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原因是什么十二铜人后来去哪了

以史为鉴 2023-06-24 14:07:08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原因是什么十二铜人后来去哪了

对秦始皇的十二铜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从这里我们知道,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不但下令将六国的贵族迁徙到了咸阳以及边远的巴蜀等地,还把全国的兵器一股脑儿地收缴起来,铸造了十二个铜人,将它们立于咸阳的宫中。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十二个铜人?这些铜人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秦始皇为何要铸造这12个铜人,主要有两种说法。

其一,传说秦始皇曾做了一个白日梦,梦中天象巨变,日月无光,黑暗霎那间笼罩了大地,妖魔鬼怪纷纷逃出生天,百姓们惊恐万状,避之不及。正当始皇束手无策之时,突然一道金光闪过,一位鹤发童颜的仙道翩然立于始皇面前,叮嘱他务必快速铸造12个铜人,方可安定天下,拯救黎民。

梦醒后,始皇遂下令收缴全国青铜兵器,融化后铸成了12个高大威猛的铜人,安置在咸阳宫内。

其二,有一次,始皇率文武百官观看民间杂耍演出,期间忽然冲上来一队手持兵器,满脸杀气的武士,在始皇面前极尽表演执戈厮杀的场景。这一幕深深地让始皇忧虑,朝廷对兵器的管理不够严格,如果任由这些兵器在民间泛滥,终究会殃及他的统治。

其后,始皇又听到大臣报告,民间流传一首民谣:“渠去一,显于金,百邪辟,百瑞生。”这个“渠”字,在古代含有“大”的意思,去掉一横后,变成了“人”字,似乎在提醒始皇,多多铸造青铜人,方可以消灾避祸,稳固江山。

当然了,这些都是传说。最有可能是,始皇之所以铸12铜人,其根本的目的是借此将民间的兵器收缴,不给百姓和六国贵族造反的机会。于是他假借梦境,或者假托民谣,以达到他稳定统治的政治目的。

那么,这些铜人到底长什么模样呢?

据史籍记载,这些铜人均着狄人服装,胸部镌刻着“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这样的铭文。它们都出自于大名鼎鼎的丞相李斯之手。李斯本就对中国的文字统一居功至伟,其书法自然是精美绝伦了。

12个铜人的高矮不一,轻重各异。《史记·索隐》记载,“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钟小者高三长,皆千石也。”“铜人十二,各重三十四万斤。”综合各种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12个铜人体型巨大,最高的超过了13米,最矮的也有近8米,重量则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吨。

那么,始皇帝为什么就不多不少只铸造了12个铜人呢?

因为“12”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很有独特的寓意。古人曾把大地分成12地支,也曾把整个世界分成四面八方,加起来也正好是十二。另外,一年四季,每季三个月,也恰好是12个月等等。在始皇的眼里,12就代表着天下,代表着整个大地,铸造12个铜人,自然就表示一统天下,四海臣服。

这些铜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12铜人铸造完成后,曾被安放在阿房宫的宫门外,至今还有“铜人原”这样的地名。公元前206年,秦国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此后,这12个铜人也随着秦王朝的覆亡,开始了其辗转坎坷的命运。

王莽篡汉自立新朝后,曾梦见铜人暗自流泪,醒来后的他十分厌恶这些铜人,于是命人将铜人胸前的铭文除去,让12铜人惨遭蹂躏。

不过,王莽还不算过分,最多也是厌恶这些个铜人,并没有销毁它们的打算。

据《史记正义》记载:“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徙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符坚又徒之长安而毁之。”

这里边提到了三个人,一个是董卓,他曾挟持汉献帝下旨,将10个铜人毁坏后铸成铜钱,只剩下其中的两个。魏明帝曹叡打算将余下的两个铜人运到洛阳,但运至霸城后,终因太过沉重而无法实现。

后来,残暴荒淫的后赵皇帝石虎也惦记过铜人,将仅存的两个铜人运到自己的都城邺城。最后,这两个历尽磨难的铜人被苻坚带到了长安,并将它们销毁了。

不过,在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还有另一个说法,“董卓毁其九为钱,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阳,重不可胜,至霸城西停之。石虎取置邺宫,符坚又徙之长安,毁二为钱,其一未至而符坚乱,百姓推置陕北河中,于是金狄灭”。

如果按照郦道元的考证,那么,这12个铜人其实并非全部被毁,其中有一个被推进了黄河之中,具体的位置大概在今三门峡市的黄河渡口边。相信随着我国考古的深入发掘。这硕果仅存的秦始皇铜人,终究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秦始皇的十二千石大铜人消失千古之谜

  史料记载,秦始皇扫六合、兼天下、筑长城、通直道、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完成了他的统一中国大业后,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缴天下兵器,冶铸了十二个重各千石的大铜人,立在阿房宫的前殿。
  秦朝建国时间很短,仅15年,留存下来的史料也很有限,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铜人有多重多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样铸造?在什么地方铸造?是谁铸造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有没有重新发现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均成为千古之谜。
  今年56岁的民间考古人士王根权先生历时20年潜心研究秦汉史,对“秦十二铜人”留下的千古之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计算出“铜人”重量、身高,寻找到了2230多年前铸造铜人的遗址和遗留物,以及破解出铸造的工艺与方法,并断言:“还有两个‘铜人’留在西安境内。”
  凡是游览过阿房宫的人,对宫前两侧一边6个两边共12个笔直挺立的巨大的铜人塑像,一定印象深刻。据导游介绍,这些高达4人高的铜人,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模拟品,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拍电影留下的道具。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干部、痴迷研究“秦十二铜人”的业余考古学者王根权研究后认为:道具“铜人”与“秦铜人”有着不少差别:其一,“秦铜人”比道具 “铜人”高;第二,“秦铜人”的服饰应是狄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而道具“铜人”却是汉服;第三,“秦铜人”全部是男性,而道具“铜人”中有两名女性;第四,“秦铜人”没有手持乐器的艺人乐工,道具“铜人”中却有。关于秦铜人的重量,王根权认为史料中有“重各千石”、“钟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记载。为什么会有四种数字呢?这些数字均属估计数字非确切数字,千石之说只是泛指,十二枚铜人不是一样大,也不是一样重,小者千石,大者应该大于千石。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6.26克,如此计算下来,最小的一尊铜人重量也在30吨以上,大的则在87吨以上。
  王根权认为,史料记载有三说,“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足屡六尺,皆夷狄服……”这就是说“秦铜人”的高度有三种可能,一种是三丈合今8.12米;另一种是五丈合今13.7米;第三种可能是像高加座高,合今16.24米。根据相关资料考证,“秦铜人”当为16.24米高。
  王根权介绍,根据史料记载,“秦铜人”的铭文“李斯撰,蒙恬书”,由此可知,铸造铜人应该是国家的大事。根据常识,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器物、图案,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随便定的,都有一定寓意的。“秦铜人”的十二这个数字寓意着什么呢?王根权研究认为,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大地还有一种分法,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这就是四面八方。四面八方也是十二。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 “天下统一”。还有,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年十二个月,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两者合一,“12”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千秋万代。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2000多年的秦时,能铸造80余吨的铜器实属奇迹。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王根权研究后认为它是采用地坑法铸造的。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依坑作成范模,铸成后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铸器太大,拖出坑又成了问题。秦时的设计者想出了办法:在地面上筑台,在台中心做范,铸成后破坏筑台,铸器即可容易运走。铸下一个时,补好筑台,重做范模。范的问题解决了,铜水溶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在殷墟安阳小屯一带,曾在冶炼遗址里发现有钳锅残片,经复原,可盛铜液12.7公斤。按此推算铸造铜人,需要三到五千套这样的设备方可完成。三到五千套设备,需要数万人操作。分散溶铜容易,统一浇铸就难了,其配合协调问题是很难解决的。设计者仿照“将军盔”的原理在范模台上做了个大形固定钳锅,再让铜液溶化后能够自行流出,注入地坑范模中。不断地对钳锅烧火加温使铜块溶化流出,再不断地投以铜料,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泉注式的铜水,浇铸问题也就解决了。
消失始皇

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代表了什么,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铜人?

秦始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坐稳天下,那怎么坐稳天下呢?那就要防止有人用武力来夺取他的位置,所以秦始皇就收缴流落在民间各种各样的兵器,毕竟只有把兵器都收缴上来,这样的话对于他来说也就解决了一大难事,所以他也用这些收缴上来的兵器铸造了十二铜人。

这十二铜人就伫立在秦始皇的宫前,像是护卫一样护卫着宫廷之外,也没人敢闯,不过秦始皇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昭告天下,天子是不可以被侵犯的。不过关于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也有几个说法,民间之前传闻说是因为秦始皇因为做梦的时候梦到有鬼神在身边作怪,然后再梦中有一个人给他指点迷津,意思就是他需要铸造十二个铜人他才能够坐稳天下。

所以秦始皇经过梦中人的点醒也让他豁然开朗,所以在醒了之后就开始让人收缴民间的兵器铸造十二铜人,至此来稳定他的皇位,不过这个说法还是能够让人信服的,毕竟秦始皇对待自己的位置一直都是非常的看重,一直都很担忧自己的位置被取代,这样的做法也是他的风格。

还有一个说法是讲秦始皇在民间视察的时候,在观看民间杂耍的时候,看到了有一队武士气势汹汹的上台表演,于是,这样的状况也触到了他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毕竟这也给了他不小的打击,让他寝食难安,所以也造就了他想铸造十二铜人的想法,便把民间的兵器都给收缴了上来,不过,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能够稳定他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为了出于国家安定的考虑。

秦始皇铸造12座巨大铜人,这些铜人哪去了?

学过贾谊《过秦论》的都知道,秦始皇在扫灭六国统一四海后,“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对此也有描述:“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镰,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于宫中。”因此,从种种证据来看,秦始皇当年曾真的铸造了十二个大铜人是确定无疑了。秦始皇为把民间的各类铜质兵器全部收缴,除了铸造十二个巨大的铜人,还铸了巨大的大钟和悬挂乐器的铜柱。对兵器的集中收缴,既消除了对秦国政权的威胁,又彰显皇权的威严。可以说这是秦始皇巩固帝国之基的重大政治举措。

之所以铸造巨大的金人,并不是没有来由的。据史书记载,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临洮地区曾有巨人出现,被认为是吉兆,所以铸铜人,立在新修的阿房宫前!秦始皇的本意是让铜人时代守护秦氏子孙。但可惜的是规模巨大的阿房宫,在精心修造了近五年后还没来得及竣工,就被项羽一把大火焚为焦土,而那十二尊大铜人兀自矗立在劫灰之中,见证了一个王朝的沧桑兴替。不过没有被焚毁,这也算是它们的命数吧。

刘邦灭了项羽之后,建立汉朝,又把这些铜人移立到新修的长乐宫前。十二铜人就那么一直矗立在岁月的长河里,历经两汉四百年,直到东汉末年的189年。那一年,董卓进入洛阳,成为乱局中独掌朝柄的权臣。他执政三年,大动兵戈,为了军费不得不压榨民脂民膏,同时网络天下铜器铸造武器。《魏志?董卓传》记载,他曾下令“椎破铜人十及钟鑪,以铸小钱。”只要有兵就有权,为了统治权,区区十个铜人毁就毁了吧,毕竟有时候面子不及里子重要。

十二个铜人总不能都毁了吧,总得留两个把门的不是,可怜十二铜人只有两个幸免于难,其他的十个都被送进了熔炉,化为铜水。

既然剩下了两个,那这两个为啥今天看不到了呢。《史记正义》云:“董卓坏铜人,馀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徙之邺,苻坚又徙入长安二销之。”据《晋书?石季龙载记》:“咸康二年,使牙门将张弥徙洛阳虡,九龙,翁仲、铜驼,飞廉于邺。”336年,后赵皇帝石虎把原在洛阳的大量铜器移往邺都,两尊铜人即“翁仲”也在搬迁之列。这次铜人迁居距魏明帝搬迁已过一百余年,是谁又把它们从霸城移到洛阳的?史籍记载:又过了几十年,前秦苻坚因在长安立都,所以又把两尊铜人从洛阳搬回长安。

铜人虽然回家了,但最终也难逃铸成货币的命运。至此,从秦朝到东晋,存在了五百多年的最后两尊铜人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乌有。铜人被君王们搬来移去,终致销熔,不是因为它的人形,而是在于它的铜质,铜是硬通货,是钱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