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吴特务头子吕壹,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09:37:19

东吴特务头子吕壹,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吕壹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孙权晚年,对身边的朝臣和江东世族大家并不放心,于是任命提拔一群耳目,用于监视监听,访查文臣武将,掌握江东世族动向。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担任“校事”的吕壹。

吕壹这个名字,很多朋友对他非常陌生,此人在《三国志》中并无传记,也没有在三国题材的影视剧中登场。但提及此人,让当时孙吴文物群臣、江东世族、宗亲国戚都胆战心惊。

东汉时代,朝权集中在尚书台,曹丕代汉称帝时,为分夺尚书台职权,特设中书监。中书监有一位佐官,在曹魏被称为通事郎,而在东吴、蜀汉则被称为中书郎。而吕壹担任的便是中书典校郎,此官又被称为“校事”,负责监察中央和州郡文书事,并处理往来文书。

我们可以把吕壹看作是孙权的秘书长,虽然他品秩不高,却深受吴大帝信任。吕壹通过检查文书,掌握孙吴境内各个势力的实时动向,所以吕壹一度成为孙权身边最大的特务头子。

吕壹仗着有孙权撑腰,玩弄权术,纵容部下敲诈勒索,多行不法,朝中很多正直之士,对吕壹非常不满。 孙权的长子,宣太子孙登尚在人世时,就看出吕壹此人品行不良,为人刻薄刁钻,用法严苛。却深得父亲孙权宠幸,孙登多次劝谏父亲“远小人”,但孙权并不听从。

朝中文武群臣,看到太子孙登劝谏无果,害怕得罪吕壹,都缄口不言。只有名臣步骘、太常卿潘濬和上大将军陆逊,他们敢上表指责吕壹和同党的罪行。而太常卿潘濬,更是对吕壹恨之入骨,听闻太子孙登劝谏无果,潘濬铤而走险,设宴邀请朝臣,打算在酒席宴前,亲手杀死吕壹,替国除奸。

结果消息泄露,潘濬的行刺计划被吕壹知觉,吕壹借口生病,拒绝前往潘濬府中赴宴。而潘濬是孙权心腹大臣,即便吕壹恶语中伤潘濬,孙权还是不会相信,所以吕壹不敢招惹潘濬。

但其他不肯依附吕壹的臣僚,都遭到吕壹的诋毁中伤,建安太守郑胄因为杀掉吕壹家为非作歹的门客。吕壹认为郑胄是找茬,于是罗织郑胄的罪行,将其下狱问罪。最后郑胄在潘濬和太子孙登部下,江表十二虎臣陈武之子陈表的保护下,才得以活着走出监狱。

江夏太守刁嘉,因不愿跟吕壹同流合污,被吕壹诬告为谤讪国政。孙权盛怒之下,将刁嘉下狱打算处决,群臣摄于吕壹的淫威,不敢替刁嘉辩解,纷纷赞同吕壹的作法。只有是仪说刁嘉从没说这样的话。孙权在朝堂上,再三逼问是仪,是仪视死如归,如实禀告孙权,替刁嘉辩解,孙权才相信是仪的话,于是下令释放刁嘉。

吕壹构陷大臣,即便不成功,也没有受到惩处,于是变本加厉,于公元236年上表陷害丞相顾雍,顾雍莫名其妙便身陷囹圄。黄门侍郎谢厷向吕壹打探顾雍的消息,吕壹表示顾雍犯下的罪行不容乐观,于是谢厷故意说,如果顾雍的罪行被查证却是无误,丞相将有潘濬担任。吕壹惧怕潘濬,便跑到孙权处,替顾雍求情,顾雍因此被释放脱险。

吕壹看诬告丞相顾雍不行,便将目标对准左将军朱据。这个朱据,出身于“吴郡四姓”的朱家,他是大将朱桓的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更是娶了孙权的小公主孙鲁育(朱公主),成为吴大帝的驸马爷。

虽然朱据轻财好士,乐善好施,但吕壹诬陷朱据侵吞军饷,为了获取伪证,吕壹拷打朱据部下负责发放军饷的属官,让他诬陷朱据,结果此人是条硬汉,竟然被吕壹活活打死。朱据看他可怜,便出钱为其发送安葬,结果被吕壹认定为心虚。

孙权听信吕壹谣言,对女性朱据非常不满,朱据看到岳父不相信自己,于是躺在草席上,等到被吕壹构陷判罪。没想到,孙权派专人审核朱据案件时,发现该案的可疑之处,于是下令赦免朱据。

丞相顾雍和驸马朱据相继被吕壹陷害,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他们纷纷效仿潘濬,面见孙权时控诉吕壹是如何卑鄙阴险。孙权觉得吕壹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而且现在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对吕壹恨之入骨,孙权看到群臣激愤,民怨沸腾,此时只能杀掉吕壹,以求自保。

于是孙权以“朱据见枉,况吏民乎”(连我的女婿朱据都敢冤枉,何况其他普通官吏百姓呢)为由,将吕壹下狱处死,以泄公愤。

魏晋八君子之一:顾雍,为人公正无私,在吴国任丞相十九年

人物生平

师从蔡邕

顾雍出身吴郡吴县,他的曾祖父顾奉是东汉颍川太守。

顾雍幼时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字元叹。

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领会稽太守,不到郡,以顾雍为郡丞,代理太守,顾雍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数年后,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顾雍任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顾雍受封之后,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

沉默寡言

黄武四年(225年),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其母,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后太子孙登又前来庆祝。

顾雍不饮酒,沉默寡言,举动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在众臣饮宴欢乐之际,大家都唯恐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看见,所以不敢尽情。孙权也说:“顾公在坐上,让我们无法开心。”他让人敬畏到如此。同年,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不久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随能所任

顾雍为相后,他仿效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好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他常常访问民间,收集建议,秘密上疏孙权。如果被采纳,就推功于孙权;如果不被采纳,就一直不说。孙权因此很看重他。

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表情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原则正直不屈。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时将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陈述出来,颇以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该有所减损。孙权听了不作声。他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样?”

顾雍回答说:“臣听到的,就是张昭所说的。”于是孙权才讨论讼狱减轻刑罚。 当时驻守前线的各位将领纷纷献上讨敌之策,孙权为此询问顾雍,顾雍回答:臣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功名,因此不应该听从。

孙权对顾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有难题时便会派中书郎前往请教他。每当顾雍赞成孙权的意见时,顾雍就会请孙权的秘书吃饭,把问题研究个透彻,然后再送秘书离开;如顾雍不赞成孙权的意见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请客了,也不多说话,这样孙权就会知道自己的观点有待改进。因此,孙权派秘书请教顾雍后便不是问秘书:“顾公怎么说?”而是问:“你吃饭了没有?”

公正无私

孙权晚年宠信酷吏吕壹、秦博,任命他们为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吕壹等因此逐渐作威作福,于是开始建置机构卖酒、关隘征税牟取暴利,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受到他们的举报告发,并因此遭到谴责。后来吕壹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问他诉讼言辞。临走时,又对吕壹说:“你心里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批评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如此呢?”

教子有方

顾雍教子有方。有次孙权出嫁一个内侄女(是顾氏的外孙女),婚宴请了顾雍父子及孙子顾谭(时任位高的.选曹尚书)。当时君臣们非常欢洽,顾谭多喝而醉,醉而起舞不已,无法制止,顾雍内怒,只得留待明日。 第二日召谭当面严责,道:“君王以忍辱负重为德,臣下以恭敬谨慎为节。当年萧何吴汉都立有大功,但当见高祖皇帝面时都如不会说话似地。你于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可言吗?只不过是依靠了我们顾氏门第的资格而受宠用罢了!因何舞得如此得意忘形,虽说是出于酒后,其实还是恃恩忘敬,谦虚不足的坏思想作祟呵,看来败毁吾家族的人必是你了!”说毕,转身向壁而卧,不再理谭,顾谭悔立一旁,足足达一个时辰(两小时),才被祖父遣走。

生荣死哀

赤乌六年(243年)十一月,顾雍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当初病势稍轻的时候,孙权令太医赵泉诊断,又拜顾雍的小儿子顾济为骑都尉。顾雍听说后,悲伤的说:“赵泉善别死生,我一定起不来了,所以陛下想要我活着见到顾济拜官啊!”

孙权身着孝服前往祭吊,谥号肃侯。由顾济袭爵,顾济无后,所以在他去世后,国嗣断绝。

永安元年(258年),孙休下诏以顾裕嗣爵醴陵侯。

历史评价 陈寿:“顾雍依杖素业,而将之智局,故能究极荣位。”

顾雍画像 孙休:“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愍之。”

陆凯:“汉有萧(何)、曹(参)之佐,先帝有顾、步(骘)之相。”

袁宏:“元叹穆远,神和形检。如彼白,质无尘玷。立上以恒,匡上以渐。清不增洁,浊不加染。”

徐众:“雍不以吕壹见毁之故,而和颜悦色,诚长者矣。然开引其意,问所欲道,此非也。壹奸险乱法,毁伤忠贤,吴国寒心,自太子登、陆逊已下,切谏不能得,是以潘浚欲因会手剑之,以除国患,疾恶忠主,义形于色,而今乃发起令言。若壹称枉邪,不申理,则非录狱本旨;若承辞而奏之,吴主傥以敬丞相所言,而复原宥,伯言、承明不当悲慨哉!怀叙本无私恨,无所为嫌,故詈辱之,疾恶意耳,恶不仁者,其为仁也。季武子死,曾点倚其门而歌;子创发,子产催令自裁。以此言之,雍不当责怀叙也。”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虞世南:“昔顾雍领封侯之日,而家人不知,故前代称其贤也。”

孙元晏:“赞国经纶更有谁,蔡公相叹亦相师。贵为丞相封侯了,归后家人总不知。”

郝经:“权初称王,依放汉制,置丞相而用孙邵。及称尊号,顾雍、陆逊、步骘相继为之。皆以度见器,雍容泰定,有大臣之风焉。”“侃侃相臣,济威以仁。震霆收声,泽国生春。元叹度,沉深穆。澄渊不波,龙盘蛟转。子山纯懿,子瑜共肃。赞元将命,共安坤轴。”

王夫之:“三代以下之材,求有如顾雍者鲜矣。寡言慎动,用人惟其能而无适莫;恤民之利病,密言于上而不炫其恩威;黜小利小功,罢边将便宜之策,以图其远大。有曹参之简靖而不弛其度,有宋之静正而不耀其廉。求其德之相若者,旷世而下,唯李沆为近之,而雍以处兵争之世,事雄猜之主,雍为愈矣。故曰:允为天子之大臣也。雍既秉国,陆逊益济之以宽仁,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掠之惨,抑无苛繁之政,生养休息,唯江东也独。惜乎吴无汉之正、魏之强,而终于一隅耳。不然,以平定天下而有余矣。”

《顾雍苏州石刻像》:“穆穆肃侯,清净自持。封爵归第,家人不知。”

家族成员

平辈

顾徽,字 子叹 ,同母弟。孙权统事,召署主簿转东曹掾,拜辅义都尉。遥领巴东太守。

顾悌,字 子通 ,同宗族人。少聪敏,以孝廉闻名。官拜郎中,领偏将军。孙权将殁时,孙权对立嗣举棋不定,曾向朱据陈述吴国立嗣问题的利弊。

陆氏、陆康之女,生顾邵

子辈

顾邵,官至豫章太守,早卒。

顾穆,又名 顾裕 ,官至宜都太守,永安元年继任醴陵侯。

顾济,骑都尉,嗣侯。子。

顾裕,字 季则 ,顾徽之子,顾雍之侄,少知名,位至镇东将军。

孙辈

顾谭,顾邵之子,太子四友之一,曾任太常。后被诬陷而流放到交州。

顾承,顾谭之弟,官至侍中。与顾谭一样被诬陷而流放到交州。

顾荣,顾穆次子,东南名士,东吴黄门郎,后仕晋,曾为晋元帝司马睿安东司马、散骑常侍,封嘉兴伯。卒后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司马睿称帝,追赠嘉兴公。

曾孙

顾禺,顾荣兄之子,字孟著,少有名望,晋散骑侍郎,早卒。

顾毗,官至散骑侍郎。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顾雍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同,为蔡邕之徒。其为人少言语,不饮酒,严厉正大,被张推荐仕于孙权。孙权任命他为会稽郡丞,行太守事,后不断升迁,官至吴国丞相。顾雍为官,多进良言,有功于吴。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概括:刘备、曹操、诸葛亮、孙权、鲁肃。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孙权:229年,孙权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东吴政权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
称帝后孙权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但同时,称帝后的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丞相顾雍无故被杀,大将军陆逊忧愤而卒。且赋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经常起义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孙权也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