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能力出众,可人品不咋的,情商极低,同事都不喜欢他,上司有心提拔也只能作罢!如果没有,明朝将领罗通了解一下。
罗通这人文武双才,不管是打仗还是谋略都绝不含糊。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三万余人攻打居庸关,奉命镇守在此的罗通,在紧急的情况下,以身作则亲自坚守城墙,力保居庸关不失,使京师得以保全。战后论功行赏,官至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年纪轻轻位列三孤,又立有大功,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人应该前途无量。但是罗通这个人,虽然能力爆表,可情商却为负数!他不但不能左右逢源搞好同事关系,还爱嘴上跑马,认为朝中那些有身份的官员光说不做,不应参与军事,甚至夸大升职军官数量,削夺将臣的升赏和封爵,还排斥推荐过他的人。这样的行为,自然会给别人留下人品不咋的的印象,想要再上一步,那真是难!难!难!
可见,情商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古代都非常重要!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罗通的一生
在隋唐英雄4第12集。
第12集剧情介绍:
皇上应邀去做罗通和宝凤的证婚人,谁知宝凤在奉茶之时借机刺杀皇上。宝同欲杀死罗通,宝凤用自残的方式威胁哥哥放了罗通,不料罗通竟自杀。
游兰为了躲避对手的飞镖而掉下悬崖,大耳牛出手相救却未能如愿。太子在杨妃的宫里偷情被其发现,杨妃只是责怪了太子几句却遭到了太子的羞辱,杨妃之子李恪听闻进京保护母亲。
扩展资料:
罗通人物经历介绍:
罗通,越王罗通是中国古典演义《说唐全传》章回小说《罗通扫北》(即《说唐后传》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为《薛仁贵征东》)的主人公。湖北襄州襄阳人,隋朝靖边侯罗艺之孙。
唐太宗贞观4年(公元629年),与秦琼共领唐军并吞阿史纳王朝东突厥国(今蒙古),在战争里唐太宗被围困于牧羊关,罗通挂帅扫北救驾。
兵至白银关受阻,赖祖父罗艺与罗成阴魂相助,始得杀敌过关。继而攻打金灵川,兵败被追,幸得其弟罗仁赶到,杀了番将。罗仁与野马川女将屠炉公主交战,被屠炉公主用飞剑杀死。
罗通为弟报仇败阵,公主爱其才貌,逼迫罗通阵前联婚,后罗通兵抵牧羊城,单骑见驾。遇苏定方巡城,多方梗阻。罗通杀遍四门,力竭被困,幸得公主救之。
罗通进城见驾,奏诉公父之冤,唐太宗处死苏定方。程咬金奏知罗通阵前联婚之事,唐太宗命程咬金往番营说亲。
罗通被屠炉公主俘虏立誓迫娶,战胜之后却出尔反尔休弃公主,导致重誓生效:在征西战役中,于界牌关下和猛将王不超大战百余合。
被其重伤小腹,罗通盘肠而战,枪挑王不超阵亡,逝年三十四岁。一生故事多为中国各地京剧曲目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唐英雄4
1、罗通是明朝人。
2、人物简介
罗通(1390—1470年),字学古,江西吉水人,正统十四年(1449)奉命镇守居庸关。同年十月蒙古族瓦剌部三万余人攻围本关,甚急,罗通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据城固守,在罗通的指挥下打败瓦剌,保住居庸关,同时京师得以保全,随后晋右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并得到皇帝的敕奖。
罗通被赞有文武双才,但人品很差,又爱说大话,所以口碑不是很好。弘治年间耆老潘昭明疏请立祠以表其忠,在居庸建有表忠祠。
罗通死法有二,但是都是被西凉番将王不超所杀.一是说罗通随二路征西大元帅薛丁山征西,兵至界牌关(是唐过西凉的第一关),界牌关守将是九十八岁老将王不超,使一把九尺金背刀.与罗通大战,将罗通肠子刺出.后罗通盘肠大战王不超,枪刺王不超腋下,致使死亡,后罗通因失血过多死亡.二者是还誓,因罗通挂帅扫北,北国渤海王之义女屠炉公主相中罗通,而罗通为报弟罗仁之凶(活活被屠炉公主斩下四肢,流血过多而亡,当时罗仁才九岁.)假婚与屠炉公主,并发誓,如果不娶她则被一老将杀死,结果罗通不娶屠炉.屠炉自杀.而正中天数.
很有意思再看看他父亲是怎么死的
大家都知道秦琼是久病吐血而亡,而罗成是被苏定方用计乱箭射死. 最近翻阅《说唐》发现他们两个的死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伏笔,而在单老的《隋唐演义》好象没有表述。 下面的文字就是节选于《说唐》的第九回,预示了两位好汉的死法。 再说叔宝在罗公衙内,日日与罗成闲耍。一日同在花园内演武,罗成道:“表兄,小弟 的罗家枪,别家不晓得,表兄的秦家锏,也算天下无二。不若小弟教哥哥枪法,哥哥教小弟 锏法如何?”叔宝道:“兄弟说得有理,只是大家不可私瞒一路,必须盟个咒方好。”罗成 道:“哥哥所言有理,做兄弟的教你枪法,若还瞒了一路,不逢好死,万箭攒身而亡。”叔 宝道:“兄弟,我为兄的教你锏法,若私瞒了一路,不得善终,吐血而亡。”兄弟在花园盟 誓,只道戏占并无凭证,谁知后来俱应前言。 他二人赌过了咒,秦琼把锏法一路路传与罗成,看看传到杀手锏,心中一想:“不要 吧,表弟勇猛,我若传了他杀手锏,天下只有他,没有我了。”呼的一声,就住了手。罗成 学了一回,也把枪法一路路传与秦琼,看看传到回马枪,也是心中一想:“表兄英雄,若传 了他,只显得他的英名,不显得我的手段了!”也是一声响,把枪收住,叔宝也学了一回。 自此二人在花园内,学枪学锏,不在话下。
罗 珠: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黄帝一百0八世孙,郐公四十一世孙。生于湖南浏阳,后徙豫章(江西南昌),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为罗姓始祖。
罗 友:两晋时期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任襄阳太守。
罗企生:晋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艺,曾任武陵太守,为官刚正为人忠直,“企生尽忠”为一代佳话,与其弟的罗遵生被世人称“忠孝一门”,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巨大声誉的人。
罗士信:唐代军事家,即隋唐演义中的罗成,济南历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际的一大虎将,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
罗 通:唐朝军事家,隋朝镇守辽东名将罗艺之孙,为唐抗击外敌立下赫赫战功,传下“罗通扫北”的佳话,赠封护国舍人,一生故事多编剧为中国各地方戏武戏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罗 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 邺:唐代诗人,余杭人。有"素有英姿,笔端超绝"之誉,号"诗中虎",为唐代"三罗"之一。
罗从彦:宋代理学家,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闽学四贤之一。
罗 存:宋代画家,今河南开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
罗 点: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书。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第二名,即谓“榜眼”。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
罗洪先:明代理学家,江西吉水人。为嘉靖八年状元,传承“王学”之说的儒学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
罗 牧: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西宁都人。工诗文、书画,喜饮酒,善制茶。其画林壑森秀,笔法多变,水墨清润淋漓,画风深沉粗犷,是“江西画派”的创始者。
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今山西太原人。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简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罗 聘:清代著名画家,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罗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罗先生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人,他是唯一一个敢于反抗两党威权统治的人。
罗 拯:宋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历任通判、转运使等职,处处以国事为重,并因刚正不阿而著称于世。
罗 靖:宋代著名学者之一,长于二程理学,被后人称为“四先生”之一。
罗 愿: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南宋学者,博学好古,工词章,高雅精炼。著有《尔翼》及《鄂州小集》。
罗 聘:祖籍安徽歙县,清代著名画家,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罗从彦:宋南剑(今福建南平县)人,人称“豫章先生”,为“二程”的再传弟子,谨守程氏之学,著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豫章集》等。
罗处约:北宋词人,太宗时进士,其作品在苏杭间多传诵。著有《东观集》传世。
罗仲通:宋代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为当时著名画家,他工画墨竹,其作品被世人加倍珍惜,但传世作品不多。
还有一个
罗贯中,
大名鼎鼎,他所著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历来最畅销的古书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赢驷为什么除掉赢虔
下一篇: 为什么定十月一日是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