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古代铠甲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每个将士都有铠甲?
在我国古代,只要是正常的朝代,上战场前,一般都会给士兵将士们配备上铠甲,当然,不同级别之间,铠甲的等级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发现的秦简中,就有记载迁陵县武库的将士披甲记录,他们的披甲率高达百分之七十,这还只是普通的驻防部队,汉简戍卒的披甲率则高达百分之百。
也有的士兵不会给配备这些,不是朝廷配不起,而是有的时候有战术要求,比如唐军的六成披甲。
“铠……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
盔甲一般是分开的,像现在骑摩托车等都需要戴头盔,它的功能和古代的差不多,就是用来单独保护头部的,而今天说的主要是甲。
2.古代铁铠
其实铠甲很早之前就开始使用了,《史记》中早在黄帝蚩尤时期就开始使用了,之后不断发展。最开始原始铠甲就如原始人的衣物一样,用皮甲。到了后来,冶炼技术成熟之后,开始使用铁来制作铠甲。
战国时期是铁铠的发端时期,汉代时,正式进入铁铠时代,汉代的铁铠又被称为玄甲,而铁铠基本可以算是我国古代铠甲中的主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它为主,当然,不同时代的铁铠有它不同的工艺和形状保护特点。
有很多出土的汉代铠甲都可以证明当时主要使用铁铠,还有一套铁铠,上面所用的甲片大概有六百多片,重量达二十多斤,穿着这么一套行军作战,想必不轻松。
汉代刘胜的墓葬中也出土了一件铁铠,上面的甲片近三千片,重量达到三十四斤,可以说是甲胄之中的上乘之作。
当时的铁铠主要保护身体的四个部位,一个是保护主要躯干的护身甲,主要用来保护脖子的盆领,保护胳膊的,再就是保护头部的。有这四样还算是比较齐全的装备,有的士兵只有保护躯干的护身甲。
这些甲都是由一块块甲片构成的,这些甲片的形状也各异,有的是长方形形状的大长条,有的是较小一些的长条,还有的是更小型的圆形甲片,这种的连接更密,保护性自然也更强,一般会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比如说脖子处,当然,更高级的将领自然会用更高级的铠甲。
这些甲片的连接方式也不是什么铁铜之类的,而是麻绳,皮绳之类的,编起来也不会特别复杂,一般会在保证铠甲质量的同时,还会方便在战后破损后修复一下。
除了铁铠还有一种是钢铠,这个比铁铠出现的要晚,在东汉时期有出现,后来不断改进,三国时期,两晋时期等等,渐渐成为军队的装备。
有一种钢铠被广泛用于军队中,正是诸葛先生改进过后的筩袖铠,形状类似于现代的套衫,只不过有的是长袖,有的是短袖,甚至是无袖,并且胸前不开襟。
还有很多种类的铠,比如说明光铠,在胸前背后贴两片大金属护盾,还有山文甲等。
3.锁子甲
还有一种甲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锁子甲,其他的铠甲都是由甲片构成的,而锁子甲在制作上就不一样,他不用甲片,而是用小型金属环环环相扣连接而成,有的连接方式和每个金属结构不同,不过总的来说密度越大,它的保护力自然越强,高质量的锁子甲,刀剑难伤,但是因为制造这么一件锁子甲,近乎需要数十万金属环,这就使得在制作上困难极大。
俗话说得好,难归难,贵有贵的好处,在一场战斗中,努尔哈赤曾被一名弓箭手偷袭,箭正中他的脖子,但是因为努尔哈赤戴了由锁子甲制成的护颈,所以没有一箭致命,捡回了一条命。
参考文献:
《释名·释兵》
皮革做的多,当然也有不少军队用铁甲,但那些军队都是精锐。 从《通典》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四《军械篇》可以知道,唐朝的标准是着甲士兵占士兵总数的60%。虽然并不是都穿着铁甲,但这个比例比起前面说过的汉代军队着甲比例,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在盔甲种类方面,《唐六典》卷十六提供了资料:“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鸟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阜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又有批注:“(甲,似物之浮甲以自卫也。《史记》曰:「楚人鲛革以为甲。」《汉书》曰:「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谓上身一,髀禅一,兜鍪一,凡三属也。今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鎚、锁子皆铁甲也,皮甲以犀兕为之,其余皆因所用物名焉。)”
根据以上记录可知:
1.明光铠是铁甲。
2.即使是盛唐时期,很多盔甲也不是铁质的。这有战术需要的原因,也有生产能力制约的原因。
说实话,受不了。这里面我们假设的情景是穿着厚重铠甲的武士,考虑到大部分士兵其实是很难装备上全部铠甲的,但是我们仍然还是做一个假设情景吧。穿着厚重铠甲,基本上就会有以下几种事情发生。
一、 士兵体力劳损过大,损耗战斗力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所穿的盔甲都不太一样,其穿在身上的感觉应该也不太一样,例如说其中有布甲、皮甲、铁甲、指甲、藤甲等,因为其材质不一样,穿在身上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我想了一下,这些铠甲穿在身上,应该都是重、热、累。
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宋代步兵穿着步人甲,步人甲由铁制甲叶用牛皮和铆钉做成,重量有多重呢?据说一件步兵甲上有1825枚铁片,重量高达29公斤。
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公斤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公斤;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公斤;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公斤。传说,宋太祖穿的镀金甲有60公斤重。
这么重的铠甲,防御性一定很好,但是也非常笨重,恐怕士兵会活活累死。这种笨重的铠甲,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结成长枪方阵来对抗北方胡族的骑兵。士兵的铁甲极重,搭配上长枪,那就是一个个的“铁甲乌龟”,这样接成方阵便可以用来对抗胡族骑兵。
但是在实际战争之中,这种方阵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一般来说面对着宋军的铁甲方阵,骑兵都不会主动攻击,而是采用小股部队不断骚扰,让步兵方阵不得安生,然后大部队进行休息。因为装备实在是太沉了,导致了步兵部队难以主动进攻,只能被动防守,接连几轮防守战下来,士兵就是因为身上沉重的铠甲而疲惫不堪,这个时候骑兵再趁机进攻,步兵方阵便不攻自破了。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作者曾经描写戚家军进攻倭寇的场景,其中作者这样写到:
明代士兵身上的盔甲装备是十五公斤中,戚家军可以说是一支非常强悍精锐的部队,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戚家军一样非常疲惫,我们可想而知铁甲对于士兵来说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了。
因此综上来看,穿着铠甲很热也很累,士兵们真的受不了。
二、 大将最怕得病:卸甲风
我们接着上面来说,穿上铠甲之后非常热,打仗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活动,运动量巨大,然后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士兵就会疯狂出汗。我们现代人都知道,在剧烈运动出汗之后不能马上脱衣服或者是洗凉水澡或者是喝冰饮料,不然很容易“闪着”,就是被冷风一激,就会得病。在古代,也有这种病,被人称为“卸甲风”,说的就是卸了铠甲之后受到风寒,最终得病。
卸甲风有中医与西医的解释:中医认为,人大汗之后,腠里不固,风邪易侵,拘束经络,使筋脉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按照西医的说法,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了肌肉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叫''腰背肌筋膜炎''。
在各种古代的小说、传说之中得了卸甲风而死的大将真不少,例如说在传说之中,大将李存孝一日大战二十八将,斩杀十五人,之后回到军营之中,脱掉铠甲,饮了满满三大杯冷酒,之后便得了卸甲风,差点死掉。在里面,李存孝脱掉了铠甲,受到了冷风吹,而且还喝冰凉的酒水,这些对于身体伤害都是很大的。(这让我想到了温酒斩华雄,可能温酒的举动也是为了避免关羽直接喝冷酒而损伤身体吧)
另外一人即大明开国大将常遇春,常遇春在史书记载中是在征讨完蒙古人之后在返回途中暴亡,年仅四十岁。在民间传说之中,常遇春打完仗后返回军营,因为太热便卸下了铠甲,结果被草原上的冷风一吹,便一病不起,之后就得了卸甲风而死。
其实穿盔甲,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铁甲一波就完事了。穿盔甲的时候,一般都是里面穿个内衣,外面穿个袄,然后再披上铠甲,有着袄里面甚至是棉花,你想想这穿上去多热啊,因此卸甲风也是这么来的。
我们可见在很多史籍记载中,很多大将都是在打完某一仗后便一病不起或者是没了记载,究其原因,很可能便是卸甲风在作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4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