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北魏至隋朝名臣,杨坚对李穆的态度如何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07:16:27

北魏至隋朝名臣,杨坚对李穆的态度如何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李穆的故事。

翻过无聊官僚体制,接下来就该分封了。这帮功臣把房子、车子、老婆、孩子全部身家都押上去,提着脑袋跟你打天下,不是为了好玩,就为奔个前程。这就像投资公司一样,公司上市了,就得按股份分红,这是理儿,说啥也没用。先搞了制度改革,大家就不说了,再不分封,真跟杨坚玩命。大隋朝的开国大典上,杨坚要分封的是三种人:第一类是帮杨坚打仗的。就是平三总管叛乱那些人,韦孝宽、李穆、王谊、梁睿、梁士彦、宇文忻xin、崔弘度、宇文述、杨素、李询等,这类人都是勋官;第二类是帮杨坚当上丞相的。就是搞政变,推杨坚上位那些人,像刘昉、郑译,卢贲这些人,这是杨坚走上皇位的基础,杨坚给这帮人的都是爵位;第三类是帮杨坚当上皇帝的。这类人是杨坚的心腹,高颎、李德林、杨雄、虞庆则等,这类人一水的职事官。

先说第一类。韦孝宽、王谊、梁睿三个人是平叛元帅,李穆左右时局,这四个人功劳最大。鉴于平叛第一功臣韦孝宽已经去世,杨坚重赏了另外两个平叛司令:王谊晋封郢国公,杨坚还把女儿兰陵公主嫁给了王谊的儿子,跟王谊做起了儿女亲家;梁睿平了蜀地的王谦,杨坚就让他镇守四川,成为封疆大吏。梁睿情商极高,觉得‘高鸟尽、良弓藏’是历史发展规律,自己是北周旧臣,而且拥兵守重镇,皇帝容易睡不着觉。梁睿思来想去的,跟杨坚上了奏折,急流勇退了,回家安享晚年。后来王谊的事实证明,梁睿确实够聪明。开国大典上要说最拉风的,当属并州总管李穆了。李穆的宝算是押对了。杨坚也没让李穆失望,第一功臣的位子给了李穆,把能给、不能给的荣耀全给了李穆。

先升官是肯定的,杨坚直接拜李穆为太师。(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师,古代三师、三公都只是一种荣誉虚衔,大部分时候用来追封死人。)李穆这次位列‘三师’,正儿八经活着的正一品,此外杨坚还允许李穆‘赞拜不名’,上朝跟皇帝说话,赞礼官要尊重李穆,不准直呼其名,这通常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才能享受的特权。不光给李穆升官,李穆家里的人全部封官。这可不是夸张,杨坚给李穆家人封官是按人头算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封官给爵。别说未成年的,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也一律给仪同三司。

有人问,这样算下来,李穆家当官的得有十几个吧?十几个?一百起,还只算省厅级以上的高官!这还没完,杨坚把硬菜放在了最后,给了李穆一个史无前例的荣耀。前面说过,李穆年轻时,曾经救过西魏扛把子宇文泰的命,宇文泰给了李穆一个铁券,俗称免死金牌。免死金牌这玩意儿一直是古往今来文臣武将的终极理想,在免死金牌面前,一切勋官、爵位都是浮云。但是免死金牌也不完美,一般限次使用,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李穆这个含金量极高:可以免十次死罪。

杨坚觉得李穆功劳这么大,十次哪够?杨坚专门给了李穆一道圣旨:“法备小人,不防君子。太师申公,自今虽有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文。”这个‘纵有百死,终不推文’,也可以叫‘非反不罪’,意思是:你李穆只要不谋反,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杀人我都不管。李穆这待遇比免死金牌、金书铁劵强多了,成为历史上待遇最拉风的开国元勋。不知道当年想支持尉迟迥的李崇,此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杨坚不像刘邦、朱元璋,拿了免死金牌,就跟拿了死亡通知单一样。杨坚这点上很实在,李穆一直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下面说行军总管级别的。这类人一般是郡公、国公爵位,像杨素封上柱国、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李询封上柱国,陇西郡公,赐帛千匹;宇文述封上柱国,进爵褒国公。平尉迟迥叛乱打的最猛,功劳最大的应该是那三个被李询打小报告的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梁士彦、宇文忻打的最勇猛,冲的最靠前,屡破尉迟迥大军,崔弘度杀了尉迟迥。按理说这三个人得的封赏肯定不能比宇文述少,至少也得封个国公级别的爵位。可是,事实情况却可怜的很。梁士彦最惨,平叛以前已经是亳州总管了,一方大员了。平叛后,却成了闲职,回家待业,这也埋下了隐患;崔弘度,理应首功,本该封国公爵位,可是没及时杀尉迟迥,导致尉迟迥死前大骂杨坚,影响不好,降爵一等,封武乡郡公,也回家待业。

三人里面宇文忻挺不错的,封英国公,右领大将军。为什么独独宇文忻没事?悄悄告诉你,这里面有道道。因为宇文忻跟杨坚是老交情了。在杨坚啥也不是的时候,宇文忻跟杨坚就是铁瓷儿,关系相当好。宇文忻能力又确实出众,深得杨坚信任。李询的小报告,杨坚信了梁士彦、崔弘度可能会反,很了解宇文忻,所以没当回事,开国后依然待他如故。一般故事到这儿就该结束了,可是故事不是历史,宇文忻最终跟杨坚还是闹翻了。因为一个人。这三个人里,最后结局最好的,竟然是嫌疑最大的崔弘度。

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郑人逃暑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人事部》

  注释:

  1.逃暑:避暑,乘凉

  2.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3.徙(xǐ):迁移

  4.衽(rěn):卧席

  5.以:为了,目的是

  6.及:直(到)

  7.至:助词不译

  8.暮:黄昏

  9.席:睡

  10.于:了

  11.从:跟从

  12.露:露水

  13.濡(rú):沾湿

  14.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15.去:离开

  全文翻译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短句翻译

  1.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2.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赏析

  短文寓意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太死板了。要懂得变通。

  作品出处: 《太平御览·人事部》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由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该书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十月。

  《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据说书成之后,宋太宗每天看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

  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代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作者介绍

  李昉 简介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今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

  门荫入仕,补任太庙斋郎、太子校书。后汉时期,进士及第,授秘书郎,累迁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世宗时期,出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担任中书舍人、给事中、知衡州。宋太宗时,担任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李昉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司徒,谥号“文正”。

  李昉工诗,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撰写诰命共三十余年,参与编写《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著有文集五十卷,如今已佚。

  李穆 简介

  李穆(510年~586年),字显庆,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出身陇西李氏。北魏至隋朝名臣,高平都督李斌之孙。

  出身将门,战功卓著。北魏时期,追随宇文泰消灭侯莫陈悦,迎接孝武帝元修迁都,授都督、永平县子。大统四年(538年),参加邙山之战,营救宇文泰于险境,封为武安郡公。北周建立后,得罪太师宇文护,罢官夺职。武成帝即位后,恢复权位,累拜上柱国、太傅,并州总管,封为申国公,家族子弟广被恩泽。北周末年,支持随国公杨坚担任相国、平定蜀国公尉迟迥叛乱和改朝换代,拜太师,赐予丹书铁券,拥有“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特权,支持迁都大兴城。

  开皇六年(586年),病逝于长安,时年七十七,加赠冀州刺史,谥号为明。

  徐铉简介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五代到北宋时期大臣、学者、书法家,江都少尹徐延休之子。

  徐铉十岁能文,不妄游处,与韩熙载齐名,合称“韩徐”。初仕杨吴,担任校书郎。再仕南唐,历任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跟随随后主李煜归顺北宋,历任太子率更令、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年,因事贬为静难军行军司马,病逝于任上,时年七十六岁。

  工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合称“江东二徐”。联合句中正、葛湍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参与编纂《文苑英华》,著有个人文集30卷,《质疑论》若干卷。徐铉在文字、诗歌、散文创作方面成就十分突出,《全唐文》《全唐诗》《全宋文》均收录有其作品。

成国公的隋朝成国公

梁士彦(515-586年),字相如,北周时期将领,封郕国公。
因灭北齐有功,封郕国公,进位上柱国、雍州主簿。周宣帝即位,除东南道行台、使持节、徐州总管、三十二州诸军事,略定淮南地。
隋朝建立,封爵不变,依旧是郕国公,以宿将被忌,召还京师,闲居无事,郁郁不得志,乃与宇文忻、刘坊谋反,欲取代杨坚为帝,事泄被杀。 李穆(510年―586年),字显庆,北周名将。
北魏时,追随宇文泰平侯莫陈悦之乱,后因推举迎接北魏孝武帝有功,被授予都督,获封永平县子。
后因救宇文泰有功,因此在北周平步青云。至北周末年,官至大左辅、太傅,并州总管,封申国公。其家族子弟亦广被恩泽。
北周末年,杨坚以外戚之身取而代之,建立隋朝。李穆在尉迟迥叛乱中支持杨坚平叛而握有功勋,被封为太师,获得赞拜不名、无反不死的殊荣和特权;并在杨坚迁都犹豫之际,上表支持迁都。
隋开皇六年(586年),李穆病逝于长安,时年七十七岁,谥号“明”。
后来,追改为郕国公。 李浑,北周申国公李穆第十子,字金才。仕北周,官至仪同三司,封爵安武郡公。入隋,历任象城府骠骑将军、行军总管、大将军、左武卫将军、右骁卫将军、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等。李筠死后,隋文帝杨坚以李浑袭封爵申国公,后改封郕国公。
后隋炀帝讨辽东,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宇文述知道后上书劝杨广杀李浑及李敏全家。杨广便下旨诛杀李浑、李敏全家,并剥夺其爵位。
唐高祖李渊称帝后,追封其为申国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