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荆州主将关羽,为缓解汉中战役压力,开辟第二战场,夺襄阳、围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大有一鼓作气攻下许昌的气势。转眼间,关羽被第二路援军徐晃战败,荆州被江东吕蒙奇袭,兵败如山倒。关羽败走麦城,于临沮境内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不久与他的儿子关兴英勇就义。那么平西将军,临沮大都督马超为什么没有救援关羽呢?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从这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如下。
首先,马超在益州,不在临沮,怎么可能救援关羽?
虽然《三国志》中记载,汉中王刘备曾封马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他却没有赴任。在古代,封地是为了奖赏有功之臣的,将某地送给这个人,并非一定得前去报道,在封地内永世不得离开。有人被封在地方,而朝中有大事忙,这位大将便被借调到中央,在京城上班。总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这是作为臣子必须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还有一种情况,虚封,只是为了表示尊敬,不会将实权交代给他。像马超这种情况就是虚的,马超刚刚投奔刘备,刘备既想表示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假象,又不敢将实权交给他,只能封其大官,将之束之高阁。《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而临沮属于荆州管辖,如果马超前去临沮报道,岂不会受到关羽管辖。马超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代,在西凉鼎鼎有名,投奔刘备后,位列五虎上将,怎么可能屈居关羽手下。因此,马超不在临沮,即使关羽向其求援,他也不可能前去救援狼狈不堪的关羽。
其次,即使马超在临沮,也不可能去救援关羽,因为他没有收到关羽求援信。
关羽被徐晃打败,后路又被吕蒙切断,士兵四散逃亡,他败退到弹丸之城麦城,苟延残喘。关羽聚集众位将军,商议一番。赵累提出,这儿距离刘封、孟达据守的上庸相近,可以向这两人求援。关羽采纳了赵累的意见,派出廖化,前去上庸向刘封求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赵累曰:“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支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
廖化闯出重重包围,到达上庸后,向刘封求援,遭到拒绝,大骂而去,踏上蜀道,千里向汉中王刘备求援。从中可以看出,关羽并没有向临沮求援,廖化也没有向临沮求援,在向上庸求援无果后,直接进入益州向刘备求援。既然关羽并没有向临沮求援,即使马超在临沮,也得不到求援信,不知道怎么救援,也就不会救援关羽。
最后,关羽即使向临沮求援,得到援兵,也无济于事。
吕蒙奇袭荆州,同曹魏大军围剿丧家之犬关羽。他定下了十面埋伏,将关羽可能通过的地方都驻扎了重兵,务求全功。像刘封、孟达没有救援关羽,是有一定道理的,兵微将寡,再加上刚刚占领上庸,局势并不稳定,不敢擅离城池。如果刘封和孟达擅自离开上庸,被曹魏军队趁机夺回,他们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了,对蜀汉也是巨大的损失。
同理,作为荆州下属的临沮,本来就是小城,兵马本来就不多。大城市荆州、公安等都被吕蒙夺取,小城临沮很难幸免。可能关羽向临沮求援,求到的不是援兵,而是东吴或者曹魏的军队。退一步说,临沮没有沦陷,还在忠于蜀汉的大将手里,关羽向其救援。临沮守将也答应救援,派出援兵。临沮能派多少援兵,一个弹丸之地,派出的援军杯水车薪。像麦城就是这样的小城,一无粮草、二无大军,就是一个孤城,比野外也强不了多少。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
总结:关羽没有遵从军师诸葛亮临走前提出的8字方针“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盲目发动战争,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即使马超在临沮,也救不了日落西山的关羽。何况马超不在临沮,上庸的刘封、孟达拒绝救援,这就更没有人能救得了关羽了。
“大意失荆州”,这是关羽身上的最大标签,也是关羽一生中最耻辱的时刻。让我们把时间回到公元219年,这一年决定了三国走势的一年,也是决定关羽命运的一年。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被杀后,首级被送给了曹操。荆州之战,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是致命的,同时也意味着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化为了泡影,蜀汉也因此一蹶不振。
有人说,关羽兵败时,为何诸葛亮等人不愿意出手相助,尤其是马超,“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关羽败走麦城,最后逃到临沮被吴将马忠所杀如果马超确实“督临沮”,又没有出手相助,那确实让人震惊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据《三国志》中记载,“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这个时间是公元215年,马超投降刘备时,命令马超围兵成都城下。刘璋投降后,刘备册封马超为平西将军。
反观关羽被杀时间,“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这个时间是公元219年。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一个镜头印象深刻,那就是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俘身亡,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悲伤不已。
实际上不仅仅演义中如此,历史也是这样,可是熟读这段历史后,惊讶的发现,关羽败走麦城之后,曾经无限接近一个地方,也就是临沮。而这个地方却是马超的封地,那么近在咫尺的马超为什么不出手相助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久之前就有人问,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那么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马超不出手相助?
咱们先谈谈这个马超和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
关羽是谁?是和刘备一个头磕地上的兄弟,是自家人,甚至比夏侯渊、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还高。而马超呢?马超是兵败之后走投无路投奔刘备的丧家之将,这个人情地位高下立判。
再说两者在蜀国的战术地位,演义中有很多虚构的战绩,我们这里只谈真正记载下来的:
先谈马超,他协助刘备打败刘璋拿下益州,占领西川大量领土。之后刘曹打响汉中之战,马超凭借自己在西凉一带的威望,策动氐族雷定七部过万的人马接应刘备,在汉中之战里作出了巨大贡献。
再来看关羽,关羽跟随刘备白手起家,后被曹操生擒欲收入麾下,但是关羽毕竟是刘备拜把子弟兄,身在曹营心在汉。帮曹操打败颜良还了人情以后,据说是过五关斩六将,历经万难跑回刘备这边,当然也可能是曹操爱才心切,特意放了他。
刘备入蜀后派关羽镇守荆州,我们只说荆州丢了责任在关羽身上,实际上关羽在接手荆州的时候表现非常好。关羽脚踏荆州虎视中原,唯一一次北伐就攻克襄樊,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力斩庞德。当时曹操那边有一句话评价蜀国叫?名将唯羽?,也就是说其实力是公认的强。和马超协助作战相比,关羽往往是独当一面的作战,倒不是说马超不行,毕竟马超很多战绩是跟随刘备之前打出来的,换了新主子人家未必认可,所以我认为战术地位也是关羽更胜一筹。
刘备平定西川之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而且命他督临沮。关羽在败走麦城之前曾经撤军到临沮附近,仅仅十几里,既然马超在此地任命都督职位,那么为什么没有救援关羽呢?
前面我们说了马超是个有才能将领,但是他对刘备来说也是外人,所以马超这个都督职位很可能没有实际的调兵权力。因为对一个很会领兵打仗的外人,刘备的爱才之心并没有那么大。
其实关羽在兵败之前也曾向一个人发起求援,但那个人不是马超,而是刘备的养子刘封。但是刘封迟迟不肯动身,其实也不是刘封不想伸出援手,而是自己刚刚占领上庸三郡,各个地方敌叛势力还没有清干净。又见关羽捷报连连,想要喘口气再去支援关羽,没想到时局突变,关羽突然就败了,突然就被杀了。当然,他更没有想到关羽的大后方突然被孙权端了,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事情。
后来刘备因为刘封迟迟不援而赐死了刘封,由此可见刘备连自己的干儿子都处死了,如果马超手握兵权还不去支援关羽,刘备能放过他吗?
所以我认为马超没有实际的兵权,有心无力,古代信息传递没有现在方便,等接到上面赋予你真正权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难道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当然不是!我们往回倒一倒,马超任命临沮都督的时候是公元215年,而关羽兵败麦城是公元219年。我们可以看出这之间有四年的空隙,而且临沮属南郡,南郡又是荆州的一部分。实际上按照地理位置来讲,马超所在的临沮也应该是隶属于关羽的管辖,但是我们翻遍史书也没有找到关羽指挥马超的文段,这说明什么?
最大的可能就是马超当时的的确确没有在临沮,或者关羽没有调动马超的权利。不然的话后来南郡太守麋芳叛变的时候,马超应该有所行动。
有很多人会狠批马超居心叵测,不愿意去救关羽。其实归根到底,关羽败走麦城的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决策的失误和东吴的背信弃义,不能责怪马超怎么样。要知道我们前面分析了马超对刘备来说就是一个降将,他虽然建立了不少功勋,但是在蜀国的地位和关羽比起来肯定要逊色不少的,马超怎么可能会这么不识大体因为自己的原因得罪刘备呢?
而关羽之所以要进攻曹魏,实际上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响应刘备在汉中的接连胜利。另一方面则跟自己的自负有关,219年7月,刘备汉中称王,封了几个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时收到任命之后,关羽脸色都变了,尤其是看到黄忠还被封为后将军:
?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虽然后来在费诗的劝解下有所缓和,但心里还是不服的,正因为如此,他急于表现自己,这才有了他进攻曹魏的举动。
我们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马超在临沮而且手握兵权,他就一定能救下关羽吗?关羽可以说当时已经被人套入死局里了,马超未必有那么大的能量。
实际上马超不在临沮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关羽是219年12月被擒,不久被杀。220年彭羕被刘备调任江阳太守,他不愿意去,而找到了马超诉苦,最后被马超告密。那么马超应该跟彭羕在一个地方,而彭羕此时的职位是治中从事,在益州,实际位置是成都。
也就是说,马超很可能在助刘备拿下汉中之后,一直在成都居住,根本就没有去临沮。
所以根据我的分析,马超不去救援关羽有大概三个理由:
一、马超都督一职是架空的,没有实际权力。
二、马超但是根本没有在临沮,有心无力。
三、马超实力有限,无法扭转关羽必败之局,只能降低损失求得自保。
话说到这那么让我们再腹黑一点,是不是有比关羽更高的上级不让马超救援呢?
当然这一句都是猜测,给这个命题多一条思路而已。
我觉得这件事情大家是冤枉马超了,因为马超当时并不是不想救关羽,而是他也并不在临沮,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救援,这也是身不由己的事情,按照当时马超的战力水平,如果说他在临沮的话,救下关羽应该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毕竟是曾经击败曹操的人,这点魄力肯定还是有的。
当时吕蒙在临沮也真的是下了死命令要活捉关羽,而关羽也是看形势不对要从临沮方向突围,大家可能都觉得临沮是马超的驻地,所以这个时候马超没有救关羽那就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关羽心中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马超在得志之时,关羽就是对其有诸多不满,还和诸葛亮询问他觉得马超这个人如何,他们二人相比谁更胜一筹,诸葛亮也是为了缓和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才赞美了关羽,这才让关羽心里好受了一些,但是在关羽战败之时,马超真的不是因为两个人之间有嫌隙才没有帮忙,而是他当时根本就不在临沮这可怎么帮忙呢?
马超作为一方霸主,人品肯定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再加上他英勇善战,本来就是非常有胆识的一位大将,当然是不可能因为私人恩怨在这种紧要关头当作什么都不知道,马超当时其实是在成都,这在当时的《三国演义》当中也是有记载的,所以说大家不要再让马超背锅了,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无能为力才没有出手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