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丈夫驾崩后被婆婆逼死

以史为鉴 2023-06-24 06:35:05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丈夫驾崩后被婆婆逼死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阿鲁特氏的故事。

清朝一共有12位皇帝,被封为皇后的有29位。她们有的是死后被追尊,有的还没来得及看到丈夫登基,有的并不受宠爱,但不管怎么说,除了乾隆的继后与同治皇帝的皇后之外,大多都是幸运儿。这两位才是悲情皇后,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又是最悲情的。

阿鲁特氏的家族虽然不算是豪门,但她的祖父赛尚阿却让其突然兴起。赛尚阿是咸丰的第一个宠臣,首席军机大臣,荣耀无比。可惜的是,这位书生志大才疏,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手足无措,屡遭败绩,最后被咸丰革职。然而,赛尚阿的儿子崇绮却在家族寥落之时,考取了清朝140多个状元中唯一的旗人状元。

这样一来,阿鲁特氏的家族终于再次振兴。阿鲁特氏参加选秀的时候,其实竞争压力非常大。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但慈禧当时更青睐富察氏,因为那个女子青春活泼,更像年轻时的自己。一般情况下,慈安是不与慈禧相争的,但在立皇后这件事上,她却异常坚定,始终认为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阿鲁特氏才是良配。

而且,还是因为崇绮是状元公的缘故,阿鲁特氏最终赢得了关键的胜利。她被立为了同治的皇后,然而,这却也为她的人生埋下了悲情的伏笔。

同治对这位皇后,内心是比较满意的,也是他点头同意的。然而同治却是清朝最顽劣的皇帝,有点像明朝的正德,喜欢出宫寻花问柳。据说他十九岁去世,就是在外面染上了花柳病。同治一死,阿鲁特氏马上就成为了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是因为同治驾崩之后,因为膝下无子,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按理来说,两宫太后当然要从宗室之中选出一人,过继给同治当儿子,这才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然而,如果这样的话,那临朝听政的就该是阿鲁特氏。因为没有哪个朝代,小皇帝年少,是由祖母垂帘的。

这是慈禧说不能接受的,因此她将让亲妹妹的儿子载湉立为皇帝,并且继承的是咸丰的香火。这种兄终弟及的方式,就将阿鲁特氏排挤到权力之外。

尽管如此,阿鲁特氏的存在,对于慈禧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野史上甚至传言,阿鲁特氏当时是怀有同治的骨肉的,但慈禧为了私欲,竟然将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害死了。虽然这个说法,既没有史料支撑,也不合情理,但从中可以看出慈禧与阿鲁特氏的关系相当紧张。

阿鲁特氏当皇后时,慈禧本来就不喜欢,同治驾崩后,慈禧更是对阿鲁特氏百般刁难,让她在后宫之中难以生活。这从许多旗人、宫人的回忆性笔录中都有提及。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阿鲁特氏在无法忍受慈禧的凌辱时,曾经迫不得已地说:媳妇好歹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还请圣母给我留点体面

也有人说这是慈禧在向惇亲王奕誴抱怨阿鲁特氏无礼,想废掉她时,心直口快的奕誴直接说:想要废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必须也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才行。

不管是哪个版本,这种话都深深刺痛了慈禧。因为在清朝,只有皇后才是坐着八抬大轿从乾清门入宫的,其她嫔妃包括慈禧都没有这个待遇。

阿鲁特氏在宫中实在忍受不了,就去找自己的父亲想办法。可是,崇绮虽然满腹诗书,却也很难解开婆媳关系不好这个千古难题。阿鲁特氏看到父亲也束手无策,提出要为同治殉葬,崇绮竟然满口答应。皇后又问崇绮该怎么死,崇绮跪在窗外,哆哆嗦嗦地提议:不吃行不行。

皇后虽然被慈禧所逼,但最后让他走上绝路的,就是父亲的这句话。这个故事是著名书法家启功说起的,崇绮是他的三外曾祖父,相信他们家族确实口口相传。

哪怕是皇后,哪怕是儿媳,只要阻拦慈禧的权力,只要不合慈禧的心意,那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慈禧的性格,也是当时后宫的局面。

很讨慈禧喜爱的富察氏,为什么只被封了个妃子而没被封为皇后呢?

同治皇帝大婚前,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都为他选定了一位皇后人选。慈安太后选的是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大学士赛尚阿的孙女。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是清朝第一位蒙古籍状元,阿鲁特氏的外祖父是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阿鲁特氏具有爱新觉罗皇帝血统。当时她18岁(虚岁19岁),比同治皇帝大两岁,为人端庄娴静,知书达礼。

而慈禧太后相中的是员外郎凤秀之女富察氏,富察氏年仅十三岁,但她娇美俏丽,活泼可爱,很中慈禧太后的意。慈禧太后希望选个年纪小的皇后,当童养媳养着,好控制,好调教,会十分听话。

两宫皇太后争执不下,最后决定让同治皇帝选,同治皇帝选谁就是谁。

慈禧太后自信的认为,自己选的富察氏比阿鲁特氏年轻,比阿鲁特氏漂亮,皇帝难过美人关,同治皇帝一定会选择自己意中的富察氏。

没想到同治皇帝选的皇后居然是阿鲁特氏。

同治皇帝选择阿鲁特氏为皇后,一是他和嫡母慈安太后很亲近很尊重,情同母子。爱屋及乌,所以他喜欢慈安太后选的阿鲁特氏。第二,他也认为德才比美色重要,娶妻娶德,娶妾娶色。

富察氏没能当上皇后,却被封为慧妃,而跟她同时进宫选秀的三个姑娘,两个被封嫔,一个被封贵人。虽然不能给富察氏皇后的地位,慈禧太后还是给了富察氏宫里最尊贵的妃子的地位。

大婚后,同治皇帝和皇后阿鲁特氏相敬如宾、夫妻恩爱,令慈禧太后十分恼火,慈禧太后对同治皇帝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

同治皇帝不得违背慈禧太后的话,不能常去探望皇后,恩爱夫妻被慈禧太后棒打鸳鸯,两个人都十分伤心。于是同治皇帝迁怒于慧妃富察氏,慈禧太后越是让他亲近慧妃,他偏要冷落慧妃。

从此慧妃富察氏开始守寡的日子,一年多后,同治皇帝驾崩,慧妃是守活寡守死寡,但是地位却坐着火箭向上升,慧妃由妃直接晋封为皇贵妃,连升两级。同治帝刚驾崩半个月,慈禧太后又加封慧妃为敦宜皇贵妃。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寿之前,又册封慧妃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的封号,在清代仅此一例。

虽然当了寡妇,没有了丈夫,也不会有孩子,但是慧妃在宫里的日子过得很好,因为慈禧太后宠爱她,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倍受恭维尊敬。

在同治皇帝驾崩之后,富察氏又活了三十年,而皇后阿鲁特氏早在同治皇帝驾崩之时就被慈禧太后逼死了。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慧妃病逝,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淑慎皇贵妃。

慧妃富察氏和皇后阿鲁特氏谁更幸福,很难说。阿鲁特氏得到皇后的尊荣和丈夫的爱情,而慧妃得到了一生平安和荣华富贵以及在宫里不受气的顺畅日子,活到了寿终正寝。

同治的皇后阿鲁氏是怎么死的?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是绝食而死的。
  同治皇帝死后,阿鲁特氏大恸大悲,不思饮食。“今古悲欢终了了,为谁合眼想平生”。干脆吞金自杀,不料获救得生。
  阿鲁特氏被抢救暂缓,又绝食。
光绪元年二月,同治帝死后75天,年仅二十二岁的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蒙古正蓝旗,清状元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同治十一年,迫于压力,慈禧封她为皇后。因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以及她不顺从逢迎慈禧,使慈禧视若寇仇,时常刁难她,同治死后不满百日,她愤然自杀于储秀宫。1879年与同治帝同葬于惠陵。

清史揭秘:清朝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氏是怎么死的?

  清朝皇帝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于是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17岁,皇后19岁。又册富察氏为慧妃。那么阿鲁特氏的死和慈禧有什么关系呢?同治皇后是怎么死的?接着往下看

  皇后的祖父为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皇后的父亲崇绮,是有清一代惟一的“蒙古状元”,是有清一代满洲、蒙古以汉文获翰林院编修的第一人。满蒙士林,以其为荣。同治九年(1870年),选侍讲,后充日讲起居注官,再调盛京将军。义和团事起,崇绮同朝廷勋贵多人信仰,事败之后,随荣禄走保定,住居莲池书院,自缢而死。崇绮妻,瓜尔佳氏,在京师陷落时,阖门死难。

  皇后出身于官宦名门、诗书大家,自幼习书达礼,性格耿爽,不善阿谀。据记载,皇后阿鲁特氏“雍容端雅”,“美而有德”,且文才好。皇后幼年在家,崇绮亲自授课,读书聪颖,十行俱下,“后幼读书,知大义,端静婉肃,内外称贤。及正位六宫,每闻谏阻,自奉俭约,时手一编”。她被册为皇后,同治帝很喜爱她,也很敬重她,据说不久怀有身孕。慈禧皇太后不喜欢这个皇后儿媳妇,常找碴儿难为这位小皇后。慈禧不许她与同治皇帝同房,而要同治对慧妃好。同治帝不敢违抗,但他不喜欢慧妃,只好赌气独宿养心殿,生活寂寞寡欢。因为慈禧处处刁难,皇后日子过得很不舒心。同治病重,皇后护侍,也遭到慈禧的诃责。据说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留媳妇的体面!”慈禧一直以侧居西宫为遗憾,也为咸丰临终前没有册封自己为皇后而不满。慈禧动怒,同治被吓晕,病情加重。慈禧见状,才未对皇后动刑。

  同治死后阿鲁特氏自杀未遂

  同治之死,慈禧将责任栽到皇后头上。皇后阿鲁特氏见同治皇帝死,大恸大悲,不思饮食,吞金自杀,获救得生。皇后之父崇绮,奏告慈禧皇太后。皇太后回答:“可随大行皇帝去罢!”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称大行皇帝,就是说可以随夫殉死。崇绮将此话告诉女儿。而且慈禧不为同治立嗣,却让同治堂弟兼姨表弟载氵恬继承皇位,实际上是不为皇后留余地。皇后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同治帝死后75天,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年二十二。野史或谓:皇后阿鲁特氏怀孕,慈禧恐其生男孩,将来缵(zuǎn)承大统,自己不能垂帘听政,故逼其死。

  阿鲁特氏简介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1646)到光绪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举行过科举殿试112科,取中状元114名(有的书说113科,状元113名)。在这114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着凤舆,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清门,穿过天安门、端门、午门,抬进了坤宁宫,与大清入关后第八帝同治帝喜结良缘,成了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这位状元就是大清“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惟一获得状元桂冠的蒙古状元崇绮。这位状元的女儿就是后来被谥为“孝哲毅皇后”的阿鲁特氏。

  阿鲁特氏生于咸丰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时,比同治帝大2岁。其父崇绮端雅,工诗善画,多才多艺,文化造诣极高。孝哲皇后出生于这样的文化家庭,受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修养也很高。有书记载,孝哲皇后“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她受父亲的影响,字也写得很漂亮,尤其是能用左手写大字,备受时人称赞。《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孝哲皇后的诗:

  咏同治皇后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珣、瑜指珣妃阿鲁特氏和瑜妃赫舍里氏。意思是珣、瑜二妃虽有倾国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却逊于善长左手写字的中宫皇后。孝哲皇后喜好文学,对著名的唐诗能“背诵如流”。平时她“气度端凝,不苟言笑”,“曾无亵容狎语”,颇有母仪之风。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出众的皇后却不能讨得婆母慈禧的欢心,在宫中受尽了虐待和 *** 。慈禧为什么不喜欢这位儿媳妇?事情还得从同治帝立后开始说起。

  婆媳不和,备受虐待

  大婚后,阿鲁特氏与同治帝恩爱情笃。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中,在宫中广布心腹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言行举止。慈禧见同治帝很少到慧妃宫中去,慧妃遭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颇为不满,便将同治帝召来,说:“慧妃贤慧,虽屈居在妃位,宜加眷遇。皇后年少,未娴宫中礼节,宜使时时学习。帝毋得辄至中宫,致妨政务。”慈禧严重地干扰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对于慈禧的话,同治帝不得不听,但又不想与他不喜爱的慧妃亲近,所以干脆就独居乾清宫。新婚的阿鲁特氏独居宫中,形单影吊,郁闷不乐。慈安便时常将她召到钟粹宫,和她谈心拉家常,百般安慰。同治帝非常敬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夫君。阿鲁特氏每次见到皇上,必笑脸相迎,慈禧反倒说皇后“狐媚以惑主”。

  阿鲁特氏自入宫以来,处处小心谨慎,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见到她,总是气不打一处来,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阿鲁特氏心中着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责怪她“妖婢无夫妇情”。同治病势垂危之际,阿鲁特氏偷着去看望,并亲手为同治帝擦拭脓血,慈禧又骂她“妖婢,此时尔犹狐媚,必欲死尔夫耶?”阿鲁特氏左右为难,怎么做也讨不出好来。据《崇陵传信录》载,一次阿鲁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着眼泪倾诉独处宫中、备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说:“卿暂忍耐,终有出头日也。”小夫妻的这些话被尾随而来、在外偷听的慈禧听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闯进宫来,抓住阿鲁特氏的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并扬言要备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睁睁看着皇后惨遭 *** ,又急又气又害怕,竟昏了过去。慈禧这才饶了阿鲁特氏。崇彝写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一次,慈禧萌发了要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的想法。于是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咸丰帝的五弟敦亲王奕譞召来,商议此事。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废阿鲁特氏之心才作罢,但却由此深恨敦亲王奕譞。

  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没必要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且,她有意无意地几次 *** 、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锐。一次,阿鲁特氏陪慈禧看戏,“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一来阿鲁特氏表现得不听话,不顺从,二来反衬出慈禧好淫乐,格调低俗,从而加深了对阿鲁特氏的怨恨。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要处处讨慈禧欢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则于己不利。阿鲁特氏则表示:“敬则可,则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慈禧是通过选秀女进入皇宫的,最忌讳别人提从大清门而入,大清门是她心头永远的痛。有人将阿鲁特氏的话偷偷地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蔑视自己,因而对阿鲁特氏“更切齿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氏,最后将她逼上绝路,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氏是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端华是咸丰帝临死时任命的赞襄政务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慈禧的死对头,后被朝廷赐死。慈禧因而迁恨阿鲁特氏。

  还有人说,慈禧闻知阿鲁特氏怀了孕,怕生了皇子,立为嗣,阿鲁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帘听政了。

  还有的说,慈禧怕阿鲁特氏把自己违背同治帝遗诏立皇子的秘密揭发出来,故将她置于死地。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五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两宫皇太后发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仪,著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二月二十日寅刻,阿鲁特氏崩逝于储秀宫,年仅22岁,距同治帝死仅75天。

  阿鲁特氏为什么要死,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靠山已无,生路邈茫。同治皇帝是阿鲁特氏惟一的靠山和希望。在同治帝活着的时候,尚备受慈禧的虐待和 *** ,同治帝死了,靠山也就倒了,生活的希望破灭了。二是处境尴尬。同治帝死后,慈禧不为他立嗣,却立同治帝的堂弟载湉(也是慈禧外甥)为嗣皇帝,承继咸丰帝为子,这就将阿鲁特氏置于处境尴尬的皇嫂之位,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来中宫皇后拥有的权力和尊贵地位。将来光绪帝立后以后,阿鲁特氏的地位更为尴尬,这是有清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角色,这在客观上把阿鲁特氏推向了绝路。

  阿鲁特氏死亡当天,两宫皇太后谕内阁:“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这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说得含糊不清,难以让人信服。

  阿鲁特氏年仅22岁,平时也没有什么病,怎么会突然死去呢?很显然不是正常死亡。关于她是怎么死的,在当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这种说法比较广泛,影响较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清代纪事年表》、《庸盦笔记》等也持这种说法。

  吞鸦片而死。《清室外纪》持这种说法。

  服毒药而死。《德宗承统私纪》如此记载。

  无论哪种死法,均属于自杀。据说在阿鲁特氏自杀之前,她的父亲崇绮进宫去看望她。见女儿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肿了,于是上奏慈禧,请示应该如何办。慈禧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就是皇后可以殉夫。这时正巧女儿写来了一张字条,征询她现在应该怎么办,崇绮便在字条上批了一个“死”字。未几,阿鲁特氏便死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4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