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肃宗李亨是如何在战乱之中登上帝位的

以史为鉴 2023-06-24 07:25:00

唐肃宗李亨是如何在战乱之中登上帝位的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到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历史学者看来,安史之乱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安史叛军破潼关。六月十三日,唐玄宗带领少数妃嫔、随臣逃出长安。十四日,唐玄宗在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发生了兵变。

马嵬驿兵变后,唐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唐玄宗李隆基向南进入巴蜀之地,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太子李亨为何选择到灵武即位?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首先,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之所以来到灵武即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那里,他可以获得称帝上的支持。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不可能再随唐玄宗李隆基一路西行,只有分兵,另谋发展。李亨分兵后的境况也极其窘促,一路之上,草动风吹,仓皇颠沛,惊魂难定。直到顺利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狼狈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太子李亨,一开始麾下也没有多少兵马。在此基础上,太子李亨不仅没有称帝的保障,更没有和安禄山等叛军较量的实力。

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太子李亨贸然称帝的话,不仅可能遭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讨伐,也可能成为安禄山的下一个进攻目标。于是,获得将士的支持,自然是太子李亨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杜鸿渐向李亨抛来了橄榄枝。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天宝末年,杜鸿渐累迁至大理司直,充任朔方军留后、度支副使。

其中,就朔方军留后来说,留后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也即此时的杜鸿渐,可以称之为代理的朔方节度使。对于朔方节度使下辖的朔方军,是唐朝特别强悍的北部边塞地区的边防军。朔方军的大营——“屯所”,设在塞北名城灵州(又名朔方,曾名灵武郡,简称灵武,故址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获得了朔方军的支持,太子李亨才选择来到灵武即位。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鸿渐与朔方军僚属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商议后,起草表章,陈述朔方军的力量,让李涵赶赴平凉。李亨大喜,决定前往朔方。对于太子李亨来说,一开始跑到了平凉,在没有确定朔方军的立场之前,李亨也不敢轻易深入虎穴,万一朔方军也和安禄山一样有谋反的意图,或者朔方军更加支持唐玄宗李隆基,李亨都不会来到灵武。不久之后,杜鸿渐到平凉北部的白草顿迎接李亨。

公元756年七月,李亨到达灵武。杜鸿渐与裴冕等人上表劝进,请李亨称帝,以顺应民心。当然,对于太子李亨自己来说,自然也希望可以早点登基称帝,以此避免出现什么变故。在唐朝历史上,太子虽然距离皇帝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却是十分危险的,比如太子李建成、太子李承乾等,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面对杜鸿渐与裴冕等人的劝进,李亨起初不肯,但因杜鸿渐五次上表,最终只得应允。

在此基础上,朔方军的杜鸿渐亲自安排登基时的礼仪。不久,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杜鸿渐被授为兵部郎中,并管理中书舍人事务,后升任兵部侍郎。对于杜鸿渐来说,因为积极支持太子李亨称帝,自然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值得注意的是,太子李亨称帝后,唐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并且,唐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李隆基报告这一消息。

最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改封卫尉卿、单于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精锐的朔方军,成为唐朝对抗安禄山叛军的主要力量了。因此,李亨跑到灵武即位,自然也方便指挥和掌控朔方军,以此对抗安禄山的叛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在获得郭子仪和李光弼等节度使的支持之后,唐肃宗李亨自然是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在此基础上,唐肃宗李亨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不过,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病逝,也即其没有等到彻底平定安史之乱的那一天。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不久之后,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李亨在安史之乱中,为什么要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李享本来就是唐玄宗的儿子。他继承皇位是得到唐玄宗的认可的,而且是在特殊情况下顺应军心和民意的。李享继承他父亲的皇位,并没有篡夺之说,而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由于唐玄宗过分宠爱杨贵妃。杨贵妃恃宠而骄,忘乎所以,竟然荒诞不经的将比她还大的安禄山认作自己的干儿子。本来就有一定实力的安禄山在这个干娘的庇护下,青云直上,步步高升。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位高权重并不能让安禄山满足。他在唐玄宗的信任下,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造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厉兵秣马,准备粮草,安禄山以?清君侧,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名义向长安进军,开启了他的谋反之路。安禄山大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潼关,潼关易守难攻,适合防守,所以安禄山暂时驻扎在了潼关的附近。只要唐朝的守军不出潼关,安禄山就没有办法通过潼关。但是杨国忠为了自身的利益却让三军走出潼关出战。


由于奸臣杨国忠的奸计,潼关失守。唐玄宗走上了逃亡之路。逃难路上,唐玄宗携带着杨贵妃和他的士兵吃尽了千辛万苦,士兵们怨声载道,他们都意识到这场灾难来源于杨国忠的专权误国。事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唐玄宗也是在逃亡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当走到马嵬驿的时候,士兵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发生了哗变,杀死了杨国忠。杨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士兵们担心杨贵妃会秋后算账。所以他们情绪激昂的要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杨贵妃如果不被除掉,将士们很难心安。

唐玄宗和杨贵妃情义笃深,他为杨贵妃辩解,说贵妃身在宫中不知道这些朝堂的事情。但是士兵们还是围在唐玄宗的周围,久久不肯离去。唐玄宗只好处死了杨贵妃。留下了?郦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的千古遗憾。百姓强烈要求抵抗叛军,而后唐玄宗留下皇子李享安抚百姓,抵抗叛军,自己继续逃亡。唐玄宗叮嘱李享继承帝位,率领士兵打败叛军,拯救唐朝帝国。士兵和百姓也一直拥护李享登上帝位。虽然李享一再的推辞,最后还是拗不过裴冕等人一连上书5次,最后同意登上帝位。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到,李享的继位是由他父亲授意,并且顺应军心和民心,也是大臣们一再上书的逼迫,更是形式的需要。所以他的继位并不是篡位而是在特殊形式下的正常的继位。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呢?

我们首先要确认是李亨是否是篡位,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先皇是否驾崩或者退位,二是李亨是否是合法登基。也是就说,他是否符合封建纲常,即取得的途径合法性才是关键。显然,李亨在两点都不合法性,李隆基还是在位的皇帝。李亨属于篡位。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杀杨国忠为口号起兵造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霓裳羽衣曲。短短一个月就杀到洛阳城下,当了四十三年的太平天子已经没有了早年的果敢和魄力,更没有了当年的能力,年老昏聩已经70岁的李隆基带着杨国忠,杨贵妃和太子李亨部分宗室逃离长安。应该说,当李隆基逃离长安那天起,他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就动摇了。属于他的时代已经丧失。

在逃离的途中,李亨已经开始四处?串联?利用朝堂上下对于杨氏一门的不满,积极争取政治支持。应该说,在当时。整个朝堂对杨国忠一系已经的愤恨无比,满腔怒火,此时必须要有人对安史之乱负担政治责任,(如果李隆基后来复位,也一定要杀杨国忠)李隆基自然不可能承担,而李亨就是利用这个?时机?与高力士,陈玄礼联手发动?马嵬坡之变?激杀杨国忠和杨贵妃,此时,李隆基失去了对政局的掌控,政治利益集团已经倾向于李亨,也就是说,官僚体系军队实质上,已经把这笔账算在李隆基名下的,李隆基政治权威丧尽。他的政治生命已经死亡。对于他来说只剩下的是如何退场。 生命安全现在是第一位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李亨继位是?合理?的,但李亨是不合法的,就是说从封建纲常来看,李亨是篡位,但如果这个时候李亨不站出来称帝,地方宗室完全有可能自立。地方就会提前藩镇割据,而此时李亨毕竟是合法的太子,在封建法统他的最合法的,套用现在的政治术语就是说:政治的客观形势要求李亨必须登基,这不以李亨的个人意志为转移。李隆基毕竟也是当了四十年皇帝,对形势判断也很清晰,承认了了肃宗之位,这才有能力和条件去平定安史之乱。

如果李隆基不承认李亨登基、就认定是篡位。那这样大唐就三个皇帝,西北一个篡位的肃宗,洛阳一个安禄山,成都一个李隆基,到底听谁的,首先李隆基和李亨就得争?正统?打起来。大唐完全就得提前亡国。但也是由于李亨?篡位?登基,才导致他急于收复两京,才最终导致了后来的藩镇割据。所以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指出,唐肃宗自立为帝,有违礼法,必欲早立大功以固位,于是肃宗急功近利,不惜引回纥夷狄以践中原,更为及早收复两京,而错失直捣幽燕,永消河朔割据跋扈之祸的良机。应该说,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李亨为什么在唐明皇西逃时继位?

太子率领的禁军和骑兵军团来到灵武的第二天。御史中丞裴冕、朔方留后杜鸿渐上书,要求李亨遵守与李隆基在马嵬坡谈判的结果,登基做皇帝。李亨怕别人在背后指着他的脊梁骨骂娘,不肯答应。隔日,裴冕、杜鸿渐等人再次找到太子要求其登基,还是被太子拒绝。无奈,下午裴冕、杜鸿渐一行5人再次禀奏太子,还是无功而返。次日上午,天气非常闷热,裴冕、杜鸿渐等人再次启禀太子继位,被太子婉言谢绝。裴冕、杜鸿渐等人非常沮丧,回来的路上恰巧遇到广平王、梦夕公主和东方栖霞,赶紧请他们到府上一叙,他们这一邀请正合广平王的意愿,几个人在裴冕的书房品茶。杜鸿渐试探广平王的口气说道:“你父王在马嵬坡与皇上谈判时,决意北上灵武意味着继位称帝是吧?”“也没这么说……”广平王正要往下说,被梦夕公主揪住衣角,示意他说话慎重。“是这样的,谈判的结果是太子李亨可以继位,全权代表李隆基皇帝指挥大唐将士平定叛军。”广平王改口说道。梦夕公主知道,实际上马嵬坡的谈判李隆基皇帝并没有授权太子李亨继位当皇帝。为了大唐江山,梦夕公主违心地引导广平王改口,她强调说:“当时我、寿王(父王)、高力士等人与太子李亨谈判是受皇爷爷委托,希望太子北上抗敌能够全权代表李隆基皇帝指挥大唐将士评定叛贼,必要时可以登基。”裴冕、杜鸿渐等人这下放心了,对广平王、梦夕公主和东方栖霞特别客气。裴冕说道:“广平王陛下,你父王李亨不肯登基,该怎么办好?”广平王说道:“我可以向父王做做工作,你们不要放弃建议。”裴冕、杜鸿渐一同说道:“痛快!事成以后我们将听命于陛下!”“那好!我们先走了,这就去动员堂叔,各位明日再行启奏如何?”梦夕公主说道。“公主明理,不愧是大唐的栋梁啊!”裴冕说道。“大人过奖了,明日在太子的堂上等你,再见!”梦夕公主说完站起来,广平王和东方栖霞也站起来,他们三人与裴冕、杜鸿渐、魏少游、崔漪和李涵等人告别后往太子李亨堂上去了。 又是一日的清晨,天气异常的好,晴空万里,蔚蓝色的天空连一朵白云都看不到;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太子李亨居住的殿堂,殿堂的周围金光四射,太阳光遇到了笼罩在殿堂周围的水蒸气,顿时金光闪闪,好似雾里看画,真是好天相。御史中丞裴冕、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盐池判官李涵一行5人与广平王、梦夕公主、东方栖霞和莫沙洲一行4人一同来到殿前,看到太子居住的殿堂金光闪烁,灿烂辉煌,都感到时机已到,天相作美,预计大唐的新君就要诞生了。太子今天精神抖擞,穿戴整齐,慈祥帅气,显得年轻了许多,好像是30多岁的样子,怎么看也不像是45岁的人。他坐在殿堂的正中央,殿堂里有四个侍卫和五个侍女,四个侍卫笔挺地站在殿堂两侧,五个侍女正忙着服侍太子。正在这时,裴冕、杜鸿渐、广平王和梦夕公主等9人一同进殿,太子赐坐,5个丫环忙着沏茶招待客人。裴冕等5人一起跪下禀奏:“禀太子,今日我等再次恳请太子登极,以重振我大唐万世基业!”裴冕呈上奏折。太子很不高兴地说:“你等已多次启奏,为何同一件事情纠缠这么多次?”裴冕说道:“陛下息怒,现在,朔方的将士都是关中的人,他们现在正日夜盼望着尽早消灭叛军回到关中。而且,他们都是抛妻离子,千里迢迢,历经千难万苦,跟随太子,来到这个边远的地方,就是希望能取得一些功绩,光宗耀祖,获取功名,当朝为官。如果他们感到没有这种机会,有一天或许会突然离去了,那就很难再聚集在一起了。一方面,请殿下能够体谅一下他们的心情。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大唐江山的社稷,您继承皇位才能够笼络人心,集各方力量于一身,才有可能平定贼寇,恢复我大唐权威啊。”“是啊,父王,御史中丞(裴冕)说得在理,恳请父王接受众位官员的请求,登基吧。”广平王说完也跪地请求。太子李亨还是犹豫不决。这时,梦夕公主跪地劝说道:“太子陛下,今天有一个现象可是天意,俗话说天意难违,你可要听?”自从梦夕公主参与马嵬坡谈判,并在渭河之战救了广平王一命,又在平凉用了很多绝招招兵买马,建立骑兵军团以及招募女兵等诸多事情上,太子对梦夕公主聪明非常肯定,当时他高兴之余亲自封梦夕公主为骑兵军团的大将军,现在,听到梦夕公主有话要说,太子眼睛一亮,高兴地说道:“李将军,说来听听!”梦夕公主神情镇定地说道:“今天不只是天相特殊,就连人数也怪异。除了太子您以外,裴冕、杜鸿渐一行5人与广平王一行4人共九人不约而同从殿外入堂;殿堂内四位侍卫,加上5个丫环也是九人,并没有特意安排,九是数的最大,九九登极,“登极”其谐音也叫登基,加上陛下您一人,九九九九加一等于一万,这不是万岁吗?更奇妙的是今日之天相,晴空万里,蔚蓝色的天空连一朵白云都看不到,一轮红日照亮了太子您的寝宫,金碧生辉,寝宫周围金光四射,太阳光围绕太子您的寝宫金光闪烁,似雾里看画,这么好的天相,是帝王诞生的天相,这是天意啊!子继父业,新君上任,理所当然,更何况目前贼寇猖獗,为了大唐社稷着想,太子您就顺应天意登基吧!”“请太子顺应天意,登基吧!”在场所有的人包括四个一直站着不动的侍卫共18个人一起跪下请求太子登基。太子非常感动,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说道:“请各位平身,既然是天意,朕接受就是!”在场所有的人顿时大叫,欢呼雀跃,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于灵武郡城南楼登基继承皇帝位。此刻,群臣舞蹈,将士欢呼,广平王率领的骑兵军团突然唱起了不久流传到军中的一首军歌“金戈折断江山碎,皇权旁落百姓亏。鞭挞骁驹追穷寇,还我盛唐百媚辉......”歌声响彻云霄。登基典礼即简单又隆重,灵武的百姓奔走相告,官员们合不拢嘴,皇帝登基仪式完毕后,太子李亨却流涕唏嘘,悲不自胜。于是,宣布玄宗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改天宝十五载为至德元载;这一年是公元756年,新即位的李亨皇帝称肃宗,四十五岁。肃宗皇帝任命杜鸿渐、崔漪为中书舍人,裴冕为中书侍郎、宰相。裴冕、杜鸿渐、魏少游,崔漪、李涵这几个人由于力荐太子李亨登基有功,都在这个非常时期,由藩镇幕府僚佐而一跃成为朝廷重臣。他们非常感谢广平王李俶和公主李梦夕,由于他们两个在幕前幕后极力劝说,才有他们今日一身高官,英雄才有用武之地。从此,裴冕、杜鸿渐、魏少游,崔漪、李涵和卢简金等人成了广平王李俶和公主李梦夕事业上的好搭档。东方栖霞、莫沙洲也在军方得到了重用,东方栖霞升任前府大将军统领骑兵军团;莫沙洲升任前府侍卫统领负责保护肃宗皇帝的安全;梦夕公主升任前府特别顾问兼军事策划大将军,负责重大军机的进谏和策划,同时掌管骑兵军团包括女骑兵队的各项事务和训练;为广平王事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5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