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卫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朔五年,西汉中央下达了一条最高军事指令:举十万大军向匈奴进军。这被看作是元朔四年匈奴入侵代郡、定襄、上郡的全面反击。北击的队伍分为三路,采取从驻地调兵的方式向匈奴腹地包抄、围堵。匈奴的领土广阔,且多为高山草原,分而击之是必要选择。
大军一路从朔方出发,一路来自右北平,这二路估算有七万人左右。第三路则由卫青带领着三万人,在高阙集结。
高阙这个地方很有门道:它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是阴山山脉的一处缺口。它自元朔二年被卫青军队占领,是一块军事要地。
匈奴右贤王过于自信,觉得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汉军无法到达,谁料当夜卫青就率领三万人从阴山缺口攻来,简直是“从天而降”。最终汉朝大胜,这虽是诸多将领以及三路军队配合的结果,可是卫青的判断力、决定性,还是无法忽略的。
正因如此,汉武帝要赏,重重的赏。
彼时,卫青已然是长平侯,食邑3800户。武帝进封他为大将军,也就是汉代军事领域一把手,且加食邑6000户。其实在当时,金钱与地位对于卫青来说已经不是稀罕物了,武帝进而给卫青的儿子们封爵。
《史记》载,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都成了“侯”,而当时他们的年纪均不到十岁,当然未曾出仕,因此是沾了父亲的光。
卫青死后,按照嫡长子继承的习惯,由卫伉继承长平侯爵位,那是在元封五年,也即公元前106年,然而十五年过去,卫伉却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究其原因,有两点需要聊一聊:
一:从自身出发,卫伉性格猖狂,不够稳重
《汉书》中说,大约在元鼎元年,卫伉有过一次“矫制不害”,所谓矫制,即假传圣旨,所谓不害,是指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罪名,直接造成卫伉失去了一开始获封的爵位。
犯一次错误,可能是他年轻气盛,也可能是情况紧急,来不及请旨。然而到了天汉二年,卫伉又一次“阑入宫,完为城旦”,所谓阑入,即没带通行证闯入皇宫,完为城旦,说的是带着发须去边塞服兵役。
这件事情,发生在卫伉继承长平侯的第五至第六年,这让他再一次失去侯爵位。
两次事件,足以说明一些性格上的问题。而性格,又将影响人生路口的选择。
二:他所处的时代,恰好是时局动荡期
武帝晚年,虽然国家表面上一派欣欣向荣,然而针对“储君”的角逐早就暗中进行。明面上,至少有两个派别:一是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在他们背后有丞相公孙贺,太仆公孙敬声,诸邑公主以及少数卫氏子弟,是强大的外戚后盾。一是李夫人的爱子昌邑王,虽然他本人未必有争夺之心,但是李广利等人也为之谋划过不少。
征和二年,公孙敬声私下挪用军饷案爆发,被下入大牢。不久,游侠朱世安又告发公孙敬声、阳石公主行巫蛊之事。这把大火总算是燃了起来,卫伉彼时跟他们是一根绳的蚂蚱,武帝一彻查,即将卫伉一同处死。
很久以后,巫蛊之祸终于水落石出,那是江充、李广利等人,利用刘彻病重而撒下的一张大网。可是对于卫伉因何而死这个问题,却一直未谈及,我想有三种可能:
1,公孙家是被冤枉的,一直以来,卫伉都与外戚集团亲近,卷入其中,难以辩驳。
2,公孙家不是被冤枉的,确有不臣之举。反思公孙敬声挪用军饷,以及卫伉假传圣旨的前科,这个可能性似乎怀疑的合理。
3,公孙家有没有被冤枉,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彼时外戚抱团儿,武帝很是忌惮。很可能,有人已经掌握了卫与公孙联盟的证据,这个联盟未必一定是造反,但是在那个敏感时点,即便是普通的联盟,也会被误认为是别有用心。
总结:卫伉本人不是靠才华加官进爵的,属于典型封建社会官二代。等到做官,做的也非常差,既不慎独亦不守法,念及卫青,武帝对他大概是先抱有希望又跌入失望的。而最为致命的是,卫伉卷进了武帝晚年夺嫡大战,彼时太子集团的智囊所剩无几,卫青、霍去病等人也都不在,失败在所难免,卫伉也就成为炮灰了。
众所周知,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因为在抗击匈奴的时候有很大的功劳,被汉武帝封为了大司马将军,又封为了长平侯。
虽然卫青是大将军,但是他的出身非常低微,一开始只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个骑奴,后来他的姐姐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卫青这才有机会进入官场,并且逐步开始展露自己的才能。
卫青的一生可谓是一部逆袭史了,不仅仅从卑微的骑奴到居于侯爵之位,后来还将皇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娶回了家。
平阳公主的一生有三位丈夫,卫青是最后一个,她之前先后嫁给了平阳侯曹寿、汝阴侯夏侯颇。
虽然平阳公主有三位丈夫,但是却只有一个孩子,并且是和曹寿生的。卫青只娶了平阳公主一位妻子,但是有三个儿子,可见这三个儿子并非是平阳公主所生,而是府中的姬妾所生。
卫青有一年攻打匈奴立下大功,因为他本身已经封无可封,于是汉武帝下令册封他三个儿子为侯爵。
当时汉武帝册封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都在襁褓之中,三个孩子年龄相近,所以后世有人猜测卫青除了平阳公主之外,应该也有不少姬妾。元封五年的时候,卫青因病去世,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究竟怎么样了?
卫青长子卫伉生母不详,于元朔五年被汉武帝封为宜春侯。这一年卫青击溃匈奴右贤王,为嘉奖卫青功绩,不仅升任他为大将军,加封食邑6000户,而且还将卫青的三个幼儿都封为列侯。
天汉二年的时候,卫伉因为没有令牌而擅自入宫,被,免去了侯爵之位,发配到了边塞,征和二年汉武帝时期最大的一场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与卫皇后都牵涉其中。作为卫青长子,刘据表哥的卫伉受到连累,最后惨死结局。
次子卫不疑与三子卫登和他们的兄长同一年封侯,元鼎五年的时候,,卫不疑和卫登都因为“酎金”事件失去侯位。
酎金夺爵是 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事件之后,卫不疑消失历史,史上并没有他的记载,卫登虽然也被夺爵,但是后代子孙在汉宣帝时期被召复。
卫青有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
说起卫青,大家的第一念头估计就是他姐姐卫子夫是当朝的皇后,外甥刘据是当朝的太子,夫人则是平阳公主,自身也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身份极为之高。不过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没有发迹之前,地位却是十分低贱的。卫青与姐姐卫子夫自幼就在平阳公主家相依为命,虽说都为奴,但是运气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刘彻来平阳公主家做客,为了款待自己的弟弟,平阳公主准备了舞姬助兴。卫子夫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受到了汉武帝的宠幸,之后随武帝入宫,卫青后来也受到武帝重用。公元前129年,卫青首征匈奴,卫青虽初出茅庐,但是胆子却很大,在作战过程中,深入敌方内部,大败匈奴凯旋而归,被汉武帝封为关内侯。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危及长安,卫青临危受命,一鼓作气,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后被封为长平侯。之后多次带兵出征,均取得良好的战绩,卫青在世时,匈奴不足为患。
卫青在中年时迎娶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昔日主仆身份变成夫妻关系也是当时百姓流传的佳话,虽然婚后平阳并未为卫青诞下一儿半女,但二人依旧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公元前106年,卫青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卫家在卫青在世时虽显赫一时,但卫青逝世之后便逐渐没落。
虽然卫家没落了,但是卫青在史料记载中在与平阳公主成婚前已经成家,拥有过三个儿子,那么卫青的儿子在卫青离世后是怎样的结局呢?
长子—卫伉
卫伉幼时便被封为宜春侯,待父亲死后,卫伉继承了父亲的长平侯爵位,卫伉虽是卫青长子,却没有继承父亲的良好基因,反而经常惹是生非,引起武帝的厌恶。公元前116年,卫伉因坐“矫制不害”被免侯;公元前102年,卫伉因没有符籍而擅自入宫,再次被罢免侯位。在公元前91年,因公孙贺父子被捕入狱,卫伉牵涉到“巫蛊之祸”中,后被汉武帝赐死。卫伉虽有侯位但并没有什么作为,最后惨死,也是几个兄弟当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次子—卫不疑
卫不疑在小的时候,因父亲出征匈奴有功,便被封为阴安侯。后来因酎金失侯,但元鼎五年后,史书上便没有了关于卫不疑的记载,甚至他的子嗣以及卒年都没有记录。所以推测卫不疑之后应该没有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而是平稳度过一生。
幼子—卫登
卫登儿时和哥哥一样的遭遇,即幼时封侯,后来酎金失侯。史书后来对卫登的记载很少,可以考察的是卫登一脉在汉宣帝时复家,汉成帝和汉平帝时均有记载卫登一脉在朝中为官,也算是延续了卫家的香火。
如上所见,自卫青去世之后,卫子夫少了弟弟这座靠山渐渐失宠于武帝,而太子刘据也因巫蛊之祸被迫自我了断,卫氏一族的荣誉渐渐倒塌。再加上卫青的儿子们不争气,并没有治世的才华,也没有受到武帝的欣赏,之后生活的便不是很如意。
卫青有三子,长子卫伉征和二年巫蛊而死,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无史料记载,不详。
长子卫伉,生年不详,约前130年左右,卒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幼年的卫伉曾经受封宜春侯,后来矫诏失侯,卫青去世后卫伉继承长平侯爵位,并继承平阳长公主的食邑,后来无符籍妄入宫失侯。征和二年巫蛊而死。
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的生卒年均不详。卫不疑与卫登的家族没有受巫蛊牵连的记录。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军十余万大军出征,卫青任车骑将军,大获全胜。汉武帝接到捷报,派使者捧着大将军的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6000户(汉书为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伉、卫不疑、卫登年幼,也被喜出望外的汉武帝封为列侯:封卫青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吴三桂为什么会输给康熙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