣,并建义士祠,以纪念唐珏等人。到清代后期,陵已荒芜。20世纪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间,缭以周垣,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20世纪60年代,墓冢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1970年后,垦为茶园,地面建筑尽毁,现陵区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为六陵标志的200余棵古松,陵区环境依然保持当年风貌。
该景点位于富盛镇绍兴县茶场,有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北宋徽宗陵、哲宗后陵、徽宗后陵、高宗后陵。占地2.25平方公里,为江南最大的皇陵区。每座陵寝均设上下宫,功能齐备,结构完善。元初,诸帝、后陵寝遭西僧杨琏真伽盗掘,地面建筑遭到破坏。明朝初年,朱元璋根据《南宋诸陵图》,重新立碑植树,并加以祭祀。20世纪50年代,六陵中只有孝宗陵、理宗陵,尚存享殿三间,缭以周垣,其余仅存墓冢、墓碑、祭桌。20世纪60年代,墓冢被铲平,墓碑、祭桌被移作他用。现陵区尚有部分墓冢石及作为六陵标志的200余棵古松,陵区环境依然保持当年风貌。
陵区占地2.24平方公里,远处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好像四大方,保卫着眼前的皇陵。同时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蜿蜒而过。整个陵区山水交融,风景如画。南宋王朝的这种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