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押官面圣制度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历史上的众多开国皇帝当中,朱元璋恐怕是出身最为贫贱的一位。早年的朱元璋逃过荒、要过饭,给地主放过牛,也做过行脚僧。正是基于年轻时的一些苦难经历,让朱元璋在称帝建立大明朝后,考虑问题时多了一层平民视角。他认为只有农民富足安宁,明朝天下才能真的安定。
1385年,58岁的朱元璋创立了一项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制度——押官面圣。什么意思呢?朱元璋在他颁行的《大诰》里是这么解释的:“若贪官污吏贪污受贿转嫁科粮负担,许所在被害人户及乡间鲠直之士,会议将倚恃豪杰之家,捉拿赴京”。
朱元璋创立的这个制度,在当时看来困难重重。第一重困难是大臣的反对;第二重则是地方官的阻挠;第三重则是可操作性低。
对于前两个难题,朱元璋以铁腕推行和明文规定予以解决。《大诰》中明确说明:老百姓告状的路上,如果没有“路引”,可以手持一本《大诰》通行,任何人不得阻拦,否则重处。
不过真有这么一位地方官不信邪的。明朝洪武十九年,嘉定农民郭玄去南京告御状,路遇淳化镇巡检官何添观刁难,朱元璋获悉后,下令将何添观处以刖刑。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绑皇帝的命官可是死罪。而明朝疆土辽阔,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冲进县衙带走县吏还要押送到南京,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可操作性很低,但洪武朝还真的发生过几起“押官面圣”的案例。
最广为人知的是常熟县吏顾英,因扰害乡民甚重激起民愤,农民陈寿六等3人绑了顾英押赴南京。朱元璋见后,赏了3人各两件衣服和二十锭钞(约3000元人民币),还免了三年杂役。
为了让这项制度更为完备,朱元璋在处理完顾英案件后,同时下了两道命令。一道规定:如果地方官吏敢有罗织罪名诬陷陈寿六者,族诛;另一道则下了给当地百姓:如果陈寿六狐假龙威,其他乡民也可以押他进京面圣。
明朝初年这项颇富创意的制度,因朱元璋铁腕手段,在洪武一朝得以有力推行。
不过,朱元璋死后,这一世所罕见的制度立刻烟消云散,后世王朝无一再敢执行。明朝嘉靖年间甚至发生了农妇向嘉靖皇帝哭诉知县恶行,却被以“冲撞圣驾”而杖责的事情。显然,出身雇农,对百姓疾苦有切肤之痛的朱元璋希望用激烈的方式来治理吏治,而长于深宫的后世子孙无法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今天的社论为您带来废除宰相制度的消息。希望这能帮到你。
朱元璋第一次废除宰相制度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创造了一个历史。他的行为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实他这么做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对自己选择的总理不满意。他先后选择了李善长、胡等人为宰相,但对这些人的作风并不满意。不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的行为很武断。他们对朝廷的很多事情都没有向朱元璋请示,而是自己做决定。
原来他们自己做了决定,朱元璋很轻松的接了过来,有理由说朱元璋应该很高兴。但关键问题是,朱元璋出身基层,没有自己的威望。他担心这些人会越来越当家,权力越来越大。毕竟全世界可能只会听他们的,而不会听朱元璋的。这样,江山就会落入这些人手中。
除此之外,朱元璋更担心的是这些人在他死后对他的继任者朱允_造成的威胁。朱允_年轻,没有战争和社会经验。他当了皇帝,就再也管不了这些旧臣了。那样的话,山河都会变色。
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废丞相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杀死那些威胁他和他后代的英雄。
换句话说,朱元璋所做的,其实只是一个例子。起初,他没有想到这么远。
尽管如此,朱元璋的所作所为还是引起了后世所有皇帝的共鸣。为什么我说朱元璋废丞相的举动引起了后来皇帝的共鸣?因为后世没有皇帝愿意恢复宰相的职位。此后,在封建时代,已经过了500年到600年,从来没有皇帝提出过这样的动议。所以朱元璋的做法受到了后来皇帝的欢迎。
那么,皇帝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废除宰相制度对皇帝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管皇帝昏庸不昏庸,不管他有没有能力,不管他永远年轻还是年老,都不用担心当政的大臣控制政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和嘉靖皇帝。他们都渴望幸福,很多年没上过法庭。另一位皇帝朱由校甚至沉迷于木工。然而,没有人对明朝构成威胁。
为什么不是威胁?因为没有宰相,皇帝权力很大。
此外,废除宰相也有利于皇帝统一国家。明清以前,中国一直处于多事之秋。朝廷权臣造反,地方官造反,反过来影响皇权。但是,宰相制度废除后,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发生。他们为什么没有出现?因为中国是一个很不平衡的国家。只有强大的绝对皇帝才能模糊这种不平衡,维持国家的稳定。
有人可能会说你错了。我们不是一直反对独裁吗?为什么还说有个强大的皇帝对统一国家有好处?
其实要看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古代封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以礼治国的社会,尊卑观念非常强。这样的社会,对秩序的需求是非常高的。秩序乱了,国家就乱了。强大的皇帝可以很好地维护这个秩序。
当然,废除宰相的危害也是非常明显的。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皇帝很容易游手好闲。他是宰相,帮助皇帝管理政府。皇帝不会那么累。既然没有宰相,一切都堆在皇帝的地方,等着皇帝决定。皇帝怎么能不累?
让我们看看明太祖朱佑樘,他甚至开创了日夜王朝。为什么他要在上午和下午开会?只是因为有做不完的事。雍正帝一年到头都在皇宫里玩耍。他为什么这么做?也是因为有做不完的事。
总之皇帝只要稍微勤快一点,就会很累。
所以,很可能是皇帝当初情绪高涨。但是,工作时间长一点,就会觉得累,就会干脆放弃政府,享受生活。
是朝廷唯一的中坚力量。皇帝不理朝政,朝廷就没人主持了。这样朝廷就会乱七八糟,大臣们天天吵架,但是没有人敢做决定,也不能。所以整个政府的效率很低。
当然,废除宰相制度显然是独裁,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所以,封建制度在明清以后消亡了。
简单点说就是: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的大部份权利能掌控在自己手中 下面是具体原因和资料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因而形成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皇帝独操权柄,固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稷的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古代篡夺皇位的人,基本是当朝的权臣,重臣,如王莽,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杨坚,朱温,赵匡胤等人.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功臣和权臣狠下毒手.在废相问题上有两次重要的行动,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另一次是诛杀李善长案.
胡惟庸案:朱元璋称帝后,先后任命过四员丞相.其中胡惟庸在中书省主政时间最长,权最重.再加上他和当时被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密相往来,朝廷政治首脑和军事贵族结合在一起,使朱元璋有所警觉.而胡惟庸由于权势日盛,骄横跋扈,不知节制,这正好给朱元璋以把柄.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杀了胡惟庸,趁机取消了中书省,并立下法度,以后不许再设丞相一职.朱元璋还利用胡案,将凡是心怀积怨,行为跋扈,对皇家统治有危险的文武官员,大族地主,都陆续列为胡党,处死抄家.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洪武二十三年,处死已经退休多年,77岁高龄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及其家七十余人.因胡案被诛死或已死被追夺封爵的功臣共计有21侯,株连而死者共达3万余人.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
明朝终于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矛盾,但之后皇帝的政务实在繁忙,那么,明朝皇帝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国家政务呢
朱元璋另外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所委派的秘书称为"大学士".大学士的官阶很低,只有正五品,比各部首长(尚书正二品)要低三级.
朱元璋对自己的决策沾沾自喜,认为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明政权于不坠.所以他下令"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凌迟处死."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对于繁琐的政务,还可以勉强应付,但开国几代后的帝王中却不乏是生于深宫之中花花太少,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各种政务,必然手足无措,最后只有依靠内阁,甚至是委权于宦官.这样,就使大权渐渐落入大学士之手,像张居正成为没有宰相名份的宰相,内阁成为没有中书省名份的中书省,明后期甚至形成了非常严重的宦官专权局面.
皇帝对于内阁和大学士的防控对明朝中后期的政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给宦官参政开了方便之门,是导致明朝中后期政治统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检讨,侍讲,侍读等翰林院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仁宗以杨士奇,杨荣东宫(太子宫府)旧臣,升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其后士奇,荣等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诰敕房,制敕房(内阁的两个辅助机构,负责机密文件的誊录,保管工作)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官志》
高皇帝(明太祖)罢中书省,以天下事委之六部,文皇(明成祖)乃有阁臣之设,亦仅持文墨议论耳,渐而票拟,渐而称辅臣,浸失初意.至嘉靖以后严嵩,张居正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赫舍里皇后到底有多受宠从哪里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