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韩翃写一首词讽刺皇帝,皇帝为何还给他升官

众妙之门 2023-06-24 08:31:11

韩翃写一首词讽刺皇帝,皇帝为何还给他升官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韩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骂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让对方哑口无言、毫无招架之力?还是发挥得酣畅淋漓、骂得滔滔不绝、从气势上压倒对手?都不是。骂人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压根听不出来自己被骂了,反而觉得自己被夸了,或者觉得你说的话很对。在这一点上,有首唐诗可谓做到了极致。

唐诗里面讽刺君王的作品其实不少。杜甫就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十分直白。不过我们知道,杜甫一生失意,连幼子也是活活饿死,经历悲惨。和杜甫比起来,另一位写诗骂皇帝的人幸运许多,皇帝非但没看出来他的真实意思,反而下令给他连连升官。

这首诗标题为《寒食》,作者是韩翃。以前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是完全分开的,寒食节这天的风俗是禁烟火,家家户户都吃冷食,为的是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至于韩翃,史书没有记载他哪一年出生,只知道他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上了进士,之后发展一般。

但凭着《寒食》,韩翃获得了唐德宗(唐玄宗曾孙)的赏识,一路连升,最后做到了中书舍人(任职于等同宰相机构的中书省,为皇帝起草诏令)。这首《寒食》内容是这样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看起来很正常对不对?暮春时分,长安城里到处飞舞着落花,家家户户共赏此景。寒食节又到了,东风轻轻拂过,御花园里的柳枝被吹得斜了几分。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五户高侯贵戚的家中。这么一读,似乎韩翃只是在写寒食节的实景,毫无讽喻。

而且这景致写得还不错,让人读出了盛世安宁的感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首先看看末尾那句,“汉宫”、“五侯”指什么?西汉时,汉成帝的母亲是王太后,汉成帝登基,王家因为太后的关系开始发达,汉成帝将王太后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都封了侯。

但前面说过,寒食节本来是天下人都要禁火的。宫里不禁,照样点蜡烛,不仅如此,那些像汉代“五侯”一样近身侍奉皇帝、受皇帝格外恩宠的人,还会得到由皇帝赐蜡烛的待遇,这不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那些近臣贵戚家温暖热闹,其他人家怎么样呢?

这首诗写出来时,已经是中唐时期了。中唐有个特点,几代皇帝都宠信外戚、或者宦官,以至于他们狐假虎威、借着天子权势无法无天。汉朝“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唐朝自唐玄宗以来,也是一样的局面。

唐德宗继位之前,唐朝宦官势力就已经很膨胀了。而唐玄宗时,也有“杨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的情况。结合这些来理解,不难发现韩翃是在讽刺皇帝宠信近臣,借古讽今,既然五侯跋扈,偏爱他们的皇帝,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只是韩翃太聪明,他在诗里不提禁火的风俗,只说唐朝宫廷赐蜡烛的实情,让人看不出讽喻的意思,只觉得是在写天子恩宠。所以唐德宗记住了这个人,特意下诏把称病在家的韩翃调出来,韩翃从此晋升没断过,晚年十分受重视,他的这首诗也被宫廷朝臣传颂,人人称赞他的写诗水平高超。可以说,韩翃创造了一个骂皇帝不受罚、反而被赏的奇迹!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解释】
春天的长安城中,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的家中。
【词语解释】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五侯:宦官宠臣。
【诗文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韩翃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并讽刺了皇帝的偏宠。全诗含蓄自然,富有情韵。

《寒食》的诗意是?

《寒食》的诗意是用白描手法写实,既写了长安的白昼风光,又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原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话文释义: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此诗的开头一句“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韩翃 <寒食> 当时的皇帝是谁 他任命韩翃作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到底听没听出诗里的讽刺意味

是唐德宗,应该是听出来了,否则这首小诗初看平平,韩翃 不能因此得到德宗的赏识。但是这首诗正可谓是“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这首诗的内涵虽然令人寻味,但是毕竟是小巧之物,帝王也可以是一笑而过,反而因此赏识一直郁郁不得志的韩翃的才华。这里,有三点,第一,没人检举,有没有人检举,分怎么看了,没人“检举”这诗怎么会上达天听呢,可别忘了,当时的韩翃可没有资格在帝王面前直接吟诗作对啊;第二,古代也不是写一首有些嘲讽的诗歌就一定会坐牢甚至家破人亡的,“文字狱”只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君王下才能发生;第三,当的人有没有听出讽刺意味,答案是肯定的,古人对于用典、讽刺,要比今人在行也专业的多,再说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但是听出来与否,皇帝听出来与否,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历史不能再被还原,我们理解诗歌就行了,又何必深究古人的想法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