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继位起没过一天安生日子,如何评价嘉庆帝的一生

以史为鉴 2023-06-24 15:08:06

继位起没过一天安生日子,如何评价嘉庆帝的一生

小编要谈的这位不走运的皇帝,乃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清仁宗嘉庆帝;1796年乾隆皇帝昭告天下,将皇位禅让于嘉庆帝,而此时的朝政依然掌控在乾隆手中,嘉庆帝甚至都只能住在毓庆宫中;好不容易"熬"死了乾隆,嘉庆帝得以亲政惩办了贪官和珅,开局一片大好形势,而此时白莲教开始四方为祸,一直闹了九年之久;白莲教"消停后",乾清宫又遭大火,损失了大量的珍贵史籍与财产,让嘉庆帝十分"肉疼"。

嘉庆八年,有一位厨师被御膳房开除,便准备"报复社会",埋伏在神武门欲刺杀皇帝;嘉庆帝走过时,此人持刀杀来,吓得嘉庆帝与众侍目瞪口呆,最后若不是几位大臣冒死护驾,嘉庆帝恐怕要凶多吉少;几年后天理教信徒作乱,攻进了紫禁城中乱杀一通,最后是后来的道光帝亲自带兵镇压,才给宫城解了围;这件事对嘉庆帝打击很大,一帮乌合之众,竟然能杀进皇宫,可谓是奇耻大辱;为此嘉庆帝还下了罪己诏,认为是上天对自己统治不力的惩罚。

1820年盛夏时节,嘉庆帝带领大批随从,到达热河进行木兰秋狩,没曾想到嘉庆帝在25日,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暴毙身亡;嘉庆帝猝死后,民间对他的死因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说他是被雷劈死的,其中有三种说法"热度最高";第一种说法称嘉庆帝狩猎之时,突生疾病,但是并无大碍,但是有一天晚上热河大雨,闪电击中了寝宫,以致于嘉庆帝触电身亡。

第二种说法是嘉庆帝在视察木兰围场归来途中,天气突变雷电交加,而后嘉庆帝被闪电击中当场身亡;第三中说法是嘉庆帝当时,与一位小太监在殿后一所阁楼上幽会,由于此阁楼位置高,恰逢当日电闪雷鸣,闪电击中了此阁楼,爆发出了一个小火球,最终在嘉庆帝身上炸开;但以上都是民间"八卦"传闻,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嘉庆帝被雷劈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据后世历史学家研究,嘉庆帝之死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操劳导致心脏衰竭,最终不治身亡;因为从嘉庆帝继位以来,国内许多事弄得他焦头烂额心烦意乱,虽然杀了巨贪和珅,但是朝堂上的腐败之风,依然没有得到遏制,这令嘉庆帝十分头疼,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力回天,无法止住清朝走进下坡路。

贪官污吏盘根错节,歪风邪气席卷全国,自己的政令甚至都难以推行下去;嘉庆帝不明白乾隆在世的时候天下太平,为何轮到自己继位,就变得如此费心不堪;他禅精竭虑费尽心机统治25年,也无法改变现状,而身体却开始不堪重负;直到1820年7月25日,积劳成疾的嘉庆帝,终于难以支撑,心脏衰竭暴崩于避暑山庄之中;因此嘉庆帝的真正死因,就是因为长期劳累、烦忧、压抑、痛苦,最后引发心脏问题猝死。

乾隆继位之谜你为什么看中嘉庆皇帝颜勇的继位?



乾隆皇帝子女众多,但他的继任者嘉庆并不出众。那么为什么嘉庆皇帝最后会被承袭将军制的乾隆大人看中呢?


实际上,乾隆皇帝选择颜勇作为他的继承人的主要和根本原因是他不想下放权力。虽然乾隆皇帝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八十多岁还政”“我不敢等于我祖先的六十岁”,但当他年老昏昏沉沉的时候,他对至高无上的皇权越来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丝毫不肯退让,哪怕与自己分一杯羹的人是自己的儿子。如何“退而不进”,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主导朝政,是乾隆皇帝临终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恪守仁、孝、诚、顺的接班人,而颜勇就是这样的人。


果然,在传皇位的同时,甘龙明确表示:“一切军务、用人之事,绝不会不管,但仍要亲自处理。”退位后,甘龙仍自称“我”,他的诏书被称为“圣旨”;对前来致敬的朝鲜使节,他很有尊严地说:“虽然我回归政府,但我还是干大事的!”;他的借口是他已经在养心堂住了60年了。只有这里“平安吉祥”,方便他召集大臣。反正他是不会搬出去的。为了限制嘉庆,一度上演“传皇位不传印信”的闹剧;本来嘉庆即位改元后,全国都要统一使用嘉庆新历,但朝廷上还是用乾隆的年号,比如乾隆61、乾隆62;新皇帝即位后,铸币应铸为“嘉庆鲍彤”,但当年有甘龙、嘉庆两个头衔的鲍彤,铸了一半.以仁孝著称的嘉庆在父亲的傲慢下,只能心不在焉地当了几年“二帝”。


不可否认,颜勇还是很有资格的。他勤奋好学,6岁开始学习,13岁学会五经,之后又向多位大师学习近体诗和古诗词。他的文化基础很扎实。尤其是从14岁被秘密入库到35岁登基的2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经受住了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乾隆皇帝的不断观察和各种考验,最终被确立为下一任皇帝,这一切都说明颜勇的品质和才华绝非可忽视的。但是,他的这种资格和才能,用在恪守仁孝、服从命令、循序渐进、因循守旧等方面,是合理的。但用在保家卫国、锐意进取上,就会显得极其苍白。


如果天下安定,歌舞升平,以嘉庆的能力做一个英明的太平君主应该没问题。然而到了乾隆后期,国库枯竭,国力衰弱,朝廷政治腐败横行,各种矛盾一触即发。在“康乾盛世”的光环下,大清帝国“外看轰轰烈烈,内囊全起”,急需一位手腕强硬、政策铁血的“有能力的君主”来扭转乾隆,力挽狂澜。可惜嘉庆皇帝没有继承以前皇帝的执政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基因。他虽然勤政,立志有所作为,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忠诚、正直、冷静的君主。


亲清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的衰落。对于日益严重的腐败和懒惰,嘉庆始终拿不出良方。他只能警告、恐吓一大批“死而无虞”的官僚,最后只是哭诉“无可奈何”。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国侵略者。在他统治时期,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官僚和地主手中,大量农民走向封禁


乾隆皇帝,因为自己的旺盛,把原本强大的大清帝国变成了衰落的标志,直到去世也不承认自己的统治出现了危机。他甚至高烧“谁为大清帝国而战?”他甚至认为,对他的后代来说,他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种对当时形势的错误估计,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在确定接班人时的错误选择。不仅如此,乾隆皇帝为了贪图虚荣,操纵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利益,把皇位传给了一个不能继位的儿子,把有着200多年辉煌基业的大清帝国拱手让给了治国无能,政治平庸的嘉庆皇帝,使大清王朝由盛转衰,最后沦为被列强任意侮辱和践踏的殖民地。大清帝国的衰落是在乾隆而不是嘉庆手里。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前车之鉴,或许能给后人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嘉庆帝的生平简介

嘉庆帝生平简介

嘉庆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1、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颙琰也努力扭转。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颙琰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2、颙琰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

3、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颙琰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嘉庆十三年(1808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颙琰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

4、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颙琰在从圆明园回宫时在神武门遇刺,随从上百名侍卫只有几位反应过来,出手相救,所幸颙琰未受伤,刺客陈德当场被擒,后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也被处绞。事后颙琰惩罚了失职的官员、侍卫,加强了紫禁城的门禁制度。

5、颙琰在位时期结束了文字狱。颙琰和清代历朝皇帝一样,提倡封建礼教。十分懂得“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竭力用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其统治,力求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嘉庆帝

嘉庆帝在位期间业绩如何?为人如何?

颙琰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咸丰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