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五子良将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合称五子良将,他们是曹操麾下战功最为显赫的外姓大将,五人其实还是有点区别的:其中张辽、张郃、徐晃三人是降将,乐进和于禁则是很早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元从旧部,所以曹操生前五子良将地位最高的也是他们两人。
曹丕登基之时,乐进已死,于禁因为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晚节不保,虽然回到曹魏但是左将军已经没有他的份了,地位一落千丈,张辽成为五子良将第一人,那么同样是五子良将,徐晃和张郃比张辽差在哪里?这两点他们自叹不如。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太祖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
徐晃于196年汉献帝迁都许都期间投降曹操,张辽于199年吕布战败后投降曹操,张郃则是在200年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投降之初徐晃是裨将军、张辽是中郎将、张郃是偏将军,从级别上来看张辽最低;官渡之战期间徐晃升为偏将军,张辽升为裨将军,也就是说至少在官渡之战前后刚刚投降没多久的张辽官职是不如徐晃和张郃的。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蹋顿,拜横野将军。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
三人拉开距离是在官渡之战后,张辽能力得到迸发逐渐脱颖而出,先是黎阳之战有功升为行中坚将军(行是代理之意,中坚将军是个级别较低的杂号将军,但是高于偏将军),206年平定青州东莱诸县后张辽升为荡寇将军,215年逍遥津之战后升为征东将军,这一时期张辽升迁速度很快,曹操麾下诸将也只有于禁和乐进能超过他。
反观徐晃和张郃在官渡之战后到汉中之战前战功远不如张辽,自然他们的升迁幅度也远逊于张辽:200年两人已经是偏将军了,但是直到207年白狼山之战后张郃才升为平狄将军,徐晃才升为横野将军(白狼山之战临阵斩杀蹋顿、功劳最大的张辽反而没有得到升迁,原因就在于前一年张辽已经升为荡寇将军了,如果再升就要超过于禁和乐进了,所以只能委屈张辽了)。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征张鲁。别遣晃讨攻椟、仇夷诸山氐,皆降之。迁平寇将军。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
平狄将军、横野将军、荡寇将军虽然都是杂号将军,但是前两者级别不如荡寇将军,为何这么说?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十年之后的216年张辽卸任荡寇将军升为征东将军后,张郃才接任荡寇将军,也就是说同一个官职张郃晚了张辽整整十年,徐晃则是在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之后由横野将军升为平寇将军。
张辽早在206年就已经是级别很高的荡寇将军了,差不多十年之后张郃和徐晃才升为同一级别的杂号将军,而此时的张辽已经是四征将军级别的征东将军了,远在两人的杂号将军之上,这是张郃、徐晃两人自叹不如张辽的第一点。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增邑,假节。
《三国志-徐晃传》记载: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於阳平。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
《三国志-张郃传》记载: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209年张辽“督张郃、牛盖”等人平定陈兰和梅成叛乱立下大功,曹操大加赞叹授予张辽假节之权,张辽是五子良将中第一个假节之人(乐进假节在214年,于禁216年假节钺,但是之前并没有他假节的记载),假节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兵权的象征,张辽是五子良将甚至是外姓大将中第一个假节之人意义非同一般(甚至比曹仁、夏侯渊假节时间还早),那么徐晃、张郃两人是什么时候假节的呢?
汉中之战期间两人表现出色,218年徐晃在马鸣阁击败刘备部将陈式保住了这条咽喉要道,曹操于是授予徐晃假节;219年黄忠斩杀曹操在西线的最高统帅夏侯渊后曹军士气低落,关键之时郭淮等人推举张郃为代理主帅迅速稳定了军心,当时的曹操还在长安来不及赶到汉中前线,张郃此举功劳不小,于是曹操授予张郃假节。
从获得假节的时间来算,徐晃晚了张辽9年,张郃再次晚了张辽10年,这是张郃、徐晃两人自叹不如张辽的第二点。
可见曹操时期张辽的战功比徐晃和张郃要显赫得多,两人无论在职位还是拥有假节之权上都远逊于张辽,不过曹丕登基后三人差距缩小:张辽是前将军、张郃是左将军、徐晃是右将军,前左右后将军都属于四方将军,虽然前将军最为尊荣,但是三者差距并不大,至于张郃最后官居征西车骑将军这说明不了什么,因为那个时候的张辽和徐晃早已去世了。
五子良将是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跟随曹操建立曹魏的五位将军。在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颌,后将军徐晃。在三国历史上,陈寿写的三国志魏书卷十七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是并没有提出五子良将的概念,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后代人也将他们称作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特别是把蜀汉五虎上将和江东十二虎臣拿到一起相提比论,可以说名气是非常的高。那么,在历史中五子良将中,谁的功劳最大?权利最大?
根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张辽为五子良将之首,张颌为五子良将之臂,张颌为五子良将之躯,于禁为五子良将之跨,徐晃为五子良将之足。他们先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不一样,于禁,乐进是最早跟随曹操的,然后是徐晃,张辽,最后是张颌。曹操行军作战的时候也经常带着五个人,的进攻的时候一般这个五个人作为先锋,撤退的时候一般也让这五个人负责断后。在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的时候,徐晃,张颌,于禁为偏将军,张辽作为俾将军比偏将军低一点,乐进作为校尉属于杂号将军的范围地位最低,由此可以见在官渡之战的时候徐晃,张颌,于禁的官职最高,乐进的官职最低,权利也是最小的。
在东汉时期,武将的官位高低按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排列下来。公元209年,曹操封张辽和于禁为偏将军,张颌为校尉杂号将军归张辽管辖。公元215年,张辽和乐进一起守卫合肥,曹操封张辽为征东将军,乐进为右将军,于禁为左将军,徐晃和张颌还是杂号将军归征西将军夏侯渊旗下,这一年中可以知道张辽和乐进,于禁三人比徐晃和张颌的地位高。
除了官职,另外一个可以代表功劳的大小的应该可以说就是曹操的封赏,公元214年,于禁,乐进两人食邑千二百户,两人还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列侯。公元209年的,张辽被封为都亭侯,在曹 *** 前张辽食邑千七百户,曹丕掌握大权的时候,也有一子被封为列侯。而张颌和徐晃两人在曹操去世后还是都亭侯,食邑才三百户。由此可以知道张辽的封赏是最好。
从上面的官职和封赏我们可以知道,五子良将中地位和权利最高的应该是张辽,于禁和乐进比他低一点,最后是张颌和徐晃。即使张颌后面在街亭大败马谡使诸葛亮北伐失败,立下汗马功劳也比不上张辽。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有人长寿,有早逝,如果真的拿来比较其实是不合理。咱们只能从已知的历史记载中拿来做一个参考,不管是谁的功劳,地位,权利最大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您觉得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在三国时期,蜀汉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组成的五虎上将,而就曹魏来说,也有五子良将可以与其抗衡。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五子良将先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不同,乐进、于禁加入曹操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徐晃,再次是张辽,最后是张郃,而早期五子良将的战绩也多是从攻,进攻时被任命为先锋,撤军时负责断后。对于曹魏的建立,五子良将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最后的官职上,五子良将都没能问鼎武将之首的“大将军”一职,其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那么,问题来了,曹魏五子良将战功赫赫,却无一人被封为大将军,这是为何呢?
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也即在魏蜀吴三国,大将军是武将之首,甚至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不过,对于曹魏五子良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跻身大将军一职。
首先,就乐进来说,则是因为去世的时间相对较早,所以官职止步于右将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为先锋将领。后与张辽镇守合肥。公元218年去世,谥“威侯”。从时间上来看,乐进在曹丕称帝之前,就去世了。对于曹丕来说,在登基称帝后,对手下可谓加官进爵。因此,乐进因为没能等到这个时候,所以在官职上止步于前有左右四将军中的右将军。在右将军之上,则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地位较高的武将官职。换而言之,如果乐进可以晚几年去世的话,那么他在曹魏的官职有望得到提升。
其次,就于禁来说,在笔者看来,于禁其实是有机会问鼎曹魏大将军一职的。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对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同年八月,曹操以钟繇为相国,始置奉常宗正官。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
于禁带兵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的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彼时,假节钺就是代替天子出征,甚至可以对麾下将士先斩后奏的。在蜀汉五虎上将中,关羽也被刘备授予了“假节钺”的权力,也即只有深受君主信任的武将,才能被假节钺。
乐进官职一直都比较高,他最后的官职右将军,只是他的知名度不高罢了。
01、左将军乐进一直都被重用。?五子良将?有三位官职与乐进一样,乐进的官职是右将军,张辽前将军,于禁左将军,徐晃右将军,徐晃这右将军还是乐进死后他才被封的。五人中只有张郃官职做的最高, 张郃由于活得久,在三国后期表现出色被封为征西车骑将军。这前后左右将军是一个级别,在三国是属于三品官职。
而张郃这个征西车骑将军属于二品官职,征西将军是四品,车骑将军是二品,所以张郃算是二品官员。以此可以看出乐进的官职并不低,而且衙去世的比较早在公元218年就去世了,张郃是公元231年去世的,假如乐进能活久一点二品绝对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还可以往大司马大都督大将军这样的级别的官职冲刺一下。
02、知名度不高,人们误以为他不被重用。乐进在?五子良将?中的知名度确实不高,以前的时候我都以为乐进不是?五子良将?。但在我了解他的一生时,发现他是真的猛。乐进在公元190年追随曹操的,可以说是曹操最早一批的将领。乐进此人非常勇猛,每战必在前面冲锋,先登城头也都是他,他可以说属于那种冲锋能手。
而且乐进曾经三次击败关羽,那个时候曹操征汉中,让乐进驻守襄阳,关羽两次进攻被乐进击退,之后乐进主动进攻联合文聘将关羽击败。可之后合肥需要人手,曹操将乐进派去与张辽驻守合肥,如果乐进在襄阳,那么关羽之后未必能攻破襄阳。襄阳和合肥都是曹魏重要的战略位置,相当于曹魏的门户,而曹操让乐进驻守,可见曹操对乐进的看重,可惜乐进去世的比较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