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名将徐懋功,凌烟阁排倒数第二是什么水平

众妙之门 2023-06-24 05:49:45

唐朝名将徐懋功,凌烟阁排倒数第二是什么水平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修建凌烟阁,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供奉其中。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即徐懋功)、秦琼等人。

五代时期史学家刘昫在编写《旧唐书》时,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所谓的“英”指的时英国公徐懋功,“卫”指的时卫国公李靖,两人是唐朝的顶级名将,堪称凌烟阁之最!李靖的排名尚可,位居第八,而徐懋功却排名倒数第二。战功卓著的徐懋功为何排名这么惨淡?

小编先说说徐懋功的姓名问题。徐懋功名世勣,字懋功,先在瓦岗军效力,后投靠唐朝。李渊很高兴,当即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而且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因此徐懋功改称李世勣。后来李世民即位,为了避讳皇帝的名字,李世勣改称李勣。我们依照民间的习俗,在文中称其为徐懋功。

自619年归唐开始,到668年征服高句丽,徐懋功一生为唐朝征战将近50年的时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先后参加过虎牢关之战、灭辅公祏之战、灭东突厥之战、灭薛延陀之战、灭高句丽之战。徐懋功历经三朝皇帝,先为唐朝统一天下,后为唐朝开疆拓土,可谓是功勋卓著,许多排名靠前的凌烟阁功臣,都无法与他相比。

论爵位,徐懋功归降唐朝时,就被封为国公,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都是在李世民即位后才被封为国公的。论资历,徐懋功归顺唐朝后,一直担任重要军职,备受重用,张亮原本是其部属,后来居然排名跑到徐懋功前面;还有张公谨也是在徐懋功的推荐下,才得以做官的,后来排名也比徐懋功靠前。

换言之,在凌烟阁功臣中,有许多不知名的、功劳不如徐懋功的,最后都排在他的前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从表面上看,凌烟阁功臣的排名是按照官职来的。贞观十七年,当时徐懋功的官职是兵部尚书,为正三品官;长孙无忌是司徒,为正一品;张亮是洛州都督,为从二品。

按官职排名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第二点,凌烟阁功臣排名并非以战功为主,而是以玄武门之变作为标准。排名靠前的,大多积极参与玄武门之变。比如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人。以张公谨为例,他虽然爵位、资历都不如李世民,但他是李世民的心腹。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的党羽前来攻打玄武门,“兵锋甚盛”。张公谨一个人闭门拒之,“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靠着这份功劳,张公谨仕途顺利,官职很快就超过自己的“伯乐”徐懋功。说到这,您大概能明白,徐懋功为何排名倒数第二了,主要原因是他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不是李世民的心腹。

唐朝二十四功臣是谁啊?怎么没有程咬金、徐茂公啊!

唐朝二十四功臣中,有程咬金和徐茂公。唐朝二十四功臣名单如下:

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

2.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

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

16.张?侯17.君集?18.张公谨?19.程知节?20.虞世南?

21.刘政会?22.唐俭?23.李绩?24.秦叔宝

其中,程知节就是程咬金,李绩就是徐茂公。

卢国公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将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知节即其中之一。程知节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英国公李绩,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因懋功二字的发音与茂公相同,《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隋唐英雄传》等小说、电视剧误称他为徐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瓦岗军首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被李世民称为“唐初三大名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李道宗和薛万彻)。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祏。武德年间与李靖一起偏向李世民。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句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后次年病逝。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拓展资料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隋唐英雄传中18好汉排名是什么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是未来瓦岗五虎上将的头一员;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连罗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一上战场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掌中青龙郾月刀,真好比关公在世。这是十八条好汉!

徐茂公、魏徵、房玄龄、杜如晦在谋略上谁更厉害?对大唐谁的功绩大?

只能说不分伯仲之间都是凌烟阁二十四臣的人物,都是对唐王朝功劳很大的。以上四人顺序按照排名3.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 4.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    魏征河北馆 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俘获,念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至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著有《隋书》序论, 《梁书》 、 《陈书》 、 《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追忆故人。5.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 人。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23.李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