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历史上的金匮之盟,最终结果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05:14:58

揭秘历史上的金匮之盟,最终结果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金匮之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宋立国之后,第一次皇权的交接就出现了问题。宋太祖之死不明不白,只留下“烛影斧声”的传说。宋太宗的继位,在当时就并不令人信服:太祖有儿子,凭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后来,宋太宗抛出一个“金匮之盟”的说法,依然无法堵住悠悠之口。

金匮之盟的意思是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劝说宋太祖以江山社稷为重,国赖长君,要传位给弟弟。宋太祖也答应了,最后写成盟约放入金匮之中。然而,此说法疑点太多。最大的问题是,宋太宗继位的时候不拿出来,等到太平兴国六年时才公诸于世,这是什么道理!

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一样,成为了千年未解之谜。但是,在宋朝之后的元朝皇室,还真发生过极为类似的事情。只不过,金匮之盟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也许是宋太宗的一面之词。元朝的这次盟约,却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它的结局和金匮之盟一样残酷。

事情要从元成宗铁穆耳的驾崩说起,铁穆耳是忽必烈的皇太孙,也是元朝的第二任皇帝。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自己的儿子,事先也没有指定继承人皇位出现了真空,必然引起虎视眈眈的窥觑,其中两派是最有实力的。

一派是元成宗铁穆耳的哥哥答剌麻八剌这一系,答剌麻八剌虽然早已去世,但他的两个儿子很有能力。长子海山出镇漠北,平息海都之乱,手握重兵,威望很高。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自幼熟读儒籍,也很有人缘。他们的母亲答己虽是女流,却足智多谋,善于见缝插针,左右逢源。

据说元成宗在病危的时候,已经下令封海山为皇太子了。

另一派则是安西王阿难达,他是元成宗铁穆耳的堂兄。关于他还有一段宗教信仰的故事,在此就不便展开叙述了。他的关系当然不及海山兄弟,但他却得到了元成宗皇后卜鲁罕的支持。卜鲁罕皇后讨厌海山一家,派人向阿难达通风报信,让他火速回京继位。

在此之前,卜鲁罕皇后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海山在边疆,虽然有兵权却鞭长莫及,不足为虑。于是,她将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发配到怀州,让他们也远离权力中枢。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元成宗一死,右丞相哈剌哈孙便向答己母子通风报信。这对母子以进京为名,还抢在了阿难达之前。

此时,形势对皇后并不利。阿难达的亲缘关系并不如海山兄弟,而且还曾与元成宗就宗教问题交恶。阿难达虽然有地盘有兵权,但却不能与常年在外的海山相提并论。皇后一方唯一占便宜的,恐怕就是坐镇京城的主场优势。

卜鲁罕皇后和阿难达也知道,等到海山回京,一切就大局已定,没有翻身余地了。于是,他们打算在此之前解决一切。当年的三月三日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生日,卜鲁罕皇后与阿难达打算在这一天动手,除去这对母子,将生米煮成熟饭后,再对付远道而来的海山。

结果,消息提前泄露,答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反客为主,提前一天布局,反倒是将卜鲁罕与阿难达擒获。可是,形势依旧不明朗,到底是海山还是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呢?朝中大臣见风使舵,力主爱育黎拔力八达登基,就连他们的母亲答己也认为小儿子仁厚好控制,亲自写信劝说海山放弃皇位。

海山闻讯后大怒,他认为自己才是天命所归,亲率精兵三万,直逼大都。在这种形势下,爱育黎拔力八达也被迫同意哥哥称帝。

尘埃落定之后,海山还是考虑到弟弟的巨大贡献,同意将爱育黎拔力八达封为皇太子(实际上是皇太弟)。他们约定兄终弟及,等到爱育黎拔力八达驾崩后,再将皇位传给海山的儿子。在这期间,虽然海山有过动摇,但最后还是履行了诺言。

其实,宋朝的金匮之盟有着类似的约定。但是,宋太宗却最终毁约,没有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也暴露了人性的弱点。宋太宗如此,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是如此。他也没有传位给海山的儿子,而是让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继位,这也导致了元朝后来长达二十年的皇位之争。

大宋王朝的“金匮之盟”,是历史还是虚构?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而不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一、金匮之盟的背景由来。

大宋王朝,因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得来,历经数年,国泰民安、四海威服。976年10月20日晚,太祖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二人在宫中喝酒,然赵匡胤突然暴毙万岁殿,年仅50岁。次日凌晨,弟弟赵光义在太祖灵前,宣布即位,违反次年改元的先例,立刻改元太平兴国,为太宗皇帝,这就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之谜。

因太祖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的种种存疑,在大宋臣民的眼中,赵光义的上台是颇不光彩的。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赵光义必须寻求一个继统合法的法律依据,才能取得天下臣民的信任。因此在赵光义即位不久,就出现了?金匮之盟?的说法。

二、金匮之盟的故事传说。

?金匮之盟?,是指杜太后临终时,要求儿子赵匡胤传位给兄弟赵光义的一份藏于金匮中的遗嘱。大致内容如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即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杜太后在弥留之际,忽然传赵匡胤、赵普进宫,杜太后问赵匡胤:?我儿知不知道,为何能得天下赵匡胤十分悲伤,讨好似地回答母亲:"我能做天子,全是先祖与太后积功积德的结果。"杜太后听后说:?不是这样你能当天子,是因为周室国君年幼,群心不附之故。倘若周室有长君,你能当上皇帝吗接着又说:?你与光义都是我的儿子,将来你应当传位给你的弟弟光义,这才是确保社稷的根本!"

赵匡胤听罢,俯首承命,回:?一定照您的吩咐办。?杜太后不放心,指着宰相赵普说:?你把它记下来,不能违背我的话。?赵普当场记下了太后遗嘱,并在末尾署名?臣普记?三字,赵匡胤将遗嘱藏于金匮中,并交由细心谨慎的宫人掌管,这就是赵光义即位的合法依据。

三、历史记录与金匮之盟传说的出入。

司马光在写《涑水纪闻》时,对金匮之盟事件表述稍有不同:说杜太后要求赵匡胤?万岁后,当以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二弟?是指大弟赵光义,小弟赵光美(赵光义即位后,光美改名廷美),太后要求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依次传给两个弟弟,只有这样做,赵匡胤的儿子才能?获安?。

在《宋史.赵廷美传》里则说:?初,昭宪太后(即杜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赵匡胤之子)。?清人的《宋史纪事本末》则说得更具体,说杜太后命赵匡胤:?汝百岁后,当传位光义,光义传光美,光美传德昭。?

而在这一年,赵匡胤三十五岁,赵光义二十三岁,赵光美十四岁,赵德昭(赵匡胤的儿子)十多岁。

这个故事流传广,目的是证明赵光义继统的合法性,也经常用来赞颂赵匡胤没有私心。还有人指出,宋太祖赵匡胤在世时,早就有心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玉壶清话》卷七记载:?开宝初,太宗居晋邸,殿前都虞候奏太祖说:?晋王天日资表,恐物情附之,为京尹,多肆意,下戗吏仆,纵法以结豪俊,陛下当图之。?上怒曰:?朕与晋弟雍睦起国,和好相保,他日欲令管勾天下公事,粗狂小人,敢离我手足耶亟令诛之。?李焘的《资治通鉴长编》也有这样的记载:?光义有疾病,殆不知人,上亟往问,亲为灼艾?,?间谓近臣曰:?晋王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也。

总之,对金匮之盟这件事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各有观点和论据,而且核心内容出入较大。这是造成巨大争议的,核心所在。

四、分析宋太祖赵匡胤的年龄身体原因,对金匮之盟的质疑。

清代古文学家恽敬对盟约内容首先提出疑问,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金匮之盟"是赵光义伪造出来纯属虚构的骗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荫麟曾作《宋太宗继统考实》,认为?金匮之盟?是赵普伪造的。其理由大致如下:

建隆二年杜太后病重时,宋太祖只有三十五岁,赵光义二十三岁,而太祖长子赵德昭也已经十多岁;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没有短寿驾崩之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二十年,那时,赵德昭已三十多岁,不可能存在幼主之说。杜太后猜测赵匡胤早死,幼子继位,宋朝重蹈五代的覆辙,是没有依据的。如果确如杜太后所预料,他的儿子赵匡胤会中年崩逝,杜太后所凭的经验或灵感,也未免太有超前的洞察力了。但是,赵匡胤活了五十多岁,并没有早逝,更没有面临幼子主政的局面,不符合事实逻辑关系。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真有遗诏,赵匡胤临终前就会命人打开金匮。即使是突然死亡,宋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但偏偏是等到赵匡胤死后六年,才由赵普出来披露更是反常!

既然公布遗诏,赵光义就应该把遗诏的全文都公布出来,而不是只公布一个大概的内容,而且内容还不完全一致。何况,赵匡胤并未按照杜太后的?金匮之盟?办事,亲自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这不符合赵匡胤的行事作风。

五、分析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金匮之盟的质疑。

看待历史事件,不能只看某一点,应该从全局和关键人物关系,来挖掘、剖析事件真相。通过分析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现"金匮之盟"合理性的疑点,可能属于赵普和赵光义两个人,互相利用而伪造的。

第一,赵匡胤与赵普的关系,赵匡胤创业之初与赵普君臣关系极好,赵普由建国初期枢密副使升至乾德二年的宰相。但后来赵匡胤对赵普逐渐厌恶,嫌隙也开始逐渐形成。如,赵普曾保荐某人,赵匡胤撕碎了他的奏章,赵普却糊好之后,第二天仍旧呈上,迫使赵匡胤接受。

虽然一般认为这体现了赵普的宰相风度和赵匡胤的善于纳谏,但赵匡胤的不满也再所难免。另外,赵普常提赵匡胤微贱时的小事,不免也会让已做了皇帝的赵匡胤觉得有损尊严。此外,赵普收受吴越进贡的瓜子金,陷害有隙官员等事件,也会令赵匡胤警觉到赵普的权柄太重。所以,赵匡胤晚期,赵普被罢相,已不再被重用,直至宋太祖驾崩时也没有再召见他。

第二,赵光义和赵普的关系。赵光义和赵普都是陈桥兵变的重要策划者,在宋朝建立之初,两人都得宠。但在建隆二年六月,杜太后去世后,赵光义处境就相当不妙。七月,赵匡胤解除赵光义禁军职务,只命他担任开封尹,权力大大减小。这时赵普却一再升官,到乾德二年已升至宰相,远远高过赵光义。随着时间推移,赵普渐渐专权朝政,赵光义则力图把以开封为中心的东京府经营成独立的小区域。两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渐渐展开了明争暗斗,冲突时有发生。后来,由于赵普的专权,遭到赵匡胤猜忌,而失势,赵光义乘机利用"权谋之士"卢多逊攻倒赵普。

赵普以他从政多年的经验,及他对赵氏家族了解,深知想命运出现转机,必须要为赵光义献上一份厚礼,而这份厚礼物要足以使他动心。于是,赵普献上了他精心设计的厚礼"金匮之盟"。

正是因为赵普伪造了这份厚礼,?上(太宗)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并发金匮得誓书,遂大感悟,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辛亥,以普为司徒兼侍中。?赵普终于凭这份厚礼,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权力中枢。由此可以推断:?金匮之盟?是赵普导演的一出双簧戏,他和赵光义一唱一和,闪亮登场,用伪证替赵光义的即位正名,并以此达到二人双赢的目的。从以后的结果看,这一目的似乎达到了。当然,这出戏背后,还隐藏着更大阴谋,那就是赵光义要借赵普之手,除掉皇位的直接威胁者,三弟赵廷美。

结语: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故事。?金匮之盟?,不过是利益当事人共同编造出来的弥天大谎。如果真有?金匮之盟?,为什么这么关键的东西谁也没见过?赵光义即位时,就应该公示出来,而不赵普在赵光义即位六年后才上奏,不符合事件前后逻辑。

根据五代十国的情况,杜太后从后周倒台吸取教训,她为大宋江山考虑,说过类似的话应为属实。最大的疑点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在他死后先后莫名其妙的死去,赵匡胤的三弟赵光美,赵光义登基后,改为赵廷美,也被赵光义害死。从此,再也没有谁,能对赵光义的皇位构成威胁。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死了,从此天下就是赵光义自己的了,还有什么理由比这个更充足。

综合来说,金匮之盟的出现,对赵光义有几个好处:

1.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不会受到质疑。按道理,应该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即位才是。

2.他即位的借口,可以说是杜太后的遗嘱,虽不是赵匡胤本人的意愿,但别人也没有反驳的理由。

3.他当皇帝的来历,正大光明,其他人即使想谋权篡位,那就是逆天而行的反叛行为,不会得到天下百姓和朝廷官员的支持。

宋太宗赵光义真的是合法继位?专家:「 ”金匮之盟”的确存在

宋太宗像 历来大家对于宋太宗的继位都充满了疑问。一边是「 ”烛影斧声”,一边是「 ”金匮之盟”,到底哪个是真的?宋太祖真的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吗? 金匮之盟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金匮之盟。话说有一天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妈妈)快不行了,赵匡胤在旁边侍奉汤药。杜太后就问赵匡胤:「 ”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取得天下吗?”太祖说:「 ”我取得天下,都是拖了祖宗和老妈你的福”。太后说:「 ”不对,你能取得天下正式因为周世宗的儿子年纪下,如果后周立了长君,就没你什么事了。”并告诫赵匡胤说:「 ”你死了之后,也传位给你弟赵光义,国家有年长君主,我们的天下才能长久。”太祖说:「 ”我一定听妈妈的话。”并让一旁的赵普记录下来,藏在金匮里。 杜太后剧照 正史中一般都认为,赵匡胤死后由赵光义继位是十分合情合理的。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却不买账,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谁知道真相被改成什么样子了。 我们在另外的史料中发现了略有不同的金匮之盟。《涑水记闻》中是这样记载的,杜太后说:「 ”汝万岁之后,当依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亦获安尔。”啥意思?就是说,赵匡胤死后要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死了之后再传位给赵廷美(也是赵匡胤的弟弟)。 而在正史《宋史》中的《杜太后传》和《庭美传》中还写了一句话:「 ”或谓昭宪(指杜太后)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庭美,而庭美复传之德昭。”在《建隆遗事》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也有相同的记载。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从赵廷美这里再传回太祖的子孙的。 宋太宗赵光义剧照 为什么继位的不是太祖的儿子赵德昭? 在五代乱世,为了使政局稳定,舍幼立长都是有例可循的。如后晋高祖石敬瑭立已经成年的侄子而不立幼子。后唐的朱温有六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了,却立了养子朱友文。 大家就有疑问了,太祖死的时候,赵德昭已经成年了啊。是的,这个时候的赵德昭已经21岁了。 杜太后顾命的时候是建隆二年(宋太祖称帝才两年),政局还十分的不稳定,大宋王朝仍然面临着重重危机,这个时候赵德昭才10岁。周世宗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死后没多久,7岁的柴宗训就被人给撵下来,何况于宋王朝刚刚建立,根基不稳,不要说10岁的赵德昭坐不稳这个位子,就是21岁的赵德昭,也未必坐得住。所以,在这个时候,赵光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赵光义是陈桥兵变的策划者之一,不仅政治经验丰富,而且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 杜太后生逢乱世,经历了太多五代之间的杀戮。杜太后这样安排,无非是希望等到赵光义传位给赵廷美和赵德昭时,他们俩的政治资本和政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 赵普剧照 为什么金匮之盟在宋太宗继位六年后才公布? 这就要从金匮之盟的见证人赵普说起了。赵普留给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了。这个赵普,跟赵家皇族的关系非常好,是当年参与陈桥兵变的策划者之一,深受太后和太祖的信任。原本赵普与赵光义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在参与了顾命之后,赵普开始与赵光义有些明争暗斗。 在唐末五代,太子制度几乎废置了半个世纪,一般以亲王兼京兆尹为储君。在建隆二年七月,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同平章事,似乎已经默认成为了继位人选。赵普任职宰相期间,赵光义始终没能封王,且位居宰相之下。到开宝六年,赵普甫一罢相,赵光义就被封为了晋王,并位居宰相之上,不能说这仅仅是个巧合,恰恰暗示赵普当时是反对赵光义封王的,实际是反对赵光义入继大统。 《宋史》中《庭美传》记载,「 ”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 ”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言下之意,太祖传位赵光义,赵普是反对的。如果赵光义还想按照「 ”兄终弟及”的老路子选继位人选,赵普是不认同的。这是后话。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当赵普被罢相之后,赵德芳、赵德昭相继死去,赵普感觉到了情况的恐怖。所以,向赵光义请求言和,「 ”愿备枢轴以察奸变”,并亮出了自己的王牌。紧接着,金匮之盟第一次公布在大家眼前。不久,赵普就恢复了宰相的职位。当然,这个金匮之盟已经是修改后的金匮之盟,即正史中,只有关于传位赵光义的金匮之盟。这样赵光义就彻底的完成了由「 ”兄终弟及”到「 ”父子相传”的转变了。 有专家说,金匮之盟是真实存在的。宋太祖死后,应该是明确的表示过传位给赵光义的,但传位顺序应该是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这个传承的。但赵光义继位后,开始有了自己的私心,背弃了誓约,想要把皇位传位儿子(明代宗后来也是背弃了传位给侄子的誓约),于是开始对太祖子孙以及赵廷美进行清除。赵普为了防止事态的恶化,也出于对权利的渴望,与赵光义妥协(不过他也确实不赞成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篡改了金匮之盟的内容,成为了现在正史中「 ”独传赵光义”的版本。

金匮之盟的主要影响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普遍认为金匮之盟值得商榷,并且对金匮之盟的具体内容有较大争议,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相关史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