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晋朝短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石崇违背大晋制度,从荆州任上私自携有毒鸩鸟过江;在宅邸中当众毒杀文明太后之弟、后将军王恺,实属罪大恶极,不可赦免!”
身为司隶校尉的大臣傅咸高声奏言,面容沉毅。
太极殿东堂,群臣交头接耳,看上去像商量事情,实际上没几个人切实对王恺之死认真。
石崇 画像
石崇本人持象牙笏板,挺立殿廷,脸上一副凛然无所畏惧的样子。
王恺被毒死,此事如果生在武帝一朝,石崇纵然不死,也要被重罚监押。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贾皇后外甥贾谧当政,石崇乃其主要心腹谋主。朝臣皆心知肚明,故而晋廷不可能对石崇有过重罚处。加之王恺本人骄奢淫逸,待人无礼,遭人嫉恨,朝中没有什么人出来为他说话。
傅咸出班弹劾石崇携毒杀人,不偏不倚,出于公心而已。
坐于群臣之的司空张华、司徒王戎,尚书左仆射何劭、尚书令王衍以及侍中裴頠等高官,皆当殿默然,良久不作表态。
当时的大晋朝,从京城洛阳方面讲,看似安静。而从全国范围讲,灾祸兵端,连绵不断:荆、扬、兖、豫、青、徐六州大水,漂毁房屋,淹死百姓无数;东海下大雹,深五寸,砸死多人;洛阳武库生大火,焚毁宫廷所藏累代之宝(包括汉高祖刘邦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物)及二百万人所用器械;雍、秦二州大旱,疾疫大起,斛米值万钱,饿死州人无数……
古代天灾
天灾,对于晋廷来说,相比边境地区日益恶化的事态,就还算不得什么。最应该值得当朝大臣深忧的,乃周遭夷狄外族日盛,不断侵逼中原。匈奴左部帅刘渊被朝廷委任为“五部大都督”之后,威振朔方,暗中加紧巩固势力,诸部匈奴蠢蠢欲动;东胡慕容廆鲜卑部数次侵掠辽东,眼见占不得大便宜,就遣使向晋廷伪降,也受封为“鲜卑都督”,虎视辽东地区;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等部落,数次起兵反逆,袭杀晋朝北地太守,大败冯翊太守欧阳建;略阳氐族杨茂搜,率兵占据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称霸一方;巴氐李特、李庠兄弟,趁着领率流民寄食巴蜀的机会,占据蜀地险要,渐思谋据全蜀。
刘渊 画像
特别是秦、雍二州的氐、羌诸族,在氐人齐万年煽动下,造反声势最大。节节紧逼之余,齐万年领兵四处攻杀,自称皇帝,并率七万大军进围泾阳(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严重威胁到威慑关中地区。
本来,晋廷镇守关中的主要人物乃晋朝宗室、有“征西大将军”头衔的赵王司马伦。此人本性庸陋,贪财纳贿,信用手下长史孙秀,想方设法压榨当地羌人、氐人。他与雍州刺史解系不和,相互争夺军事指挥权,并各自上表朝廷,揭对方“罪恶”。由于冯翊太守欧阳建也表奏司马伦指挥乖方,晋廷最终下诏,召回赵王司马伦,改派梁王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
赵王司马伦(少年时期) 剧照
晋廷召回赵王之后,原想诛杀他的长史孙秀以平息关中民愤。孙秀有谋略,他跟从赵王回到洛阳后,看准形势,献计献策,撺掇赵王馈赠贾南风财宝无数,积极谄附贾谧,故而司马伦不久就深受贾氏爱信,孙秀由是得免。
代替赵王司马伦坐镇关中的梁王司马肜,并无文韬武略。他与手下建威将军周处有宿怨(周处在朝中任御史中丞的时候曾经弹劾过梁王),竟然临阵逼周处以五千人的兵力进击齐万年数万强兵。结果,周处寡不敌众,力战而死。梁王宗室尊戚,晋廷对他无任何处置……
四境嚣嚣,灾异屡现,晋廷王公大臣们,却日享尊荣,各求眼前富贵,浸沉于洛京繁华乡中。他们多崇尚虚玄,很少有人能思及国家长久的利害。朝廷贵臣之中,即使以明达著称的张华、裴頠等人,心思也都集中在如何在内讧中保全身家,根本没有时间细思如何抵制外患。
谈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会不自觉浮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如忠义无双的关羽、万夫莫当的张飞、雄姿英发的周瑜等等,正是有了这些能人志士的存在,那段时期的 历史 才显得多姿多彩让人心驰神往。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并不是魏、蜀、吴任何一个国家,而是隐忍了几十年的冢虎司马懿。他熬死了能够将其肆意拿捏的曹魏三代人,也熬死了稳压自己一头的诸葛孔明,等到最后无人可以制裁他的时候,司马懿跳出来夺取了曹魏政权。
在司马懿的铺垫之下,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覆灭三国并建立了西晋王朝,按理来说,这个国家的辉煌才刚刚开始,可为什么仅仅过了五十年西晋就毁于一旦了呢?
在我看来,西晋王朝如此短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综上所述,西晋之所以如此短命与司马懿屠辽、实行扭曲的九品中正制、分封诸侯内乱不断、司马炎作风不正以及继承者选择有误这些原因密切相关,遥想先祖司马懿当初争夺夺位是何等的艰难,却不想自己身死不久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如果司马懿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上蹿下跳吧?
西晋统一以后,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地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族更是纷纷起兵争夺皇位,奋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也因为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西晋初年,内迁的人数达到了几百万。长期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的影响,内迁各族更是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亡后的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 历史 上称为,东晋。至此,东晋王朝诞生,西去东来!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西晋,西晋初期也是依靠豪门望族巩固好政权,司马炎在选择帝位接班人时没有选择好,他的王朝接班人后世之君在治国能力执掌朝政,驾驭群臣方面完全是不合格的,导致八王之乱皇室内斗,这也为西晋的灭亡制造了伏笔,导致西晋只有几十年的原因。自古以来开国皇帝打江山难,后世之君守业简单一些。另一个原因就是西晋自古以来特别是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是司马氏的西晋江山是通过谋权篡位窃取的。当年的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欺负曹魏王朝孤儿寡母,这其实就是中国自古以来说的是欺人太甚。中国有句古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司马氏的晋朝通过谋权篡位窃取,名不正言不顺,加上皇位继承人资历不够不合格,造成西晋皇室诸王内斗,注定西晋是短命王朝。
晋王朝如果算上西晋、东晋国祚155年也不算短了,单论西晋来说那的确算上短命王朝了,52年就烟消云散,而且也算不上有什么知名度,茫茫 历史 犹如尘埃。其实算起来东晋和西晋一个姓刘,一个司马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司马氏四代而亡,虽然算起来有50多年,但是八王争霸就打了16年,所以真正休 养生 息的也就30多年,因此其短命原因无非一下几点:
一:司马懿血腥屠辽杀伐太重为后世埋下祸根
司马懿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他几十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甚至于称病装傻一直装孙子一样打下的司马江山几十年就灰飞烟灭了,殊不知世事皆有因果,也许是他杀伐太过损了阴德。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立为王起兵反叛,司马懿带兵平乱,不负所望一年多就将公孙渊灭了。按说平叛后,杀鸡儆猴,把主要参与者斩首示众就可以了,但司马懿可不这样干,他直接将公孙渊手下的几千人全部斩首,并将他们的尸体筑成“京观”;同时他还大肆屠杀百姓,辽东、带方、乐浪、玄菟这四地所经之处哀鸿遍野,几无炊烟形同鬼城,一时间辽东地区的人口大幅度缩减。
二:八万之乱伤筋动骨动摇国本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新政权。直到公元280年,西晋消灭了三国最后一个政权东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四分五裂的战乱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继秦及两汉之后,西晋是古代第四个大一统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权臣身份篡位成功,但是立国后的很多统治政策为西晋的短命而亡埋下了伏笔。曹魏及司马家政权均是篡位得来,国家文治武功、政策延续无完整经略可循。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曹魏政权诸王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以致孤立而亡。所以,司马炎立国之后,就大封同姓藩王27个,并规定了藩王所封户数﹑领军人数等。 然而,藩王政治又是一种与中央集权制相对立的分权政治,随着西晋统治的延续,最终爆发了藩王争夺中央大权的“八王之乱”,西晋政权在司马氏的内讧中迅速解体。在八王之乱的16年中,参与战乱的八个王有七个王被杀,其余诸王也是非败即亡,而部队官兵及人民遭遇杀害者更加无法统计, 社会 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西晋的国力消耗殆尽,让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得以爆发。
三:九品中正制使西晋人才凋零后继乏人
九品中正制是三国时期曹魏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从家世、才能、德行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当时的世家大族都享受了这个制度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为曹魏选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到了西晋的时候,选拔的方式完全就变了,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只看家世,不看才能与德行。出生寒门的人才即使你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列为下品;出生豪门的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傻子也能列为上品封侯拜相;这样一来西晋就形成了上品和下品两个阶层,那些士族子弟们,世世代代都是贵族,哪怕他们生来就是白痴,也不误他们能官居高位,而那些寒族的许多读书人,即使他们能名震一时,也因出身于寒族而始终无法进入上层 社会 。因而导致西晋人才也就慢慢凋零,后继乏人。
四:晋武帝司马炎选择继承人有误传位不当
要说晋武帝司马炎也是够厉害的,生有17个儿子,有的虽然早死,但是司马炎选来选去却选了司马衷当了接班人,也就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就是一个白痴,他有一句话那可是很有名:“何不食肉糜”,据说当时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天灾,全国很多地方都闹灾荒,百姓无粮可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当大臣们把灾情上报给他的时候,司马衷却疑惑的问:“何不食肉糜?”。因此说司马衷其实完全就是一个智商不靠谱的人,懦弱无能,沉迷酒色,只知道玩乐。最可怕的就是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是久负盛名的毒妇。司马衷当政后非常信任他的皇后贾南风,因此贾氏得以专权。贾南风一直被视为后宫乱政的典型负面人物,其为人凶妒暴虐,手段往往残忍而极端,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
纵观西晋王朝的灭亡,其实是各方面综合选择的结果,司马懿血腥屠辽杀伐不断、扭曲的九品中正制、分封藩王、内乱不断、皇帝作风不正,继承人选择有误传位不当等等,这一系列的原因最终把司马懿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江山给断送了。司马氏靠篡位得来的天下,也正如曹魏靠篡位得来的天下一样,最终还是没有守住,此乃天命使然。
对 历史 稍有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三国归于晋,公元265年,三国魏的权臣司马炎废除魏帝,夺取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280年灭吴:统一全国,但时间仅仅维持了36年,一些政权纷份建立,晋被迫偏安一隅,史称东晋,国家重新陷入分裂状态,为什么一个貌似强大的统一国家仅仅存在几十年,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上层统治者腐朽不堪,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奇葩皇帝――低能儿晋惠帝,士族官僚不学无术、生活奢侈,以炫富为荣;二是取仕制度严重缺陷,由于士族的专制统治,一些才华出众的庶族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三是对底层民众和少数民族竭尽压榨之能事,激起了众怒。在内忧外患之下,西晋王朝摇摇欲坠,国家走向分裂就是在所难免的事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之所以短命,原因如下:
第一,司马炎的封王政策。
这是西晋迅速灭亡的根源。
司马炎自己是篡了曹魏的位子,这才当上皇帝的。
由于曹魏的实力很强,全国有很多党羽,司马炎还是心存恐惧的。
他不但怕曹魏旧部反叛,也唯恐权臣仿效他一样篡位上台。
而继承人次子司马衷,又是一个智商不高的二傻子,未必能够压服这种环境。
于是,司马炎自作聪明的将司马家,尤其是他的儿子们封为王爷。
这些王爷不是明清的假王爷,而是握有兵权和地方行政权的土皇帝。
这重蹈了三国时期的覆辙,很快形成军阀割据,全国进行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混战。
这场大混战,导致国家残破不堪元气大伤。
第二,人民的反抗。
西晋消灭蜀汉和东吴的时间并不长,就爆发了激烈的全国范围内战。
而三国时期常年战争,人民早就苦不堪言。
没想到西晋同意全国以后,很快又开始战争。
老百姓常年陷入战争,根本无法生存,纷纷反对朝廷,揭竿而起,全国又陷入大规模民变中,局势不稳。
第三,异族武装没有消化。
曹操时期,将匈奴、鲜卑、羌族等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大量搬迁到中国内部省份居住。
这些武装力量都保持一定规模,匈奴尚且有几十万人口,而且骁勇善战。
其他各民族,也都是强悍的武装力量。
当然,在曹魏强大的时期,这些少数民族武装没什么了不起,不足为患。
但天下大乱以后,这些武装趁机从内部暴乱起事,就形成了著名的五胡乱华时期。
曹魏引狼入室,最终害了自己。
第四,朝政极度腐败。
西晋白痴皇帝司马衷上台以后,中央权力长期被皇后和外戚把持,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各王争夺国家大权,也没有一个上道的,政权极度垃圾,施政混乱,把国家几乎搞垮。
西晋王朝的前身就是魏。魏的创始人是曹操,曹操本人的身份是汉丞相,可是曹操的子孙不争气,被司马懿的子孙所灭。
其实,自从司马懿杀了曹爽之后,曹家势力就大幅下降,以至司马师,司马昭权倾朝野,其后司马昭的儿子废魏帝,称晋武帝。
但是这个国家并不长久,仅五十年就发生内乱。
有几个因素,比如,政权统治者荒淫无道,腐败透顶,导致民怨沸腾,政局不稳。
然后我们谈到,西晋成立后,司马炎开始分封诸王,希望司马氏能够世世代代尽享荣华富贵,朝廷有难希望诸侯来帮他打仗。
但是司马炎高估了诸王的忠诚,也低估了他们的野心,那么在司马炎在世的时候还不敢反叛中央朝廷,进而互相争斗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内乱。
祸端起点就是大面积分封诸王,然后诸侯王都有野心,谁也不服从谁,那就不好了,导致互相争斗,国家就不太平了。
再谈一下,司马炎的继承人有问题,他选的太子司马衷(259年-307年),即晋惠帝,
而晋武帝在继承人选择上所犯的错误,更是加剧了西晋朝廷的混乱。
司马衷他当上皇帝后因为无能,大权落到了皇后贾南风手中,
这个贾南风样子奇丑无比,贾南风样子丑陋,而且祸害国家,把个晋朝搞的混乱无比。
所以说,晋武帝在选择皇位继承人上面是有问题的。
其实有很多因素导致晋朝很快就衰弱,以至灭亡,这里就先讲这些,有机会再谈。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自已做了皇帝;公元280年,东吴灭亡,天下重归于晋;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如果从司马炎上位开始算起,西晋享国50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西晋国祚仅37年。
为何如此短命呢?难道是司马家族太过于阴湿,德不配位?
但我觉得“天命”这个东西太过于渺茫了,咱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可不流行什么“天命论”、“宿命论”,看来还是从客观方面来分折比较靠谱!
其一,人口基数说 。 有玩过三国系列的 游戏 的朋友都知道,东汉末年从黄巾起义(184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三家归晋再到八王之乱(306年)的一系列战乱,可以想象得到西晋的人口已经降到最低。
曹操曾经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说的是中原地区的人口与经济遭到严重摧残之后的情况。
中原一直是古中国的人口密集地,精华经济区,以当时的生产力计,一百余年想要恢复到战乱之前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
你相信天下无穷人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不过,将 历史 上曾经出现的“世族”、“世家”套入晋书上的“人”、“民”,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得通了。
如果要说底层的农民百姓,那仅仅是能够在战争的夹缝里得以卑微生存而已。
东汉人口最盛的时候是5500万。
据《晋书 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全国有户245万9840,人口1616万3863。
不过啊,中国那么大,就这个人口基数,供养的军队,是根本无法守住中国漫长的北疆防线的,更何况此时还未发生“八王之乱”呢?
(八王之乱)
其二,晋武帝矫枉过正的“宗族封王制” 。 历史 上出现了两次严重的矫枉过正,一是晋武帝的封王制,二是宋太祖的以文制武。
曹丕坐了皇位后,对家人那是千防万防,不惜举起屠刀将弟弟们杀戮,这就导致了曹氏宗族势力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这也是司马家篡位得以成功的一个原因。
想当初曹操在位时,宗族势力极盛,曹仁、曹洪、曹彰、夏侯渊、夏侯敦、曹真以及执掌嫡系王牌军的曹纯等等,无一不是显赫一时的将领,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就具有了强大的力量,但这些人一一死去了,曹魏皇室也失去了为其保驾护航的力量。
晋武帝司马炎吸取了这个经验教训,将宗室子弟封为王,以郡、邑、五千户为大、次、小国,置上、中、下三军,兵力5000、3000、500人不等,封王者高达27人。
(司马炎)
这不就是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嘛,想不到这晋武帝还在用,分封制造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分裂与战乱,看来西晋的“八王之乱”也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了。
其三,名门世家的对高位的垄断与无所作为 。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人才选拔方式,是曹丕拿出来跟士族做的一个交易,士族支持他称帝,他也保证了士族的利益。
历史 证明,这是拿了一块金砖去换一个猪尿包的经典案例。
“九品中正制”全面执行以后,国家高位被世家垄断和把持,底层有识之士难有出头之日,然而世家有自已的宗族,他们都会把宗族的利益排在首位,至于国家的利益嘛。。。
公元311年的时候,匈奴第三次围攻洛阳,南方各州互相观望,各地勤王之师也相互观望,王衍、王敦这些大名士天天饮酒作乐,辩难谈玄,根本不去救洛阳,导致洛阳被焚毁。
(外族攻破洛阳)
王衍、王敦出身于琅琊王氏,王氏是当时的顶级门阀,为朝廷倚重,素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美誉。
但王衍、王敦等人明明有救国难的能力却不作为,这导致了国家遭受到无尽的磨难,“五胡乱华”时期的中国就是人间地狱啊!
桓温听了这段“谈玄辩难式”的回答后,驳然色变。世家士族都是这样的思想,这国家还有救?
这就是“九品中正制”发展到极致的丑态了,要不然陶渊明怎会大失所望,归隐田园 ?
王猛也不就是报国无门才北上投秦的吗? 基于以上三点,就可知西晋为何如此短命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西晋在 历史 上一共51年,若单论统一之后,西晋其实仅仅只存在了37年。西晋为什么这么快就灭亡了呢?
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的苦心经营、不懈努力,为司马炎篡夺魏国政权建立西晋铺平了道路。
司马炎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建立西晋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殖。使得经济 社会 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并在咸宁五年(279),消灭东吴,实现了全国统一。
但英明的司马炎却选了一个傻儿子做太子,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的说“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时期,皇后贾南风专权,造成“八王之乱”,历时16年才得以平息,这严重消耗了国力。后来贾南风又谋杀太子,导致政局更加混乱。
当时的 社会 风气也十分混乱。有钱人可以用钱贿赂官员为所欲为,没钱的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这就导致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官员不为国家出力,百姓则冷眼旁观。最后终被盘踞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灭亡。
短命的西晋王朝仅52年,它的发展脉络是胜、骄、奢、腐、灭亡。
西晋最大的问题是世族把持朝政,东晋也是这个问题。世族并非一日形成,历经汉,曹魏,到曹魏后期,世族代表司马家族取得胜利,他们采取一系列维护世族利益的政策,政治上,凭借世资“坐致公卿”;经济上,霸占田池山林。
虽然司马炎曾有段“太康之治”时期,但更快西晋便进入奢侈之风,著名的“石崇王恺比富”。正所谓上行下效,始作俑者便是司马炎本人,他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甚至卖官鬻爵。
奢侈的背后必然是政治黑暗,朝纲腐败。再加上司马炎选错继承人,晋惠帝继位后,更快外戚专权,由此引发“八王之乱”,最终走向覆灭。
即位的东晋,相比西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国祚仅百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5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乌雅氏为什么没有被封皇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