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作揖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作揖,是华夏礼仪之一,可用于见面、送别等多种场合。如今使用作揖礼的人不多了,人们只能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作揖。
但是,随着一些可以通过握手传播的病菌越来越猖獗和肆虐,作揖礼这种零接触的打招呼方式,就显得非常卫生了。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作揖礼的正确行礼姿势,其中女人出错尤多,这是因为女人作揖和男人作揖手势是相反的。
作揖礼
作揖礼的由来。
作揖属于周礼,周武王驾崩,周成王继位时太过年幼,为此叔父周公旦摄政后施行了很多举措来巩固统治,周礼大行其道,作揖礼开始盛行于天下。
周礼中的作揖种类繁多,非常复杂。但总结起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举手。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看来,作揖和现在伸手“sayhello”有异曲同工之处。
女子与男子在古代行礼正好相反
男人作揖时的行礼标准和方式:
手掌在外
右手握拳
左掌在包盖右拳
至胸前合手立掌
抱拳轻晃动三下
古代以左为尊,左手在上,表示真诚与尊敬,这样的作揖代表吉拜,反之则是凶拜。吉拜用于拜年时等行礼,凶拜则用于丧事上。
虽然现在作揖不需要像古代那般严谨,但是正确的作揖手势代表了对他人的尊重,特别是一些重要场合。
古代出作揖之外,行礼的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女子的“万福”,只需将两只手叠在一起,放在右胯偏上,同时略微鞠躬即可。这种见面礼和作揖一样,都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
不过,除了万福之外,女子见面也可行作揖礼。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有记载,说古代女子见面也行作揖礼。只不过,女子行作揖礼时,是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左手握拳,右手竖掌,和男子的作揖礼手势正好相反。
见面礼节:自唐迄宋,由于汉人改变了席地而的习俗,引起礼节上的变化。一般是行揖礼,连带有叉手和唱喏。《事林广记》卷4有《叉手法》和《祗揖法》,“凡揖人时,则稍阔其足,其立则稳。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威仪方美观。揖时亦须直其膝,不得曲了,当低其头,使手至膝畔,又不得入膝内。喏毕,则手随时起,而叉於胸前。揖时须全出手,不得只出一指,谓之鲜礼。揖尊位,则手过膝下,喏毕,亦以手随时起,叉手于胸前也”。“叉手,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唱喏无非是致敬语,《夷坚支丁》卷5《李晋仁喏样》说李佑为县令,参拜磁州知州,“初上谒,鞠躬,厉声作揖。守惊顾,为之退却”,“明日再至,但俯首拱敬,而不启齿”,知州“大怒”,他最后向知州具状说:“高来不可,低来不可,伏乞降到喏样一个,以凭遵禀施行。”成为当时的一个笑话。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折,张珙见红娘,称“拜揖小娘子”,红娘唱“则见他叉手忙将礼数迎,我这里‘万福,先生!’”
但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见面礼又各不相同。《金史》卷35《礼志》说:“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袖,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跪左膝而成礼。”但有的记载是跪右膝,蹲左膝,左右膝位正好相反。蒙古人最初是左膝下跪,后改为双膝跪拜。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17记载自己被俘到元大都,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长揖”,通事(翻译)命他“跪”,文天祥说:“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礼毕,可赘跪乎?”
小说第二回王进见高俅,“参见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个喏,起来立在一边”。第七回林冲在白虎堂见高俅,“执刀向前声喏”。第十一回林冲见王伦,也是“向前声喏”。第十六回杨志见梁中书,“叉手向前,禀道”。第二十四回武松见潘金莲,“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那妇人向前扶住”。潘金莲失手滑竿打了西门庆,“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第二十五回何九叔见武松,“叉手道”。第三十回“武松到厅下,拜了张都监,叉手立在侧边”。小说中的唱喏也有不同,如第二十四回西门庆初见潘金莲,王婆笑他“却才唱得好个大肥喏”,第二十六回“武松唱个大喏”,第三十八回宋江等四人“大家唱个无礼喏”。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见毛太公,“声了喏”,乐和“看着顾大嫂唱个喏”。第五十五回汤隆“叉手向前,说出这般军器和那个人来”。第五十九回宋江向宿太尉“躬身唱喏”。第七十四回李逵到寿张县做假知县,“两个吏员出来厅上,拜了四拜,跪着道:‘头领到此,必有指使。’”“公吏人来,擎着牙杖、骨朵,打了三通擂鼓,向前声喏”。第八十一回,“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为的是压住李师师的“一点邪心”。古代的拜,在席地而坐与改为垂足而坐时,并不相同,小说中的拜应是作揖。此类看来都是汉人礼节,而不是蒙古人的礼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翦出征前为什么会讨要封赏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