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幽王灭亡的真正原因,归结起来,既不是由于谣言,也不是因为一个女人,更不是因为一台烽火。那么,真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史记》中更有详细的记载: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西周的灭亡,是内外勾结的结果。否则,犬戎是不大可能那么神速地攻破都城,杀幽王、虏褒姒、取周赂。因此,西周灭亡直接的原因是申侯勾结卖国,间接原因是幽王信用小人,但仅此一点不足以动摇根本。真正动摇王室根本的是幽王之废申后和太子,另立褒姒为后,立伯服为太子。这直接触犯了申侯等人的根本利益。当时太史阳伯就说:“祸成矣!无可奈何。”就是针对这件事而发。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此后,二王之间相互之间打了二十一年之久,直到周平王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携王为止。
总而言之,女人也好,烽火也好,不过都是遁词。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
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宠爱褒姒,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
宜臼逃奔申国,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前771年,西周覆亡。
扩展资料: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
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周
西周灭亡
中文名称: 西周灭亡
发生时间: 公元前771年
所属年代: 西周时代
事件介绍
西周灭亡
公元前781年,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引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幽王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后,交相发生的旱灾和地震使周朝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昏庸的周幽王对此竟然不闻不问,终日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他十分宠爱美妻褒姒,在其生下儿子伯服以后更加宠爱。他废了原皇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史官伯阳对幽王废嫡立庶的行径评论说,看来这次周朝已酿成了亡国之祸,谁也无法挽救了。幽王和褒姒不仅竟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而且还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为了穷奢极欲,提拔擅长逢迎拍马、钻营私利的虢石父为卿士,加重剥削,激起了民众的普遍不满。申侯对于自己的女儿申后被废十分恼怒,他联合缯(zèng)国和勾结了犬戎族对幽王大兴问罪之师,共同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幽王虽然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都没有发兵前来勤王。镐京被攻下,幽王带褒姒逃到骊山山麓被戎人杀死,褒姒被掳。从武王建立周王朝到幽王被杀,统治了约250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周朝灭亡的根源,并不在于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时候的周朝,已经是奄奄一息,坐以待毙了。周朝在早期,尚能呼风唤雨,地位至少相当于一个大国的诸侯。并没有灭亡的迹象,这不仅仅是依赖于成周的武装力量,还有周边的两个铁杆,虞国和西虢国。这两个国家和东周同气连枝,是周天子的得力干将和马前卒。
可惜的是,最终曲沃武公在晋国内乱中获得了胜利。他继位之后,通过贿赂周僖王得到了晋国国君的位子。等位子做稳了,就乘周大夫子国之乱,出兵杀害了周大夫夷诡诸,攻占了他的采地夷邑。后来又灭了一堆姬姓的小国诸如荀国、贾国,慢慢的开始剪除周王室的羽翼。
看地图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西虢和虞国是非常重要的,连接着成周和关中故地。可以这么说,有西虢和虞在,成周就有理论上重回关中,复兴大周的希望。而西虢和虞也遏制着晋国南向以争天下的咽喉要地。事实上,周和虢的关系一直都是非常密切的,虢国国君也经常在周王室担任卿士。
可以说,有虢和虞在,周朝就可以从东和南两个方向对晋国的政治中心曲沃造成威胁,晋国就受制于周。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鼾睡。到了晋献公这一代,晋国终于要动手了。
前658年,晋献公派人贿赂虞国国君,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虞公贪图晋国的宝物,不顾臣下苦苦劝谏,率军会合晋国的军队,攻取了虢国的重镇下阳。而此时的西虢国君正在桑田和戎族缠斗,目的是为周王室解决边患。但是,下阳是虢国唯二的重镇,丢了下阳,虢国灭亡指日可待。
三年之后,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同年冬,晋和虞的军队夺取了虢国最后的城池,也是都城上阳,彻底攻灭了虢国。在『东周列国志』上,冯梦龙对虢国国君演绎的非常到位:
城中樵采俱绝。连战不胜,士卒疲敝,百姓日夜号哭。里克使舟之侨为书,射入城中,谕虢公使降。虢公曰:“吾先君为王卿士,吾不能为降诸侯!”乘夜开城,率家眷奔京师去讫。 ”吾先君为王卿士,吾不能为降诸侯“,虢国直到最后,依然念念不忘自己世代为王卿士的荣耀。可惜虢国为周朝做了很多,周朝能为虢国做的很少。从此以后,东周从此江河日下,屏障尽失,沦为诸侯刷声誉的工具,春秋争霸的时代正式开始了。至于后来的发展可以看地图,晋国已经已经对周形成了半包围,周被限制死了。之后三家分晋等等,只是自然的发展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1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