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伍子胥的故事。
中国自古讲究“人死为大”,不管死者生前犯下什么滔天罪恶,一旦他死了,就应该获得最起码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然而,伍子胥却干了一件令人不齿的事—鞭尸楚平王,这一行径成了伍子胥人生一大污点。
伍子胥为何如此痛恨楚平王?鞭尸事件带来了什么样的恶果?他被逼自杀与此有无关系呢?请往下看!
楚平王的那些事
(一)杀死楚灵王
楚平王名叫芈弃疾,芈月的“芈”,辛弃疾的“弃疾”,大概楚平王年幼之时体弱多病,所以起了这么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吧!
芈弃疾是楚灵王的弟弟。
提起楚灵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个成语,大家就知道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那个爱细腰的楚王。
PS:楚灵王可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要不怎么如此痴迷A4腰呢!
古人多以丰腴为美,珠圆玉润,温润软玉,只有楚灵王是个另类,他喜欢骨感美女,喜欢骨瘦如柴类型的,特别是腰越细越好,最好能用手一把攥住腰,把美女整个提溜起来。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时间,宫女们为了得到雨露滋润,纷纷加入了减肥大军,久而久之,有些宫女得了低血糖,有些宫女得了厌食症,更有甚者,直接饿死了!
楚灵王无疑是个昏君,当了十年国君之后,就被人无情地杀死了,杀死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弟弟芈弃疾,芈弃疾成了下一任国君楚平王。
(二)与儿子抢媳妇
楚平王和哥哥一样,也是个昏君,不过楚平王不爱细腰,他爱儿媳妇。
为了牵制日益强大的晋国,楚平王决定与西北秦国结为盟友,当时,楚平王大儿子芈建十六岁了,秦王妹妹孟嬴十四了,二人大小正好般配。
楚平王派大臣费无极带上丰厚礼金,前往秦国迎娶孟嬴,数月之后孟嬴到了楚国。楚平王常听人说孟嬴是个绝代佳人,有倾国倾城之色,楚平王不以为然,美女我见得多了,我这后宫三千佳丽,个个国色天香,难道没有比得上她的?
楚平王抑制不住好奇心,决定亲自瞧一瞧儿媳妇,然而不见则已,一见孟嬴,楚平王魂儿飞了,飞到了孟嬴身上了!
这女子长得太美了,好比天仙下凡,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这么一比,三千佳丽全都变成环卫工大妈了。
回去之后,楚平王茶饭不思,哀叹不已,费无极见了,忙问楚平王何故哀叹?楚平王哭丧着脸,说道:“没想到我后宫这么多妃子,居然没一个比孟嬴美的?”
费无极明白了大王的心思,眼咕噜一转,计上心来:“大王,臣有一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楚平王来了精神,催促道:“快说!”
费无极继续说道:“反正太子没见过孟嬴,不如给他换一个女人,把孟嬴改名换姓变成你的妃子,不就成了嘛!”
楚平王连连点头,此计大妙!就这样孟嬴成了楚平王的女人,一年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作芈轸,太子则娶了一个普通女子。倒霉的伍奢
(一)小人费无极
费无极是个阴险的小人,他出了个“李代桃僵”的馊主意,让楚庄王娶了真孟嬴,而太子娶了个假孟嬴。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流言传到了太子芈建耳朵里,起初太子并不相信,天下哪有当爹的抢儿媳妇的?但当他回到家中,再三逼问媳妇时,才知道流言居然是真的。
芈建恼羞成怒,他恨楚庄王,更恨出馊主意的费无极,但现在他只能强忍怒火,装作毫不介意,一个是亲爹,一个是亲爹宠臣,他敢怎么样呢?不敢怎么样!他只能等,等爹死了,他当上了国君,那时再找费无极算总账。
很快,费无极知道大事不妙了,他从太子芈建阴冷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个字“恨”。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太子迟早会和他算总账,现在不弄死太子,以后必然会被太子弄死。
费无极是个小人,小人自然有小人的手段。费无极充分发挥“特长”,一天到晚地在楚庄王面前诬陷太子,本来楚庄王就不喜欢太子的母亲蔡氏,现在也讨厌太子了,他把太子打发的远远的,到了边疆驻守。
后来,费无极再次污蔑太子,说太子掌握着大量军队,还与周边诸侯暗通往来,似乎要干大事,楚庄王一听,胆战心惊,如芒在背,他的王位就是杀死哥哥抢来的,他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权力相比,亲情不值一提。
此时,太子远在边疆,不能当面质问,楚庄命人将太子的老师伍奢带了过来。
(二)伍奢之死
伍奢是谁?他是太子芈建的老师,也是伍子胥的亲爹。伍奢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伍尚,小儿子伍子胥。
伍奢战战兢兢地来到了宫里,看到了满面阴云楚庄王和一脸横肉的费无极,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楚庄王把费无极的话向伍奢说了一遍,伍奢大惊失色,汗如雨下,赶忙替太子辩解了几句,让楚庄王不要听信小人之言,楚庄王勃然大怒,下令将伍奢关了起来,又派大将即刻前往边疆将太子带回来,当面对质一番。
谁知道,太子芈建提前得到了消息,他觉得有费无极的挑拨,楚庄王一定不会放了他,与其去送死,不如潜逃吧!太子连夜越境逃到了宋国。
太子一逃,谋反之罪算是坐实了,楚庄王大怒,下令处死太子的同党,伍奢是太子的老师,自然难逃一死。这时候,费无极对楚庄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很有能耐,必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楚庄王点了点头,他担心伍奢两个儿子趁机逃跑,于是派人传话给伍奢两个儿子,“如果你们俩来,我就放了你爹,你们不来,我就杀了他!”
很明显这是个拙劣的计谋,伍子胥一眼就识破了,坚决不肯自投罗网,但伍尚坚持要去,他要陪父亲一起死,如果兄弟俩都逃跑了,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后来,伍奢和伍尚被杀死了,伍子胥逃到了宋国,投奔太子芈建去了!伍子胥复仇
(一)逃到吴国
伍子胥恨死了楚庄王,他发誓要楚庄王血债血还,从此之后,复仇二字成了伍子胥一生的使命。
伍子胥先是逃到了宋国,找到了太子芈建,不久之后,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与太子芈建又逃到郑国。
到了郑国没几年,太子芈建不知抽了什么疯,居然与郑国大夫合作,企图推翻郑国公的统治,郑国公识破阴谋之后,杀了太子芈建,伍子胥带着太子的儿子芈胜逃到了吴国。
伍子胥一路颠沛流离,东躲西藏,有几次差一点被楚军捉到,好在吉人自有天相,伍子胥和芈胜胜利大逃亡,终于来到了吴国。
(二)复仇成功
在吴国,伍子胥受到了公子光的礼遇,公子光就是未来的阖闾,不过当时阖闾既不是王,也不是太子,他的身份有些尴尬,他是吴王僚的堂兄弟,他早就对王位觊觎已久,暗中筹划夺权。
后来,伍子胥给阖闾推荐了一个叫专诸的刺客,在吴王僚的几个儿子带兵攻打楚国,国内空虚之际,专诸给吴王僚献上了一道死亡美食—鱼腹剑,在上菜之时刺杀了吴王僚,阖闾成了新一代吴王。
不久之后,伍子胥成了吴国宰相,孙武成了大将军,吴王阖闾听取了伍子胥的改革建议,大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三年之后,吴国经济实力增强,阖闾积极训练士兵,扩充军备,准备攻打楚国。
公元前511年,吴国攻打楚国,采用了袭扰战术,使得楚国疲于应对,五年之后终于攻破了楚国都城,伍子胥率兵冲入了王宫,发现人去楼空,楚昭王不知所踪。
PS:楚昭王就是楚平王和秦女孟嬴的儿子芈轸,楚庄王死了之后,芈轸继位,是为楚昭王。
伍子胥没有抓住楚昭王,恼怒万分,本来他想杀了楚昭王,替父亲和哥哥报仇,想不到楚昭王逃跑了,伍子胥盯上了楚庄王的坟墓。
老家伙,不能亲手杀了你,乃我毕生之所憾,现在你死了,我要刨了你的坟墓,鞭打你的尸骨,让你永世不得超生。
伍子胥命人刨开楚庄王的坟墓,拖出了他的尸骸,用鞭子狂抽起来,足足抽打了三百多下……伍子胥仰天大笑,哈哈哈!父亲,您可以瞑目了!褒贬不一
伍子胥形象比较复杂,在吴国人看来,伍子胥是个忠君爱国、治世之能臣,但在楚国人看来,伍子胥是个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汉奸、卖国贼,为了一己私仇,将楚国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山河破碎,血流成河,一片疮痍。
还有人说,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的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因为伍子胥自杀身亡之后,夫差把伍子胥的尸首扔进了钱塘江中喂鱼了。楚人担心伍子胥阴魂作祟,所以粽子扔进了江里,让伍子胥吃的饱饱的,不要兴风作浪祸害百姓。
对于伍子胥的鞭尸行为,后世褒贬不一,同情者有之,赞赏者有之,贬低者有之。
屈原是楚国人,他对伍子胥是十分赞赏的,视伍子胥为榜样,令人感慨的是,屈原最后投江自尽,追随偶像去了。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涉江》
到了西汉,司马迁对伍子胥也是推崇备至: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司马迁对悲剧英雄“情有独钟”,诸如项羽、李广、伍子胥等等,在司马迁的笔下,无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惜的是苍天不佑,个个遗憾而终。
到了宋朝,苏轼对伍子胥也是深为同情的,他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伍子胥鞭尸乃情之所至,是不得已的选择。父不受诛,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然而,到了明朝,画风突变,一片声讨之声:
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1、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2、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3、夫差继位后,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夫差为伯_所谗,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
伍子胥(?~公元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音云,yun第二声),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说在襄樊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伍子胥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 伍子胥在伍子胥入吴之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后又到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知道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在他还没到吴国时。出了郑国都城之后,出了昭关之后还有一条河隔着。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走出一条渔船。渡了伍子胥,下船之后,伍子胥怕他说出去,就对渔翁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渔翁非常伤心,他想他诚心渡伍子胥,但伍子胥还怀疑他,他非常敬重伍子胥,也没有抱怨他,渔翁就把船滑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伍子胥看到后大哭,说是他害了渔翁。但有的书上说渔翁没死。后来伍子胥要灭郑国为太子建报仇,渔翁的儿子就唱了一首歌。就是老渔翁对伍子胥唱的,伍子胥想起他的恩人在郑国就班师回去了。这是后话。伍子胥伍子胥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亟肆以罢(疲)之,多方以误之”(《左传·昭公三十年》),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此后数年间,吴军连年扰楚,迫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十四年,与孙武等佐阖闾统领大军沿淮水西进,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一说今汉川北),并展开追击,长驱攻入楚都郢(今荆沙江陵西北),终成破楚之功(见柏举之战)。由于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未能安抚民心,激起楚国上下反对,致使吴军难以立足。(伍子胥到楚国后,听说楚平王已死,就把楚平王的坟墓撬开,用钢鞭鞭尸三百,楚国人民看到吴国人如此复仇心强,全国百姓大惧)。阖闾死前并托伍氏辅佐少君,封他最高爵位称相国公。后继事吴王夫差。二十六年,吴、越夫椒之战,越惨败几于亡国,夫差急于图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时,伍子胥预见到两国不能共存之势,又洞察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不可养痈遗患,而应乘势灭越。夫差不纳,坐视越国自大。伍子胥三十六年,及见夫差欲率大军攻齐,越王勾践率众朝贺,再度劝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又遭夫差拒绝。知夫差昧于大势而不可谏,吴国必为越国所破灭,为避祸而托子于齐国鲍氏,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伯嚭本来也是楚国人。在伍子胥来吴国之后伯嚭才到吴国,当时有个相面的人就说伯嚭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只会拍马屁。让伍子胥堤防他一点,但伍子胥向他和伯嚭来自同一个楚国,而且和楚国都有深仇大恨伯嚭。最后由于勾践送给伯嚭大量财务和美女,伯嚭就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说伍子胥把儿子送到齐国就是背叛吴国。夫差用属娄剑赐伍子胥死。伍子胥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应其言。春秋末期吴国兴亡,伍子胥举足轻重。其治国用兵,以务实为旨,远见卓识,谋略不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虽已亡失,当证伍子胥生前有其军事著作。 从春秋时期的战争中透露出来的历史亮点: 吴国在吴国历代君王和名臣(如:伍子胥)等人不断努力下,组建出来的“混合舰队”,可称中国海军鼻祖而当之无愧! 当时的船只分类是:大中小三翼(战船)、其中大翼船长20米,宽达2.7米,突冒(撞击船)、桥船(为骑兵搭船用)、还有楼船是指挥舰船,分工已经初具规模。而不是像不少铁血网友所说那样,只是以平底小船为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4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