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元吉犯了死罪,明宪宗为何还是没有杀了他

以史为鉴 2023-06-24 13:07:15

张元吉犯了死罪,明宪宗为何还是没有杀了他

张元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三国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不管是曹操、关羽、诸葛亮等等都很令人佩服,而三国时期留下的后代一直有延续到明朝的,有位三国的猛将后代在明朝犯了死罪而皇帝却犹豫再三,却没敢动他,可能有人会问了,是谁这么嚣张,连皇帝都惧怕他,那么我们接着来往下看。

首先这件事情发生在明朝明宪宗时期,这位明宪宗是明朝的第八任皇帝,明宪忠在后代人们心中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如果提到他的老爸朱祁镇,也就是明英宗,曾经被瓦剌人作为人质,最后又逃回了明宫夺回王位这段历史,大家应该会比较熟悉吧,他的儿子就是明宪宗,可以说明宪宗是一个有一些昏庸无能的人,虽然说在朝堂上也重用一些贤臣,不过同时也纵容万贵妃等奸诈小人作恶,并且这个时候建立了西厂,作为皇帝的特务机构,这就是明朝最后慢慢走向衰败的源头吧。

而这位三国猛将的后代又是谁呢?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张鲁的大将被曹操封为征南大将军,这位将军在当时是第三代天师,张天师这样的名号,相信在现代人们心中也是非常响亮的吧,张天师每一代都非常的有影响力,并且,自从张道陵创建道教开始,他的后代都会把道教发扬光大作为己任,而到达明宪宗这一时期已经经历了1300多年了,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三国猛将的后代就是继承了张天师的名号,他是第46代张天师传人,名字叫做张元吉,张元吉他为何犯了死罪呢?

张元吉这个人不像以往45代张天师一般都是非常清心寡欲的得道高人,反而这个张元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还做出了灭门的惨案,张元吉借着他家张天师的名号,鱼肉百姓,但是几乎也没有人敢招惹张元吉,即使曾经有一位秀才,出于愤怒,一直告到了御史那里,但是也被御史一手压下来,如果不是张元吉同族的一位兄弟,因为和他有矛盾,告了他的御状,这个事估计也传不到明宪宗那里了。

明宪宗听闻张元吉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怒不可遏,让人把张元吉抓到朝堂之上,张元吉这回也软了,把自己所有的罪行都招供了,不过毕竟张元吉是第46代张天师,如果斩杀掉,那么这一千多年的传承就断送了,所以这个时候明宪宗开始犯了难,一向非常中庸无能的皇帝,该如何处置这位46代张天师呢?

明宪宗做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决定,并没有要了张元吉的性命,而是只是剥夺了张元吉真人的身份,并且命令他的家族选一名贤明的人继承这个封号,而对于他本人的处罚只做了杖100,并且充军发配,贬为了庶民,张元吉仅此一次,打击十分大,30多岁就去世了,也算是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恶报吧。

张鲁后道教天师是谁

  第
  1
  代
  天
  师 张道陵 唐玄宗
  唐僖宗
  宋神宗
  宋徽宗
  宋理宗
  元成宗
  明思宗 天宝七年
  中和四年
  熙宁元年
  大观二年
  嘉熙三年
  元贞元年
  崇祯年间 封太师
  封三天扶教大法师
  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封正一靖应真君
  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
  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汉献帝
  元武宗 建安廿年
  至大元年 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汉献帝
  元顺帝 建安廿年
  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侯
  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 张回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 张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 张高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22 张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宋真宗
  元顺帝 大中祥符五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真静先生
  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宋仁宗
  元顺帝 天圣八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澄素先生
  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宋仁宗
  元顺帝 至和二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白先生
  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宋神宗
  元顺帝 熙宁元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
  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宋徽宗
  元顺帝 大观二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
  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张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宋徽宗
  元武帝
  元顺帝 崇宁四年
  至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靖先生
  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宋孝宗
  元顺帝 干道六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正应先生
  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宋理宗
  元世祖 嘉熙三年
  至元廿八年 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
  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元世祖
  元世祖
  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
  至元十四年
  元贞元年 赐封嗣汉天师
  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元成宗
  元成宗
  元武宗 元贞二年
  大德八年
  至大元年 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
  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元仁宗
  泰定帝
  元顺帝
  明太祖 延佑四年
  泰定二年
  至元三年
  洪武三年 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
  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永乐四年 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明成祖
  明宣宗 永乐八年
  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明宣宗
  明英宗 宣德四年
  正统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明英宗
  明太宗
  明宪宗 正统十年
  景泰六年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
  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
  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頨 明孝宗
  明世宗 弘治十四年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庆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明世宗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嘉靖三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赐伯爵祭服 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明神宗
  明神宗 万历五年
  万历三十五年 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
  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明熹宗
  明思宗
  清圣祖 天启六年
  崇贞元年
  康熙四十二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加赠太子少保
  追赠光禄大夫 国祥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清世祖
  清世祖
  清圣祖 顺治六年
  顺治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 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追赠光禄大夫 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 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 张继宗 清圣祖
  清圣祖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四十二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
  赐乾坤玉剑
  授光禄大夫 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元年
  雍正五年 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 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 张庆麟
  张昭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九年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
  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 锡麟二弟
  锡麟三弟
  56 张遇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乾隆七年
  乾隆十七年
  乾隆三十六年 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
  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
  追通议大夫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穆宗 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五十年
  嘉庆~同治 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
  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
  重修宗谱
  赠通议大夫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清仁宗
  清德宗 嘉庆年间
  光绪三十年 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清穆宗
  清德宗 同治十一年
  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清穆宗
  清德宗
  清德宗 同治元年
  光绪十六年
  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民国三年
  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
  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去台湾,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台北,因其子张允贤在民国四十三年因病去世,由堂侄张源先承袭.
  64 张源先  

  恩溥堂侄 1971年起执掌天师教职。于2008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日)在南投县草屯镇羽化,享年78岁。

朱元璋一点没有李世民的胸怀 当初李靖犯了死罪,李世民赦免了他?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出自《史记 淮阴侯传》记载的一句韩信所说的话。

这句话是韩信在被汉高祖刘邦改封为淮阴侯后,对自己遭遇的感叹。然而,滚滚历史长河之中,像韩信这番遭遇的比比皆是。

从汉朝开始,凡是大一统的汉族开国皇帝,手下的开国功臣几乎都难逃屠刀。

汉高祖刘邦,封王封侯的开国功臣除了张良全部杀尽。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即使没有挥舞屠刀,也用了最低成本,让手下的将领都变成了“光杆司令”。

明太祖朱元璋,借助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把朝中地方的各阶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

由此可见,大多数开国皇帝都会害怕自己手下的功臣能臣权势过大,影响自己乃至自己后代的皇权,往往都会通过一系列的方式降低他们的威胁。而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杀之而后快。



但是有“唐宗”之称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没有杀功臣,也没有打压功臣,反而给他们兵,给他们权,让他们建功立业。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朝边境,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向唐太祖李渊建议,希望让李元吉带兵讨伐突厥,实际上是想要李元吉取得当时为秦王的李世民手上的兵权,从而削弱李世民的地位。

不巧的是,这个计划被李世民的“线人”王晊得知,通风报信给李世民。迫不得已之下,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震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禅位于李世民。

每次朝代变更,乱世统一,都会涌现出大批英雄,唐初时期也不例外。像家喻户晓的尉迟敬德,李靖,秦琼,李勣(小说,电视剧里的徐茂公),还有长孙无忌,魏征等等名臣武将。


上图_ 玄武门政变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就一点不担忧?一点不害怕呢?难道真的是因为所谓的“兄弟情谊”吗?


1. 没有人的功劳能震这位“主”

像刘邦杀韩信,英布,汉景帝刘启杀周亚夫,宋高宗赵构杀岳飞,朱元璋蓝玉案杀蓝玉,明英宗朱祁镇冤杀于谦。无外乎都是因为臣子功劳过大,声望过大,功高震主,可以说是让皇帝“一激灵”。这时,唯有“杀”之,“灭”之。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

公元617年,李世民鼓动李渊起兵反隋。起兵以来,更是带头出征,亲自冲锋陷阵。公元618年,杨侑被废,李渊称帝,唐朝就此开始。同年起,李世民西破薛举,薛仁杲(薛举之子);北灭宋金刚,刘武周;杀华北王世充,窦建德;收华北;立下赫赫战功。

可能看战绩并不是那么的明显,那么他身上的官职可以说是赤裸裸的证明。起兵初时,被李渊封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唐朝建立之后,进封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秦王。大破四方,扩张领土凯旋而回之后,威望更加鼎盛,官拜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俸禄和权利更是惊人,位在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三万户,还被允许自置官署,可以说是唐朝第一武将文臣都是李世民这个秦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李世民的家世不一样

李氏家族,在隋朝的时候就是大家族,李渊是隋朝官员,母亲窦氏是北周的皇族。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十五岁的李世民娶了齐国公长孙晟之女长孙氏,大业十一年,随军前去雁门关救隋炀帝,大业十二年时任唐国公的李渊还出任了太原留守。

所以说李家可以说是名门望族,起兵反隋完全是“市场竞争”,大家熟悉的长孙无忌,秦琼,尉迟敬德,李靖这些人都是李世民“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只不过是为唐朝这个大企业“上市”立下汗马功劳而已。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上图_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即尉迟恭

但是像刘邦,朱元璋他们,是平民造反,真的属于“创业”型老板,前期一穷二白,啥也没有,所以跟随他们的这些兄弟大多数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的,再加上创业初期,前途渺茫,难免得拿出“打下天下大家一起分”“各取一半”这种大饼来忽悠“合伙人”。

所以等自己的“企业上市”了,唐朝就是李家的,不管是兵还是威望,都是他们李家一手带起来的,给你们这些“职业经理人”再大的权利也都是随时可以收回的。而“合伙人”就不一样,有些兵是“合伙人”带来的,前期粮,军饷可能也都是“合伙人”赞助的。所以这些合伙人都是要兵有兵,要威望有威望,搁谁谁不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上图_ 唐朝版图

3. 能臣武将没有兵

唐朝初期的兵制是府兵制,该制度的核心就是兵农合一,太平时期是耕种的农民,时不时训练训练,锻炼身体(练兵),战时集结,从军打仗。

这个制度的最大好处就是便于管理。中华民族其实从古至今都不喜欢战争,但是不害怕战争。尤其是普通的底层人民,其实并不喜欢战争,没到山穷水尽活不下去的地步没人乐意造反打仗,但是一旦涉及到外敌入侵或者触犯到自身的利益了,人民内心的战斗潜质还是会被激发出来的。

所以,这些有能力的功臣武将即使有造反的心和能力,也没有大量兵会跟随。天策上将李世民造反发动政变的时候,也只有八百卫兵相助,还算是“投机取巧”直取的李建成等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李世民的个人魅力

李世民的年纪比较小,“继承”皇位的时候才二十八九岁,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大多数都比他大很多,甚至还有大一轮的。李世民年轻的时候没人敢反,等到李世民年老了,这些功臣们可以说是有反心也垂垂老矣反不动了。

综上所述,其实“杀功臣”这种事,刘邦朱元璋等人是不得已为之,而李世民并不需要,也正是李世民的“不需要”和李世民的才华能力才造就了“贞观之治”。

求龙虎山张天师世袭表

  1 张道陵 唐玄宗 天宝七年 封太师
  唐僖宗 中和四年 封三天扶教大法师
  宋神宗 熙宁元年 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宋徽宗 大观二年 封正一靖应真君
  宋理宗 嘉熙三年 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
  元成宗 元贞元年 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明思宗 崇祯年间 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汉献帝 建安廿年 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候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汉献帝 建安廿年 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候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 张回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 张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 张高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 张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宋真宗 大中祥符五年 赐号真静先生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乾曜 宋仁宗 天圣八年 赐号澄素先生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宋仁宗 至和二年 赐号虚白先生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乾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宋神宗 熙宁元年 追封葆光先生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宋徽宗 大观二年 追封葆真先生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宋徽宗 崇宁四年 赐号虚靖先生
  元武帝 至大元年 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著《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宋孝宗 乾道六年 赐号正应先生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宋理宗 嘉熙三年 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元世祖 至元十三年 赐封嗣汉天师
  元世祖 至元十四年 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元成宗 元贞元年 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元成宗 元贞二年 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元成宗 大德八年 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
  元武宗 至大元年 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元仁宗 延佑四年 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泰定帝 泰定二年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
  元顺帝 至元三年
  明太祖 洪武三年 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明太祖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明成祖 永乐四年 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明成祖 永乐八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明宣宗 宣德元年 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著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明宣宗 宣德四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明英宗 正统六年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候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明英宗 正统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
  明太宗 景泰六年 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
  明宪宗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羽页 明孝宗 弘治十四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
  明世宗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庆长子,娶王候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叠山书院)

  49 张永绪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明世宗 嘉靖三十年 赐伯爵祭服
  (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明神宗 万历五年 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
  明神宗 万历三十五年 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明熹宗 天启六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明思宗 崇贞元年 加赠太子少保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
  (国祥长子,著《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清世祖 顺治六年 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
  清世祖 顺治八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
  (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
  (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 张继宗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
  清圣祖 康熙三十五年 赐乾坤玉剑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授光禄大夫
  (洪任长子,葬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清世宗 雍正殛年
  清世宗 雍正五年
  (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 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 张庆麟 清世宗 雍正九年 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锡麟二弟)
  张昭麟 清世宗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锡麟三弟)

  56 张遇隆 清高宗 乾隆七年 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
  清高宗 乾隆十七年 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
  清高宗 乾隆三十六年 追通议大夫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清高宗 乾隆三十九年 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
  清高宗 乾隆四十五年 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
  清高宗 乾隆五十年 重修宗谱
  清仁宗
  清穆宗 嘉庆~同治 赠通议大夫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清仁宗 嘉庆年间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清穆宗 同治十一年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清穆宗 同治元年
  清德宗 光绪十六年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民国三年
  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
  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1949年2月去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和谐拯救危机系列片 (请从第二个视频看起)
  /playlist_show/id_1398899.html
  正信的佛教
  http://www.dizang.org/rm/zxdfj/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2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