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帖木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402年,东亚的大明帝国,经过四年厮杀后,“靖难之役”终于以朱棣攻破南京为标志宣告胜负已定,朱棣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
这一年,西亚也在进行着一次决战,自称是成吉思汗后裔的帖木儿,率15万大军,跟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对决。“安卡拉战役”爆发。帖木儿再次把蒙古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战定乾坤,俘获了号称“雷神之锤”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帖木儿帝国,成为了横跨中、西亚的新霸主。
随即,帖木儿就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发誓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荣耀,开始着手远攻大明帝国。
两年后,公元1404年,帖木儿在首都撒马尔罕,手指着大明帝国使者的鼻子怒喝:“你们的猪可汗(朱棣)叛父害侄,是一个大混蛋!我要去讨伐他!”年底,帖木儿便亲率20万大军,踏上了远征大明的路程!
此刻的朱棣,也在对着手下怒吼,要求尽快解决和处理,自山西向山东、河北等地移民的问题。因为经过靖难之役后,这两个地方已是“兵燹屠戮,居民罕有孑遗”,由此“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的传说,拉开序幕。
公元1405年的一月底,帖木儿大军的前锋,到达了今日的伊犁地区!一时间,东、西亚,两大霸主的决战,似乎马上就要开始了。而此刻的明朝却毫无准备。但就在此刻,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第一件:帖木儿的老对手,金帐汗国(统治着俄罗斯)的大汗:脱脱迷失,派来了使者,不但奉帖木儿为蒙古老大,还表示效忠。这可让帖木儿大喜非常,因为脱脱迷失,是正宗“黄金家族”后代。而帖木儿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至今都没有定论。
第二件:帖木儿的孙子,右路军的统帅,哈里.苏丹,竟然行军和恋爱两不误,喜欢上了一位黑人女仆。这让帖木儿大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强令:必须在2月下旬,推进到距大明国土400里处的“别失八里”。
但可惜,一切也就到此结束,因为帖木儿在2月18日病死了!虽临死前高喊:“不要向敌人示弱,握紧手中的剑。”可惜他一死,远征大明就立刻化成泡影。
再说朱棣,直至帖木儿死后一个月,才得到了帖木儿远征的消息,急命甘肃总兵宋晟密切注意。可惜帖木儿已死,两大军事天才,两大霸主之间的决斗就如此,不可思议的在最后一刻,擦肩而过。那么这是帖木儿的幸运,还是朱棣的幸运呢?
无论从哪方观察,显然都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明军初期大概率的会败给帖木儿大军,因为毫无防范。除非此刻宋晟能力挽狂澜。但参考此刻的宋晟已年老,所以战胜帖木儿的概率比较低。
以当时明军的战力来推算,坚守重要城池,待援助,这个概率应是比较高。但无论能否坚守住,有一条必会随后实现,那就是朱棣必会亲征。所以真正的较量,是随着朱棣亲征才开始。
一旦战局进入到此刻,帖木儿就会暴露出诸多问题了。而蒙古骑兵也不会如“安卡拉战役”时,发挥出那么大的作用,朱棣手中,红衣大炮横炸,火枪排射,早就成了对付骑兵的最有效的战术。
因此来言,只要战局进入相持阶段,战况必会向着明军有利的方向扭转。
一则,朱棣是主场作战,后勤补给比帖木儿强太多。而这正是帖木儿最脆弱的地方。因为在行军途中,帖木儿的后勤情况就是,“又驱牝骆驼数头,如饷乏,则餐其乳以济饥。中途遇大雪,士马僵毙”,这种状况就注定了帖木儿的最优选择,就是速战速胜。其次是以战养战,但也是非常脆弱的。
二则,朱棣正是当打之年,才42岁。帖木儿却是65岁了。而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是首屈一指,丝毫不亚于帖木儿,也是身经百战的统帅。
三则,朱棣手中的明军主力,刚刚经过了“靖难之役”洗礼,正是战力最强悍之时。
所以,除非朱棣出现了重大失误,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时的惨状。不过这种概率,可以忽略不算。
因此帖木儿随着战局进行,必会被朱棣顶出大明国土。因为他还存在着一个更致命的弱点。他手下20万大军,许多都是被迫胁从而来。这种情况下若帖木儿一直胜利还算罢了。若一旦战败,就立刻形成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了。这点,也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朱棣和帖木儿的这次王者颠覆对决,大概率的会是帖木儿在初期,依靠时间差,给大明造成巨大麻烦。但随着朱棣亲征,便会越来越被动,直至惨败。甚至不排除被朱棣一路尾随追杀而出的雪崩状况,他的帖木儿帝国,也会随之崩溃。
结论:显然帖木儿死于途中,应属于他的幸运,保全了一生战无不胜的辉煌纪录。再者言,想依靠20万人马,就灭掉朱棣主政时期的大明,这无论怎么看,都实在是有点笑话的感觉!
苏武这位大人物,我们应该都是清楚的,他本是汉朝的使臣,却不幸被匈奴扣押。匈奴扣押他十九年,想尽各种办法希望他可以投降自己,并且为自己所用。但偏偏他坚守心中的道义,一直等了十九年才被释放回国。但是,你知道吗?纵然是明朝这么强大的国家,竟然也有国敢效仿匈奴,扣押了明朝的使臣。 在明朝的这个故事中那个胆大的人叫做帖木儿,是北方蒙古贵族建立的帝国,而那个被扣押的可怜人叫做傅安,曾被这人关押了十三年。这个帝国是在洪武初年建立的,最开始建立的时候,他们不断的向明朝俯首称臣,但在背后却是不断的扩张。他们与明朝的交往都是有目的的,派遣使臣来进贡,也都是为了探听明朝的军情。但在最开始,明朝没有意识到这里头的问题。 后来,在1395年,明朝派遣了以傅安为代表的外交使团,前往帖木儿的首都进行商议邦交的事情。在一切顺利结束后,帖木儿却没有放傅安离开自己的帝国,更是选择强硬的将他们扣留了下来。而这一扣留, 就一直等到了十三年之后。 在这个时间里,帖木儿还是不断的扩张,更是征服了土耳其,伊朗等地。同时,明朝也经历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这几人的帝位更迭。在朱棣继位的第二年,帖木儿决定对大明用兵了。他集结了八十万的兵力,准备挥师东下,攻打明朝。而在明朝边境的朱棣更是严阵以待,准备迎敌。 但很有意思的是,这场攻击最终还是没能到来。因为路途实在是太遥远了,再加上气候的各种变化,所以帖木儿的军队还没有出击呢,就减员非常严重。最危险的时候,是这位帖木儿帝国的可汗因为疾病在途中去世了。这些意外,都让帖木儿放弃了这次的东征,只能是暂停行动。之后,帖木儿的孙子继位,他很明智,也不想与明朝做斗争,先是放了傅安回国,然后向朱棣承认错误,希望恢复友好的关系。 这之后,傅安在被野心家扣留十三年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度。对于傅安来说,在西域的那些年一定是煎熬的,但是他忍耐住了,不仅没有投降,更是坚定的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之后,他还曾继续发挥自己的本事,多次出使了哈烈地区,可以说,这样的傅安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最后的傅安在功勋卓著的时候,选择了辞官还乡,成为了不朽的存在。
北元那时候虽然势力犹在。但是呢,各派都在斗争,并没有一个人能够真的领导起整个蒙古族。所以不可能形成合力再去征战。加上明朝前期比较强大。君主比较强势,太祖,成祖对北元连续进攻,所以蒙古还想再打回来是不可能的。直到草原上出现了一个蒙古的别部瓦剌崛起,首领也先带领军队抓走了英宗皇帝,而且围攻北京。可见蒙古族还是很能征战的。主要就是衰落就是内部相互不服,产生内耗。所以就不再有多少实力去远征了。
公元1402年,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在安卡拉击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安卡拉战役中,帖木儿全歼奥斯曼近卫军,俘虏其君主绰号“闪电”的巴耶济德,把帝国的疆域扩张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但是就在奥斯曼帝国臣服帖木儿之后,帖木儿却没有继续西征欧洲,而是率军返回自己的老巢河中地区,在这里精心备战,准备东征明朝,但是这位征服者却在1405年在行军途中病逝。帖木儿为何不继续西征欧洲,而是要执意入侵明朝呢?小编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
君士坦丁堡
一、帖木儿难以攻克君士坦丁堡:帖木儿在击败奥斯曼帝国之后,帖木儿帝国的领土和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可以隔海相望,如果帖木儿继续西征的话,必定要走海路攻陷君士坦丁堡,虽然当时拜占庭帝国已经开始衰落,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建设还是非常坚固的,并且帖木儿帝国没有强大的海军,根本无法大量运输兵员攻克君士坦丁堡,到了1453年,奥斯曼帝国才凭借着强大海军和火炮攻陷君士坦丁堡,而当时的帖木儿帝国是无法做到的。如果从陆地西征欧洲的话,帖木儿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当时的欧洲北部的罗斯人和立陶宛公国已经被鞑靼人扫平,欧洲的门户大开,但是帖木儿放弃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朝与帖木儿帝国的版图
二、觊觎明朝的财富:在帖木儿东征前的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治理下,国力达到了鼎盛,各方面经济和文化都非常发达,因此被称为永乐盛世。而且中原自古就是物产丰富之地,人口和土地众多,并且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财富也一直是西方人一直觊觎东西,帖木儿在东征明朝之前,派人对明朝进行了细致的侦查,在得知了明朝的地大物博,帖木儿的野心开始膨胀了,他决意要远征明朝,而帖木儿和他的军队都是游牧民族出身,掠夺财富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乐事。
帖木儿的军队
三、重建大蒙古帝国:虽然帖木儿不是蒙古人,也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但是他对成吉思汗有着痴迷的崇拜,并且一生为重建大蒙古帝国的荣光而奋斗,他刚开始为了征服金帐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宣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是这个谎言很快就被打破,于是他便娶了黄金家族的女人,被称之为驸马帖木儿。帖木儿在灭亡伊儿汗国之后,中亚的其他蒙古人汗国已经无法和他匹敌,于是他如果想要重建蒙古帝国,必须把矛头指向东方,因为当时蒙古帝国的很大一部分领土都在东方的中原地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4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元朝只存在了98年,是什么导致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