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能把父亲赶下位,为何朱棣却无法反叛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自古无情帝王家,生在皇家其实并不一定就很幸福,对于那些皇子皇女来说,说不定作为一个普通人才是最幸福的事情。皇宫当中勾心斗角,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很多人必须去争去抢,他们拉帮结派,他们陷害兄弟姐妹,都是为了登上皇位。
我国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一向是立嫡以长不以贤,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优秀的次子或者庶子就会想要争夺那个位置。比如我们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如此,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但当初他也确实是弑兄夺位。
李世民当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出掉了他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他的兄长李建成和他的四弟李元吉,然后大军兵临城下,逼迫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甚至不顾李渊的恳求,为了斩草除根,将自己两个兄弟加起来的10个儿子全部出掉,以防他们长大给自己制造麻烦。
历史上做出像李世民这种行为的人其实并不少见,隋炀帝杨广也是除去自己的兄长杨勇登上帝位的,明成祖朱棣的皇位不也是通过靖难之变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上抢来的么?那么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人的实力不同。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没有相应的实力和地位,谁都不会注意到你。在古代,这个实力指的就是军事实力了。
在古代,非嫡子而太子又健在的皇子想要当皇帝有两个办法。第一种办法比较和平,那就是在朝堂上培养自己的势力,想办法让大多数大臣都站在自己身边,然后让他们向皇帝提议换太子。最好这个时候太子能够做一些错事,然后让皇帝惩治他。
这个方法比较和平,不会造成太大的牺牲,不过这个方法的坏处也很明显,主要就是古代很多文臣比较固执,他们坚定支持嫡长子继承制,很难拉拢。而且你能这样做,太子也会培养自己的势力,况且他还有皇帝的支持,所以不少人就会选择第二种方法。
也就是反叛。这种方法比较直接粗暴,成功了,皇位就是你的了,但是,一旦失败,那么下场可不太好。所以这一种方式风险很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李世民和朱棣都用了这种方式,只不过朱棣没有也不敢在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这么干罢了。
为什么朱棣没有像李世民一样直接和自己身为皇帝的父亲叫板?主要还是实力问题。李世民可是一直跟着李渊征战隋朝的,在唐朝建立期间,李世民可以说是战功赫赫打了不少胜仗,同时也收服了不少忠于自己的大将和谋臣,而朱棣却没这个条件。
因为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朱棣还只是一个10岁的小孩子,哪有上战场建功立业的能力呢?而且明朝的皇权比唐朝要更加集中,皇帝的权力更大了,当时的大臣和将领都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朱棣根本没有足够对抗朱元璋的军队,所以他不能也不敢当着朱元璋的面反抗。
朱元璋 的儿子 朱标 ,也就是 朱允炆 的父亲,他是朱元璋的长子,而且是朱元璋的发妻马氏所生,所以朱元璋十分喜爱他,并且在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直接立朱标为太子,丝毫没有给其他皇子机会,并且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有立其他皇子,而是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允炆出生于洪武十年,原本是朱标的第二个儿子,但是由于朱标的长子早夭,所以朱允炆就成为了长子,之后朱元璋一直视其为嫡长孙。
朱允炆从小就十分聪明,好学,并且十分孝顺仁善,在朱允炆十四岁的时候,朱标生病了,朱允炆看见自己的父亲生病十分伤心,于是便一直在朱标的身边寸步不离的照顾着,之后的两年中朱允炆一直如此,后来由于朱标久病但是却医治不好,所以病逝了,当时年幼的朱允炆十分伤心,在守孝期间由于过度的悲伤而导致身体变得消瘦,朱元璋一点一滴都看在眼里。
在这次事情中,朱元璋将朱允炆的表现看在眼中,朱元璋对这位心存善良和孝心的皇孙很是喜欢,并且朱元璋认为要树立在皇位继承上的一个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将来在皇位的继承上出现纠纷,所以他决定要由嫡长子继承皇位, 因此朱允炆就成为了继承皇位的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为帝。
朱允炆登基之后,对自己的各位皇叔的势力感到恐慌和不安,并且十分害怕。
朱允炆和他的父亲一样,一直都是极为仁善敦厚的人,脾气温和,他一直接触的是儒家的教学,性格温顺,朱允炆虽然有着仁政的思想,但是他在处理政事上的经验是十分少的,并且他腼腆,不自信,因此在登基之初,他的统治完全是靠着几位大臣来辅助自己的,当时在朝中他极为信任大臣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三位都是儒家的老师,朱允炆将他们三位看成自己的心腹。
这三位大臣和朱允炆他们虽然在才学上都很厉害,但是他们不懂真正的治理国家,他们更多的只是会纸上谈兵,只是会讲理论上的东西,而这些原因导致了之后的许多失败。当时大臣黄子澄和齐泰都在为皇帝出力,并且用儒家的教育来帮助朱允炆成长,而且他们两个一直在研究新的政策,其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势和威信,但是他们都只是书呆子,缺乏处理政事和实践的机会和经验,因此他们出台的许多东西都是纸上谈兵,难以实现的。
朱允炆登基之初,他是十分担心害怕的,因为他忌惮极为皇叔的势力。朱允炆之后便一直在考虑着增强自己皇位的方式和怎样削弱诸王的权力,并且开始用一些或有或无的罪名加到他们身上,以此来治罪,当时有着六位诸王,分别是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和燕王朱棣, 在这些诸王中大臣们一致认为最厉害的便是燕王,于是朱允炆便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从势力较弱的侯王开始打击,而朱允炆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做法引得朱棣的警惕和反叛的心。
朱棣是一个何等精明的人,看到朱允炆开始打击其他诸王,他自然知道朱允炆的目的就是希望打压诸王已达到削藩的目的,而看到诸王一个一个倒下,朱棣内心自然是害怕的,朱棣一直装病,希望自己能够被放过,但是朱允炆好像不愿意放过自己,并且一直在召唤朱棣回京,最终甚至以朱元璋的忌日来要求朱棣回京城,朱棣知道自己这次不能再拒绝了,于是便派了自己的三位儿子去往京城,而朱棣也开始修建兵队。
朱棣的三位儿子去到京城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朱允炆在大臣的建议下选择囚禁了他们,不让他们回到朱棣的身边,这个时候朱棣便从内心真正的开始想要谋反了,他一直装病、装疯,希望朱允炆能够放自己的三位儿子回来,但是僵持了很久,最终在1399年的时候,朱允炆听从了大臣的建议放他们三个回到了朱棣的身边,此时朱棣便下决心要与朝廷对抗了。
这场对抗的行动爆发在1399年,当时几个忠心于建文朝的军官抓到了燕国的官员,并且将他们送往南京,煽风点火希望处死他们,而这正好成为了朱棣的借口,他以此向临近的县发动战事,最终燕王朱棣和朱允炆之间开始了一场持续了三年的战争,最终朱棣获得了胜利。
可以说朱棣造反完全是因为朱允炆的削藩而造成的,朱棣可能原本无造反之心,但是由于朱允炆对朱棣的一步步逼迫,导致了朱棣不得不造反。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按道理说他是没什么机会成为皇帝的,并且历史上关于朱元璋和朱棣还有一段历史,就是朱元璋害怕朱棣谋反而去诛杀他,只不过最后没有诛杀成功。都说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朱元璋死后的第二年,朱棣就起兵谋反最后称帝。其实这个朱棣本就是藩王,那么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藩王不做要起兵谋反呢?难道是因为要报复自己的父亲诛杀自己吗?
朱元璋死后,朱棣是他最大的儿子了,但他传位给了朱允这当然无可非议,但对朱棣来说,他本人是很想做皇帝的,结果位子却给了他侄子,他自然不爽.再一个他是和朱元璋一起打过仗的,军事能力很强,这在他当皇帝以后也有体现。而朱允?擅挥芯?战争,没有他叔叔那么能打,这就给朱棣一个机会,打起来他是有胜算的。但造反主要还是因为削藩其实主要是针对他的,所以他肯定不干了。
其实朱棣早有起义之心。朱棣起兵的根来历根底因仍旧在于他本身的心田,尤其是在一众找事的不绝鞭策下,朱棣的起义之心更这天益呼之欲出。朱棣个人私人的性格也对他孕育发生了很大影响,对照于朱允?傻能笕酰?扉Ω?幸靶摹⒂蟹绺衽赏罚?矣谡沂隆S忠淮沃煸?俺隽烁觥胺绱德砦睬?跸摺钡纳狭煸?啥猿隽恕坝甏蜓蛎?黄?薄钡南铝?扉Χ缘氖恰叭照樟?弁虻憬稹保?庖部梢砸残砜闯鲋扉Σ钜煊诜踩说钠?伞?/p>
除此之外,朱棣也没有将荏弱的侄子朱允?煞旁谘劾铮?写紊铣?扉?谷弥煸?烧驹诒旧淼挠冶撸?倘淮?扯朔浇沧笪?希扉ο匀徊⒉痪逯煸?桑?慈词侵煸?胺欠埠苁欠唔#?酥猎诹僦涨耙蔡岬阒煸?梢?婪吨扉Α2坏貌凰担?扉Φ钠鹨逯?脑缬屑?裳/p>
历史上记载朱棣之所以起兵谋反的原因是因为但是的内因,社会动乱,其实这只是其中的一条导火线。说到底还是因为朱棣本身的欲望和个人私人性格成为他起兵的根本动力,再加上他本来就想当皇帝,有着这个机会为什么不拼一把呢?
朱棣这皇位来的可不是理所当然,甚至在他和在世人心里他这皇位来的都有些不堪入目,但是像他这种通过篡权的方式夺得皇位却能成功,是因为什么?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元朝的开朝帝王朱元璋,是因为他仅仅拘泥于眼前的利益而大杀四方,使得那些能攻善战的功臣在后期屈指可数,这才成就了朱棣篡位的成功。
一、朱棣
在了解他是如何篡位登上帝位成功的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位明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出生在现在的南京,最开始被封为燕王,但是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他带领自己的军队入京造反,最后还取得了成功。其中的具体故事听我讲一讲,最开始朱棣封地在北平,后来他率领军队向北征战打败了蒙古军,并因此加强了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在建文帝继位之后,为了防止藩镇势力造反,他开始推行削藩政策。身为燕王的朱棣自然知道这一政策对自己的利益有所影响,因此借着清君侧的名号带兵南下造反,建文帝的大将军领兵30万征讨,但是都被朱棣打败。公元1402年,朱棣再次南下,连破几城,没过多久就攻入南京城。不日便登上了他朝思暮想的帝位,年号是永乐,后称永乐大帝。
二、朱棣可以造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朱元璋
也许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时为了巩固统治做出的行为,居然给后世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当时朱元璋为了便于统治几乎杀尽了当年与他征战四方的功臣,后来建文帝继位之后,能攻善战的人也不多了,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就是朱棣,后来却造反了。当时朱元璋封藩王的原因是可以让众多藩王防范北元,而且还可以在朝廷出现奸臣的时候帮助清理,所以这些藩王大多数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在靖难之役开始之后,朱棣对此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而且还把其他藩王的兵力控制住,朝廷这方面可以作战的人很少,就算有也难以与朱棣匹敌,最后促成了他的成功。
事实上,作为乱臣贼子的朱棣可以取得成功都是因为朱元璋的目光考虑的不够长远,断了自己的后路,建文帝继位之后手下没有可用之臣,只有那些只会动嘴,不会打仗的文臣,因此对于长期征战四方的朱棣来说,击败他们再容易不过。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爸朱元璋不喜欢朱棣,不喜欢就不喜欢,就安心做一个藩王就好,为明朝镇守边关也是挺好的,他心里压根就不想造反,那么朱棣为什么最后造反,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九五之尊,是所有人中权力最大的。这个位置,必然引起很多人的觊觎,最有资格竞争皇权的,往往来自于统治阶级内部,比如皇族系统。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因皇族内部夺权造成的血雨腥风非常多,有的兄弟反目,有的叔侄成仇。皇族内部争夺政权,充其量也就动用一下御林军、皇族禁卫军。外边的天下基本是稳定的,他们只需要在内部斗争。不流血叫政变,流血叫兵变,闹不起来太大的事儿。
玄武门兵变就是很小范围的争斗,所以,很少有打得全国沸沸扬扬来争夺皇位的。除非是异姓之间争权,要是同姓的,可能很快事儿就过去了。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件事儿,就是我国历史上皇族内部的一次争夺权位的斗争,它造成全国长达十五年左右的兵变。主人公就是大明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棣。他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里边夺得皇位,这堪称一场全国战争。朱元璋为什么不喜欢朱棣呢?历史上有一些传说。
朱棣的母亲出身比较低贱,远不如大脚马皇后。一开始,她跟了朱元璋很多年,后来她被跟朱元璋争夺天下的人给掳走了,回来之后便生下朱棣。史书上相传,朱元璋怀疑这孩子不是他的,所以他心里很别扭。即使如此,按照正常逻辑来讲,朱棣是没有理由要造反的。因为朱棣在那儿经营得不错,他听从军师杨广孝的建议,按照刘伯温做好的图纸,把北京城修成了三头八臂哪吒城。
咱们现在看北京城,里九外七皇城四,里边九门,外边七门,皇城四门。一点儿元大都原来的痕迹都没有,现在北京的基本建筑四九城,就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的。再怎么着,他也是皇子,权力地位他都有。而且,为了能够在北边替明朝守好天下,他手里还有十几万重兵,兵权在握,随时防备蒙古入侵。那个时候造反的成本是很大的,包括他爸爸朱元璋,当年在安徽凤阳是要饭出身,父母双亡,自已啥负担都没有,光杆一个。
要银子没银子,要势力没势力,那是天生造反的苗子。你看好造反的人有一样儿,啥也没有。为啥?他啥也没有,造反也彻底,尽情折腾一通,心存侥幸,万一折腾好了呢?但凡有点儿本儿,就得掂量掂量,这要一造反,我这点儿玩意儿没了咋办?所以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这样的人你最好离他远点儿最危险,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没有造反的成本。
那么他为什么最后造反了呢?这里头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咱们细致总结下,他造反是给逼的。就是让他侄子,就是当时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纹给逼的。这在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朱元璋封给儿孙的王,过去都叫藩王。藩王手里头呢,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和地盘。朱允炆登基以后,他就琢磨,这天下都得听我的,我是皇帝,可是我上面这些叔叔,各管一块地。这要哪个有异心了他又有地又有兵,他要造反怎么办?所以,他当时想到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削藩。
建文帝朱允炆要削藩,时机成不成熟呢?他得间自己的大臣,这大臣里边有两位,一位叫黄子澄,一位叫齐泰,都是有能耐的人。这两位也支持削藩,但是他俩的观点不一样。黄子澄认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诸位藩王里边,谁能耐最大,谁实力最强呢?就是燕王朱棣有本事,而且坐拥十几万兵马,剩下的那些藩王,只有宁王朱权有点儿兵力。
所以,要先拿朱棣开刀。只要把他扳倒了,就天下太平了,谁都得听皇帝的。但是齐泰不这么认为,他说你要先扳他,一旦扳不倒,那些藩王趁着打仗的乱乎劲儿也反了咋办?人多,破鼓乱扔槌,一起上,这事儿就难办了。朱允炆问应该怎么办?齐泰说,先减除余,然后一点点儿集中,最后收拾朱棣。朱允炆后来想了半天,采纳了齐泰的办法,先削其他藩王,然后再对付朱棣。
但是这招有个最大的失策,本来朱棣那边没想造反,一看皇帝要动手削藩了,坏了,早晚轮到我头上。因为大明天子有屠杀功臣的传统。所以这个时候他就有了反心,有了反心就得准备呀。既然建文帝先收拾那些藩王,从周王开始,直到代王、齐王、岷王、湘王,我正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朱棣造反,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你削藩,想动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要再在这儿老老实实地伸着脖子,这刀早晚得砍过来,别说荣华富贵没了,我身家性命可能都不保了。
第二个原因,朱棣能耐大,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受别人摆布,他要把命运牢有一次,元朝被打退到长城以外,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叫北元。北元有一位牢抓在自己手里。行军打仗领兵的头,叫乃儿不花,这是蒙古名字。他官居太尉,太尉其实就是军队总司令。太尉乃几不花,在漠北一带集结,朱元璋就让朱棣当元帅,带兵北出长城,歼灭乃儿不花这个隐患。
在这场战役中,朱棣没有着急出兵,而是派探子打探了几个月。因为蒙古是游牧民族,哪儿水草丰美就到哪儿去,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以必须得根据蒙古草原的变化来推测:在这个势力范围之内乃儿不花到哪儿去了。朱续打发属下,用了三个月时间摸清了这件事儿,然后秘密行军,准啬打一个偷袭。这一路上,饥餐渴饮,小心夜宿,小心翼翼地接近乃儿不花。
眼看离蒙古大营不远了,突然天降大雪,部队人心沮丧,因为在雪中行军,难度太大了也不容易蹑足潜踪。这些士兵一片哀叹,这可怎么办,这大雪天再遭这个罪。大家建议暂时停下来,等雪停了再进军。朱棣说,绝对不行,下大雪正是大好时机。为啥?一下大雪,天一冷,蒙古大营也松懈,感觉没人会赶这个天来攻击他们,也不用派探子四处打探去了,就在大营里边吃烤全羊、喝酒。这时他们会在战略上麻痹,所以正是我们行动的好时候。他们绝想不到,咱们三更半夜顶着大雪天就杀上来了。所以朱槺说,给我连夜赶路,越是天不好,咱越往前赶。
所以说朱棣是深得兵法精髓,雪夜行军,如同神兵天将,这就来到了乃儿不花大营外。蒙古兵都傻了,啥准备都没有呀。突然间大明军队就来了,蒙古营就乱套了。照理说,这个时候是进攻最好的时机,我趁你立足未稳,你啥都没准备,我打不死你!非常奇怪的是,朱棣说停,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不打了!
朱棣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青年,就算没有建文帝削藩,朱棣也是会造反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不过建文帝削藩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朱元璋屠杀大批功臣和武将,建文帝没有可以使用武将的地方,朱棣在军事上经过锻炼,他深得兵法的精髓,这几点对比,建文帝削藩是失败的,如果建文帝等待几年就有可能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