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乾隆四十三年,进入中年后的乾隆开始整理有清一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旧案,陆续为曾是清朝最震荡性案件主要人物,多尔衮、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将这些人或配享太庙或是恢复宗族地位。这里最敏感曾备受关注的人物要属曾经在“九子夺嫡”表现强势的八阿哥允禩,乾隆亲自将他的“八叔”予以平反,改变其父雍正对此处理的一切决定。
事情还要从乾隆祖父康熙时期说起。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下令召开满汉大臣会议,保奏皇太子。会前“特谕马齐勿预其事”,可见康熙不想叫马齐参与进来,也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但是马齐与国舅佟国维的暗中勾连下,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积极配合,全体朝臣共同保举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使得储位问题让康熙十分被动。气愤之下,康熙亲自将八阿哥胤禩招来问话说:“朕问八阿哥,你想当皇太子吗?”八阿哥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宫崎市定雍正帝》。此后不久,以马齐为代表的众大臣受到康熙的严厉惩处:“马齐本应立斩,以为众戒。因任用年久,不忍加诛。”马齐被革去大学士,交与胤禩“严行管束”,他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及其族人都受到牵连。这个“八阿哥”曾经因为绝对的支持力量让康熙一度废立太子中十分被动,甚至被气得老泪纵横。在两度废立太子时,八阿哥甚至以绝对优势得到了广泛支持。这也为雍正登基后首先处理“八阿哥”问题埋下了伏笔。
八阿哥胤禩能够得到广泛的支持是因为,他善于经营,有着非常广的人脉,康熙曾形容说“众人称之曰贤”,并且于几位兄弟关系融洽,这一点比其四哥胤禛更有优势。其手下人更是帮他主动经营,甚至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因找术士相面有“天子相”的舆论大造声势。八阿哥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 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署理内务府总管,这些不仅是康熙对八阿哥的培养锻炼,同时更是一种器重,这些都成了八阿哥想要在关键时刻一搏的主要原因。
当康熙提议群臣举荐储君时,对于参与会议的大臣一致推戴八阿哥时,还是让康熙大感意外说:“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你们应该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加亦甚轻贱,你们再慎重考虑”《圣祖实录》
因此八阿哥对康熙心怀不满,在康熙五十三年发生的“八阿哥献鹰”事件中,彻底导致康熙对这个八儿子的决裂。康熙在密云县附近打猎,因为母丧而未能跟随的允禩特意叫人给康熙送两驾鹰,谁知康熙收到鹰的时候,这两架鹰已经气息奄奄,康熙异常震怒,认为这是因为老八对于上次反对立他为皇太子而心生愤恨,把这个快死的鹰映射他自己来日无多,震怒之余康熙发表了长篇谕旨,随后宣布与八阿哥彻底决裂,父子恩义断绝。
直到四阿哥胤禛继位成为雍正帝,储位之争依旧并未全面停息,但随着胤禛逐渐掌控政治权利,这些势力才逐渐被雍正各个击破。雍正四年(1726)的正月初五,雍正发出上谕,一口气历数允禩的长文罪状,把他八弟的问题上升到对不起爱新觉罗家族和父皇的高度,决定开除他的宗籍,逐出宗室,进行圈禁,用他的解释便是:“若将此丧心败检不忠不孝之人仍留于宗牒之内,玷污天潢,臣何颜对越列祖在天之灵,又何以立万世子孙之鉴戒!”在分化瓦解允禩集团后,雍正最大的隐患得以全部清除。在清除兄弟后,舆论多指责他的刻薄,雍正对诸王大臣解释说:“朕之是非,有关皇考之得失,所以不得不谆谆辨白也。”作为登基以来帝国最大的执政风波,雍正对允禩极其党羽的态度也十分矛盾,既想剪除,又怕舆论,他对此特别强调说:“允禩或杀或养,朕未降旨,矣无必行正法或必予宽恕之念。岂有靠尔阿哥之名杀弟之理?阿哥惟须持大体,恪守为臣之道,朕或有措置。”《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
不久雍正将其削调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侮辱性称呼。大臣们按照雍正的指示,召开了特别审判会议,对阿其那的行为进行审议,最终列出阿其那十四条罪状,对他进行参劾。雍正最后下达判决:“阿其那犯下的所有恶行皆唯激怒朕,朕若加刑于他,天下之愚者必定以此将恶名加诸朕,如此则正中阿其那下怀,朕才不会上这个当。”几个月后,阿其那在圈禁中离奇去世。
乾隆登基之初的一个多月,年轻的乾隆便发出了一道震动天下的谕旨:允禩、允禟等人,虽然自己作孽,也已经死去,但是他们的子孙还是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如果继续把他们开除于宗籍之外,实在不公平。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人到中年的乾隆在持续恢复清朝几大争议旧案后,觉得有必要给其叔叔一并平反,因当时的罪名是查无实据的,在宫廷长大的乾隆深谙这种毫无亲情可言的兄弟关系的冷漠,另外这些曾经的震荡早已不存在,维护爱新觉罗家族进一步团结的必要和历史公正角度开展平反,具有进步意义。 如果当初乾隆为了笼络爱新觉罗家族所有成员,那么四十多年后的平反,则是随着时间的淡化,乾隆再次进行的以此宗族情感上的弥合,同时也有许多学者指出,乾隆事事与雍正对着干,登基之后全面否决了他爹生前部署,从儿子对父亲角度来看,确实够不孝。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由其第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看似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实际上这其中却也是心机不断,危险重重。在雍正即位之前,他的几位兄弟都是其政敌,其中以一母同胞的十四阿哥和八阿哥胤禩为首要竞争对手。雍正即位之后,对十四阿哥采取了严厉措施,但对于八阿哥胤禩则先采取怀柔措施,使其内心安定下来。
当然了,雍正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着一定的政治考量在里面的,因为八阿哥胤禩从小就受到了康熙的喜爱,而且一直以来都与朝廷中的大臣结好,培植的党羽也很多。所以,如果雍正帝在即位之后,就急忙将他打倒的话,那么势必会带来内政上的波动。
所以雍正在即位之后,为了稳定人心,就将其封为和硕廉亲王,兼理藩院尚书,后转工部。但是胤禩对雍正的恩惠并不感冒,毕竟自己是雍正即位前的政敌,所以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安定人心罢了。等到朝局稳定之后,他就会对自己下手。胤禩警告众人说道:
?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
事实证明,胤禩之言是正确的,在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帝皇位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便开始找各种借口将其亲王的爵位削夺,并将其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猪的意思,并将其子弘旺改名为?菩萨保?。同年九月初八,年仅四十五岁的胤禩去世。而关于胤禩的死,很多人都自觉不自觉地将其和雍正联系起来,并一度认为就是雍正派人秘密处死了胤禩。
在雍正眼里,胤禩就是名副其实的?阿其那?,是自己巩固皇权的绊脚石,所以非除不可。但是在一个人看来,并未如此。他就是雍正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
在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的时候,乾隆帝以胤禩并无悖逆之实,于是便下令恢复胤禩的原名(古代皇帝为避讳名字,所以在皇帝即位以后,兄弟姐妹的名字就得改变,雍正即位以后,胤禩就改叫?允禩?),恢复其宗室,并将其录入玉蝶。那么问题来了,雍正既然都说胤禩有悖逆之实了,乾隆为何要替他翻案呢?难道乾隆真的认为自己父亲雍正做错了吗?当然不是,乾隆的目的其实很明显。
首先就时间节点来说,乾隆如果认为是自己父亲做错了的话,那么为何不在刚继位,或者是即位不久之后就给其翻案,而偏偏要等到即位四十三年以后呢?难道是忘记了吗?实际上并不是,乾隆之所以给自己的八叔胤禩翻案,主要还是出于对政治上的考量。
通过看雍乾两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乾隆朝对雍正朝的很多政策方针也好,还是对处理的案件也罢,都或多或少进行了重新处理。譬如雍正朝对朝廷官员十分严厉,但是到了乾隆朝的时候,又开始恢复到康熙朝时期的柔和政策。在雍正朝,很少出现贪污腐败的官员,但是在乾隆朝确实层出不穷,其中和珅就是典例。那么为何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朝廷官员已经受够了雍正朝的严厉制度,如果乾隆朝仍然沿用此制度的话,那么势必会出现暴动,所以乾隆即位以后便大改自己父亲生前制订的很多严苛制度。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
我们说回胤禩的事件上来,此时的乾隆为何要替自己的八叔翻案呢?如果是出于政治考量,那么又是出于怎样的政治考量呢?如果熟悉这一历史时期的朋友就应该知道,乾隆不仅只对胤禩翻案,还对多尔衮等皇室宗亲翻案。
而乾隆之所以会为这些人翻案,还是为了统治的需要。首先来说,乾隆通过评价前朝的功过是非,从而来粉饰自己当朝的太平盛世之状。其次,乾隆通过平反、翻案来更好推行自己的怀柔政策,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我们要知道,这些案件最长的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之久,最短的也已经长达几十年,期间的恩怨纠葛早已经被时间冲淡了,剩下的只有所谓的皇亲血脉关系。乾隆为这些人翻案平反,其目的就是为了缓解与宗室之间的关系,让其更加的支持自己的统治,从而巩固统治的内部根基。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乾隆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展示给天下人看得,让百姓看到清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已经化解了,现在的大清王朝是团结一致的,是坚不可摧的强大帝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4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