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姚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个时候的中国首都长安城,是当时的世界文化和经济中心。世界各国都会派遣使者前来学习,东边的有扶桑国,即现在的日本。西边的有大食国等,即现在的中亚地区的国家。唐代能有这样的成就,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治理有关。经过了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以及武则天的励精图治,都为玄宗皇帝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且唐代的臣子也是大多有才能的,他们为这个王朝的繁荣也是呕心沥血。据史料统计,唐代的宰相一共有三百六十九人,这里面最有名的四个宰相是房杜姚宋。房杜指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两个人是太宗皇帝的左膀和右臂,整个唐代历史有名的贤相。姚宋则是姚崇和宋璟,他们是玄宗皇帝的能臣,帮助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
对于这四个宰相,历史上的评价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是这个时代成就了他们,换做其他人在这个年代,一样可以做得很好。另外一些人认为是他们成就了这个盛世,没有他们的才能,只是靠皇帝也是治理不好这个国家的。其实并不是谁成就了谁,而是他们相互成就,这四个宰相遇到了贤明的君主,而这个年代又出现了四个贤能的宰相。
在这四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却是让人很佩服,他就是姚崇。姚崇可以说是文武兼备的全才,在当宰相的时候,同时兼任兵部尚书。并且他的仕途也不是很顺利,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可是每一次姚崇遭遇困顿,大家都以为他要玩完的时候,他总能峰回路转摆脱困境。所以我们可以在姚崇身上发现了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懂得变通。
史书中对姚崇的评价是善于改变而达到目的,就连毛泽东也是对姚崇十分赞叹。每当皇帝有很棘手的事情时候,姚崇救出现了,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所以皇帝对姚崇很满意,对于他的建议大多都采纳。当时国家存在很多弊端,姚崇建议皇帝改革,被皇帝批准。在他的大刀阔斧改革措施下,唐朝趋向于稳定和繁荣,为之后的盛世到来做好了铺垫。
虽然姚崇位居宰相高位,可是难免会有政敌,其中就有一个叫张说。因为两个人的政见不合,所以明争暗斗,之间的矛盾很深。在姚崇快死的时候,告诉儿子们,在他死后把所有的财宝放在他的棺材前面。因为张说比较好财,所以得到了姚崇儿子们的贿赂,给自己的宿敌写了一篇赞扬的墓志铭。等到张说醒悟的时候已经晚了,不能再报复政敌的后代了。
? ? ?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出生于陕州一个武将之家,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第二十一世孙,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他为稳定武周政权、开创“开元盛世”起了关键作用。他辅弼朝廷,革除旧弊,开辟了一代之风,推进了社会进步,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 ? ? ?姚崇自幼受父影响,怀“王佐”之志,折节读书,精通吏道。长大后,应“下笔成章”制举,授濮州司仓参军,“剖析决断,答对如流”。武则天当政时,五迁为夏官(兵部)郎中。当时契丹侵扰河北,军务繁剧,姚崇在处理契丹事务时,判断裁决迅速准确,且条理清楚。武则天对此非常惊奇,于是破格提拔他为夏官侍郎,又加封风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称帝后,原来唐朝的众多大臣、名将纷纷举起反周的旗号。武后为了消灭这些反周复唐者,建立自己巩固的政权,利用酷吏来俊臣、周兴等人,对那些反对派罗织罪名、诬陷入狱、诛灭九族,被无辜诛灭者不计其数,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民怨。武则天为了平民怨,后来杀了来俊臣、周兴等人。
? ? ? ?圣历初年(698年),武则天对近臣说:“以前周兴、来俊臣等裁讼刑狱,朝臣们相互牵连,结果都有谋反罪。国家有法,朕岂能违抗?朕恐怕其中有冤情,就派近臣去狱中探问,都得到手状,并无虚假的东西,朕也不再怀疑,就批准了他们的奏请。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再没听说有什么谋反者,那么以前被杀戮的是不是有很多属于冤枉滥杀的呢?”姚崇回答道:“自垂拱年间以来,被告者家破人亡,都是受酷刑自诬而死的。告发的人还以此为功。这种罗织罪名,比汉代的党锢还要厉害。陛下让近臣去查问,近臣都难于自保,还谈什么动摇原案?被调查的人若是翻案又要遭受更毒辣的酷刑,将军张虔勖、李安静就是这样。托上天降灵,诛除凶恶小人,朝廷便平安无事了。从今往后,我以卑微之躯以及一家百口人保证,内外官吏再不会有谋反者,请陛下以后收到状告,只需收藏起来,不必再过问。如若事实无法证验我的看法,仍然有谋反者,我愿受不告之罪。”
? ? ? 武则天听后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都不过问这些事,陷朕于不义的境地,卿言很合于朕意。”于是武则天对他器重有加,当天就派人赐白银千两给姚崇。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十五年中,姚崇一直受到武则天的信任和重用。神龙四年(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密谋诛杀张易之兄弟,恰逢姚崇从军队中回到都城,于是也参与了密谋,因功被封梁县侯,赐封二百户。武则天被移居上阳宫,唐中宗复辟,率百官就阁台理政,王公士人无不欢呼雀跃,只有姚崇呜咽哭泣。桓彦范、张柬之对他说:“今天岂是啼哭的日子!只怕姚公的灾祸从此就要开始了。”姚崇说:“跟随则天皇帝日子长了,突然辞别再也不能拜她了,实在是忍不住要哭啊!昨天帮助诸公诛锄凶逆,是做臣子的常理,不敢说什么功劳;今天辞别旧主而悲泣,也是臣子忠于节操。若因此而获罪,实在心甘情愿。”不久,他就被贬出任亳州(今属安徽、河南)刺史,转任常州(今江苏境内)刺史。
? ? ? 玄宗年间,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姚崇与宋璟建议将其迁于东都洛阳。太平公主得知后,怀恨在心,说姚崇离间王室之间的关系。朝廷即将姚崇贬职为申州刺史、后调移徐,复迁扬州长史。712年,唐玄宗在陕西新丰狩猎,派人密召姚崇。见到姚崇后,玄宗很高兴,两人并驾齐驱。玄宗说要拜姚崇为宰相,姚崇既不答应也不感谢。玄宗感到奇怪便问道;“爱卿愿意吗?”姚崇说;“敢问皇帝十件事,如果说皇上不答应,臣不做这个宰相。”玄宗说:“爱卿请讲。”姚崇说:“一是为政以仁恕为先;二是不要在边疆扰民,要息兵抚民;三是不准宦官参与朝政;四是除租赋以外,免除其他一切杂税;五是皇室亲戚不得任中央及地方重要职位,如果犯罪,与民同罪;六是对大臣要亲近,以礼相待;七是允许臣下广开言路,敢于揭皇帝之短处;八是在全国停止建造佛寺;九是以前朝之兴亡为借鉴;十是禁止百官下属向朝廷进贡献,向大官送贿赂。”玄宗听了这十件事,完全答应按这十条办理,姚崇顿首叩拜。第二天,玄宗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姚崇这十条建议是中唐开元的治国纲领。
? ? ? 714年,国家建造大批的寺院、道观,侵占了大量的农田,许多宗亲贵族愿意当僧尼,因为僧尼可逃避赋税、杂役。姚崇上书玄宗,要求裁减僧尼。玄宗下诏,让一万五千多名僧尼蓄发为农,国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节约大量的良田。716年,山东蝗虫为患,当地官民迷信,焚香拜佛,不敢捕蝗。姚崇亲临现场,领导人民设夜火,挖坑,引蝗入坑,边焚边埋,消灭了绝大多数蝗虫。当时有一刺史李若水上书称“除天灾应以德”并抗拒不从。姚崇责问:“你坐视蝗虫食苗忍而不救,粮食无收。你这个官是怎么当的?”若水这才害怕起来,指挥人民捕蝗,共杀死蝗虫十四万石,粮食才有了收获,农民才免受饿死。当地人民称姚崇为“救度宰相”。不久姚崇年老辞相,他亲自推荐宋璟代他为宰相,后来宋璟也成为一代名相。
? ? ? 开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当时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去世前留下遗嘱:不准崇佛敬道,不准厚葬,只给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经写像,并告诫子孙去世后也要照他的嘱咐去做,成为家法。姚崇一生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虽多次被贬斥,仍能赤胆忠心,敢言直谏,以天下为己任,深受后人敬仰。
钱财应该说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们必须要有的东西,不管多与少。但对于钱则应该知足常乐,而不要贪欲太多,更不要异想天开,指望天上会掉馅饼。那些江湖骗子们虽然手段方法千奇百怪,但利用的都是人们的贪欲。假如人没有贪欲的话,骗子们的手段再高明也成不了气候。
然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别说人有贪欲,就连猴子也有。有经验的猎人捕捉猴子运用的是这样的方法:在崖壁的小洞里放入猴子爱吃的东西,这个小洞能勉强让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手里抓满了东西却取不出来,贪心的猴子宁愿被猎人抓住也不愿将东西扔掉。其实人有时也不会比猴子聪明,比如说唐朝时与姚崇一起当宰相的张说。
姚崇和张说一直不和,姚说张贪财,张说姚假道学。姚崇临死前对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得请张说给我写墓碑文,才算尽了孝道。”由于张说是当时的大手笔,又是宰相,所以人们都以有他写的墓碑文为荣,而姚崇的目的在于张说能在自己的碑文上说些好听的话,便于后代的安身立命。
姚崇死后,文武百官都亲临相府吊唁,皇帝还下旨让张说主祭。张说看到姚崇的灵前摆满了古玩和书画,而且都是稀世珍品,更是爱不释手。姚崇的儿子见此情景,趁机对他说:“这些是家父平日喜欢的东西,叔叔若是喜欢,就拿去作个纪念吧!”姚崇的儿子又说:“先父墓碑还空着,如果能得到叔叔的大手笔,我们活着的子孙和故去的父亲都会感激的。”
张说一高兴,就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回到家中后,张说才觉得不妥,心想平日里老是诋毁姚崇,如今却在他的墓碑上写了些谀辞,岂不违心?当他派人将宝物送回,并企图取回手稿时,姚家早已将碑文送到皇帝那里,盖上了印玺。为此,张说后悔地说:“死姚崇还能支使我给他写碑文,我真不如他!”
活张说之所以被死姚崇捉弄,完全在于姚崇掌握了张说贪财这个致命的弱点。一个人如果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迟早会上当受骗的。
姚崇深知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弱点,用这个弱点实行对此人的算计,尽管身已死但还是能成功。
盛唐时期,出现两位绝世的治国之栋梁,就是姚崇和张说。这姚崇和张说的关系就特别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人才华横溢,官场相逢成为竞争对手,颇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敌意。
姚崇在武则天在位期间就已经被赏识,也正是因为有丰富的官场历练,在唐玄宗期间才能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姚崇和张说之间恩怨不浅,但也因为多年的争斗,也让姚崇成为最了解张说的人。唐玄宗时,姚崇为宰相,当时也任职宰相的张说很是惶恐,怕姚崇使计谋对付自己,便先下手为强,立刻联系岐王,即唐玄宗的弟弟。
张说原本想要让岐王在姚崇陷害自己的时候帮助自己说情,没想到这件事被姚崇知道了,姚崇早朝过后在唐玄宗面前委婉提出,当时对于大臣和亲王相见敏感的唐玄宗感到异常愤怒,就此罢免了张说宰相之位。
因为结下不少梁子,就在姚崇病重将死时,他把自己儿子叫到床前,想要最后治张说,还给自己后人一个清平安稳的未来。姚崇的计谋是,贿赂张说给自己写碑文,将这个碑文给君王过目之后,立刻刻录在石碑上,并大肆宣扬是张说给自己写的,张说写赞词给姚崇便不能再使计抹黑。如果真抹黑姚崇,张说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吗?
在姚崇葬礼上,历来喜欢古玩器具的张说,果然被摆在姚崇灵堂上的珍贵物件吸引。姚崇儿子借机把这些都送给张说,待他收下后,立刻让其写碑文,果不其然张说走的每一步都正中姚崇下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