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将军大肚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看一些古代的影视剧中,会发现那些将军,大多都是身材匀称,力量感十足,甚至还有着若隐若现的肌肉存在,很少会看到一身肥肉的将军,不自觉的,我们就会在脑海中觉得古代的将军一定都是这种身材,都拥有着健美的体魄。
但是,看一些古文的插图或者古画就会发现,画中的将军似乎和我们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他们一般都是有着高大、健硕的身躯,但是肚子却格外的突出。这一点在"千人千面"的秦始皇兵马俑中也有体现,只要是地位越高的兵俑,他的肚子就越大。
兵马俑
由于兵马俑的盔甲身体部分是上片压着下片,到了高级军官的将军俑的时候,衣服的上片已经压不住下片了,"将军肚"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
那么,在古代是武力值越高肚子就越大,还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呢?
专家们曾经在出土的秦简中发现,秦兵好酒,通常会在战前、战后有大量饮酒的习惯,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上战场,士兵和将军们压力都很大,用酒缓解压力、庆贺胜利无可厚非。
但是,除了秦人饮酒之外,古今中外的士兵都有着饮酒习惯,但是为什么古人会出现"将军肚"呢?
实际上,还是跟打仗有关,在战场上,要跟敌人面对面进行殊死搏斗,在体脂相近的情况下,体重越重,意味着肌肉量越高,相应的,力量也就越大,战斗力也就越高。
力量大,体重高在近战格斗中对那些小体格的士兵意味着是降维打击,跟今天格斗竞技中分重量是一个道理。
将军肚
除此之外,将军们的肚子可不是山珍海味胡吃海塞吃出来的肥肉,而是有着厚厚肌肉的"将军肚"。因为古代交通运输能力有限,所以在没日没夜的急行军过程中,没有厚厚脂肪的保驾护航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
史书中曾经这样记载,魏国名将吴起的军队每次出战的时候要披上三层重甲,满弓拉力达到十二石的弩,更别提还要拿着长戟、佩剑、箭矢、和自己三天的口粮,不仅要承担铠甲和武器的重量,还要应对急行军的消耗。 再加上他们长期骑马,对于腰腹力量的要求较高,这样大的运动量,没有足够的力量和足够的脂肪储备是做不到的。
古语中的一个词"五大三粗",用到现代人身上,别人可能会生气,认为你是对他们身材的一种"歧视"。实际上,这是古代军士的理想的标准身材。"五大"指手大、脚大、耳大、肩宽、臀肥;"三粗"指腰粗、腿粗、脖颈粗!虽然跟现在印象中的军人形象不太一样,但是的确是古代武将的完美身材的模板。民族英雄岳飞的画像也是这种大肚形象。
古代武将
除此之外,这种审美观还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水浒画谱》中,林冲就是一个典型的"大肚腩"形象。
这种选择实际上是出自实战考虑的习惯,"脂包肌"是战斗力、力量、耐力的结合,对于他们来说,单纯的训练肌肉性价比很低,从动物的角度去分析就很好理解了,冷兵器时代,常年征战,脂肪多能储存能量,并且,脂肪厚也能保护自己,万一被刀剑所伤,只会伤到脂肪层,不会伤到重要的部位。
并且,在《囚徒健身》中也曾经提到,如果用体操和哑铃和锻炼的话,练出来就会是全腹肌,这一定是个大粗腰,跟那种为了美观、只锻炼前面的腹肌是不一样的。
将军肚
所以,将军肚还是很有作用的,只是现代人对它有点小小的误解而已。
我们现在了解古代人物的资料多数都来源于历史遗留的一些画像,但是也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就是为什么多数武将的画像都是大腹便便,这些人都是上战场的大英雄,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反倒成了胖子?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有这样几种看法,第一种是在画像的时候,这些将军们的年纪都已经比较老了,人上了年纪发福是很正常的事,毕竟一般能达到将领这个级别的也多数都是上战场杀敌后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才取得将军的称号,自然年纪就大了,慢慢地胃口也好,自然就变胖了,就像我们现在的人们,年轻的时候运动的多就瘦,年纪大了新陈代谢慢也就容易发胖。
第二种看法就是一般人到了将军这个级别的时候就很少亲自上场冲锋陷阵了,我们看三国的时候,感觉上战场了多数都是将军先出去单挑,然后再打仗,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打仗不是这样的,将军要到战场,但是并不是上场厮杀,而是指导士兵排军布阵,指挥的人肯定是要坐镇大后方的。
第三种看法就是这是画师的一种习惯,古人一般会认为有一个粗壮的腰围会让人看起来力气更大,而且重点是能够看着有威严,如果一个武将身上穿一件袍子,腰身很粗就会看起来更厉害。而且人们一般讲道,如果有画像资格的将军都要被封神的,他们的画像都是被后人想象出来的,并且按自己的理解画的,自然会统一成这样的将军肚形象了。
古代将军画像为什么都是大肚子
古代的画像很多都是大肚子,尤其是看那些武将的画像时,也许会发现,武将们普遍都是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尤其那肚子,挺得老大,就连唐太宗李世民、朱元璋等武将出身的皇帝也都是如此。
按理说都是行军打仗,力能扛鼎的将军,不应该是全身肌肉,高大壮硕吗,为何会有啤酒肚呢?
这如果放在现代,显然是很降分的身材,同时,也让我们不禁疑问,古代将军们的身材真都是这样的吗?
古代画像,尤其是将军们的画像相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身着一身威武霸气的盔甲,手握战刀,或坐或立的画像。而那一身的盔甲就是他们身为武将的名片一般,盔甲的好与坏,做工是否精良,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但挺着这么大肚子的将军还能上得了战场吗?
实际上,古代将军大部分还真的就是这个形象,而且那一身的横膘外加挺着的将军肚一点都不耽误他们在战场上杀敌,反而还是他们的优势呢。
古代战争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战场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没有那么先进的防弹材料,在万军从中厮杀起来,为了提高防御力,将士们都要穿上厚重的铠甲。而且真正的古代战场跟我们现在电视剧里演的可是完全不同,并不是刀划到身上就直接死了,而是断手断脚比比皆是,身上被砍得都是口子,往往一场大仗下来,受伤的要远远比战死的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支拥有良好铁甲,武器十分先进的国家精锐部队在对战毫无盔甲可言,武器也是以竹耙、棍棒为主的农民军时,往往可以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原因了。这不光由于他们个人的单兵作战能力突出,战法得当,主要还是他们的武器和盔甲要比农民军强上太多。
关于这一点如果放在攻城战时就更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密密麻麻的箭弩,武艺的高低甚至阵型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一身能顶得住怒射得好盔甲才是攻上城楼的致命要素。所以,在古代,盔甲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乃至一支军队的伤亡以及战斗力。
而在制材落后的古代,盔甲的好坏程度基本上就他们的厚薄程度息息相关,越厚的铠甲防御力越强,当然也就越重。
根据史料记载,在盔甲已经比较先进的宋代,一个普通士兵还要身着重达50斤的铠甲,而那些将军就更不用说了,算上武器,负重八十几斤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些甚至连带装备在一块,要达到一百多斤,试问,这么重的铠甲和兵器穿戴在身上,没有一身好力气能行吗?
普通人不要说上战场杀敌了,就连穿上这身铠甲都困难。
所以,古代在选拔将领乃至于征召普通士兵时,也都是以力量和魁梧程度来作为主要标准的,考取武状元的举子们,必须能拉开八力到十二力的硬弓才行。明朝大将郑成功在为自己的精锐部队“铁人军”筛选士兵时,叫每个将士必须抱着上百斤的大石墩在校场上绕一圈,过不去者直接淘汰。
那么力量的大小就和胖瘦程度有着直接关系了,古代人没有现在这么安逸,习武出身的更是从小就要劳作,如果还能长得那么肥硕,自然身上的肉都是非常结实的。能拥有一身魁梧雄壮的身材,力量自然也就非常大了。所以,古代的那些将军们,只要是习武出身的,基本都是膘肥体键、膀大腰圆,只有这样才能上得了战场。
肌肉形状与力量没有太大关系
而且根据科学统计,人的力量与肌肉形状和是否有肚子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个肌肉练就得非常漂亮的健美冠军,只是在现代人眼里很漂亮罢了,其真实的力量不见得会超过古代那些大肚将军,而古代将军们因为没有那么多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无法锻炼出现代人那种八块腹肌,所以魁梧的人也就大多挺着个啤酒肚。
不过,在古人眼里,只要是膘肥体键的人就算是魁梧雄壮,是力量的象征。甚至对于对于一个武将而言,如果不够肥硕,不够魁梧的话,还是很没有面子的事。至于肌肉、身形如何,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
当然,古代将军们的画像也是有例外的,譬如虞允文、曾国藩一类文人出身的将军,相比之下,他们在画像上就显得瘦弱得多。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弃笔从戎的文官,体貌瘦弱也是正常,而且他们也不会引以为耻。但是像这一类的将领往往也不会驰骋沙场,他们更重要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相当于现在的作战参谋一般。
因为古代的画像不但为了记录将军们个人的相貌身型,也是为了留给后人们看的,对于一向注重身后评的古代人而言,自然谁都想给后世留下一个好印象。
既然是习武出身,身材高大魁梧甚至比相貌还要重要,所以那些相对并不魁梧的武将也会私下叫画师们给他们画得更“气蕴山河”一些,这样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是留给后人们的印象会很好,也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所以,那些流传下来的武将画像中,不乏也有很多不像本人的,他们只是顺应当时人们的眼光而是随大流儿似的画得膀大腰圆,就和现在的照片被用了PS一个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4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