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皇帝那么的不靠谱,明朝为什么还有276年的国运

以史为鉴 2023-06-24 07:56:35

明朝皇帝那么的不靠谱,明朝为什么还有276年的国运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朝国运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问: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帝最不靠谱?答:当然是明朝。

不论是炼丹修道的嘉靖,还是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或者是痴迷木匠的天启,以及贪玩好斗的正德,明朝的皇帝们以一种不务正业的精神,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不靠谱的闹剧。甚至连金庸先生都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无能的一个王朝。

可问题是,既然明朝的皇帝们这么的不靠谱,为什么却能够维持大明王朝长达276年的国运呢?

杜绝了后宫专政

明朝之所以国运很长,首先是完美的解决了后宫干政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和外戚干政曾经葬送过许多强大的王朝,例如西汉亡于王莽之手,东汉亡于何进之乱,北魏亡于胡太后乱政,就连强大的唐朝也一度被武则天改弦更张,变成了大周。

朱元璋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改变了皇帝选妃的制度。在明朝以前,皇帝的后妃一般都从功臣或者世家大族的女子中选出,她们身后有强大家族的支持,更容易将朝政把控在自己手中。而朱元璋则要求皇帝禁止在名门望族进行选妃,改为从民间寒门进行遴选。

《明史·后妃传》记载:

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有了这个制度,明朝所有的皇后和妃嫔大多来自民间,出身寒微。她们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和高贵的出身,也就不容易萌生政治野心,从根源上杜绝了干政的政治条件。

同时,朱元璋还曾在《皇明祖训》中规定了一系列的严格规定,对后宫干政者进行极刑严惩。例如规定"凡宫闱当谨内外,后妃不许群臣谒见",以及"凡私写文帖于外,写者接者戒斩"等。

通过这些手段,明朝成功遏制了后宫干政的发生,杜绝了女主和外戚乱国的事件。

极低的税赋政策

在所有朝代中,明朝可以称得上是税赋最低的一个。朱元璋出身低微,对百姓的疾苦深有感触,于是便推行了一套极低税率的农业税和商业税体系,并且要求后世不可妄自变更,以此来达到惠民利民的目标。

那么,明朝的税赋到底有多低呢?按照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的统计数据,明朝财政收入最高的时期出现在万年年间,但也仅仅只有不到3000万两白银的数值。而清朝光绪年间的财政收入则可以高达9000万两白银。即便是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北宋,其最高的税收总额也为一亿六千万贯,按当时的兑换比率,折合白银约8000万两。

由此可见,相比其他的王朝,明朝税赋的确非常的低。在这种低税率体系之下,百姓在农垦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剩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稳定性。

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在历史上,曾有很多的强盛王朝因为穷兵黩武而走向没落。例如汉武帝征讨匈奴,导致汉朝国力转向衰微,隋炀帝三次伐辽,引得隋朝天下大乱。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朱元璋严格的要求他的子孙不可以擅自兴兵打仗,以避免由于战争而引起国家祸乱。

他在《皇明祖训》中强调:

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为了对子孙进行约束,他甚至还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明朝周边的所有小国的名录,被称为"不征诸夷国名",凡进入这个名录的国家,明朝都不可以对其进行主动讨伐。在朱元璋的祖训约束下,明朝的确没有向周边小国无故发动过讨伐战争。万历年间虽然曾经出兵和日本作战,但原因也是由于日本首先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明朝就避免了钱粮的损耗,降低了发生大规模动乱的风险。

自我运行的文官体系

明朝之所以国运长久,还因为取消了丞相制度,并建立了一套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体系。内阁进行全国各地奏章的处理,而皇帝只进行重大事项的批准。在这种体系下,即便是皇帝昏庸或者怠政,依然有一套完善的自我运行机制,保证帝国的正常运转。

另外,为了制衡内阁的权力,明朝还设置了司礼监这个特殊的部门,由皇帝亲信的执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进行主持。对于重大的决策事项,内阁进行票拟,司礼监进行批红,六部负责实施,而皇帝则通过督察院和东厂进行监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皇帝、宦官、内阁、六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机制,使权臣独掌大权的概率降到了最低。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而明朝既没出大乱子,也没有出现只手遮天的权臣,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明朝曾经多次出现朝臣辅政和宦官掌权的现象,却始终无法对皇权造成根本性的威胁,也与此有关。

天子守国门

历史上曾有很多著名的王朝灭亡于北方少数民族之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晋和北宋。而明成祖朱棣则选择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防御策略。他将明朝首都迁到了北京,修筑了明长城,并设置了九个边塞重镇对北方进行防御,被称为"九边重镇"。

这种"天子守国门"的制度使得明朝皇帝和官员的危机意识增强,提升了战争的忧患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防御实力。同时,这种体制还有利于提升朝廷对少数民族的管控力,避免出现鞭长莫及的情况。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质疑,明朝的灭亡不就和辽东的女真人有关吗?事实上,女真人的崛起是在明朝后期国力衰微的情况下才出现的,在前200年的历史中,明朝一直将北方防御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允许任何一方实力过于膨胀。

明臣救时

明朝国运长久,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偶然因素,那就是出现了一武一文两个救时名臣,帮助大明王朝渡过了两次严重的危机。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大军围攻北京,于谦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率领军民成功打退了瓦剌,守住了北京城。如果不是他的话,或许明朝的国运连100年都达不到。到了万历初年,明朝财政出现严重的危机,名臣张居正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把明朝的国运又延长了半个多世纪。正是由于这一文一武的两个名臣的出现,给大明王朝续了两次命,才促成了最终276年的国运。

而之所以会出现于谦和张居正这样的名臣,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由于明朝科举制度的大规模发展,以及程朱理学儒家思想的广泛普及,在当时大部分文人士大夫的心中都有一种匡扶天下的家国情怀,以及"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理想。当国家遇到危难之时,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

结束语

事实上,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时代,任何一个朝代在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之后,都会有一个矛盾和危机的集中爆发期,导致这个王朝无法再持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无法长期持续的原因。而大明王朝能够享有276年的国运,已经是属于十分不易的了。

明朝的皇帝的确很不靠谱,但由于制定了一系列的国策和政策,使这个王朝避免了之前朝代犯下的很多导致亡国的错误。明朝国运长达276年,归根结底还是中国封建皇权制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纠偏的结果。

引述资料:

《明史》

《万历十五年》

《皇明祖训》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相信大家对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并不陌生,明朝曾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后来300年不到就衰败了。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1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登基之后,明朝开国六公爵继续为他效力,丢失400年的幽云十六州都收回来了。此外,朱元璋大兴水利,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污吏等,他的这一系列举措让明朝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有了一个极好的开端,史称“洪武之治”,这样看来明朝本来是有600年国运,不过明朝后期十分腐败,出现了明朝最烂的一个皇帝,还有朱由检的豹房等,经济衰败、不得民心之下,明朝存活了不到300年就亡了,想来朱元璋也没预料到自己的后代都是些败家子。

明朝阉党专权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6位皇帝,很多人说他是明朝最烂的皇帝,因为他在位期间,宠信宦官,还残害忠臣。尤其是明熹宗在位时大量启用东林党人,著名宦官魏宗贤趁此干涉朝政,公元1622年白莲教起义,给明朝又来了当头一棒,公元1626年,王恭厂发生大爆炸,导致2万多人死亡,明朝在这么多事情的摧残之下,走向灭亡才是正常的。

明朝天灾不断

明朝灭亡不仅是由人祸导致的,而且还发生了许多天灾,比如说明朝恰逢小冰河时期,天气十分恶劣,庄稼长不成,粮食供应不及,百姓们食不果腹,之后发生了农民起义,这让明朝气息奄奄,再经不起摧残,女真部落趁此机会又来侵扰明朝,最后崇祯皇帝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在历史上只活跃了276年。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2 明朝有600年的国运,这本来就是个传说,具有迷信色彩,事实上明朝在历史上只有不到300年,但这也表明很多人都认为明朝不应当早亡,凭借其实力是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的。毕竟明朝的军事实力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顶峰,明朝后期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世界最高水平,可最后明朝只延续了276年,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明朝末年可以说是国运极差,遇到小冰河时期,气候恶劣,常常是粮食颗粒无收,大批大批的百姓流离失所,交不起收税的农民们只好造反,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势力越来越大,三场战争将明朝打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再加上外来女真部落的侵扰,明朝终于是抵挡不住,最后崇祯皇帝还在煤山上吊,上演了一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悲剧。

其次,明朝本身的政治体系也出了问题。从明中期开始,宦官集团就出现了掌权的情况,皇帝不上朝,国家大小事一应交给了太监,结果就形成了文官与宦官相抗衡的局面,像是刘瑾、魏忠贤都是明朝有名的权势熏天的大太监,搅得朝廷乌烟瘴气,贪污受贿,打击与之对抗的正直文官,使得朝廷中忠义之士越来越少,肯为山河社稷着想的.官员越来越缺乏。并且明朝的党争也很严重,像是嘉靖年间大臣们不干正事,只喜欢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到处搞阴谋,而明末时期东林党的崛起彻底拉开了党争的帷幕,全国各地的老乡组成的党派相互争斗,局面逐渐失衡,最终将明朝的家底都给折腾殆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下的基础可以说是非常扎实的,毕竟后来出了那么多“不靠谱”的皇帝,有的不上朝,有的被俘虏,有的不务正业,国家却还能照常运转下去,况且历史上最强盛的汉唐也不过三百余年,明朝的灭亡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必然性。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3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王振集团出卖;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人全部被杀,无数文官武将战死。

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 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随着开国武人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在土木堡之变被消灭殆尽,皇帝只能通过内廷的宦官来制衡文官集团以贯彻自己的意志和整个国家的意志,文武大臣和君主离心离德,国势日蹙。

明英宗南归后,以及皇储问题,景泰、天顺年间,明朝皇权斗争愈发激烈,朝臣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左右摇摆、嫁祸诬陷,斗争也更加残酷。

扩展资料: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这必然会引起相关的政策、制度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边防形势和军事制度的改变上。

尽管有景泰帝的改革,但也达不到明朝顶峰时的状态。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军事制度上则是募兵制的兴起。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明朝与清朝享国276年这即是巧合也是天意。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就来一一解答一下吧!

明朝从朱元璋农民起义建国,从一个平民百姓到皇帝,真是不可谓不成功,但是建立明朝之后却大肆屠杀功臣,以至于后期朱允炆可用的军事人才凋零,被他的皇叔朱棣给篡位,虽然以朱棣的能力他却是是适合当皇帝的,当皇帝之后进行的迁都,北伐,郑和七下西洋,都是朱棣在位时候的伟业。

朱棣的儿子以及他的孙子在位,都还算正常,治国也还算清明,但随着以后的子孙越来越不争气,要么就是享乐无度,昏庸无比,比如只喜欢做木头的 ,要么就是喜欢修道的,几十年不上朝,还重用宦官,有东厂西厂还有锦衣卫,朝臣人人不得自安。

要不是张居正万历年间居中维护,明朝会更早的灭亡,以后的皇帝就更为昏庸,有著名的宦官魏忠贤,有亡国之君崇祯帝。

清朝从努尔哈赤兴起,皇太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攻打中原大地,继续带领满族富强,在多尔衮时期,面对中原大乱,吴三桂献城,多尔衮挺进到了中原,顺治皇帝在位,多尔衮摄政先后平底天下,从此清朝立足于中原大地。

之后康熙帝无比贤明,文治武功一时鼎盛,雍正帝上位更是励精图治,算是最为敬业的皇帝,乾隆帝在位好大喜功,晚年朝政逐渐荒疏 ,逐渐的国力日衰,民怨沸腾,终于发生了鸦片战争,敲开了国门,列强开始了对大清帝国的掠夺,对中华民族的掠夺,清朝也在逐渐的灭亡。

由此可以看出享国276年,是巧合,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只凭一个皇帝的贤明来确定这个国家的荣辱是不对的。

也是必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更是因为封建王朝,一国的命运都交给一个家族的人手内,国家的好恶喜怒都有这个家族的掌权者说了算,更是可恶且不正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