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陷害岳飞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1142年1月27日(阴历十二月廿九日),宋高宗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此后一千多年,我们都知道诬陷杀害岳飞的凶手是宋高宗赵构、宰相秦桧,以及杨存中、张俊、万俟、何铸、罗汝楫等人,但还有一些帮凶往往被我们忽略了,比如号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里就有不少陷害岳飞的内鬼。
第一个正式拉开岳飞冤案帷幕的人,是岳飞部将、时任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的王俊。是他,第一个跳出来状告前军统制张宪受岳飞、岳雲指使谋反,并与张宪当面对证,还由此超擢正任观察使。
第二个反水的重要人物,是岳飞离任后总管岳家军的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王贵。是他,接受王俊诬告状,并转交上级官员。死后追赠节度使。
统制官“姚政、庞荣、傅选等”在王俊诬告时都曾附会 (《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 。姚政、庞荣如何附会,尚难确知。
“王俊诣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以统制官傅选为证。 (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 绍兴十二年六月,“翊卫大夫、严州观察使、御前背嵬军同统制傅选言,首先叙述张宪反状,乞推恩。后进一官 (原注:《日历》不见转官指挥。程敦厚《外制集》《右武大夫、雄州防御使傅选为告捕岳飞下张宪等,除遥郡观察使》,与选陈乞仗内阶衔不同。当考) 以为殿前司副统制”(卷145绍兴十二年六月戊辰) 。
统制官董先在岳飞冤案中,被秦桧胁迫到大理寺作证时说:“曾见岳飞说:我三十二岁上建节,自古少有。即不曾见岳飞比并语言。”(《稡编》卷24《张宪辨》) 似未诬害岳飞,仍受重用,死后追赠节度使。岳飞部将中,
像董先这类既未诬害岳飞、也不公开反对秦桧与“绍兴和议”的循默不争军官,实属多数。
上述岳飞部将,有的人为诬害岳飞提供文字材料,如王俊;有的人协从,如王贵;有的人提供旁证,如王俊和傅选;多数保持中立,如董先等。
宋廷炮制并公布的判决书中,给岳飞罗列了四条罪状:
(1) 岳飞坐拥重兵,于两军未解之间,十五次被受御笔,并遣中使督兵,逗遛不进;
(2) 及于此时辄对张宪、董先指斥乘舆,情理相切害者;
(3) 又说[与]张宪、董先,[要]跎踏张俊、韩世忠人马;
(4) 及移书与张宪,令“指置别作擘画”,致张宪意待谋反,据守襄阳等处作过。委是情理深重。
第一条“罪状”,与岳飞部将无关。
第二条和第三条,“指斥”、“说与”系来自部将之告发。口说无凭,不能成立,故需旁证。张宪已经下狱,被迫出面作证。虽然张宪究竟怎么言语、是否真正证明大有疑问,但史称“张宪理会得岳飞所说,只是欺负逐军人马不中用”,“又以比并之语为指斥乘舆”。至少从表面看,张宪在狱中似乎被迫证明过岳飞的第二、第三条罪状。董先到大理寺作证时,虽未证明岳飞第二条罪状 ,但却证明过岳飞的第三条罪状。
特别是第四条罪状,本来查无实据,如果没有王俊的诬告状纸、王贵的上递状纸、傅选等人附会,就无法成立并牵连岳飞。
可见,如无岳飞部将的首告状,如无岳飞部将的“附会”,害岳飞者岂能凭空诬陷岳飞?若无岳飞部将的多数中立,赵构、秦桧又岂敢杀害岳飞?
虽然在国家危难之秋,舍身勇战、杀敌保国的职业军人不少,但靖康之耻后,贪生怕死、惧敌怯战甚至望风奔溃的宋军主将也不少见。像手握重兵的名将刘光世、张俊等人均有一些怯阵而退的劣迹。岳家军中地位仅次于岳飞的二号大将王贵,也有临阵怯敌记录。
王俊出面告发张宪, 牵连岳飞;王贵协助;傅选等人“附会”。他们有的是为了避祸保身, 有的是为了邀功求赏。这都是有案可查、证据确凿的。其他很多中立不偏或缄默不争的将士, 说到底也是为了明哲保身。
由此可见,岳飞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自律可以,但要求他人就未必管用了。
在中国历史当中,宋朝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被人看好的王朝,却抵挡住了蒙古铁蹄多年的进攻。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要知道一直与宋朝为敌的金囯,在蒙古摧枯拉朽的攻势之下立刻就灰飞烟灭。相比之下,南宋却还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南宋拥有长江之险以外,还有就是南宋拥有一批敢于为国献忠的武将。虽然宋朝一直重文抑武,对武将不怎么待见,然而这些不被朝堂朱紫富贵之人看重的莽夫勇士,却为大宋撑起了100余年的江山。
纵观整个宋朝,最为让人感到惋惜的,恐怕要数岳飞将军。直到现在,对于他仍然有所争议。传统的看法一般认为,岳飞替南宋赵构皇帝抵挡住了金国的进攻,如果不是他,赵构也不可能在杭州安稳下来。可是让人叹息的是,对于如此的功绩众所周知反而不被人提及,目前大多讨论的是,关于岳飞身为武将不通人情,没能琢磨透赵构思想的问题。
而目前岳飞也被踢出教科书,因为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叹,中华民族,到底是亏欠了岳飞太多。连岳飞这样一心为国的勇士,都不能得到理想的对待,可见正义之路,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从此秦桧便担上了一个陷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不过,不论秦桧能力如何,他想要凭一己之力,陷害岳飞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其实岳飞被杀,与众多武将是脱不了干系的。在他死后,有人忠诚于他,也有人背叛于他。那么忠诚的人有谁,背叛的人又有谁呢?
总体上来看,背叛的人有姚岳,王俊,庞荣,傅选,王贵、张俊等人,而忠诚的人,有大名鼎鼎的南宋中兴四大名将韩世忠。
一、背叛与陷害岳飞
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便是靖康之变。在当时天下震动,连北宋的宋徽宗,宋钦宗都被金人掳走。当时陕西有一位名叫姚岳的人,在这之后逃离了关中地区,跑到赵构组建的南宋王朝,考中了进士。
在当时,岳飞正在全力抵抗英国的进攻,有一次岳飞与姚岳不经意相遇,在互通姓名之后,姚岳这个名字让岳飞大感兴趣。因为岳飞的父亲姓岳,而他的母亲姓姚。姚岳正好是岳飞复姓加母姓的组合,这怎么能不让岳飞感到惊奇呢?
有感于机缘巧合,于是岳飞便将姚岳留在自己的军中,作为参谋为国效力,不仅如此,他还对他非常的照顾,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可就是岳飞如此,他仍然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
在岳飞死后,姚岳立即向秦桧献忠,他为了与岳飞彻底划清界限,竟然还向秦桧建议,说岳飞的家乡岳州与岳飞同姓,因此建议将岳州改名。为此,宋高宗赵构居然真的颁发下了诏书,将岳州改名为纯州。如此恬不知耻的人,实在是世所罕见。
然而好人不长命,祸害遗留千年,姚岳在跟岳飞划清了界限之后,竟然一路官运恒通,等到宋孝宗的时候,他已经在淮南路任职。不过,他到底还是没能逃脱残害忠良的报应,在当时淮南路出现了黄灾,遥远拿蝗虫没有办法,于是就只好糊弄皇帝,说蝗虫惧怕朝廷的威严,全部抱着草木饿死,这种骗小孩子的言论,几乎不会有人相信,于是姚岳被罢免。
背叛岳飞的,还有岳飞身前的手下大将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
在当时宋高宗,授意秦桧网罗编织岳飞的罪名,这个王俊便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为了迎合宋高宗的意图,为自己的仕途铺路,竟然在岳飞被无辜收押之后,立马站出来诬告岳飞和岳云,说他们准备进行谋反。这种无中生有的罪名,立刻就得到了秦桧以及宋高宗的注意。
毕竟王俊是岳飞手下的心腹大将,他站出来说话,比较有可信度。在王俊诬告岳飞和岳云谋反之后,岳飞的其他部将庞荣,傅选,王贵竟然也纷纷站了出来,在王俊的诬告上书之中签字画押,他们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将岳飞兵临开封,却被12道金牌召回朝廷的事实,添油加醋,说成了是岳飞佣兵自重,滞留不前。
不仅如此,他们竟然还捏造事实,说岳飞让张宪据守重镇襄阳,为的是能够伺机谋反。
这无疑是在往岳飞的伤口上撒盐,对岳飞来说,他一生忠心耿耿,忠心不二。他不会对朝廷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但身在牢狱中的他对外界的事情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昔日的部将诬告自己,或许岳飞此时的心中已经绝望了吧。
有了秦桧和岳飞部将的支持,宋高宗处理岳飞也就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他还将岳飞一手,组建的岳家军,瓦解的一干二净。宋高宗下令,将岳飞的幕僚孙革,黄纵等人调离了岳家军,这样一来岳家军就能够被宋高宗随意指挥。精兵三千,不如猛将一员。没有了岳飞这个主心骨,而终于朝廷的勇士,又都被宋高宗调离,岳家军就成为了一块肥肉,谁都可以拿捏。
于是,对抵抗金兵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岳家军,或是被编入了南宋的中央禁军,或是被裁撤。自此岳家军在南宋历史之上,消亡殆尽。这只曾经让南宋的死敌金人闻风丧胆的部队,不再成为南宋的城墙。
对岳飞痛下杀手的,还有另一名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张俊。
在当时宋代重文轻武的风气,早已被天下人所熟知。张俊手提重兵,又立有赫赫战功,他当然知道宋高宗,也把自己当成是心腹大患。不过张俊为了自保,他先是主动向朝廷上书,说天下已经安定,南宋政权已经平稳,于是便希望交出兵权。然后,他又跟随宋高宗的意图,与秦桧一同制造伪证,诬陷岳飞谋反。这样一套做法下来,张俊死里逃生,获得了宋高宗的信任,最终官运恒通。
综上所述,这些用岳飞之血为自己仕途铺路的人,虽然没有像秦桧一样永远跪在岳飞墓前,但是他们依然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千万人所唾弃。
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英勇不屈的人,既然有人背叛了岳飞,就会有人对岳飞忠心耿耿,那么他又是谁呢?
事实上,他便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韩世忠,他曾经当面唾骂秦桧。
二、韩世忠对秦桧的不屑
在岳飞被害之前,韩世忠就已经被夺去了兵权。不过,这并没有削减韩世忠对朝廷陷害岳飞做法的愤怒。或许是同为武将,惺惺相惜,他能够理解到岳飞的痛苦。韩世忠同样也是战功赫赫,为宋朝危难之际抵抗金人的南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如果没有他的话,金人可能已经从南方腹地南下,进而将宋朝整个吞并。
在岳飞被害之前,韩世忠挺身而出,仗义之言。他当面质问秦桧,岳飞到底何罪之有,对此秦桧的回答竟然是?莫须有?。莫须有的罪名,就是摆明了要除掉岳飞而后快,以至于根本不需要理由。对此韩世忠只能愤恨地说道:?莫须有三个字又怎么能够让天下人信服呢??
后来,秦桧担心韩世忠会对自己不利,也曾经想要杀掉韩世忠,然而韩世忠曾经奋不顾身救过宋高宗赵构的性命因此,宋高宗并不打算杀掉韩世忠。为此,韩世忠得以保得一生平安。在这以后韩世忠告老还乡,闭门谢客,再也不谈论军事。
小结
英雄的遭遇总是让人唏嘘,一心为国,不惜性命的岳飞,最终也只能落得身死风波亭的下场。岳飞的死,不仅让南宋一朝的武将寒心,也让后世的领兵将领,无时无刻不感到战战兢兢。对于朝廷来说,控制领兵的武将固然重要,然而却不应该杀掉真心为国奉献的人。再坚硬的城墙,都会有被推倒的那一天,而人心,才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城墙所在。
关于岳飞之死,现如今流传着很多说法,有的说岳飞战功卓著引起秦桧等人不满,最终被秦桧诬陷致死;有的说岳飞领兵在外,功高震主引来赵构的猜忌,最终冤死;也有的说岳飞参与立储一事,戳到赵构痛处最终被杀;还有的说岳飞接连抗旨等等。
其实关于岳飞的死之前我曾详细阐述过自己的观点,这里就不再多说以免引起过多的争论,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有一点希望大家能牢记,不管什么时候,岳飞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岳飞之死早在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就埋下伏笔了,那一年岳飞因为赵构没将刘光世所部五万人马交给自己而赌气离职回庐山为母亲守墓,赵构派人劝了六日,岳飞才答应归营,这件事是岳飞与赵构君臣暗生嫌隙的开始。
后来岳飞北伐,赵构十二道金牌才将岳飞召回,之后秦桧等人便开始罗织罪名,准备谋害岳飞,而在对岳飞的整个诬陷谋害中,最为关键的三人便是岳飞的手下将领,他们是王贵,王俊,傅选。
王贵王贵在岳家军中地位非常高,是岳家军中军统制,与前军统制张宪是岳飞的左膀右臂,曾跟随岳飞平流寇,战金军,功勋卓著,军中声望也很高,绍兴十一年,在岳飞被赵构解除兵权,任?万寿观使?后,王贵接掌岳家军兵权。
其实王贵一开始并没有参与诬陷岳飞,最开始参与诬陷岳飞的岳家军将领是王俊,但王俊在岳家军中的地位声望都不及王贵,如果王贵能出来揭发的话,一定会更令朝廷信服,所以王俊决定?策反?王贵。
那么王俊为何会选中王贵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王俊有十分的把握王贵必然会答应!虽然王贵是岳飞的心腹,但王贵也有弱点,他的弱点就是他的家人曾暗中贪污受贿并犯下了很多重罪,如果这件事被朝廷知道了,那么王贵不仅要被撤职还有可能受到连累而获罪。王俊就是了解了这一事实才敢将诬陷岳飞的状词交给王贵,而王贵最终也不得已而出面将状词上交朝廷。
王俊交给王贵的状词并不是直接针对岳飞的,而是诬告张宪谋反的。
所以在有了王贵上交的这份状词后,张宪很快被捕入狱,狱中张宪受尽折磨,但始终不肯承认谋反更不肯同意诬告岳飞谋反,所以最后张俊只好伪造供词,供词里说张宪承认了岳飞曾策动包括自己在内的岳家军将领谋反。
就这样由于王贵的出卖,张宪,岳云,岳飞等人先后入狱被杀。
王俊王俊曾是岳家军前军副统制,也就是张宪的副手,算是岳家军的高级将领了,但王俊为人异常狡猾恶薄且能力平庸,能做到张宪的副手也算是非常幸运了,很多人通过王俊后来的表现断定这样一位才能平庸的人能混入岳家军高级将领的行列,一定是秦桧等人安插在岳飞身边的眼线!
但王俊的身份究竟是什么,如今我们不得而知了,但王俊是第一个出卖岳飞的岳家军将领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当初就是张俊找到了王俊并将诬陷张宪的状词交给他,然后由王俊再转交给王贵。
傅选傅选原参加过王彦的八字军,后被朝廷归入岳飞部下,随岳飞参加镇压杨幺起义和北伐,后来在秦桧的授意下,张俊暗中对一些岳家军将领威逼利诱,而傅选就选择了附会王俊,诬告张宪,进而诬陷岳飞谋反。
所以,岳飞之死,这三人难逃干系,尤其是王贵,岳飞还曾以?大哥?相称,是岳飞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但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昔日亲密无间的战友,朋友,手足会成为谋害自己的罪魁祸首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9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