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人之所知也,以善相马名于天下。九方皋,山野鄙人,抱朴守天,不务名于世,知者稀矣。吾慨而叹之,名之于百度。
《列子》载: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其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1)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660——前621年在位。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孙阳,以善相马著称。(2)子姓——子孙。(3)天下之马—世上稀有的良马。(4)若灭若没——恍惚迷离的样子。指”天下之马“的内在神气在外表的透露,很难把握。(5)若亡若失——似有似无的样子。这两句意即,鉴别”天下之马“,不在它的筋骨毛色,而要洞察本质。(6)绝尘弭—— 谓马奔弛极快,四足落地不沾尘土,车轮过后不见辙印。绝尘,足不沾尘土的样子。弭,消除。,通”辙“,车轮印。(7)担纆——挑担子,纆,本作”“,绳索。薪菜——砍柴。薪,柴。菜,通”采“。也是拾取柴草的意思。(8)九方皋—— 一作”九方堙“。春秋时善于相马者。(9)沙丘—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便宗县北。(10)骊——黑色。(11)色——指纯色。 物——指纯色。(12)千万臣而无数——超过我千万倍而不可计数。(13)天机——此处指天赋的灵性或内在秘奥。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老啦,您的子孙中有没有可以派去访求良马的人呢?“
伯乐回答:”良马可以凭形体外貌和筋骨来鉴别,但天下稀有的骏马,其神气却在若有若无、似明似灭之间。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足不沾尘土,车不留轮迹,极为迅速。我的子孙都是下等人才,可以教他们识别良马。但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稀有的骏马。有一个同我一起挑担子拾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gao),他相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请让我引他来见您。“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马。过了三个月他回来报告说:”已经得到一匹好马啦,在沙丘那边。“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
他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召来,封他说:”坏事啦!你介绍的那位找马人,连马的黄黑、雌雄都分辨不清,又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大声叹了一口气,说:”竟到了这种地步了啊!这正是他比我高明不止千万倍的地方呵!像九方皋所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神机,观察到它内在的精粹而忽略它的表面现象,洞察它的实质而忘记它的外表;只看他所应看的东西,不看他所不必看的东西;只注意他所应注意的内容,而忽略他所不必注意的形式。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有比鉴别马还要宝贵得多的意义。“
后来马送到了,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骏马。
1. 九方皋相马阅读答案 此其于马.已得之矣(代词,不译(宾语前置)
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马)
4,必须透过现象,你) 年。
寓意,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到) 果,毛色公母都不知道.臣之子皆下才也(的)
①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
(1)子之年长矣 子:(回答)
(3)三月而反 反,去抓住千里马的根本特征。请见之:要真正能够认识一件事物,忽视次要的因素,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通“返”返回)
(4)穆公不说 说?
九方皋在相马过程中:(果然)
2,请您接见他!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通“悦”高兴)
(5)色物.说明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牝牡尚弗能知 尚.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你从九方皋相马中得到什么启示:(都不)
(6)伯乐喟然太息 喟然,非臣之下也,日九方皋:(年纪)
(2)伯乐对曰 对:(长叹)
(7)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遗,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
5?
坏了,九方皋)
3:(忽略)
(8)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至,又何马之能知也。
1:(尚且 ) 弗 .召伯乐而谓之曰(代词:(代指1,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
②败矣.又何马之能知也(助词。
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穆公见之(代词:(叹气的样子) 太息,抓住本质
2. 九方皋相马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子之年长矣 子:(代指,你) 年:(年纪)
(2)伯乐对曰 对:(回答)
(3)三月而反 反:(通“返”返回)
(4)穆公不说 说:(通“悦”高兴)
(5)色物、牝牡尚弗能知 尚:(尚且 ) 弗 :(都不)
(6)伯乐喟然太息 喟然:(叹气的样子) 太息:(长叹)
(7)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遗:(忽略)
(8)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至:(到) 果:(果然)
2.说明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
1.臣之子皆下才也(的)
2.穆公见之(代词,九方皋)
3.已得之矣(代词,马)
4.召伯乐而谓之曰(代词,伯乐)
5.又何马之能知也(助词,不译(宾语前置)
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日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②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
4.你从九方皋相马中得到什么启示?
九方皋在相马过程中,忽视次要的因素,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去抓住千里马的根本特征。
寓意:要真正能够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您的年纪大了.年:年纪,年岁 ②句意:伯乐回答说.对:回答③句意: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同“返”,返回④句意: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果:果真(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其:代词;竖着他的左膝.其:他的B句意: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以:把;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C句意:天下最好的马.之:的;这有什么简陋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D句意:是匹黄色的母马.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而:都是表并列关系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有:使:派句意:你派出去找马的人,马的色泽、公母还不能知道(了解),又能知道什么好马呢(什么是好马呢)?②重点词有:就:靠近句意:把它拿到火上烤.③重点词有:罔不:没有一件不句意: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答案:(1)①年纪,年岁 ②回答 ③同“返”,返回 ④果真(2)D(3)①你派出去找马的人,马的色泽、公母还不能知道(了解),又能知道什么好马呢(什么是好马呢)?②把它拿到火上烤.③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4)九方皋在相马过程中,忽视次要的因素,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去抓住千里马的根本特征.(意对即可 1分)启示:要想真正认识一件事物,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武安侯田 13.A 14.D 15.①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
②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在众多的贵族府第中数第一。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
16.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让”是“辞让”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一定要回归原文,结合句意加以理解。
D.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A,动词,担任/动词,认为;B.介词,因为/介词,用;C.副词,于是,就/副词,只,仅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除;(2)滋、第、属。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对于本题来说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这篇文章属于对话体的断句,其次,要抓住对话体中常用“曰”这个关键词。
一般两人对话,在第一次问答时要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便断句。
最后,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也”用于句尾;“造次必于是”与“颠沛必于是”结构相同。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译文: 武安侯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
魏其侯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酚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
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才能。汉景帝去世,当天太子登位继立,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
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都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汉景帝去世3年后,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
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
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
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武安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让她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
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贺,乘便对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很快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
魏其侯不听从他的话。 武安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受到皇上的宠信,多次议论政事,建议大多见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而归附了武安侯。
武安侯一天天更加骄横。建元六年,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都被免官。
于是任用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天下的士人、郡守和诸侯王,就更加依附武安侯了。
武安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一出生地位就很尊贵。他又认为当时的诸侯王都年纪大了,皇上刚刚即位,年纪很轻,自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担任朝廷的丞相,如果不狠狠地整顿一番,用礼法来使他们屈服,天下人就不会服服帖帖的。
在那时候,丞相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下来就谈大半天,他所说的话皇帝都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拔到二千石级,把皇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
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他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皇上生气地说:“你为何不把皇宫中的武器库硬要去!”从这以后才收敛一些。
有一次,他请客人宴饮,让他的兄长盖侯南向坐,自己却东向坐,认为汉朝的丞相尊贵,不可以因为是兄长就私下变通规矩。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
田地庄园。
5. 文言文阅读(19分)【题文】J0阅凑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B 解析:交通:暗中勾结。 【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5. 【知识点】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E 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A 解析:准确的标点符号为:“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
【思路点拨】 断句要依据以下步骤进行 : 第一步,通读文段 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 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 逐步断句 ( 先断有把握的部分 后断吃不准的部分 ) ;第四步,诵读全文 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6 【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答案和解析】答案: D 解析:原文“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中的“其”代指王义方,而不是李义府。
后面“母曰”的话可以佐证。 【思路点拨】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7. 【知识点】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 【答案和解析】答案:( 1 )自称父亲是颖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
( 2 )从前王陵的母亲用自杀来成全儿子的义节,你能尽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解析: (1) 关键点:“为”是,“笃”严重,“倍道”兼程,各得 1 分,句意得 2 分。
(2) 关键点:“伏剑”,用自杀;“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判断句,“恨” 后悔;各得 1 分,句意得 2 分。 【思路点拨】 高考文言翻译,要求直译为主,意译只是辅助。
因此,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否则一定要讲究字字落实。专用名词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照抄,省要补出,词类活用要准确,特殊句式要调整。
尤其要有得分点意识,学会抓关键词,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杜绝错别字。 【参考译文】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的人,自幼丧父,家庭非常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
他饱读诗书,性格正直特别。因参加明经考试,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个因徒步赶路而疲惫的人,对王义方说: “ 我的父亲在很远的地方做官,得了病而且很严重,想要前往探视,因徒步赶路十分疲惫不能前往。
” 王义方同情他,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振动当时。不肯走访请托权贵,魏征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
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 “ 我先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
” 王义方一直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张亮犯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吉安处在蛮夷之间,百姓强硬固执不驯服。
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不久,王义方调任洹水县 ( 今河北魏县 ) 县丞,当时张亮的侄子叫张皎从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
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因为张皎妻子年轻,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自己从马上下来,让张皎的妻子骑着,自己步行跟着。
在原武安葬完张皎,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在张亮的坟前祭告才离去。 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
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
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 “ 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 义方于是上奏皇上说: “ 皇上设置公卿大夫,想要水火互相救济,宰辅大臣互相帮助,不能独自认为是对的或认为是错的。
现在陛下安抚并拥有天下,少数民族及边远地方的人,犯罪了都不能逃避惩罚,何况皇帝身边的奸臣肆意暴虐呢 ? 杀人灭口,这生杀的大权,不由君主发出,却向下移交给奸臣,脚下踩着霜就要想到坚硬的冰块,弥补不能太。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很大年纪了,您的后代里可有派去寻找好马的吗?”伯乐答道:“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看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上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飞一样的快,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都是些才能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好马的方法.有关人叫九方皋,曾和我一起拿着扁担挑绳打柴,他识别天下好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九方皋三个月后回来说,良马已经找到了.秦穆公便问他:“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牝而黄”).”秦穆公便派人去牵回来,牵马人回来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牡而骊”).”秦穆公很不高兴,责备伯乐说:“先生推荐的人怎么这样啊,连雌雄黑黄都不分!”伯乐叹了一声说:“像九方皋相马,看到的是马的内在素质而不是外表怎么样.他看到了马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那些次要的地方.像九方皋这样相马,才能真正得到宝马良驹呀.”等马牵来之后,秦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良马.由此可见,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而不应在乎其表面现象.后世便以“牝牡骊黄”来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给秦穆公相马的伯乐年纪大了,秦穆公请他推荐一位家里人去寻找千里马。伯乐回答说,自己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他们虽然可以分辨出什么是好马,但却没有能力分辨出什么是千里马。
因为好马可以从外貌、筋骨上看出来,但千里马却很难捉摸,其特点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自己有一个叫九方皋的朋友,虽然流落民间,他相马的本领却不比自己差,请您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并遣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千里马已经找到了。
秦穆公问他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看,结果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于是将伯乐召来,对他说,你推荐的那个寻找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马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道,他相马的本领竟然高到了这种程度!这正是他超过我的原因啊!
他抓住了千里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面现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领,而忘记了它的外表。
他看到他应该看到的,而没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观察到了他所要观察的,而放弃了他所不必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相马的人,才真正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后来,事实证明,九方皋的确是一流的伯乐,那匹马也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认识事物的本质,应注重观察反映本质的现象,和这一本质无关的其他现象则不妨忽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