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一直以来都是绿林好汉的代表人物,他们嫉恶如仇,但是又各具特色,一百零八个人聚在一起,虽然说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坦坦荡荡,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招人喜爱和关注,但是作为好汉,他们的确是非常厉害的。然而在书中,梁山好汉征讨方腊的时候,竟然一次死伤众多,基本上没剩下多少人,为何会有这样悲惨的结果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梁山最辉煌的时刻就是征辽归来的那几天,108兄弟无一损失,全军上下兵强马壮,人心振奋。
但可惜好景不长,方腊一战几乎折损2/3员战将,后期又经朝廷里奸臣诬陷,没几年梁山兵马就彻底失败了。所以,方腊一战是梁山命运的转折点。为什么梁山会失败的这么惨,归根到底,3点原因。
1.方腊和梁山的实力不相上下
梁山兵马与方腊兵马差不多,梁山有五大高手,方腊有四大金刚。梁山有一批文臣谋士,方腊也有自己的文人集团。在组织上,梁山要替天行道,方腊也提出要人人平等。所以,不管是从价值观、兵马等等各项实力,两边都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对他们两边来说,最划算的应该是“合作”,一起推翻宋朝的统治,然后再分天下或者最终决战。但在小说里却被塑造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终大宋王朝消除了两大隐患。
2.水土不服、不占地利
梁山属于山东地界,108个兄弟们也都是北方人。但方腊当时主要在南方。要知道,在北宋时期,南方还基本是蛮荒之地。
如果不是南宋时期的大规模迁移和开垦,南方也不会发展起来。所以,在当时南方各类毒蛇猛兽、天气多变,108个好汉很多人都不适应,最终,光病死的就有11人,连仗都没怎么打就死了。
3.兄弟义气,抵不过战场实力
有个词叫“乌合之众”,说的就是一群残兵败将去打仗,如果打赢了,那还军心振奋,一鼓作气战斗力很强,但如果打输了,就溃不成军,逃跑的比谁都快。
梁山108兄弟虽然没有逃跑,但士气却非常低落。尤其是某个兄弟战死以后,士气低落到冰点。原本10000的战斗力也就能发挥出了3000,这样的结果一定是要灭亡。
不过,梁山征讨方腊惨胜而归,都是作者在小说里的情节设置需要,我们没有必要那么纠结就好了。
相对于中国人来说,梁山好汉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艺术形象,他们脱胎于宋朝时期山东义军首领宋江麾下的三十六员大将,可以说是较为真实丰满的艺术形象。唯一可惜的是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局,最终死的死、散的散。
相信很多人在阅读《水浒传》时都有着一个疑惑那就是为什么梁山好汉无论是诏安前还是诏安后南征北战一直无一折损,就到了最后一役征讨方腊时却犹如下饺子一般“组团式”殉国了呢?要知道梁山好汉之前的对手也不是什么善茬,除了地方豪强和流寇之外,他们可是正面硬撼过宋国大军和辽国大军两支国家级军事力量足以见得梁山好汉之骁勇。
其实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损失惨重主要有两个原因,客观原因也是相对次要的原因是因为水土不服,征讨方腊时梁山好汉唯一的一次南下作战,南方的环境对于绝大部分都是北方汉子的梁山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在征讨方腊时仅病死的梁山好汉就有11人之多占梁山好汉总数的十分之一,重要头领尚且如此何况是底下的小喽啰呢,因此梁山军吃败仗也就不难理解。
当然相比于客观原因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主观原因也是梁山军最终黯然收场的主要原因——人心散了。鲁迅先生曾经对梁山军征讨方腊有过评价“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所谓好汉,替官家打替天行道的好汉去了,终究不过是一帮奴才”。内部分裂、理念出现偏差才是梁山好汉最终败亡的根本原因。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梁山好汉中的重要人物绝大部分都和大宋朝廷有着血海深仇,更有着鲁智深、武松等一大批一心快意恩仇、敌视贪官污吏的豪侠人物。宋江一意孤行受诏安之后宋朝更是没有进行抚慰只是一味的消耗梁山众人让他们进行一场又一场的高强度作战,到征讨方腊之时梁山军早已人困马乏。
从征讨方腊之初到征讨方腊之后,《水浒传》无时无刻不再描绘着梁山众人的心灰意冷,出征之前安道全、皇甫端等一批战略级技术人才就留在了大后方成了御医、弼马温等闲职不再随军出发,胜利后更是大量好汉告老还乡还未班师回朝就以各种理由脱离了梁山队伍,如此一支貌合神离的队伍又怎么可能不消亡呢?
最初认为可以通过军功改变命运的好汉开始认清了形式,原来他们永远得不到赢得荣誉和奖励。在与方腊战争之前,梁山好汉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难以经受战争的消耗。并且方腊作为盘踞一方的势力,战斗力也非常强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梁山好汉死伤过半,悲剧从这里开始。
因为梁山好汉陆地战强悍,水战不行。
在我们印象之中,梁山的108好汉,基本上都是一些鼎鼎有名的大侠,即便是排名非常靠后的人通常也是一些普通人无法近身的狠角色,可是在攻打方腊的时候,108好汉竟然只剩下36人回归,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梁山好汉本身是一些比较善于在陆地上作战的人,水军属于他们最弱的一块短板。
方腊这个地方是一个由古至今的江南水乡,它四面都围绕着湖泊,而导致梁山好汉身上一身的本领都无法施展开来,甚至还有一些将领并不是因为打仗打败了,而是因为在行程之中不会游泳而导致溺死,比如施恩,孔亮,段景柱这些人都是因为在路途中遇到了水路无法通行而导致丧命。
而且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攻打方腊的时候,这些北方好汉来到南方之后,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北方地区是常年干燥的,而南方地区却又是常年潮湿闷热,所以有很多的军队在历史上征战的时候都会遭遇到瘟疫而导致败仗,所以在这一次梁山好汉征讨方腊的时候,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水土不服而导致很多的人在杭州病倒,而因此丧命。
最后,方腊本身也是一个不太容易攻打的将领,底下的勇猛将士也不少,比如王寅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武双全的人才,也是一个非常精通兵书的人,不管是作战能力还是战略能力都超群,除此之外还有五虎八彪这一些能力高强的人。在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一向勇猛的梁山好汉在讨伐的时候反而被一扫而空,最后只剩下36人回归的结局。
梁山好汉征讨方腊属于?客场作战?,对于战场的地理位置并不是非常熟悉。再加上方腊队伍里面的将领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自然梁山好汉就会死伤惨重了。
在《水浒传》一书当中,大当家宋江安排梁山泊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先后参加宋朝伐辽战争、平定方腊农民起义战争。如果换个角度想想,宋江不接受朝廷的招安,继续带着梁山泊好汉过逍遥自在的日子,那么很多人都能够得以善终,不至于落一个悲惨的下场。不过宋江的初衷也是好的,他认为一个山头上的?土匪?要想和朝廷作对,那是以卵击石,长此以往必定会被朝廷剿灭。
与其被朝廷剿灭,还不如主动投降,这样还可以获得朝廷的信任。抱着这样的想法,宋江一手安排燕青办理朝廷招安的事情。但是宋江还是低估了朝廷的厚脸皮,朝廷居然用?借刀杀人?来消耗梁山泊好汉的战斗力。本身就对宋江投降朝廷有所不满的好汉们,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好兄弟死在战场上自然是无心恋战,时常的战斗力也只能发挥出一半了。
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是属于长途作战,在方腊的地盘上和他打仗自然是吃亏一些的。由于朝廷压迫百姓,而方腊对于百姓却是出奇的好,所以很多老百姓都加入了方腊的农民起义军。这就使得方腊的地方基础十分的好,起义军规模十分庞大。人数上不占优势的梁山好汉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方腊军队作战,自然是损伤惨重。
除此之外,方腊手底下的将领还很喜欢用阴险的招数。相比梁山好汉讲义气、只讲正面比拼不会用阴险手段,比如暗器偷袭别人的表现来说,方腊手底下的人就没有这么熟规矩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杀死对手,什么武器都可以用,许多的梁山好汉都是死于毒箭等暗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