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和世瓎,弟弟要让位给他,结果回来就被毒死

以史为鉴 2023-06-24 05:12:29

和世瓎,弟弟要让位给他,结果回来就被毒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和世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致和元年,元上都发生了大事。当时的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驾崩,这让蒙古高层立即动荡。大都方面,大臣燕帖木儿立即奉元武宗次子怀王图帖睦尔登基,上都那边也不甘寂寞,权相倒剌沙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双方立即爆发了战争,史称“两都之战”。

按理来说,阿速吉八是泰定帝的儿子,也是已经确定的皇太子,是名正言顺的继位之君。但是,拳头大就是真理,燕帖木儿以出色的指挥才能击败了对方,并且将阿速吉八和倒剌沙斩首,大获全胜。

事态稳定下来之后,胜利方仔细分析了局势。从理论上来说,他们是篡位者,然而他们也有一个理论根据。原来,当年元武宗海山就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有过约定,作为长兄的海山先当皇帝,等到去世后由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然后再传回海山的儿子。这类似于北宋的“金匮之盟”。

然而,北宋的赵光义毁约了,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毁约了,他也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且还逼走了海山的长子和世瓎。后来元朝皇位不稳,几经易手,这一次在腥风血雨中侥幸落入了图帖睦尔手中。为了彰显他的得位之正,他当然要重提当年的盟约,这样才能让人心稳定。

然而,这个逻辑依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因为海山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是远走察合台汗国的和世瓎,次子才是登基称帝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就算轮,也许该轮到和世瓎。此时,燕帖木儿建议,让元文宗图帖睦尔邀请和世瓎回来当皇帝。

和世瓎听说之后,欣喜若狂,马上动身返回大都。也许在他的心中,完全相信了弟弟的话。在此之前,元朝有过先例的,他们的父亲海山就是在外统兵,他们的叔叔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京城一直等了两个多月,让海山回京当上了皇帝。就是因为爱育黎拔力八达的拥立有功,海山才会甘心与之定下兄终弟及,叔侄传承的约定。

然而,和世瓎太天真的,他所面对的形势与当年完全不同。首先,海山与爱育黎拔力八达是一母所生,而且他们的母亲答己本来就是个强势的狠角色,完全可以安排两个儿子。和世瓎和图帖睦尔并不是亲兄弟,他们的母妃都是海山的庶妃,也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其次,海山当年返回京城,是带着骄兵悍将的,和世瓎手头只有微不足道的兵力。

更为重要的是,当燕帖木儿和图帖睦尔在京城奋战时,和世瓎还在漠北放羊,并没有任何贡献。元文宗图帖睦尔就是希望这个长兄能谦虚一些,推脱一下,哪有可能真的愿意将皇位拱手让人。否则,他就会自任监国,而不是果断称帝了。

没有想到的是,和世瓎满心欢喜接受了皇位。当他达到和林时,就毫不犹豫地称帝,还将弟弟图帖睦尔封为“皇太子”。无奈之下,燕帖木儿只得动身迎接,双手奉上玉玺,假戏还真做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和世瓎从容不迫,完全没有当皇帝的生疏感。他有条不紊地发出一道道命令,马上安排自己的亲信接管权力,似乎生怕耽误一点时间。看来,在漠北流落的日子里,他已经做过无数次这样的梦了,这一切显得驾轻就熟。

然而,他却忽视了燕帖木儿和图帖睦尔的感受。燕帖木儿本来已经是控制一切的权臣,可新皇帝还没有入京,就在剥夺他的权力。图帖睦尔本来已经坐上了皇位,却因演技太过投入,反倒成了太子,成了配角,怎么没有火气。

但这一切,和世瓎并没有发现,他还在上都接见了前来迎驾的弟弟图帖睦尔。兄弟重逢,坐拥天下,本该是欢喜之事。没想到才过了3天,和世瓎就暴卒于上都,还没来得及进京。

这当然是燕帖木儿和图帖睦尔的计谋,是他们毒死了不识趣的和世瓎。随后,图帖睦尔又复辟了,和世瓎满打满算才当了184天皇帝。当然,图帖睦尔心肠并不坏,他后来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吐露了实情,并放弃了自己的诸多儿子,而立和世瓎的长子妥欢帖睦尔为帝。

这个孩子是和世瓎在漠北所生的,他并没有原谅自己的叔叔元文宗图帖睦尔,称其“稔恶不悛”。妥欢帖睦尔也就是元顺帝,在位时间很长,却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成为了元朝最后一个统治中原的皇帝。

历史上,靠杀兄弑父之类的手段,登上皇位的,除了杨广,李世民,朱棣,雍正之外,还有谁?-_-~

赵光义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烛光斧影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缔造者太祖忽然驾崩,年仅50岁。二十一日,晋王赵匡义即位,这就是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继位又不合情理,于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谜。 十九日夜,大雪飞扬,太祖命人召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匡义入宫。光义入宫后,太祖屏退左右,与匡义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室外的宫女和宦官在烛影摇晃中,远远地看到匡义时而离席,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又见太祖手持玉斧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与此同时,这些宫女和宦官还听到太祖大声喊:“好为之,好为之。”两人饮酒至深夜,匡义便告辞出来,太祖解衣就寝。然而,到了凌晨,太祖就驾崩了。得知太祖去世,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入宫。然而,王继恩却去开封府请光义,而匡义也早已安排精于医术的心腹程德玄在开封府门外等候。程德玄宣称前夜二鼓时分,有人唤他出来,说是晋王召见,然他出门一看并无人,因担心晋王有病,便前来探视。二人叩门入府去见匡义,匡义得知召见,却满脸讶异,犹豫不肯前往,还说他应当与家人商议一下。王继恩催促说:“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先了。”三人便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皇宫殿外时,王继恩请匡义在外稍候,自己去通报,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便与匡义闯入殿内。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说:“晋王到了。”宋皇后一见光义,满脸愕然,但她位主中宫,亦晓政事,心知不妙,便哭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官家是对皇帝的称呼,她这样喊匡义,就是承认匡义做皇帝了,赵匡义也伤心流泪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于是,赵匡义便登极为帝。 太祖之死,蹊跷离奇,但太宗抢在德芳之前登基却是事实。太宗的继位也就留下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团,因此,历来便有太宗毒死太祖之说。太祖本人身体健康,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两三天,可知太祖是猝死的,而光义似乎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府外等候。赵光义继位后,立刻更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按惯例,新君登基,要到次年才更改年号,可宋太宗如此急于改元,其中蹊跷,难免令人生疑。 因而,宋太祖的死因成了著名的千古谜案。[2-4]登基后的措施赵光义继位后,立刻更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按惯例,新君登基,要到次年才更改年号,可宋太宗如此急于改元,其中蹊跷,难免令人生疑。 对于此次皇位更替中涉及的关键人物,都做了一番安排。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太宗都予以赦免。晋王幕府成员都陆续进入朝延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太祖朝的大臣。 此外,太宗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等,将他们调到附近做官,便于控制。为平息世人对其继位的怀疑和非议,太宗对待太祖的子女极为恩厚,宋太祖长子赵德昭被封为节度使和君王,宋太祖次子赵德芳也被封为节度使,太祖的子女均被封为皇子皇女,太祖的三个女儿还被封为公主。姑且不论太宗是否杀害太祖,这种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方式与传统的父子相传相比,可谓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太宗即位后首先要采取系列措施来安抚人心,巩固地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太宗是心虚的。

元朝历史,详细一点的!

图片是元朝皇帝,元朝主要事件建议去看元史,以下是概括: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

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

?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

?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由参知政事王鹗建议,忽必烈始设翰林国史院,开始纂辑国史。至元年间,又设立蒙古翰林院,专用蒙古文记录史事。

?这些机构的设立,使元朝除了元顺帝的“实录”缺失,其他十三帝都有较为完整的“实录”,为撰修《元史》提供了主要史料依据。

太祖铁木真

  太祖铁木真(1162-1227)?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太祖铁木真

太祖铁木真,奇源部包侕赤金氏族姓包罗特【意为包氏】名铁木真,蒙古族。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崩于1227年,庙号太祖。

编辑本段太宗窝阔台

  太宗窝阔台(1186-1241)?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编辑本段定宗贵由

  定宗贵由(1206-1248)?  1246年即位,在位3年?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编辑本段宪宗蒙哥

  宪宗蒙哥(1208-1259)?  1251年即位,在位9年?宪宗,姓包罗特,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编辑本段世祖忽必烈

  世祖忽必烈(1215-1294)?  1260年即位,在位35年?世祖忽必烈,姓包罗特,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编辑本段成宗铁木耳

  成宗铁木耳(1265-1307)?  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编辑本段武宗海山

  武宗海山(1281-1311)?  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编辑本段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姓包罗特,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编辑本段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76-1328)?  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编辑本段天顺帝阿刺吉八

  天顺帝阿刺吉八(1320-1328)?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编辑本段文宗图帖睦尔

  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  (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编辑本段明宗和世瓎

  明宗和世瓎(1300-1329)?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瓎,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编辑本段宁宗懿璘质班

  宁宗懿璘质班(1326-1332)?  (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璘质班,元明宗次子。

编辑本段顺帝妥欢帖木儿

  顺帝妥欢帖木儿(1320-1370)?  (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元朝建立

1260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统,任用汉地士人,建立起中书省、10路宣抚司以及负责中原汉地政务的燕京行中书省等行政机构,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阿里不哥也在漠北称汗,据有漠北地区。忽必烈亲自率师北征。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投降。至此,忽必烈控制了岭北局势。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争位战争之初,即已承认旭烈兀对阿母河以西土地的统治权,原来由大汗直接领有的波斯诸地遂变为大汗的宗藩伊利汗国。伊利汗国与立国于钦察草原的术赤后王(见钦察汗国)之间又为领土争端爆发了长期战争,大蒙古国分裂了。中原汉地成为忽必烈政权的重心。中统、至元之初,元廷博采汉族士大夫建议,遵循中原传统制度,同时也采取了充分保障蒙古统治者特殊权益的各种措施,大体奠定了元代政制的规模。中统四年(1263)以开平为上都?,至元元年升燕京为中都?。四年,始于中都旧城东北建造新城。至元八年十一月,诏告天下,正式建国号大元。九年,升中都为大都。

统一全国

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6年。至元十年初,元军攻下樊城(见襄樊之元朝疆域图战)。次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督诸军,分两路大举南进,宋诸帅皆不战而降。十二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御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十三年正月,宋幼帝赵?上表降元,宋亡。十六年,完全占领四川,又追灭南宋卫王于崖山,随着1279年崖门海战的结束,元王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的南北对峙、五六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远征海外

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十八年,分两路进攻日本。由于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几乎全军覆没。十九年,从广州渡海攻占城,连战逾年。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二十年、二十三年,元兵两次从云南出侵缅国(今缅甸)。二十九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

与北方诸王之战

至元初年,忽必烈巩固对中原汉地的统治后,立即着手恢复大汗对西道诸王的政治控制。他诏令窝阔台后王海都入觐。六年,海都、八剌和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联合反对大汗和伊利汗阿八哈。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十三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蒙哥子)等叛。八月,伯颜率元军破昔里吉于鄂尔浑河。二十四年,东道诸王以乃颜为首,又在辽东叛乱。忽必烈擒乃颜。二十六年,海都、察合台兀鲁思汗笃哇举兵击败镇边宗王那木罕以及甘麻剌(忽必烈孙),进据和林。忽必烈最后一次率军亲征,复和林,留伯颜镇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去世,庙号世祖。其孙铁穆耳即位,是为成宗。从大德元年(1297)至四年,元军与海都、笃哇在北边屡次交锋。海都先胜后败,受伤后与笃哇退出岭北,在这年秋冬之间病死。

成宗“守成”

元成宗委政于世祖旧臣,罢征日本、安南之役,内政以奉行忽必烈成规为务,国家相对安定,因而被称为守成之君。大德五年,元廷派刘深侵西南八百媳妇国(今泰国北部等地)。元军沿途骚扰。土官宋隆济和女土官蛇节举兵围刘深于穷谷,云南行省东部人民皆起而响应。十一月,诏刘国杰往镇。七年春,蛇节、宋隆济先后被俘杀,南征之师亦罢。大德八年,元廷与笃哇、窝阔台兀鲁思汗察八儿(海都之子)约和。大汗虽完整地保有岭北行省,但被迫承认了察合台兀鲁思控制哈密力(哈密)以西地区的事实。

“武仁授受”与南坡之变

成宗晚年连年患病,皇后卜鲁罕掌权。大德十一年初成宗卒,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谋立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为帝。右丞相哈剌哈孙则秘密遣使北迎出镇朔漠的怀宁王海山,南迎被卜鲁罕排挤出京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三月二日,爱育黎拔力八达诱执阿难答,诛阿忽台等,奉御玺北迎海山。海山即帝位,是为元武宗。海山任用亲信,政令失当,朝政紊乱。至大四年正月,武宗卒。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于大都,是为元仁宗。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积极采取措施,改革朝政和吏治。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取士制度;延佑初,元廷还派人检括河南、江西、江浙等地漏隐田土,核实税入。仁宗对宗戚勋旧过于软弱,在诸王压力下不断让步。他还背毁传位给武宗子嗣的誓约,立己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延佑七年,?仁宗卒,硕德八剌继帝位,即元英宗。英宗刚毅而思有作为,锐意于改革。朝廷召集有治国经验的退职老臣,优其禄秩;行助役法,以岁入助役;颁行《大元通制》,改变政令不一、罪同罚异的混乱现象;裁罢冗职,节省浮费,减免赋役,以舒农力。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自上都南归驻跸南坡(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为御史大夫铁失所杀。九月,也孙铁木儿(甘麻剌子)即位,次年改元泰定,史称泰定帝。

两都之战和燕铁木儿专权

泰定帝统治时期?,元廷对贵族赐予益奢,兴役造作益多,国家财源已呈枯竭,吏治更加腐败。致和元年(1328)七月,他病死于上都。八月,留守大都的武宗亲信燕铁木儿(床兀儿子)迎武宗次子图帖睦尔入京。同月,梁王王禅(泰定帝侄)奉泰定帝年幼的皇太子阿剌吉八即位于上都,改元天顺,分诸道进攻大都。九月,图帖睦尔即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并宣布待长兄和世?归自北边将立即让位。而辽东、关陕、川蜀等地先后起兵响应上都。两都之战发展成为大规模内战。天历二年(1329)正月,和世?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元明宗,随即启程南返。明宗擢拔不少亲信入省、院、台供职。八月,明宗中毒暴死。八月中,图帖睦尔再次即皇帝位于上都,是为元文宗。元文宗图帖睦尔复位后,以燕铁木儿独任丞相,总裁天下事。文宗初即位,就建立奎章阁,集儒臣于阁中备顾问,又置艺文监,以蒙古语翻译儒书?,刊刻经籍。至顺二年(1331),敕编《经世大典》书成。至顺三年八月,文宗卒。临危遗诏立明宗之子为帝。燕铁木儿奉遗诏拥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宁宗逾月而卒。燕铁木儿在文宗后坚持下,被迫将放逐于静江(治今广西桂林)的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迎入京都。至顺四年六月,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史称元顺帝。

矛盾激化

燕铁木儿死后,伯颜独秉国政,中书省、枢密院官员大都出其门下。大批蒙古贵族、官僚通过受赐、占夺等方式转化为大土地所有者。汉族地主也大肆兼并土地。这时,伯颜继废止科举之后进一步下令禁止汉人、南人学蒙古、色目文学,以阻塞他们的仕途;还企图废顺帝另立。他的所作所为使当时的社会危机更加深刻。至元六年,伯颜侄脱脱将他贬黜。顺帝起用脱脱当政,次年,改元至正,宣布“更化”,恢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修辽、金、宋三史,政治一度较为清明。

元朝灭亡

至正四年(1344)五月,黄河决堤。十一年四月,顺帝命工部尚书贾鲁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民工开凿新河道,时紧工迫,官吏乘机舞弊,人民痛苦更深。十年底,顺帝又滥发纸币,造成物价飞腾。贾鲁开河后,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头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至正十一年十月,徐寿辉称帝。以蕲水为都,建立政权,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其他非红巾军系统的起义军,以方国珍、张士诚两支最强大,活动范围最广。十四年正月。张士诚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佑。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建立北方红巾军的政权——宋,建元龙凤。韩林儿为帝,又号小明王。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攻占汴梁,定为宋政权都城。元军于十九年八月,攻破汴梁城,刘福通保护韩林儿逃奔安丰。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进攻安丰。小明王遣人向朱元璋求救,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部将廖永忠迎归小明王至应天,途经瓜步,将其沉死,宋亡。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攻占太平?,杀害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天完陇蜀省右丞明玉珍于至正二十二年三月建国大夏,改元天统,自称皇帝,占据全蜀。至正十七年,张士诚投降元廷,被封为太尉。二十三年九月自称吴王。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二月,陈友谅子陈理降朱元璋,汉亡。八月,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率军攻张士诚。吴元年(1367)九月,张士诚被俘,自缢死。吴元年十一月,方国珍投降。次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国号为明,年号洪武。同月,福建平定,接着,两广也为明所有。吴元年十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洪武元年七月,元顺帝率后妃、太子逃到上都。八月初二,徐达率北伐明军进入大都,元政权被推翻。元顺帝再往北逃,洪武三年四月病死于应昌。

元朝有多少个皇帝?

元朝一共有15个皇帝,两个时期被皇后摄政。

太祖铁木真(1162-1227)1206年称汗,在位22年。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1229年即位,在位13年。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1242-1246)年称制。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1246年即位,在位3年。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1248-1251)年称制。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1251年即位,在位9年。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1215-1294)1260年即位,在位35年。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65-1307)1294年即位,在位13年。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281-1311)1307年即位,在位4年。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1320年即位,在位4年。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276-1328)1323年即位,在位5年。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0-1328)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1304-1332)(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1300-1329)(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1326-1332)(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1320-1370)(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元朝 (1271年-1368年)全称大元或蒙元,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