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八旗兵中,皇帝为什么要掌握上三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08:07:38

清朝八旗兵中,皇帝为什么要掌握上三旗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帝和八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皇位继承制度,大体上都是遵循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在皇位交接过程中的震荡乃至灾难。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在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于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将地盘逐渐壮大。但事业到了一定规模,接班人问题开始摆上议事日程。

首先是背景复杂,不服气的人多。在当时的后金,除了长子褚英,还有“四贝勒”即努尔哈赤的四个子侄: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个个都有军功,谁都不服气谁。另有“五大臣”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扈尔汉可谓元老,他们在追随努尔哈赤创业时就立下汗马功劳。“四贝勒”与“五大臣”出于共同目的,开始联合倒褚。万历四十一年(1613),他们联合控告褚英挑拨离间,使“四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接班人上位,希望努尔哈赤重新考虑接班人人选。

其实,“四贝勒”、“五大臣” 联合倒褚的背后是有深意的。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开始起兵,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汗国,努尔哈赤集团在攻城略地中不断增值。自然,努尔哈赤的权益早就不止十三副遗甲了,而以“四贝勒”、“五大臣”为基础的八王(指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八人)在部落联盟权益分配中也占有一定的支配权。虽然在名义上,后金汗国的八旗都归努尔哈赤所有,但事实上,所有权和分配权已经脱离,八王各自拥有部落联盟相应财物、人事的支配权,在所属旗内享有极高权力。由此,他们基于经济基础上的议政权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天命六年(1621)三月,后金攻占了大明的辽沈地区,八旗旗主各自领得大量土地、人口与财物,实力大增,努尔哈赤对各旗主的实际掌控力逐渐走低。这也是“四贝勒”、“五大臣” 敢于联合倒褚的深层次原因。

虽然努尔哈赤作为部落联盟最主要的元老,具有绝对权力,在包括接班人选择问题上都可以自己说了算,但努尔哈赤的汗权是建立在八旗分权的基础上的。汗权大,旗权就小;旗权扩张,汗权就受到限制。这是一个矛盾或者说悖论,也是部落联盟权力结构体系不够成熟的表现。

“四贝勒”、“五大臣”对联盟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的利益都有特殊要求的。而觉醒起来的利益诉求,使得他们在接班人问题上对努尔哈赤联手施压,威迫努尔哈赤作出处理。努尔哈赤也不得不妥协,在接下来部落联盟两次进攻乌拉的战役中,都没有派褚英出征,只令他在家留守。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下令去除褚英的接班人资格,同时幽禁在高墙之中。其实,他这样处理,世人倒还可以理解。但三年之后,褚英三十六岁,已经无望再取得接班人资格时,努尔哈赤竟下令处死他。褚英之死似乎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后金水土不服,而褚英则是此种硬搬模式的牺牲品。嫡长子继承制是建立在皇权不被挑战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中原国家上下大力推行儒家文化,自觉维护此类接班模式。恰恰在后金这两点都不具备,努尔哈赤只能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埋单。或许从这个时候开始,在接班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基于后金以八旗旗主为核心的高层日益壮大的现实,不得不考虑他们对利益共享的诉求,并且初步有了向汗位推选制过渡的想法。

但在汗位推选制出台之前,努尔哈赤还是心存幻想,试图以其威权或者说影响力再推新的接班人——次子代善。这代善位居四大贝勒之首,十四五岁时即被尊称为贝勒,广有军功,拥有正红、镶红二旗。在接班人的合法性上,可谓说服力强。但代善被立为接班人后,反对派的小动作还是不断,先是他被诬与继母衮 代皇后有暧昧关系。然后,被告其次子硕托、阿敏之弟斋桑古及其妹夫莫洛浑欲逃往大明帝国,政治立场有问题。天命六年(1621)九月,代善向汗父努尔哈赤哭诉称有人密告皇太极、莽古尔泰和阿济格试图害死自己一事,导致努尔哈赤无可奈何地宣布废其太子之位,以图安宁。由此,汗位推选制在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的接班人位置相继被废后终于出台,努尔哈赤就此问题发表谈话说:“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梁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自恣,获罪于天也……尔等八固山王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满洲实录》卷七),这便是汗位推选制的由来,努尔哈赤所言“尔等八固山王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说明后金未来的接班人将在八旗旗主中产生,“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说明八旗旗主在接班人问题上不仅有一次推选权,还有二次推选权,从而确立了旗主们最终的决定地位。后金强人政治到此结束,带有部落氏族色彩的民主议政制粉墨登场,它在事实上宣告了努尔哈赤此前以个人威权选择接班人模式的失败。

汗位推选制的实质是将接班人的选择权从努尔哈赤手中移交给八王。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距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因病去世。随后,诸贝勒坐下来集体讨论新汗也就是接班人的人选。在彼时,八个大小贝勒的能力显然不一。代善因为先前立嗣被废,又被削夺一旗(镶红旗),不能与皇太极叫板。阿敏属旁支(系努尔哈赤的侄子),无法争位。莽古尔泰虽是努尔哈赤第五子,却有勇无谋,战功平平,再加上有弑母恶名,也在接班人之争中败下阵来。至于四小贝勒,在当时无论军事能力还是经济实力上都无法和皇太极一较短长。所以,接班人推选的结果,皇太极尚属顺利地上位了。

但对皇太极来说,八王共治制度却成为掣肘的一大因素。皇太极上位后,只将自身掌握的正白、镶白两旗改为正黄、镶黄两旗,此外再无多旗,而其他高层领有六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皇太极有多少发号施令的空间呢?同时,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努尔哈赤在接班人制度设计时着眼于权力的相互牵制与制衡,汗王和旗主以及旗主和旗主之间,一切以集团稳定、不出现权力赢家为核心因素,使得汗王(接班人)动辄得咎,行政效率大大削弱。如八王共治制度规定:八旗贝勒须定期“齐集八角殿(大政殿,努尔哈赤临朝处)审事”,下级官员的任免,由上级官员“于诸贝勒集八角殿之日,乞请在案”。另外,八旗贝勒可以共同现场审案,只在结案后择其大事 报告汗王即可。后金向汉人下达命令时,“皆以八王之书颁发”,从而在制度层面上认可了八王在组织当中的最高权力。

那么,皇太极怎么办?

天聪三年(1629)正月,皇太极启动了人事改革的历程。他以“三大贝勒向因值月之故,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未便”为由,废除了三大贝勒“值月”的制度,并宣布以后改由三大贝勒以下的诸小贝勒代行值月之事,从而削弱了三大贝勒的权力。皇太极的这个改革出发点很巧妙,表面上看是权力转移,一收一放,实际上收的是对自己可能产生威胁的三大贝勒的行政权力,放出去的三小贝勒之权却可以笼络人心。另外,他在贝勒之外设立八大臣管理国务,甚至规定可染指旗内一切事务。若国家有事的话, 八大臣与诸贝勒“偕坐共议”。这种权力和职能的重叠其实是皇太极故意为之,也是他集权的一大举措。表面上看是放权,实际上是集权,皇太极走完了人事改革的第一步。

但最重要的步子还没有迈出。皇太极接下来为三大贝勒“没事找事”,以在实际层面上解除汗王和贝勒共同接受大臣朝拜的制度,不仅为自己也为以后的接班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汗王权威制造成例。先是二贝勒镶蓝旗旗主阿敏以“弃守永平等关内四城并屠城”之罪夺去其爵位,并幽禁高墙之内一直到死。随后,三贝勒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被指责为“御前露刃”,为“大不敬”,故而削去大贝勒爵位,降为一般贝勒,并夺五牛录属员,罚银万两。“御前露刃”事件发生在天聪五年(1631),这一年十二月,已然看出端倪的代善主动建议皇太极:“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至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见《东华录》,天聪五年十二月丙申)代善主动请求三大贝勒走下神坛,由此,汗位推选制下汗王“与三大贝勒俱南坐受”的 动请求三大贝勒走下神坛,由此,汗位推选制下汗王“与三大贝勒俱南坐受”的格局被废除。皇太极自天聪六年(1632)开始“南面独坐”,在后金内部于形式上首创了汗王威权独一无二的模式。

当然,政局震荡乃至于血洗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似乎是制度变革的需要。天聪六年(1632) 十二月,莽古尔泰“以暴疾卒”。随后,皇太极下令对莽古尔泰亲信所属的正蓝旗展开杀戮。在这场持续了半年左右的大屠杀中,共有一千五百多人被处死, 皇太极、豪格父子正式吞并了正蓝旗。这样一来,皇太极手下有正黄、镶黄、正蓝三旗归自己管理,清朝皇帝直接控制的“上三旗”制度从此建立起来。毫无疑问,它为提升君主威权提供了实力支持。政局在经历震荡乃至于血洗之后,重新走向稳定。

天聪十年(明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经过长时间有计划、有预谋的组织整顿之后,仿汉制礼仪举行即皇帝位仪式,改元崇德,更定国号为“大清”。他将各旗主贝勒全部封为亲王,令其分掌六部。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规定各旗主贝勒不再掌管部务,从而在形式上最后解除了八王共治制度下对汗王权力的切割。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汗位推选制已经寿终正寝了。

在清朝八旗中,为何正白旗能与两黄旗平起平坐,并称为上三旗?

说起八旗制度,可谓是清朝的一大特色,很多人认为这是清朝的一种独特兵制,其实综合来说,八旗制度是清朝独有的军国民制度,最大特色在于“满人无不在旗”。

八旗制度的起源和完善是在清朝的关外时期,历经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代人,八旗制度是相当完善,由刚开始的四旗扩张成为八旗,后来又增设了蒙八旗和汉八旗。

到了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亲政以后,进一步完善八旗制度,“上三旗”明确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是为皇帝的亲兵,由天子亲领,主要负责紫禁城防务;余下的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蓝旗,是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等掌管,分别驻守各地。



上三旗之中,两黄旗最早为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统领,所以成为上三旗是无可厚非,而正白旗长期由清初摄政王多尔衮统领,多尔衮可是顺治帝的死敌,长期架空顺治帝,甚至成为了“皇父摄政王”,这对顺治帝来说可谓是奇耻大辱,直到顺治七年冬多尔衮猝死以后,顺治帝才得以亲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顺治帝为什么还要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之中呢?

其实这要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说起,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关外起兵以来,先后建立八旗,而自己则是亲率两黄旗,从那个时候这两黄旗就已经与其他旗区分而开,虽然还没有上三旗的说法,但也是默认的上旗。



到了皇太极继承汗位以后,成为后金的当家人以后,自然也是亲领两黄旗,当然这个亲领其实是将自己控制的两白旗的旗号改色换为两黄旗,并不是真正的领导原来的两黄旗,主要是要这个旗号。

不同于父亲努尔哈赤的“八家分权”,皇太极的做法是“中央集权”,因此对于自主性很强的其他旗主开始压制其权力,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和集权,在这个过程之中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被杀,该皇太极趁机将该旗吞并,为了彻底控制这个旗,皇太极在自己亲领的正黄旗与正蓝旗混编以后,从中分出8个牛录给予其长子豪格所统领的镶黄旗,再次将其改色为正蓝旗,这样一来等于皇太极统领两黄旗,长子统领正蓝旗,等于皇太极拥有三个旗,对于其他五旗自然占据优势,这也可以说是最初的上三旗。

等到皇太极猝死以后,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是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六岁的顺治帝福临渔翁得利,得以继位,而多尔衮成为摄政王,随着多尔衮的势力越来越强,他所统的正白旗被纳入上三旗之中,而豪格则是被下狱陷害暴死,所属正蓝旗也落入多尔衮手中,也经过了一番混编。

等到顺治帝亲政以后,清算了多尔衮,正式确定上三旗,并没有再度将正蓝旗调回上三旗,而是依旧按照多尔衮掌权时代的设置,其实原因不外乎那么几个,一是既然八旗划分已经成型,也没必要改来改去了;二是正蓝旗已经被打散混编,也不是从前的样子了;三是要真说起渊源,正白旗才是纯正的太祖亲领的正黄旗,因为皇太极时代将自己统领的两白旗改色换为两黄旗,原来的两黄旗则是成为两白旗,虽然两白旗也经历过混编,但其核心还是没变,就这点来说,正白旗比起正蓝旗可谓是“血统纯正”。

最后再说一下,上三旗哪一旗可以说是第一旗呢,虽然理论上正白旗血统最纯正,但实际上是要排在两黄旗之后,而两黄旗之中,应该是镶黄旗排名更高。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满族是女真人的后裔,早期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依靠血缘关系和地域形成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的部落,部落集体组织的方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额真又称为厄真,是“主”的意思。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了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由于归附者众,就将原来的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有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总称八旗。八旗之下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

八旗中,正黄、镶黄、和正白旗为上三旗。上三旗由皇帝亲自指挥,兵是皇帝亲兵,皇宫侍卫也从上三旗中挑选。剩下的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别统领。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属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入关前,八旗兵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可以马上集中部队出征,军械粮草自备,这样就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和默契程度,这种制度也为大清夺取中原做出重要的贡献。也是八旗军队长盛不衰的原因。

清代上三旗到底是哪三旗?有说是正黄、镶黄和正蓝,又有说正黄、镶黄和正白的,到底是什么?

清朝八旗中的上三旗是指: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

清朝在进入北京以前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也是皇太极自己的亲兵。所以称为上三旗。

在清朝进入北京以后多尔衮为摄政王,便把自己亲自统领的正白旗太高进了上三旗,因为多尔衮和豪格是对立的关系。

所以把豪格统领的正蓝旗贬低到了下五旗,从此以后八旗的上三旗就成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从此以后也就没有再变过。

扩展资料:

镶黄旗:

镶黄旗建于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由皇帝亲领。清末时规模扩大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黄旗:

建于1601年,以旗色纯黄而得名。与镶黄旗、正白旗并列为上三旗,为皇帝所亲领,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到了清末时期下辖92个整佐领,又两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镶黄旗的尺寸均为长7尺五寸,宽6尺许。旗杆为朱红色,长1丈5尺,旗杆顶头为银枪头,悬挂旗帜为龙头面向旗杆。

正白旗:

正白旗建于1601年,因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本来是锅儿滚统领,在多尔衮死后由顺治皇帝亲领,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到了清末时期下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三旗

满清八旗兵的建制和上三旗是哪三旗

上三旗:镶黄、正黄和正白的旗人

满清八旗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类也在10万左右。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红旗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6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