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唐初的名将中,秦叔宝是名气最大的名将之一,也是在后世引起争论最大的名将。在后世关于隋唐的一系列演义小说中,秦叔宝武功并不是最高的,但是其对君王“忠”,对母亲“孝”,对国家“节”,对朋友“义”的德行,却是最受人推崇的,也是这些系列小说中绝对的主角,以及武将中的典范。
但历史上实际上的秦叔宝,其实却并没有受到这么高的重视。尤其是在李世民那里,他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玄武门政变中,秦叔宝似乎并没有进入李世民的核心集团。之所以说“似乎”,是因为《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料中,对秦叔宝的记载都不一样,有一些史料说他参与了玄武门政变,有一些史料说他没有参与。但是不管怎么样,这说明秦叔宝在玄武门政变中并不是主角,而是被边缘化的人。
二是在凌烟阁中,秦叔宝排位最后一位。按照后世演义小说的说法,秦叔宝战功和德行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样的人,就算不排在第一位,至少也是排位前列的。排在最后的,大都只是一些照顾性的角色,秦叔宝怎么可能是照顾性的角色呢。实际上,从秦叔宝的征战史来看,他也多次担任重要的角色。多次被选为先锋。既然是先锋,那就意味着他将是军中仅次于主将的角色。而且秦叔宝实际上所建立的战功也不少。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在凌烟阁中排位最后呢。
三是秦叔宝的封爵是比较低的。玄武门政变之后,秦叔宝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他的食邑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少的,只有七百户。后来,李世民又经过改封,把秦叔宝改为“胡国公”。不管是之前的“翼国公”,还是这里的“胡国公”,显然都表明,秦叔宝并不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封爵,而是那种侧翼的和边缘的封爵。
那么,秦叔宝为什么不能得到李世民的认可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秦叔宝一生投奔过很多人,让李世民心存疑虑。
秦叔宝在整个秦末乱世中,作为一位勇猛无畏,了不起的战将,走到哪儿,哪儿的人都喜欢他,同时也重用他。在跟随李世民之前,他先后跟随了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最后才从王世充那里转到李唐。而到了李唐,还不是一开始就在李世民帐下,而是在李渊帐下。后来李渊才把秦叔宝划拨给李世民的。
虽然说,由于隋末乱世非常乱,当时的很多将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包括李世民最喜欢的武将尉迟恭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在李世民眼里,跟着谁不跟着谁倒是无所谓的,关键是你在跟着那个主子的时候,你必须忠于他。尉迟恭虽然最后跟随了李世民,但是在之前,他一直是比较忠于前任主子的。李世民多次招募他,他都不愿意去,显然就是他很忠诚的表现。而另一个同样厉害的大将单雄信,却曾经有过背叛前任主子翟让,迅速投奔后任主子李密的经历。所以李世民在获得单雄信后,干脆把他给杀掉了。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大将这种经历,是很在乎的。
二、秦叔宝曾经是李渊集团的人,还是李渊集团的核心人物。
秦叔宝最早来到李唐,是在李渊的帐下。他在李渊那里呆了很长时间,被李渊高度信任和重视。李渊曾经赏赐过秦叔宝大量的金银珠宝,并对秦叔宝说,我身上的肉都可以割给你吃,何况是金银珠宝。李渊这个话,我曾在乡下听说过。乡下人说,如果我身上的肉不痛,我都可以割给你吃。以此来表达两人之间的感情。但是李渊这个话,明显更近了一步。
后来,李渊还封秦叔宝为“上柱国”。这种官职,是从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只有功劳非常高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种分封。
为什么在玄武门政变中,秦叔宝“若隐若现”。或许,这就是史官的一种“曲笔”。毕竟秦叔宝属于李渊集团的人,李世民担心他给李渊通风报信,当然不想对他过分信任了。
三、秦叔宝坚持自己立场,不攀附权贵。
秦叔宝为什么在后世获得那么大的追捧,而尉迟恭却没能这么走运,与秦叔宝身上具有的一种持中守正的品格不无关系。他不是特别依附权贵,一生做事,堂堂正正。这样的人,人格是很高尚的,也是人正直品格的体现。不过,他却未必能得到当权者的喜爱。
唐朝开国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三人虽然出身经历各有不同,秦程二人是瓦岗旧将,尉迟恭则是定杨可汗刘武周手下虎将,但都殊途同归,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
唐朝建立过程中,三人都立下赫赫战功和丰功伟绩。如同《旧唐书》所说,?敬德(尉迟恭)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对他们三人予以极高评价。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三大猛将同时上榜,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鄂州刺史、右领军卫大将军,排行第七,秦叔宝被追封为胡国公、左武卫大将军、徐州都督,排行第二十四,程咬金封为卢国公、左领军大将军、世袭蒲州刺史,排行第十九。
因为三人的战功和贡献大致相似,三人的爵位和官职也基本持平。但三人的后代的发展状况,却极不均衡。尉迟恭和程咬金的后代,深得唐朝皇帝宠信重用,都出了很多政界红人。而秦叔宝的后代,则门庭冷落车马稀,从官职上来看,明显受到唐朝皇帝冷遇。
尉迟恭的长子尉迟宝琳,不仅袭封了父亲的鄂国公爵位,而且官居卫尉少卿、右卫将军、卫尉卿、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尉迟宝琳官居一品,与唐高宗李治关系密切。
有一件事很能证明尉迟宝琳在朝中的分量与地位。尉迟宝琳曾经因为强娶民女,遭到大臣刘藏器的弹劾,要求唐高宗依法惩处尉迟宝琳。尉迟宝琳却毫不畏惧,当即入宫拜见唐高宗,请皇帝为他开脱。唐高宗居然亲自出面袒护尉迟宝琳,一拖再拖不予处置,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
程咬金有一个孙子程伯献,深得唐睿宗、唐玄宗两代皇帝赏识,历任镇军大将军、右卫大将军、洺州刺史,与唐玄宗宠臣高力士结拜为兄弟,在唐玄宗时期也是跺跺脚一条街都颤三颤的人物。
相比之下,秦叔宝的后代都明显受到皇帝冷落。《新唐书》《旧唐书》中,对秦琼的子嗣后代记述极为简略,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从侧面证实,秦叔宝的子孙后代在唐朝发展的如实不怎么样,并不受皇帝待见。目前已知秦叔宝的后代的零星信息,几乎都是从出土墓志铭等文物记载中得来。
秦叔宝长子秦怀道,虽然承袭了历城县开国公的爵位,但官职却极为卑微,历任绵州司士参军,又转常州义兴县令,并在县令位置上干了一辈子,再未能升迁一步。秦怀道之子秦景倩,当了一辈子越州山阴县令。
秦叔宝的儿孙为何受到皇帝冷落,史书中没有明说。但细细考察当时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奇怪。主要是因为秦叔宝死得太早,唐朝开国不久的贞观十二年(638年)就病死。失去了秦叔宝这个家族顶梁柱,所谓人走茶凉,他的子孙后代的仕途发展自然大受影响。
相比之下,尉迟恭活到公元658年,比秦叔宝多活20年,程咬金更是活到665年,比秦叔宝多活将近30年,他们的巨大影响力一直存在,自然有更多机会照顾子孙后代。
在贞观年间备受冷落的秦琼,遭到了那样的对待?
秦琼(字叔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将,跟随李世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立下功劳,后在贞观年间长期担任左武卫大将军(《资治通鉴》作“左卫大将军”),贞观十二年(638)四月去世。
本来是很简单、清晰的情况,但是,近些年来,网上不断有人对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态度以及秦琼在贞观年间的经历提出质疑,认为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态度消极,没有立下功劳,在贞观年间也长期在家养病,颇受冷落,最终他胡国公的爵位也没有传给子孙。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关于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玄武门之变中的秦琼》,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不再赘述。根据对史料的分析,我可以肯定地说,秦琼不但积极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而且在关键时刻立下了功劳。
那么,秦琼在贞观年间的经历是怎样的呢?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长期无所事事,在家养病吗?秦琼去世后,他的胡国公的爵位是否也没有传给子孙呢?
我们根据史料具体来看看。一、秦琼在贞观年间的经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的经历,两唐书记载都很简单,据《旧唐书》列传18秦叔宝传记载: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其后每多疾病,……(贞观)十二年(638)卒。《新唐书》记载略同。表面来看,秦琼在贞观年间一直担任左武卫大将军,没有什么明显的事迹。那么,是否可以就此认为秦琼无所事事,在家养病呢?
请注意,秦琼直到贞观十二年(638)四月去世,其官职一直都是左武卫大将军(《资治通鉴》做“左卫将军”),据《册府元龟》卷133记载:
(贞观)十二年四月,左武卫大将军秦叔宝卒。
那么请问,诸卫的大将军是做什么的?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掌宫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
说起隋唐演义,大家估计能够耳熟能详,秦叔宝的美名更是让人口口相传,以至于现在都以秦叔宝的画像作年画。尽情我们在隋唐演义中的了解,不能够体现出秦叔宝对唐朝的全部功绩。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时,秦叔宝保持中立是有原因的。在唐王朝,秦叔宝一开始是高宗李渊的手下,玄武门之变不管是输是赢,都是在造李渊的反,所以秦叔宝索性就保持中立了。
最初,秦叔宝是李密的一员虎将尽管李密麾下有秦叔宝这样的猛将,然而李密本人飞扬跋扈,虚荣心特别大,很快秦叔宝就看出这并不是一个终身托付的明君。于是他就投奔了李渊,秦叔宝在李渊身边一段时间,他对李渊是比较认可的,不得不说李渊也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这让秦叔宝对他忠心耿耿,以至于他放弃后来宣武门之变翻身的机会。
后来他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李世民是个知人任用的人,对秦叔宝非常器重,在李世民麾下作战,秦叔宝又如良驹遇伯乐,立下显赫的战功。可以说没有秦叔宝,唐朝的建立不会是那么顺利的,但是在排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秦叔宝却排在了二十四功臣的最末位,其原因也是很简单,就是秦叔宝在宣武门之变选择了沉默。
秦叔宝是一个聪明的人,当时在混乱的局势之下,只有自己保持中立的位置,才可以保住自己的小命,不然的话太过于突出会将自己至于危险的境地。
如果你问的是演绎版,那么众多版本不一,有的版本在他们造反前杨坚就死了。
而历史上真正的杨坚算是一个好皇帝,注意,他是个好皇帝,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好人。他夺取皇位的手段是狠辣的,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北周皇帝,又从自己外孙的手里夺走皇位,然后了结了自己亲外孙的性命。历史上不乏类似的例子,东周卫武公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哥哥待之甚厚),但他却是卫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历史向来如此,成者王侯败者贼,试想如果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失败了,他会被定义成什么人?帝位的争夺,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这些在史书中的记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取得帝位后是怎么做的。如果他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取得了成绩,哪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演戏、造作,他也是个好皇帝。
李后主生性敦厚善良,很少杀生害命,但成了亡国之君,你只能说他是个好人,但他根本不配做一个皇帝!要知道,帝王心思深不可测。绝不会有哪个英明干练的君主会是什么老实人、大好人。
历史是当权者写出来的,江山都是白骨堆的,皇帝那些事儿,能说明白吗?
天下大乱之后会有大治,杨坚一统天下,结束了老百姓三百年的战乱,着实雄才伟略,开皇之治政绩斐然,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杨广的荒淫无度,败尽了他的家底,天下也不会有那么多造反的人。可见杨坚确实有治国治世的才干,可惜疏不间于骨肉,他的英明展现在自己儿子的身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0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孔子为什么最喜欢学生颜回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