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明朝忠臣于谦的文章。
自古忠臣良将,为官清廉者,都会受百姓爱戴,这些人有能力,严于律己,不贪污不受贿,一心只为国家和老百姓。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清官有时会被冤枉,甚至被皇帝冤杀。明朝的于谦,就是一位这样可歌可泣的官员。
当时朝廷中有宦官王振当权,所有大小官员敢怒不敢言,都对王振毕恭毕敬,只有于谦不对王振献媚送礼,得罪了王振,被王振陷害,险些被杀,后来三个省的百姓和官员全都为于谦求情,才得以官复原职。
正统十四年,正统皇帝被王振迷惑,御驾亲征发动了对瓦剌的战争,结果在土木堡惨败,就连正统皇帝都被俘虏。
消息传来,大明的朝堂一片混乱,很多大臣根本毫无办法,只会一味的哭泣,而于谦保持清醒的头脑,推举景泰皇帝登基,主张力战瓦剌。
景泰皇帝采取了他的意见,并授予他兵部尚书。于谦亲自备战,甚至亲自上战场杀敌,终于打败瓦剌大军,扶大夏于将倾,挽救了大明王朝。
后来瓦剌用正统皇帝威胁于谦,让他投降,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拒绝了瓦剌,因此也得罪了正统皇帝。
景泰在位时,事事以于谦为的意见为准,于谦上马能安邦,下马能辅国,在朝廷中威望极高。
后来景泰皇帝驾崩,正统皇帝复位,记恨于谦当时没有救他,又加上奸臣石亨等人的陷害,于谦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天顺元年被冤杀了。
相传就在于谦被杀的当日,全国百姓跪着送他最后一程,刽子手不想杀害忠臣,又没办法交差,只好自杀,就连上天也乌云密布,下雨,就好像在为他哭泣一样。
大明王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它一直秉承着朱棣留下的旨意,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便是最好的写照,历代帝王也都一直延续着这个理念,除此之外手下大臣也不乏精兵悍将,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则被后世称为大明王朝第一功臣的于谦。
于谦是一位军事家,同样也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文天祥为标榜,与岳飞元帅齐名,先后领导了保卫京师之战、夺门之变、铲除宦官等功绩,朝廷上下无不敬佩。然而最终却被自己奉献一生的明王室给杀害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
于谦从小就有鸿鹄之志,他把报国当作是自己一生的目标,在明宣宗时期,王爷朱高煦起兵造反,是他帮助宣宗击溃了朱高煦。
在土木堡之变后,身为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的五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在这国家危难之际,大臣于谦挺身而出,他支持朱祁镇之弟朱祁钰登基,并且还驳斥了南迁的逃跑主义言论,并积极的组织了军事力量,与瓦剌决战于北京城外,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不向权贵折腰,坚持自己的原则,深受老百姓爱戴,使得大明王朝逐渐走向了中兴,可以说他一直在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梦想。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于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了上皇,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并恢复了其帝位,在宣谕朝臣以后,便立即把于谦以及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以及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
行刑那天全城的百姓都来到现场,看着被五花大绑的于谦后,许多人都流泪了,于谦死后,行刑的刽子手因为心怀愧疚,自刎身亡。
后来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奉命抄家,但到了于谦家中,却发现家徒四壁,除了皇帝赏赐的蟒袍跟剑器外,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不禁也落下了泪,久居深宫中的皇太后刚开始不知道于谦被处死,后来才得到消息,为此叹息哀悼了好几天,再后来,英宗也后悔了。
可以说于谦的死是大明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如果他不死,大明的格局走向也不会偏离,如果他不死,百姓也可多享受两天好日子,不过一切的一切都随着他的死亡消失了,但是他的事迹却一直流传下来,让我们后人去学习,他的形象也会被铭记在所有人心中
天顺元年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于谦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石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于谦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石亨的功劳并不比于谦大,而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于谦推辞,皇帝不准。于谦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石亨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石亨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于谦弹劾,和内侍曹吉祥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4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