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造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朱标是什么样的人。朱标(1355年——1392年),明太祖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微信颇高。洪武二十五年病逝。他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按照封建王朝“立嫡立长”的标准,朱标继承皇位的法统不容任何质疑。也就是说,如果朱标在位,朱棣胆敢起兵,就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一般人是不敢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跟他造反的。
朱标病逝后,他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立长子为太子,即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朱元璋的目的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朱标心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很有印象,但为了王朝利益仍把朱标看作是最恰当的继任人选。而不幸的是,朱标在盛年时去世。按照原则,朱元璋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朱允炆继皇帝位,即建文帝。
年轻的建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勇武不足,很像他的父亲。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别说和他的皇祖比,就是和他的叔父们比起来,他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雄才大略的能力。他温顺的性格和儒家教育,使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
燕王朱棣英勇神武,军事才能卓越,很像朱元璋。他长得坚强有力,精通武艺,在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方面也是相当出色。燕王一直坐镇北方,在他的封地守卫,经常指挥对蒙古人的战斗。他的功绩赢得了他父亲的好评,但也引起了后者的烦恼,因为他越来越变得心志不凡,目中无人和闹独立性。当年洪武帝册封朱允炆而不是指派他为皇嗣的时候,我显然是极度失望的,甚至不满。
建文帝即位后,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藩王的权力。在一年的时间里,四五个无足轻重的藩王被废,这给了燕王集结军队的时间和反叛的借口。终于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几年的战争,朱棣终于占领了南京,1402年登基做了皇帝,即明成祖。
当朱标二十二岁的时候,朱元璋就让大臣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实际上已经开始刻意的让他学习做皇帝,而且天下爱臣民素知太子贤明,他是臣民心中最合格的守成之君,朱元璋也认为太子会让大明皇朝更好的传承,如果最后他当上了皇帝,身为弟弟的朱棣绝对不敢造反,即使造反也会被很快扑灭,再说朱棣想要造反响应的人也不会很多,最终也会失败告终,再说了朱棣也不是傻子,胜算有多少,他心里明白,最终也会打消当皇帝的念头,天下归心。
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屠杀武将,凉国公蓝玉,颖国公傅有德,等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都会得以保留,这些武将的存在,也会给朱棣以极大的震慑力。朱棣身边也没有可以有与之抗衡的武将。朱标在位如果削藩(肯定会),朱棣等宗室反抗的也不会那么激烈和强硬。朱棣只有乖乖听从安排,稍有反抗,恐怕就得户灭九族。
朱标假使晚死几年,当上皇帝五六年再死,给建文帝留下点政治班底和经验。也不至于在建文帝登基四载就发生靖难之役。导致朱标一脉绝嗣。朱棣登基的事情了。
如果朱标在世的话,朱棣是肯定不敢造反的。朱标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并且他还是嫡长子;而且朱标本身人品特别的好,学识还很渊博;再加上朝中重臣很多都是太子之师,所以朱标的群众基础也极其好;正是因为有以上三点,所以即便是朱棣再有军功再厉害,他也不敢造自己大哥的反。
马皇后生下朱标之时,朱元璋还在外打仗,他听说自己得了这么个儿子特别的开心。所以朱标从小就被当成了朱元璋的继承人,朱元璋和马皇后对他真的算是寄予了厚望。再加上朱元璋对于宗法制有着迷之喜爱,所以他觉得要继位的必须得是嫡长子。正是因为朱元璋对于朱标如此的喜爱,所以如果朱标活着的话,他的其他兄弟肯定不敢造次,这里也包括朱棣。
朱元璋和马皇后很重视对于朱标的培养,所以给他找的老师都是朝廷上有学识有地位的重臣。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朱元璋对于朱标是一点都没有防备的,他并不害怕朱标和大臣们勾结在一起。朱元璋在外打仗,朝廷之事就由朱标一人处理,即便是朱元璋这个人疑心再重,他也从来没有防过朱标,由此可见他们父子的感情也是真的好。正是因为朝中很多重臣都是太子之师,所以朱标的群众基础也极好,有很多大臣都是极力支持他的。就冲这一点,朱棣也不敢放肆,毕竟朱标的群众基础在那摆着。
而且朱标也是一个特别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不仅仅学识渊博,而且人品特别好。孝敬父母团结兄弟,是难得一见的太子人选,这么好的一个朱标,朱棣又怎敢造反呢?
这个假设没有什么意义,毫无疑问的,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是绝对不会造反的。为什么说为什么这么说呢?至少有三个理由:
1、朱标是按照朱元璋的意愿培养出来的人,反对他就是反对朱元璋,朱棣不敢。朱元璋称帝的时候,朱标13岁就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之后他就被按照接班人的待遇进行培养。整个大明江山被打下,几个儿子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说朱元璋拥有绝对的威望,并不像唐朝那样,江山是李世民打下的。由此可以看出,朱棣如果与朱标为敌,他的很多部下就不会同意,朱元璋的威望是他们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2、朱标在做太子符合嫡长子制度,加上其个人能力出众,民心所望。朱标是嫡长子,由他接班是合乎礼法的;就算有人对其是否嫡出有争议,那其他所有的皇子都非嫡出,他是长子,依然占据了礼法的制高点。并且朱标从22岁就开始监国,到朱元璋死的时候他都43岁了,有20多年的时间来塑造个人的形象;在他没死前其温文儒雅,敦厚善良的形象就有了雏形,并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可。朱棣如果谋反就是与民为敌,所以他不敢。
3、朱标在做太子期间已经得到了所有大臣们的拥护,朱标当帝王符合他们的利益。朱标在做太子期间,朱元璋为了让他尽快成长,让众大臣开始对其轮流进行辅佐。包括徐达、常遇春、李善长、耿炳文、邓愈、汤和等,这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文武朝臣。朱标的称帝对他们的家族势力是有好处的,他们绝对是全力支持。就算朱棣掌握的军队全部被他洗脑愿意跟随他,他的实力也不够,包括后来被他拿走8万兵马的宁王,也是绝对不会和他同流合污的。在实力上不行,因此他不敢。
综上所述,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是绝对不会造反的。除非朱标继位之后,胡作非为,搞出什么失掉明民心的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2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