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隋炀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过很多的昏君、暴君,隋炀帝杨广就是其中之一。隋之后的历朝历代,隋炀帝都被公认为暴君的典型代表。他骄奢淫逸,大修宫苑,致使服役之人死者十五六,又规定“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最终激起民变,落得个国亡身死的下场。
不过,隋炀帝虽然残暴却并不昏庸,甚至极具战略眼光。他北服突厥,南征吐谷浑,下令开凿大运河,这些都是罪在当代功在后世的功绩。但唯有一件事是他生前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一度让他耿耿于怀,直到50年后才有人帮他完成。
隋炀帝的心愿
隋朝在我们印象中是如汉唐一样的大一统王朝,但实际上,终隋一世都没能真正完成统一,因为在东北地区一直存着一个地方性政权—高句丽。
汉武帝时期,在辽东和朝鲜半岛设置了汉四郡。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来到辽东建立了自己的部落(高句丽雏形),属汉朝玄菟郡管辖。不过,随着中原王朝陷入分裂内乱,高句丽开始迅速扩张,不仅将辽东和汉四郡占领,甚至脱离了中原王朝,独立建国。
到隋朝时,高句丽领土西到辽河,南到汉江,北至松花江,东至日本海,成为仅次于隋朝的远东强国。
虽然表面上臣服隋朝,但高句丽却屡屡入寇,杀掠边民,甚至联合突厥图谋隋朝北境。隋文帝曾在598年出兵30万讨伐,但未能成功。隋炀帝继位后,也将征服高句丽作为既定国策,并开始了三次大规模征伐,但也以惨败告终。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显然,征服高句丽一直是隋炀帝的未了心愿。正如他自己所说:“高句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今乃不取,别为异域”。今天如果不收复,将来会成为别的国家领土。
50年后心愿最终达成
唐朝吸取了隋亡教训,却依然坚持出兵讨伐高句丽,这就足以说明讨伐高句丽绝对不是帝王个人的头脑发热。唐太宗对征伐高句丽的原因说的很明白:“辽东本中国之地,朕今东征,欲为中国报子弟之仇,高丽雪君父之耻耳,且方隅大定,惟此未平,故及朕之未老,用士大夫余力以取之”。
唐太宗对于征伐高句丽的目的与隋炀帝非常一致,那就是收复故土,完成真正一统。可惜,唐太宗的三次东征也没能成功。直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才最终灭亡高句丽,而此时距隋炀帝被杀整整过去50年之久。
有学者曾这样评价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以牺牲一个王朝的代价,扼杀高丽成为亚洲霸主的势头”。这句评价虽然有些过于抬高隋炀帝,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今乃不取,别为异域”。
杨素,是隋朝的重臣。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登基为帝后,封杨素为上柱国。当时隋文帝杨坚虽然建立隋朝,但还有陈朝没有消灭,所以杨素多次为伐陈之事出谋划策。在之后隋攻灭陈的过程中,杨素亦立下汗马功劳。故而杨素因功被封为越国公、荆州总管。
之后杨素又为大隋朝立下功劳,因为杨素的能力和功劳,所以隋文帝对杨素颇为信任和器重。不仅加封杨素,还加封了杨素的儿子。当时杨素的权利和地位是非常尊贵的,杨素以臣子之身的显贵,在南北朝以来可谓是没有能和他比的。
当然因为后来有人弹劾杨素作威作福,所以隋文帝也就开始疏远和猜忌杨素,所以就对杨素只是表面上的尊崇和优待,而实际上却是削去了杨素的实权。
而隋文帝杨坚在称帝后,本来立的太子是杨勇,但是杨广却想得到太子之位,而杨素则帮助杨广夺得太子之位,但后来杨广继位后,杨素又带兵去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从而杨素因功和曾帮助杨广,被封为楚国公、尚书令、太师、司徒。
那杨素为隋朝建功立业,并帮助杨广当上皇帝,他的结局如何呢?
其实杨素虽然为隋朝建功立业、并帮助隋炀帝杨广登基为帝,但是因为杨素位高权重,所以同样也就受到了杨广的猜忌。然而有因为杨素的功劳和地位,所以杨广并没有杀他,只是表面上对他优待礼遇,实际上却很薄情。
比如在杨素生病的时候,隋炀帝杨广虽然会派一些名医给杨素看病,还赐给他很多的名贵药材,但在隋炀帝心里,却是希望杨素死去的。
而杨素能有如此显贵的身份、成就,所以他本身是有能力的,他知道他如今的地位已经到了顶点,已经没有再升迁的可能,同时如此的身份地位,就也受到了隋炀帝的猜忌。他不想因为隋炀帝的对他的猜忌,从此就小心翼翼的活着,他曾多次对他的弟弟说?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所以杨素虽然生病却不肯吃药。
后来杨素去世,隋炀帝杨广就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太尉,和上党、西河、长平、汲郡、河内、文城、临汾、绛郡、弘农、河东十郡太守,谥号为景武。所以杨素虽然受到了隋炀帝的猜忌,但他却也是死后哀荣。
杨素在后世的也颇受推崇,在唐朝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将、宋朝追封的古代七十二名将和《百将传》中,杨素都是位列其中的。
提到隋炀帝杨广的名字,亡国之君、穷奢极欲、荒淫无道的标签便浮现出来,这就是历史给他做出的最终定论。这个定论一点争议都没有,也不会有谁去给他翻案,天下第一昏君的面具已经戴了1400余年,再继续戴下去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如果杨广本人泉下有知,仿佛那棺材板就会有些动静了。 隋亡之后,唐高祖给他选了「 ”炀”的谥号。「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这应该是中国历代君王最低一级的谥号了。 按照中国阴阳两界的习俗,杨广死后肯定会在阴曹阎王爷那里受审的,他要反思自己一生的罪行,以期待躲过油锅和刀山的惩罚。我想说他残暴、荒淫,他本人没有任何异议,然而说他昏庸,他一定不会承认的,欲要争辩个一二。 本文没有翻案的意思,只想把隋炀帝想说而又没有机会说出的话,替他本人说出来。让大家了解天下第一昏君的头衔下掩盖了一个雄才大略,充满野心的一代帝王。 文才 隋炀帝从小就聪明好学,才智过人,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画,书法也不错。比较著名的有《饮马长城窟行》、《春江花月夜》等名篇,《全隋诗》共收录了隋炀帝40多首诗,在短命的隋朝算是排的上号的诗人,可以通过下面两首领略下。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读罢,一副书生的形象,与那个凶神恶煞的皇帝有些格格不入。与古代一线文人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放在皇帝级别里,文才应该能排到前列。 武略 581年,22岁的杨广率军消灭陈朝,完成中原统一; 609年,隋炀帝御驾亲征吐谷浑,最终成功灭亡吐谷浑国,并西海、河源、鄯善、且末4郡,屯兵戍边; 612-614年,三征高句丽,最终均失败,这也是导致隋亡的关键; 抛开接连发动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单从武略上讲,隋炀帝似乎与唐太宗李世民处在一个水平线上。武略方面在所有皇帝中也能排到上游。 建设 建造东都洛阳,动用民工二百多万人,历时十个月就建成了一座当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都城,和一座金壁煌煌的宫殿。 修建京杭大运河,主要包括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 ”永济渠”,和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 ”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 海上丝绸之路,隋炀帝派人打通了到南洋诸国的丝绸之路,贸易船队和规模可比后来明朝的郑和。 其中,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和坎儿井被称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今天,每当看到江南运河段仍然行驶的货轮,无不感到工程的历史意义。 管理 统一度量衡,统一全国后,隋炀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调整中央与地方机构,创立三省六部和九品中正制,为后续各朝代沿用。 推行均田制,鼓励垦荒,使得无地农民获得额土地,促进了国家的繁荣。 教育 教育,最大的一块贡献就是创立了以八股选仕的科举制,消除了家族等级壁垒,使贫寒学子有机会跃入社会的上层。 从以上几点看,统一全国、修建京杭大运河、郡县制、创办科举制等几项功绩,都对后世产生了非常积而又极重大的影响,只要做其中的一项,就可以使其留名青史。 所以说,隋炀帝对国家的治理贡献非常大,为后世的贡献也非常大。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太想做出丰功伟业了,太想成就伟大君主,而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承受能力,他的野心远远超过他的帝国所能承载的重量。 隋炀帝就是一个功过都非常鲜明的帝王,唐皇给戴上了天下第一昏君的帽子似乎有些忽略了功绩;隋炀帝的过,通过历史告诉我们,对百姓不好的帝王永远都不是好皇帝;他的功,后世也会给予合适的肯定。 他残暴而不平庸,荒淫而不昏聩,681年,当面对叛军的刀刃时,他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 ”我何罪至此?”,可以看出他虽自己的评价和对结局的不甘。 教训 他建洛阳,修宫殿,开拓疆土,挖运河,造豪华大船游江南,无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钱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所以纷纷揭竿而起造反,最终亡国被杀,这一切都是隋炀帝自己穷奢极欲和穷兵黩武造成的。 所以,唐朝的李世民才从隋炀帝的亡国的教训中,悟出「 ”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李世民极力的遏制自己的私欲,广纳言路,行善政,养民生,成就了一代明君,也成就国家的繁荣富强。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时至今日,要政绩不要民生,要面子不要里子的现象越演越烈,办公大楼修的华而不实,民生项目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是多么的讽刺。殊不知,这些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百姓们已经非常反感了。
隋朝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大兴城。
【隋朝皇帝顺序表】
史家用皇帝来纪年,被史家用来纪年的隋朝皇帝就是隋文帝、隋炀帝、隋恭帝这三个人。不过事实上,隋朝历史上总共有六位皇帝,顺序依次是: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世宗杨昭
隋越王杨侗
隋炀帝死后,隋恭帝在长安即位,而且在位两年。对于从隋炀帝死到唐高祖即位之间的这个时间段史家就是以隋恭帝来纪年的,隋恭帝当然是隋朝的第三位皇帝。而唐高祖李渊则是在隋恭帝在位两年后才称帝的的。
【隋朝皇帝简介】
一、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24年。隋朝开国皇帝,谥号文帝,庙号高祖,在位24年,后为次子杨广所弑。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据状态,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动乱,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为后来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他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杨坚在位23年,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太陵。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二、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在位14年,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困于江都,为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缢杀,终年50岁,葬于今江苏省扬州时邗江区西湖镇。隋炀帝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的人,却以残暴著称于世。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可谓千古一帝,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他又是一个人生极其复杂的君主,一个集文士、武帅、阴谋家、野心家、暴君等众多角色于一身的人,不是简单的昏君、暴君就能评价的。是非功过后人评说,用在隋炀帝身上太合适了。千百年来,对于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一直存在极大争议。杨广的三个谥号是对其帝王生涯极好的概括。
唐高祖李渊赐杨广谥号炀,周书谥法中记载:去礼远众曰炀,好内远礼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杨广弑君父、杀兄弟、逼姐妹,犯下不伦之罪。据唐史学者胡如雷估算:在隋炀帝即位后的八年内,他一共兴修了22项大的公共工程,唯独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墓,平均每年征用400万人次的劳动力,这样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最终导致百姓起义,天下大乱。
自封大夏王的窦建德谥杨广为闵帝,闵字同悯和愍,有怜恤、哀伤之意。杨广第三次下扬州时,见天下大乱,无法挽回,命修治丹阳宫。然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积怨颇深。终于,宇文化及发动兵变,逼缢隋炀帝。说他荒淫无度,然而他的正室萧后始终被宠爱,被尊重。他死后,萧皇后和宫人仓促中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偷偷将其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多年后,萧后死后也与其合葬。
皇泰主杨侗谥杨广为明帝,明指照临四方。杨广极富政治抱负,雄图大略,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他掘长堑、置关防、开驰道、筑长城、置粮仓,三驾辽左,开凿并沟通大运河一项项工程背后是他锐意改革的大手笔和大气魄,也可说是利在千秋。
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而且他还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唐太宗的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所以,结论是:胜利者写的历史等于谎言。历史概莫如此。
可以说,汉的辉煌与唐的盛世,实际上分别是对秦、隋两个王朝的接力。这种接力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个人造工程长城和大运河也都分别出自这两个朝代。现在常说周秦汉唐,但忽略了隋,显然有失公允。扬州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认为,隋炀帝其实是一个大的战略家。他错就错在走得太急了。
之所以在人们的固化印象中,隋炀帝是个反面教材,是因为隋以后的朝代尤其是李唐出于政治需要,放大了隋炀帝所犯的错误,又因为一些艺术作品的介入,将他丑化、妖魔化。长期以来,隋炀帝的建设和开拓之功被人忽视。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
三、隋恭帝杨侑
杨侑生于大业元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大业三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隋炀帝亲征高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一年,杨侑跟从隋炀帝巡幸晋阳,隋炀帝任命他为太原太守。杨侑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
武德二年五月十二日,杨侑遇害,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杨侑死后没有子嗣,以族子杨行基袭封_国公的爵位。
四、隋秦王杨浩
隋秦王杨浩在位时间:618年3月618年9月,在位半年
他是隋炀帝之侄,秦王杨俊之子,继承父亲的王位为秦王。618年3月,炀帝在江都被弑,杨浩被宇文化及立为皇帝,因一贯与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化智交往密切,经宇文化智的极力保护,才免于一死。同月,宇文化及以皇太后懿旨的名义,拥立他为帝,年号天寿宇文化及一节)
杨浩继位后,宇文化及自任大丞相,操纵一切,其实是一个傀儡皇帝。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万返回长安,杨浩被裹胁同行。宇文化及在巩县为瓦岗军李密击败,率残部二万人逃入魏县。9月,宇文化及自立为帝,并毒弑杨浩。
隋书记载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
子浩,崔氏所生也。庶子曰湛。群臣议曰: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子以母贵。贵既如此,罪则可知。故汉时栗姬有罪,其子便废,郭后被废,其子斯黜。大既然矣,小亦宜同。今秦王二子,母皆罪废,不合承嗣。于是以秦国官为丧主。俊长女永丰公主,年十二,遭父忧,哀慕尽礼,免丧,遂绝鱼肉。每至忌日,辄流涕不食。有开府王延者,性忠厚,领亲信兵十余年,俊甚礼之。及俊有疾,延恒在合下,衣不解带。俊薨,勺饮不入口者数日,羸顿骨立。上闻而悯之,赐以御药,授骠骑将军,典宿卫。俊葬之日,延号恸而绝。上嗟异之,令通事舍人吊祭焉。诏葬延于俊墓侧。
炀帝即位,立浩为秦王,以奉孝王嗣。封湛为济北侯。后以浩为河阳都尉。杨玄感作逆之际,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勒兵讨之。至河阳,修启于浩,浩复诣述营,兵相往复。有司劾浩,以诸侯交通内臣,竟坐废免。宇文化及杀逆之始,立浩为帝。化及败于黎阳,北走魏县,自僭伪号,因而害之。
五、隋世宗杨昭
隋世宗杨昭隋炀帝杨广长子,母皇后萧氏。开皇四年生于大兴宫,开皇十年立为河南王,仁寿元年徙封晋王,大业元年被立为皇太子。昭美容仪,有武力,能开强弓。自奉俭朴。性谦冲,言色恂恂,未尝忿怒。自奉俭朴。卒,谥元德。义宁元年追崇为世宗孝成皇帝。子越王杨侗618年5月被王世充等拥奉为帝,年号皇泰。
大业二年,朝于洛阳,后数月,将还京师,愿得少留,帝不许。拜请无数,体素肥,因致劳疾。帝令巫者视之,云房陵王为祟。未几而薨,时年二十三。谥元德,帝深追悼之。义宁元年追崇为世宗孝成皇帝。
六、隋越王杨侗
隋越王杨侗,隋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杨昭之子,母小刘良娣,从小聪明过人,宽厚仁爱,即位前为越王。618年6月22日至619年5月23日在位,年号皇泰,杨侗原本封为越王,驻守洛阳。618年4月11日,隋炀帝被弑,消息传到东都后,皇泰元年五月二十四戊辰日,王世充与元文都、卢楚等拥立杨侗为隋朝皇帝,改年号为皇泰,史称皇泰主。加谥隋炀帝为明皇帝,庙号世祖。杨侗以王世充为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陈国公段达、内史令元文都、内史侍郎郭文懿、黄门侍郎赵长文、内史令卢楚、兵部尚书皇甫无逸等六人共同辅政,时人号称七贵。元文都欲暗杀王世充,段达暗中通知世充,结果行刺失败,文都临死前对杨侗说,臣今朝死,陛下夕及矣,杨侗亦哭。
皇泰二年四月初五癸卯日,王世充废杨侗,将杨侗囚于含凉殿,两天后,王世充自称大郑皇帝,建元开明,改封杨侗为潞国公,杨侗每日只能求佛祈福。五月,王世充部将裴仁基、裴行俨父子策划攻杀王世充,事情败露,世充杀死裴仁基父子。世充意图毒杀侗,六月派侄子王仁则和家仆梁百年,携毒酒去杨侗处,杨侗自知难逃一死,杨侗又请求和母亲见上一面,王仁则又拒绝。杨侗信奉佛教,此时,摊开席子,点燃香烛,跪拜着佛像说道: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大意为愿下辈子不要再生在帝王尊贵之家;但一时半刻竟没毒发,王仁则见他一时不能死去,又急忙回去复命,便上前用布帛将他缢死。越王杨侗被王世充谥为恭皇帝。因越王年号为皇泰,王世充政权被唐政权所败,一般认为隋朝之后唐朝为正统,故而称杨侗为皇泰主或皇泰帝。葬处不明。有子:杨岐、杨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