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连晏殊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富弼在历史上有多优秀

以史为鉴 2023-06-24 16:00:48

连晏殊都想把女儿嫁给他,富弼在历史上有多优秀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富弼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公元1033年,太后刘娥驾崩,23岁的宋仁宗开始亲政。此时,范仲淹担任右司谏,因敢于直谏,颇有名气。范仲淹自恃才华卓绝,有一天,他偶然认识一位叫富弼的年轻人,此人才华横溢,让范仲淹佩服不已。范仲淹爱才心切,把富弼的文章拿给时任宰相的王曾、晏殊二人想看。王曾和晏殊一看,果然觉得富弼文采斐然,都想尽快见一见这位才子。

晏殊便悄悄问范仲淹:“这个叫富弼的,可曾婚配啊?我家中有一小女,若许配给他,你意下如何?”

《宋史》云:

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于是,在范仲淹的撮合下,富弼成了晏殊的东床快婿。王曾本打算把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富弼,听闻被晏殊抢先一步,遗憾不已。

富弼少年成名,有“洛阳才子”之称,19岁考中进士,不久就名满天下。富弼和范仲淹意气相投,是“庆历新政”的主要推行者之一。富弼一生两次为相,历经四朝,在宋朝为官61年,是宋朝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实,富弼不仅学识渊博,他还极为擅长雄辩,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富弼对北宋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帮北宋撬开了辽夏同盟,让辽、宋、西夏以“三足鼎立”的形式稳定下来,为宋朝的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当年富弼奉宋仁宗之命出使辽国,还曾烧过一封家书,这件事引起后世的争议。

宋朝庆历二年(1042年),西夏出兵攻打宋朝,宋朝在雁门等地屯重兵防御西夏。于此同时,北方的辽国趁机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宋朝归还关南的土地。宋仁宗害怕同时和西夏、辽国为敌,于是派富弼出使辽国。富弼到达辽国后,辽兴宗质问富弼:“宋朝违背盟约(澶渊之盟),派重兵屯于雁门,并且广泛招兵,意欲攻打我大辽。我辽国臣子对此非常不满,纷纷建议我出兵攻打宋朝。但我认为,只要你们能归还关南的土地,我便不计较,若不然,我定然发兵南下。”

富弼听完辽兴宗的这番话,立即总结出辽兴宗的三个重点:

第一,指责北宋,认为北宋屯兵雁门对辽国形成了军事威胁。

第二,提出条件,要求归还关南的土地。

第三,战争要挟,辽国大臣不满,要求辽兴宗出兵攻打宋朝。

于是,富弼采取逐一击破的方式来回答辽兴宗,富弼云:

第一,我们屯兵雁门,是防备西夏的,和贵国没有关系。至于我们招兵买马,那也是为了补充军队的缺额,并不针对辽国。

第二,你说关南的土地本就属于辽国,现在要索回,这个说法我不认同。这片土地,很久以前便是中原人的国土,晋朝石敬瑭将他送给契丹,但周世宗柴荣又发兵攻下关南,每个时代的归属都不同,你说是你的,我说是我的,已经很难说清楚,我们还是遵守之前的盟约比较好。

第三,你说辽国大臣不满,要求发兵攻打我大宋。其实,我大宋的将领何尝不想攻打辽国。因为天下和平,好处都让君主一个人享受了。若发动战争一旦战争胜利,功劳都是武将的,一旦战争失败,不管是割地还是赔款,损失都是君主的。所以,大臣们想要打仗,无非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我大宋精兵百万,你们真的要出兵攻打,未必能占得便宜。只不过我宋朝天子珍惜和平,不愿意轻易和你们开战罢了。

富弼抽丝剥茧,一层层给辽兴宗分析,辽兴宗连连点头。第二天,辽兴宗邀请富弼一起去打猎,因为随行之人众多,辽兴宗故意靠近富弼的马,轻声说:“你昨天说得很有道理,但我朝臣子提出要南朝(北宋)献出十县的土地方能罢休。”

见辽兴宗给自己交了老底,富弼说:“你们索要土地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土地上的税赋,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岁币,以求两国和平。”

其实,在出使辽国之前,宋仁宗就同意了增加岁币。用富弼的话说:

“增岁币非臣本志,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即,增加对辽国的岁币,本就不是我的本意。但宋朝正在和西夏开战,不宜再和辽国为敌。因此不得不答应这个要求,但富弼此行,用部分金钱化解了宋辽危机,没有割让一分土地,也算不辱使命了。

在富弼和辽兴宗谈判的过程中,富弼头脑清晰,不卑不亢,最终不辱使命。然而,富弼之所以能够如此,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的。

原来,富弼在到达辽国之后,他的妻子晏氏(晏殊之女)正好生下儿子,晏氏大喜,连忙派人快马加鞭将家书送到富弼手中。富弼听闻妻子生了儿子,但却没看家书,立即把家书烧掉了。对于富弼这个行为,他的随从们非常不解,富弼说:“前方将士正在和西夏血战,而陛下派我出使辽国,希望我能稳住辽人,我自知身负重任,此时一定要保持头脑心情。我不知道家书中所写还有何事,但在(国家)大事未完成之前,我不能被这些琐事乱了思绪。”

《智囊》记载:

再往,闻一男生,皆不顾。得家书,未尝发,辄焚之,曰:“徒乱人意。”

富弼的这种做法,在当时备受称赞。但到了近代,富弼的这个举动却充满了争议。因为部分学者认为,富弼虽然为国尽忠,但对家中妻儿也太不近人情,也有人认为明知家书内容,还烧掉家属,有沽名钓誉之嫌。您对此怎么看呢?

富郑公爱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1. 爰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富郑公爱民忘祸】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

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公傲然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

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释】 富郑公,北宋名臣富弼,曾封郑国公;坐,犯罪。

区画,分片安置;归市,赶集。 所以,用来;处疑弭(mǐ)谤,遭到疑忌,消除诽谤;且,将。

易,换;襁,(用)包袱;全活,保全存活;浸,逐渐。 所厚者,相交很深的人;二十四考中书令,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典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

【译文】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出粮,亲自将饥民分片安置在州内,住房饮食医药没有不齐全的,来的难民像赶集一样多。

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他毅然不管地说:“我不是用自己一条命来换这六七十万人的命吗?”他越干越起劲。第二年河北两季麦子丰收,难民才都背着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

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我曾看见他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我在青州两年,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比当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强多了。”

2. 爰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富郑公爱民忘祸】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公傲然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释】

富郑公,北宋名臣富弼,曾封郑国公;坐,犯罪。 区画,分片安置;归市,赶集。 所以,用来;处疑弭(mǐ)谤,遭到疑忌,消除诽谤;且,将。 易,换;襁,(用)包袱;全活,保全存活;浸,逐渐。 所厚者,相交很深的人;二十四考中书令,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典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

【译文】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出粮,亲自将饥民分片安置在州内,住房饮食医药没有不齐全的,来的难民像赶集一样多。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他毅然不管地说:“我不是用自己一条命来换这六七十万人的命吗?”他越干越起劲。第二年河北两季麦子丰收,难民才都背着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我曾看见他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我在青州两年,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比当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强多了。”

3. 文言文翻译 片言解祸 自古将相大臣,遭罹谮毁,触君之怒,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然非遭值明主,不能也。

自古以来的奖项大臣,遭到诬陷诋毁(罹:不幸遭遇。谮:说别人坏话。),触怒君主,但是可以凭借某个人的只言片语转祸为福。然而没有遇到明主,这样就不行了。

萧何为民请上林苑中空地,高祖大怒,以为多受贾人财物,下何廷尉,械系之。王卫尉曰:“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相国守关中,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上不怿,即日赦出何。

当年萧何向高祖刘邦请求上林苑(汉朝皇家园林)中的空地作为民用,高祖大怒,以为萧何收了很多商人的财务才这样的。所以把萧何交给廷尉(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员),绳索捆拿于萧何。这是,王卫尉说:“陛下当时与项羽相距数年,陈豨、黥布造反,当时萧相国守卫关中,他那时都没有从中取利,更何况一些商人的钱财??”刘邦稍有缓和,当天就放了萧何。

绛侯周勃免相就国,人上书告勃欲反,廷尉逮捕勃治之。薄太后谓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帝即赦勃。

绛侯周勃免除丞相去自己的封地,有小人上书诬告周勃谋反,文帝让廷尉逮捕萧何并治罪。这是薄太后和文帝说:“当时绛侯掌握皇帝印玺,统帅北军(汉初守卫长安皇宫北面的军队),那个时候都没有谋反,现在在一个小县城里面,还反什么反??”汉文帝马上赦免周勃。

此二者,可谓至危不容救,而于立谈间见效如此。

上述两个人,真可谓危不容救,而在只言片语之间就能如此见效。

萧望之受遗辅政,为许、史、恭、显所嫉,奏望之与周堪、刘更生朋党,请“召致廷尉”,元帝不省为下狱也,可其奏。已而悟其非,令出视事。史高言:“上新即位,未以德化闻于天下,而先验师傅,既下九卿大夫狱,宜因决免。”于是免为庶人。

萧望受先帝遗命为辅政大臣,被许、史、恭、显嫉妒。他们向皇上报告说萧望与周堪、刘更生为朋党,请求皇上下召让廷尉处理它。汉元帝没有醒悟,将萧望下狱,批准许、史、恭、显所奏。不就元帝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萧望出狱办公。但是这时史高说:“皇上刚刚即位,并没有让天下见到自己德化,反而先把自己的师傅治罪,既然机已经吧九卿大夫下狱,就不要将他赦免了,权宜之计将他免职最好。”于是将萧望罢相成为庶民。

高祖、文帝之明而受言,元帝之昏而遂非,于是可见。

汉高速,汉文帝明治,能够接纳意见,元帝昏聩,不改过反而将错就错,由此可见。

全手打,加粗的是原文

4. 急求文言文 富郑公的翻译 公名弼,字彦国,幼年好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怀他的文章表示晏殊,特别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以茂材不同等级中的第。

在郭皇后被废,范仲淹争辩的,为了解睦州。公上说:“朝廷一举而得到二过,即使在不能再后来,应该返回范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叛,公上疏陈述八件事,而且上说:“元昊派使者请求割让土地,邀请金帛,而词很傲慢,这一定元昊心腹谋士自己请求行的。应该出其不意,都市处斩。”议论的人认为有宰相之气。升为知谏院。

元昊攻打延,宦官黄德和率兵先逃跑,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告平降贼,诏令兵包围他的家。你的话:“平率兵来救援,以奸臣不救,所以失败,争骂贼不进食而死,应当抚恤其家。德和宦官,依仗势力诬告他人,希望能使自己免于,该竞争的案件。“枢密院上奏正用兵,监狱不就可以。你的话:“大臣附下欺上,监狱不可不好。“德和竞争被腰斩。

改知制浩,纠察在京案件。当时有使用假文件为僧的,事情被发觉,于是堂吏为他。开封按多人而不等到吏。公白执政,请求让吏入狱。执政指那些坐在天:“你就在这里,没有为近名。“您严肃不接受他的话,说:“一定能吏才停。”

执政愈加不高兴,所以推荐您出使契丹,要因事犯罪的。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开始接受命令,听到一个女死,再次接受命令,听到一个男生,都不看就行。收到家书,不发而烧掉了,说:“只能扰乱人心。”

庆历三年,晏殊是相,范件拖延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和公副的,欧阳修为谏官,全天下的期望。鲁国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遍颂群臣,天:“只有范仲淹、富弼,一个夔一契。“天下不认为超过。

公恭俭好礼,和人说话,虽然小贱必尽敬。但是因为单车八不测之虏廷,解释了你我,折他的嘴而佩服他的心,没有一句话稍稍委屈,所谓勇敢的吗!他写文章,明辨而不浮华,质朴而不俚。平生所推荐很多,最知名的十多人,世人认为他知道人。

5. 爱民忘祸中会河北之饥的会是什么意思 出自《富郑公爱民忘祸》,意思是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公傲然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6. 富郑公神道碑译文 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富公凭茂才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

适逢郭后被废黜,范仲淹为此事争辩,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心的进言。”

赵元昊反叛,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钱财布帛,但言辞很傲慢,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因为奸臣不援救,所以战败,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 富公改任知制诰,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事情败露,原来是(中书省)办事的官吏所为。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堂吏。富公禀告执政,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不接受他的建议,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

执政更加不高兴,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不打开就烧掉,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庆历三年,晏殊担任宰相,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杜衍担任枢密使,韩琦和富公辅佐他,欧阳修担任谏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逐一歌颂群臣,说:“范仲淹和富弼,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

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和人谈话,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责问敌国君臣,挫败他们的言辞,折服他们的内心,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勇啊!他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

7. 富郑公赈灾 全文翻译 是这个吧?

【原文】

富郑公知青州。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禀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籍,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埋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救之而实杀之。弼立法简尽,天下传以为式

【译文】

宋代富弼在青州当知府时,黄河以北地区发大水,百姓四处流亡讨饭吃。富弼说服他管辖地区的百姓拿出粮食来,增加官府的粮食储备,还找到了公房私房十几处,让这些流民散住其中,以便他们打柴取水。官吏们亲自前往资助缺衣少食、寄居在此的流民的,富弼都给他们发薪俸。如果官员到流民所住的地方,给年老体弱和有病的人发放赈粮,富弼就记载他们的功劳,约定以后替他们上奏,为他们请求赏赐。他还每五天就派人拿酒肉饭食,去慰问办理流民事务的官员,完全以至诚之心相待,所以官吏们人人为这件事尽力。凡是山林湖泊中的出产,只要是可以帮助人们生存的,听凭流民们去拿。死了的集中为他们建大坟埋葬,远远看去是一片丛冢。第二年麦子丰收,流民们各自按路途的远近接受了粮食,回到家乡,这些人中被募去当兵的以万计。皇上听说后,派使者来褒奖慰问富弼。在这之前,所谓救灾都是把灾民聚集在城里,煮粥供应他们吃,聚集的人多了就流行瘟疫,有的人嗷嗷待哺了好几天,得不到粥就倒毙在路上。这种办法名义上是救灾民,实际上是杀害灾民。所以富弼立的办法既简单又完备,天下都传以为模式。

8. 文言文在线翻译 1于是穆公一一赐酒给他们喝,然后离去

2统治君子就要公正无私,以使他们施行仁德;统治平民,就要宽容仁厚以使他们为军效力。

3活着和死去,就是这样决定的

4,衣服,人用它来御寒;食物,人可以用它来充饥。

全文

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於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於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於岐山之阳者三百有馀人,毕力为缪公疾斗於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 *** 则宽,以尽其力”者也。人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乎?行德爱人 *** 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摘自《吕氏春秋》卷八《仲秋纪第八·爱士》

【译文】

从前,秦穆公乘车出游,车子坏了,右边车辕的马脱缰跑掉了,被一群农夫捉住。秦穆公亲自去寻找跑掉的马,在岐山的南面看到农夫们正准备分吃马肉。穆公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立刻喝酒,我担心马肉会伤害你们的身体啊!”于是穆公一一赐酒给他们喝,然后离去。过了一年,秦、晋两国发生了韩原之战。晋兵已包围了穆公乘坐的战车,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穆公战车左边的骖车,晋惠公车右的卫士路石举起长枪击中了穆公的铠甲,七层的铠甲已被击穿了六层。就在这时,曾在岐山分食马肉的三百多农夫,竭尽全力在车下为保护穆公而拼死战斗。于是秦军大胜晋军,并且俘获了晋惠公。这就是《诗经》中所说的“统治君子就要公正无私,以使他们施行仁德;统治平民,就要宽容仁厚以使他们为军效力。”君主怎么能不努力施行仁德,爱抚人民呢?施行仁德,爱抚人民,人民就亲近他们,如果人民亲近爱戴他们的国君,就会甘心情愿为之付出生命。

9. 文言文田延年自刎翻译 春季,大司农田延年因罪自杀。

为汉昭帝发丧时,大司农雇用民间车崐辆,田延年假称雇车费用增加,贪污了三千万钱,被与他有仇怨的人告发。霍光召田延年来询间,本打算为他开脱。

可是田延年拒不承认,说:“没有此事!”霍光说:“如果真的没有此事,就应当深入追究!”御史大夫田广明对太仆杜延年说:“按照《春秋》大义,可以用功劳掩盖过失。当初在废黜昌邑王时,若不是田延年站出来,则大事不能成功。

如今就当作是他自己向朝廷乞求赐给他三千万钱,怎样呢?希望将我这番话禀告大将军。”杜延年把田广明的话告诉了大将军霍光,霍光说:“确实如此,田延年真是勇士。

当初在决定大事时,多亏田延年挺身而出,震动朝廷。”霍光于是抬手按在自己的心口上,继续说:“当时的情景,使我至今还心有余悸。

请你代我向田大夫道歉,让他明白告诉大司农田延年,到监狱去,会得到公平的裁决。”田广明派人通知田延年,田延年说道:“就算朝廷幸而宽恕我,我又有何面目进入牢狱,让众人对我指点、讥笑,让狱卒囚犯在我背后唾骂呢!”于是一个人住在大司农官衙旁边的屋子里,紧闭房门,袒露一臂,拿着刀在屋中徘徊。

几天后,朝廷使者前来召田延年去廷尉。田延年听到开读诏书的鼓声,便自刎而死。

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数不胜数,但晏婴为何却是其中的佼佼者呢?

历史上曾经涌现过许许多多杰出人才,他们有的智识超群,有的文采斐然,有的胸襟坦荡,有的韬略非凡,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所在时代添上了华彩的一笔,让后人仰叹不已。

同样,历史上也有一大批人智力超群、伶牙俐齿的谈判专家。他们往往在关键节点带着使命,出使他国,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协商谈判。

我们通过史书和话本小说,来说几个智力超群,口齿伶俐的谈判专家。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锋,人才林立,他们中不少人为自己、主公和国家争取利益,他们的故事脍炙人口,其功绩为后人称道。

春秋末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晏婴可以算是其中一个。“晏子使楚”的典故可谓是妇孺皆知,故事的主角就是晏婴。晏婴出使楚国时,楚人嘲笑他身材矮小,让他从城墙旁的狗洞进入。话说晏婴,个子低,智商却不低。面对侮辱,晏婴十分淡定地说,到了狗国才会从狗洞进入。

想羞辱别人却被别人羞辱,楚臣面子扫地,晏婴的机智可见一斑。

同样是在春秋时期,当秦、晋两国共同攻打郑国时,烛之武在停战谈判时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来到秦国的营帐后,烛之武对秦穆公阐述了当前的形势:晋国与郑国关系不好而发兵,秦国以晋国盟友的身份协助进攻郑国。但秦国越过晋国国境,劳师远征。如果郑国灭亡后,领土被晋国占领,而秦国地处偏远,远离郑国,自然无法从郑国获利。

倘若郑国被晋国占领,晋国更加强大,下一步的目标或许就是和秦国分庭抗礼了。如果秦国不进攻郑国,我们就会修谊结好。这样,郑国不但可以帮秦国牵制晋国,还可以作为秦国在东方的一个中转站,成为秦国使臣安顿车马,补充给养的场所。斟酌利害之后,秦穆公立刻撤军,并留下军队帮助郑国进行防御。

谈判的最高境界就是化敌为友,发展自己。烛之武分析形势,陈述利弊,说服秦师,其智慧和口才真的不错。

春秋战国时期,纷争不断,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管仲、子产、蔺相如、苏秦、张仪、范睢、乐毅、邹忌、叔孙豹等等,都称得上谈判高手。

北宋名相富弼在谈判时的智慧让人佩服。景德元年(1004年),富弼出生在洛阳。他天资聪颖,勤奋学习,可塑性强。年轻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范仲淹。三言两语交流之后,范仲淹赞叹他“王佐才也。”有了范仲淹的提携帮助,富弼结识了名相晏殊。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有人鼎力相助,等待富弼的是一场盛宴。晏殊将心爱的女儿许配给富弼,并给他打开了走向仕途的通道。富弼步步高升。

庆历二年(1042年),宋辽关系出现麻烦。富弼面见辽国使臣,并受命前往辽境面见辽兴宗。

当时,辽国在边境集结大军,准备背弃《檀渊之盟》,举兵南下。大兵压境,箭在弦上,怎么办?富弼北上。据《宋史》记载,富弼来到辽兴宗面前后,兴宗便说道:“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将以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

辽兴宗的意思很明确,“宋朝先背弃盟约,驻军雁门关、加深护城河、修筑城墙,训练百姓,全民皆兵。这些行为让辽国大臣们压力剧增,很不舒服,纷纷请求兴兵南下。而我却认为不如先派使者前往宋朝索要土地,要是宋朝识相割地,此事便罢,如果宋朝不允,那么辽国铁骑便会大举南下。”

面对赤露露的索要,富弼冷静回答,当年檀渊之盟缔结之前,宋朝在战场上的优势明显,而宋真宗手下留情,没有乘胜追击,灭亡辽国。如今辽、宋交好,只对辽兴宗有利。如果两国交战,臣子便会寻找自己的空间,从中渔利。大臣们劝说你发兵征战,搞垮了国家,却保全了自己。

辽兴宗听罢,连忙询问道:“何谓也?”谈判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富弼手中。

富弼趁势陈述利弊,如果两国和平,宋朝缴纳的岁币全部归你所有,大臣们得不到。如果发动战争,他们趁机牟利。胜了,他们或许得到一些利益;而败了,一切损失都由你承担,他们何乐而不为呢。辽兴宗恍然大悟,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弃了攻打宋朝的念头。

当然,历史上的谈判高手数不胜数,智慧成就了他们的精彩人生。

赵清献公神道碑文言文

1.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赵抃译文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

进士及第,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有人在赦免前伪造印信,赦免后使用,法吏判处他死刑。

赵抃说:“赦免前没有使用,赦免后没有伪造,不应当处死。”审案定罪而没有处死。

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濠州郡守供给士卒粮食赐物不按照法令,声称要发生兵变,州守害怕,太阳没有下山,就闭门不出。

转运使下公文让赵拃暂代治理,赵抃到后,像平时一样镇定从容,州中因此太平无事。翰林学士曾公亮并不认识他,推荐他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举发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京城称他为“铁面御史”。

他的言论着重想使朝廷辨别君子小人,认为:“小人即使犯了小小的过失,也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君子不幸受到牵累,也应当保全爱惜,以成就他的德行。”温成皇后的丧事,刘沆以参知政事监领,等到他任宰相后,仍然兼任原来的职事。

赵忭论述他应当免去,以保全国家体制。又上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而且有很多过失;宣徽使王拱辰平时做事以及奉命出使不守法令;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

都免职离任。吴充、鞠真卿、刁约因处治礼院官吏,马遵、吕景初、吴中复因议论梁适,相继被贬逐。

赵抃陈述事情缘故,都把他们召还朝廷。吕溱、蔡襄、吴奎、韩绛出京任郡守后,欧阳修、贾黯又要求出任郡职。

赵抃上言:“近来正直之士纷纷退离,侍从中的贤才像欧阳修等人很难得,现在都要离去,是因为在朝中正直严肃,不能谄媚事奉权贵,中伤他们的人很多而已。”欧阳修、贾黯因此得以留朝,当时的名臣,赖此得以安定。

请求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为益州。蜀地路途远百姓弱,官吏肆意违法,州郡公开相互馈赠。

赵扑以身作则,蜀地风气因此改变。偏远的城乡,百姓有的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使者,赵扑巡视无所不至,父老高兴地互相宽慰,奸诈官吏惊恐服从。

召任右司谏。内侍邓保信引进退伍兵士董吉在皇宫中炼丹,赵抃援引文成、五利、郑注作为例子,尽力加以论述。

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赵扑与唐介、吕诲、范师道上言升之奸诈邪僻,结交宦官,不通过正当途径得到进用。奏章二十几份递上,升之离位。

赵抃与言事者也都被罢免,出京知虔州。虔州一向难於治理,赵扑治理虔州严厉而不苛刻,召集告诫各个县令,让他们各自治理。

县令都很高兴,争着尽力办事,监狱因此常常没有犯人。在岭外任官的人死后,大多没有办法归葬,赵抃造船一百艘,下公文通告各郡说:“做官的人家,有不能归葬的,都从我这儿出去。”

於是人们相继而来,都给他们船只,同时供应他们路途费用。召为侍御史知杂事,改度支副使,进天章阁皆制、河北都转运使。

当时贾昌朝以前宰相镇守隗,赵抃将要巡察府库,昌朝派人来告诉说:‘在此之前,监司没有人来巡察我的库藏的,恐怕此事没有例制,怎麽办?”赵抃说:“放过这冠,那麽别的州郡不服。”最终还是去了。

昌朝不满。当初,有诏令招募民兵,过了限期不能办成,官吏因此获罪的有八百多人。

赵抃奉旨督察此事,上奏说:“河朔连年丰收,所以应徵招募的人少,请求宽免他们的罪,以待农闲。”听从他,获罪官吏被释免,而招募人数也随之满员。

昌朝开始羞愧佩服。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宽松治政。

赵抃以前任蜀地转运使时,有聚众进行怪异祭祀的,依法严惩。到了此时,又有这样的案件,都认为不能逃脱了。

赵抃审察此事没有别的,说:“这只是酒食交往而已。”惩处带头的人而释放了其他人,蜀地百姓很高兴。

正值荣谨除转运使,英宗告诉荣谨说:“赵抃治理成都,是中正平和的政策。”神宗即位,召知谏院。

旧例,亲近大臣从成都还朝的,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不担任谏官。大臣对此疑惑,皇帝说:“我依靠他的谏议而已,如果想任用他,也没有什麽关系。”

等到谢恩时,皇帝说:“听说你一个人去蜀,随身带一琴一鹤,为政简略便易,也很称职吗?”不久,提拔参知政事。赵抃感念知遇之恩,朝政中有不合适的,一定秘密加以上报,皇帝亲笔下诏褒奖答覆。

王安石当政用事,赵抃多次斥责他行事不利。韩琦上疏尽力论述青苗法,皇帝告诉执政,下令罢除它。

当时安石归居在家请求离职,赵抃说:“新法都是安石提出的,不如等他出任。”出任后,安石对此更加坚持。

赵抃很后悔不满,就上言:“制置条例司设使者四十人之多,扰乱天下。安石强词夺理刚愎自用,将天下公正的评论诋毁成流俗,违背众人欺瞒百姓,掩饰过失继续错下去。

近来台谏侍从,大多因谏议没有听从而离职;司马光除枢密,不愿受官。而且事情有轻重,国体有大小。

财利对於国事是轻,而民心得失是重;青苗法使者对於国体是小,而翰林耳目之臣的用退是大。现在去重而取轻,失大而得小,恐怕不是宗庙社稷之福。”

奏章呈入,恳切请求离位,拜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改青州,当时京东乾旱有蝗灾,只有青州多麦田,蝗虫来到境内,遇风倒退飞回,都落水而死。成都因担心守边兵卒,就以大学士又知成都。

皇帝召见,慰劳他说:“在此之前,没有从 *** 中前去的,能够为朕出行吗?”回答说:“陛下有话,就是法令,用得着问吗?”於是请求斟酌事宜自主行。

2. 富郑公神道碑译文 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富公凭茂才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

适逢郭后被废黜,范仲淹为此事争辩,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心的进言。”

赵元昊反叛,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钱财布帛,但言辞很傲慢,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因为奸臣不援救,所以战败,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 富公改任知制诰,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事情败露,原来是(中书省)办事的官吏所为。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堂吏。富公禀告执政,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不接受他的建议,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

执政更加不高兴,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不打开就烧掉,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庆历三年,晏殊担任宰相,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杜衍担任枢密使,韩琦和富公辅佐他,欧阳修担任谏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逐一歌颂群臣,说:“范仲淹和富弼,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

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和人谈话,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责问敌国君臣,挫败他们的言辞,折服他们的内心,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勇啊!他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

富郑公文言文答案

1. 急求文言文 富郑公的翻译 公名弼,字彦国,幼年好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怀他的文章表示晏殊,特别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以茂材不同等级中的第。

在郭皇后被废,范仲淹争辩的,为了解睦州。公上说:“朝廷一举而得到二过,即使在不能再后来,应该返回范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叛,公上疏陈述八件事,而且上说:“元昊派使者请求割让土地,邀请金帛,而词很傲慢,这一定元昊心腹谋士自己请求行的。应该出其不意,都市处斩。”议论的人认为有宰相之气。升为知谏院。

元昊攻打延,宦官黄德和率兵先逃跑,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告平降贼,诏令兵包围他的家。你的话:“平率兵来救援,以奸臣不救,所以失败,争骂贼不进食而死,应当抚恤其家。德和宦官,依仗势力诬告他人,希望能使自己免于,该竞争的案件。“枢密院上奏正用兵,监狱不就可以。你的话:“大臣附下欺上,监狱不可不好。“德和竞争被腰斩。

改知制浩,纠察在京案件。当时有使用假文件为僧的,事情被发觉,于是堂吏为他。开封按多人而不等到吏。公白执政,请求让吏入狱。执政指那些坐在天:“你就在这里,没有为近名。“您严肃不接受他的话,说:“一定能吏才停。”

执政愈加不高兴,所以推荐您出使契丹,要因事犯罪的。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开始接受命令,听到一个女死,再次接受命令,听到一个男生,都不看就行。收到家书,不发而烧掉了,说:“只能扰乱人心。”

庆历三年,晏殊是相,范件拖延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和公副的,欧阳修为谏官,全天下的期望。鲁国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遍颂群臣,天:“只有范仲淹、富弼,一个夔一契。“天下不认为超过。

公恭俭好礼,和人说话,虽然小贱必尽敬。但是因为单车八不测之虏廷,解释了你我,折他的嘴而佩服他的心,没有一句话稍稍委屈,所谓勇敢的吗!他写文章,明辨而不浮华,质朴而不俚。平生所推荐很多,最知名的十多人,世人认为他知道人。

2.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

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

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

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丛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

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擢知谏院。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

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 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竞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竞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

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竞。”德和竞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

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

执政指其坐日:“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 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件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日:“维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下不以为过。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然以单车八不测之虏廷,诂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词甚倨 倨:傲慢B.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按:审查c.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报:禀告D.韩琉与公副之 副:辅佐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①以茂材异等中第 ②赵元吴反,公上疏陈八事⑧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④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A.④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 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荐,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B.元吴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C.富弼因得罪执政,被推荐出使契丹,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契丹朝廷折服对方,表现出大勇气概。

D.庆历三年,群贤主持政事,深得天下人敬仰。石介写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尧舜时贤能的大臣夔和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2)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竞其狱。(3)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日:“徒乱人意。”

3. 富郑公神道碑译文 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富公凭茂才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

适逢郭后被废黜,范仲淹为此事争辩,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心的进言。”

赵元昊反叛,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钱财布帛,但言辞很傲慢,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

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因为奸臣不援救,所以战败,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 富公改任知制诰,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事情败露,原来是(中书省)办事的官吏所为。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堂吏。富公禀告执政,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不接受他的建议,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

执政更加不高兴,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不打开就烧掉,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

庆历三年,晏殊担任宰相,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杜衍担任枢密使,韩琦和富公辅佐他,欧阳修担任谏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逐一歌颂群臣,说:“范仲淹和富弼,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

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和人谈话,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责问敌国君臣,挫败他们的言辞,折服他们的内心,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勇啊!他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

4. 富郑公赈灾 译文 富弼(宋朝人,被封为郑国公)担任枢密副使时,被石守道诽谤,从河北宣抚使改任郓州知府,有改任到青州。

说他坏话的人不绝,人人都替他担心。恰逢河北发大水,逃亡的百姓搬家往东的有六七十万人,富弼全都招抚过来;他劝说百姓拿出粮食,亲自筹划;把粮食分散的存放在境内的仓库中,食物、药品全都准备好,来到这里的人都认为和回家了一样。

有人劝说他这样做不好,“你正处在被人诽谤的时候,灾祸难测,随时都能发生。”富弼傲然不理会,说:“我怎么能因为自己而换六七十万人的命呢!”最终更加努力的做这件工作。

第二年,河北的麦子丰收,人人都背着包袱回去了,这都是富弼所救活的。所以,就算说他坏话的人也都忌惮佩服他了,知道陷害不了他;而富弼遭到朝廷的怀疑也消解了。

富弼曾经给一个好友写信说:“在青州我能偶然救活几万人,比二十四考中书令(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很久,主持考核的官吏对他的考绩多达二十四次。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还好的很啊。”

5. 富郑公赈灾 译文 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时父亲就过世,家境贫寒,每日只吃一些咸菜粥,非常清苦,而却能刻苦自励勤奋读书,更以天下人福祉为自己的责任。他经常自己吟诵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尚未忧虑时就先忧虑;当天下人都得到安乐,才是读书人安乐的时刻。」

他曾经拜访一位算命的人,并请问:「我是否有机会当宰相?」算命的人说:「没有希望。」再问:「我是否有机会当名医?」算命的人惊讶的说:「为何之前所 问的目标如此高远,而现在所问的却如此卑微呢?」范仲淹说:「只有宰相及名医才可以救济众人。」算命的人赞叹的说:「你这颗仁慈的心,才是真正的宰相。」

范仲淹考上进士之后,任秘阁校理。他的学问非常渊博,精通六经,学生有疑问请教他,他都孜孜不倦的讲解。还将自己的俸碌来抚养一些读书人当作幕僚。这些读书人有的来时潦倒穷困,考上功名之后便离开,一路飞黄腾达却对范仲淹不闻不问,他依然不后悔曾帮助过这些人。

后来范仲淹任右司谏,那年正逢旱灾、蝗灾,百姓无法耕作而闹饥荒。官员上奏请派特使前去察看灾情,再斟酌如何处理;而范仲淹直接对皇上说:「假若宫廷 中,半天没有任何东西吃,那会怎么样?」宋仁宗听了,心中难过,于是派范仲淹去安抚江淮灾区。他所到之处,立即开官仓赈灾,同时奏请废除当地不好的政令十 多项。

之后范仲淹任参知政事,那时边疆地带有异族侵略,他请求自愿镇守边疆。而麟州刚遇寇贼侵略,一些参谋多次建议放弃麟州。范仲淹却重新整修旧有的防御工事,并招回逃散的人民,免除他们的赋税,将酒的专卖权还给人民,很快的河外地方便安定下来。

范仲淹的个性非常喜好布施,对亲族中贫困的人,或对关系疏远但贤能的人,都会给予救济。他刚考上进士没多久,就想将来若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好好赡养整个 族人,前二十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心愿。自从他坐镇边防一直到回朝廷当上宰相,日益富贵以后,就在乡里中买下几千亩良田,称为「义田」,用来赡养亲 族中穷困的人,让人人有得吃、有得穿,如遇婚嫁、丧葬,另有补助。并选出一位年长而贤能的族人,负责管理义田的出纳。

他曾经向钱氏买了一座庭园,打算搬到那里定居。地理师说此地风水极好,必会接连不断有人做官,范仲淹听了却说:「既然如此,与其一家人独自显贵,还不如让江苏一带的读书人,都能来此受教育,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显贵了。」便将这个地方改为学堂。

范仲淹与富郑公(富弼)担任左右宰相时,看到监司簿上有品性不好、不适任的人,便一笔勾消、剔除他的职位。而富郑公说:「一笔划掉是很容易,可是恐怕一 家人都在哭啊!」范仲淹却说:「一家人哭,比起老百姓一路哭,哪个比较严重呢?」这又是治理国家最得体之处,不以妇人之仁来看待。

范仲淹死后諡文正,赠魏国公。儿子纯仁,后来也当上宰相,纯佑、纯礼、纯粹,都在朝为官。

6. 爰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富郑公爱民忘祸】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

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公傲然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

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

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释】 富郑公,北宋名臣富弼,曾封郑国公;坐,犯罪。

区画,分片安置;归市,赶集。 所以,用来;处疑弭(mǐ)谤,遭到疑忌,消除诽谤;且,将。

易,换;襁,(用)包袱;全活,保全存活;浸,逐渐。 所厚者,相交很深的人;二十四考中书令,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典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

【译文】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出粮,亲自将饥民分片安置在州内,住房饮食医药没有不齐全的,来的难民像赶集一样多。

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他毅然不管地说:“我不是用自己一条命来换这六七十万人的命吗?”他越干越起劲。第二年河北两季麦子丰收,难民才都背着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

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我曾看见他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我在青州两年,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比当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强多了。”

7. 《爰民忘祸》文言文翻译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出粮,亲自将饥民分片安置在州内,住房饮食医药没有不齐全的,来的难民像赶集一样多。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他毅然不管地说:“我不是用自己一条命来换这六七十万人的命吗?”他越干越起劲。第二年河北两季麦子丰收,难民才都背着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我曾看见他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我在青州两年,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比当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强多了。”

出处: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中的《富郑公爱民忘祸》

原文:

富郑公为枢密使,坐石守道诗,自河北宣谕使还,道除知郓州,徙青州,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会河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画散处境内,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从者如归市.有劝公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公傲然不顾曰:“吾岂以一身易此六七十万人之命哉!”行之愈力.明年河北二麦大熟,始皆襁负而归,则公所全活也.于是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而疑亦因是浸释.尝见与一所厚者书云:“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

译文:

郑国公富弼任枢密使时,因石守道写诗案牵连,从河北宣谕使任上回京,半路降职为郓州知州,改任青州知州,中伤他的人还不罢休,别人都替他感到危险害怕。这时正碰上河北严重饥荒,难民转道东来的六七十万人,他都收容了,动员当地大户出粮,亲自将饥民分片安置在州内,住房饮食医药没有不齐全的,来的难民像赶集一样多。有人劝他这不是遭到疑忌的人消除诽谤的做法,祸患将难以预料,他毅然不管地说:“我不是用自己一条命来换这六七十万人的命吗?”他越干越起劲。第二年河北两季麦子丰收,难民才都背着包袱回家去,那都是富大人保全存活的。当时即使中伤他的人也没有不敬重佩服他的,而朝廷的疑忌也因此渐消了。我曾看见他给一位好朋友的信中说:“我在青州两年,碰巧能够救活几万人,比当主持过二十四届官员考核的中书令强多了。”

8. 求文言文翻译 庆历中,劫盗张海横行数路,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海悦径去,不为暴。事闻,朝廷大怒。时范文正公在 *** ,富郑公在枢府,郑公议欲诛仲约以正法,范公欲宥之,争于上前。富公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不诛,郡县无复肯守者矣。闻高邮之民疾之,欲食其肉,不可释也。”范公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又赂之,此法所当诛也。今高邮无兵与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小民之情,得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理必喜之,而云欲食其肉,传者过也。”仁宗释然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既而富公愠曰:“方今患法不举,方欲举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众?”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它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富公终不以为然。及二公迹不自安,范公出按陕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边。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不能寐,遶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宋仁宗庆历年间,强盗张海横走了路,将经过高邮。知军晃仲约度不能抵御,对军队中富户出金帛,买牛酒,派人迎接慰劳,并且送给他。海高兴就走,不算残暴。事情上报,朝廷非常愤怒。当时范仲淹在 *** ,富弼在枢密院,郑先生提议处死晁仲约用正方法,范公想原谅他们,争夺在皇上面前。富弼说:“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守不住,而使百姓凑钱给他,法所要杀的;不杀,郡县不再肯守的了。听说高邮的人民憎恨的,想要吃它们的肉,不可放弃的。”范公说:“郡县的兵力足以防御,遇上贼不到,然后又给他,这种方法所要杀的。现在没有军队和武器高邮,虽然仲约的意义应当努力战斗,但事情有可宽恕,杀了他恐怕不是法律意思。小民的感情,得到凑钱出财物,而免于杀掠,管理一定会很高兴的,但说要吃它们的肉,传授的人错了。仁宗释放地跟着走了”,仲约因此免于一死。

不久,富弼生气地说:“现在患法不举,正想举法,而多方阻挠的,如何整部?”范公私下告诉他说:“祖宗以来,从来没有轻易杀死臣下,这是一种美德事,为什么要轻易破坏的?并且我与您在这,同事之间,同心的人有多少?虽然上面的意思也不知道所确定的,而轻引导君主诛杀臣子用,其他天手滑,虽然我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富公始终不这样认为。等到二公事迹不安,范公出京巡按陕西,富公外出视察河北,范公就自己请求守边。富公从河北回来,到建国门,不允许进入,不知道朝廷的心意,不能入睡整夜彷徨,遶床叹息说:“范六丈,圣人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