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两个皇子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为何他支持李治而不是李泰呢

众妙之门 2023-06-24 02:40:19

两个皇子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为何他支持李治而不是李泰呢

长孙无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自古以来,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位之争很少有不流血的时候。

贞观17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争再次在唐朝掀起了滔天大浪,李治和李泰为了皇位各施手段,各位大臣也不甘落后。但唐朝这场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的站位很值得深思,两个皇子都是他的外甥,长孙无忌却站李治,而不站李泰,出现这种情况只因为李世民说过的两个字。

为了皇位,李泰用尽手段

在中国古代,皇位一般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嫡长子不行,则是嫡子。嫡子就是和明媒正娶的妻子生下的儿子,古代虽然有三妻四妾,但只有一位是明媒正娶,对于皇帝来说,就是皇后,理论上来说,也只有皇后的孩子才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不过大多数时候,皇位之争是非常乱的,嫡子并不一定能够继承皇位。

前太子李承乾被废黜后图谋反叛,东窗事发后被废为庶人,这样李世民的嫡子就剩下李泰和李治了。当时李泰23岁,和李承乾争了不知多少次。李承乾最后被废黜,也和李泰有很大关系。争夺储位,李泰早已经是老油条了。而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李治,则是一个小白,本身也比较优柔寡断,表现得非常弱势。

李泰在李承乾被废黜之后,立马到父皇李世民身边献殷勤。这种殷勤在现在看来都有点过了,李泰说,将来他死之前,会杀了自己的孩子,传位给弟弟李治。李泰的用意很明显,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现与李治之间的兄弟情意。

这一招不可谓不高明,因为李世民最大的软肋就是兄弟情谊。当年他策划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李渊退位。虽然李世民得到了皇位,开创了盛唐基业,但却失去了亲情,所以他对亲情格外看重。而他自己,最怕的就是孩子们有样学样地也上演一出玄武门。李泰的这一做法,直接击中了李世民的软肋,一时间李世民就想把皇位传给李治。

长孙无忌站位李治

储君之争,从来都不是兄弟间的事,一定都有各自划分了派别的大臣插手其中。

李治虽然优柔寡断不怎么争取,但朝中大臣却不想让他放弃,特别是他的舅舅长孙无忌。这一点很奇怪。从血缘关系上看,长孙无忌在储位之争中参与不参与并不重要,对他来说,主要矛盾是保证储君是嫡子。不管是李泰还是李治,都是他的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他参与亲兄弟的太子之争,很可能还会造成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后果。

但长孙无忌显然有另外一番考量。他想让自己的家族长盛不衰,想模仿历史上外戚干政的例子。所以,如果李泰当了皇帝,皇帝非常强势,外戚的话语权就低,这显然对长孙家族的发展不利;相比较而言,佛系的李治才是更好的选择。长孙无忌也就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参与到储位之争当中。

长孙无忌对李治的看法,实际上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唐太宗曾说过两个字来评价李治——仁懦。李治是好人呐,但是太懦弱。这两个字就是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的理由。

在李世民的几位儿子中,李治和李世民相差最大,完全没有李世民身上那股铁血气息,但好在人品还不坏。前太子刚强果断,先是策划刺杀李泰,被废后又谋划造反。李泰才华横溢,是当时的藏书家、书法家和鉴赏家,最得李世民宠爱。而李治不仅为人宽厚,还有点懦弱。对于一代君主来说,这并不算好事,但对权臣来说,却是最好的事情。

在长孙无忌的帮助下,李治算是在李泰阴影里站稳了脚。但李泰可不是那么容易罢休的,他跑去吓唬李治,拿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和李治做对比,本来他想让李治犯错,结果李治懦弱,只是担忧,根本不敢做任何动作,最后这份担忧还被李世民给看透了,结果李世民问清了原由,渐渐对李泰不满。

长孙无忌是当时的重臣,他支持李治,朝中大臣自然也有不少人跟着站队,觉得李治仁孝,当皇帝最好。支持李治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在长孙无忌操作下,李治成为皇帝。

李治成全了武则天

果真如长孙无忌规划的那样,唐高宗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成为朝堂第一权臣。皇帝不管有什么事都需要先问一下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所上奏的任何事情,皇帝都悉数采纳。

不过长孙无忌最终还是遇到了克星。他阻止李治立武则天成为皇后,但没有成功。可能陷入感情的人,都是不理智的吧。在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下,李治将长孙无忌流放岭南。一代名臣,在黔州自缢身亡。他策划外戚干政,立李治为储君,最终成全了一代女皇武则天。

人都是会变的,就算人不变,事情也会变的。

李恪比李治更有才能,为何李治却当了太子?

历史上,很多新建立的王朝都会对前朝的皇族们十分忌惮,即使不杀光,通常也会将他们囚禁起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少能够有人做两朝皇子,即便是有。不过,唐朝的时候就有例外。李世民就有两个皇子都算得上是做了两朝皇子,这两个皇子一个是三皇子李恪,另一个是六皇子李愔。他们的生母杨妃是隋朝公主,虽然不知道她是否为李广嫡女,但她的身份的确是前朝皇室。

经过了李承乾谋反一事后,有谋嫡之心的李泰也没能成功当上太子,当时李世民的嫡三子李治又是一个十五岁的懦弱少年,一时之间,李世民竟不知应该再立谁为太子。当时,三皇子李恪虽非嫡子,但是他素有贤能之才,性格果断,李世民也曾说过李恪很像他,可是,既然李世民都这么说了,为何李恪还是没能被他立为太子呢?

这就不得不先说一说被立为太子的李治了。李治目前是最有希望当太子的皇子,因为他是嫡子,而且他的舅舅还是长孙无忌。当初玄武门的宫变,长孙无忌就曾参与谋划,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大功臣。而且李世民也一直都十分倚重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手握大权,足以代表大臣们的意见,李世民肯定是不能忽视他的意见的。而长孙无忌自然是要支持自己的外甥李治,不仅因为他们之间的亲疏关系,还因为李治毕竟年龄不大,长孙无忌更好控制。

然后是李恪的问题。李恪是庶子,虽然他有才能,但是正统皇权从来都没有立庶的道理,而且李恪的生母杨氏并不是一个得宠的妃子,纵使她曾经是公主,但是隋朝已亡,这样的身份也不能给李恪带不来什么荣耀。再说了,由于李恪有着两朝血统,如果他继位之后,受到前朝旧臣的挑唆,很可能会施行暴政,给唐朝带来如同隋朝的结局。

最后就回到李世民身上了,他开创贞观之治,自然希望唐朝能够按照这个路线继续走下去,带给国家长治久安。李治虽然确实有治世之才,却不一定有着像李世民一样的贞观遗风。而李恪的性格比较懦弱仁厚,他若治国,并不会开创别的路子,而是会沿袭唐朝之间的治国之道来治理大唐。

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一点,李世民其实一直都对当年玄武门下的惨剧心有余悸。当年的兄弟相杀一直是李世民最不愿回忆起来的事情,所以他也一直都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类似当年那样的事情。而李世民认为,李治是宽厚仁爱之人,他是没有什么杀心的,所以即使他当上了太子甚至皇帝,也不会因为其他兄弟比他更有才能而生出杀心。

所以说,即使在李世民当初决定要另立太子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支持李恪,但是因为上边说到的这么多的原因也让李世民不能将李恪立为太子,即使是他很欣赏李恪也不行。而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其实也算是对李恪和整个大唐的保护。

《武媚娘传奇》中的长孙无忌为何不帮李泰?

因为李泰跟长孙无忌不亲近,李治和舅舅长孙无忌的关系要好得多。


虽说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也就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是相比较而言的话,长孙无忌这个舅舅明显是更偏爱李治的。为什么会有这样偏心的情况存在呢?这还要从李泰和李治的性情说起。李泰是被李世民宠爱的儿子,从小到大性格都比较任性。而李治则不是如此,他从小性格就比较温厚纯良,更容易讨得长辈们的喜欢。据说在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李治是最为伤心的一个,舅舅长孙无忌看在眼里,对这个外甥自然就多了一点疼惜。

当然了,仅仅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让长孙无忌对李治这么支持。这其中还有一层厉害关系是,李治的性格仁孝纯良,如果是李治当皇帝的话,他是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们如何的,这等于是保全了长孙皇后另外的孩子。但如果是李泰当皇帝的话,又怎么可能对李治等兄弟格外优容呢?一旦李泰当了皇帝,李治等皇子的处境就不好说了。出于这一点考虑,长孙无忌必定会全力支持李治当皇帝。他的这个想法是比较有长远性的,对李氏家族是有好处的。

还有一点原因是,以李治的性格,和对舅舅的感情,他当了皇帝之后,一定不会对长孙无忌有所为难。哪怕仅仅是为了自己考虑,长孙无忌也会选择李治当这个皇帝的,所以李治最后才登上了皇位。

深受李世民宠爱的李泰,为什么最后却与太子之位擦肩而过?

第一,李世民和李治之间的父子情更纯粹,这对几乎感受不到亲情温暖的李世民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一点上李泰做得不够。李世民为了登上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他的众多侄子,这让他活在几乎没有亲情的皇宫里。

再加上李世民一心扑在国事上,没有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导致所有的儿子和李世民之间都有距离感。李承乾就是在距离感的支配下选择和侯君集谋反板,落得个凄凉的下场。和李承乾相比,李治、李泰与李世民的关系要好的多,但李泰和李世民的关系更像是君臣而非父子。李泰为了获得皇位小心翼翼的侍奉父亲,而李治侍奉父亲则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李世民能感觉后者更加纯粹。

第二,李治得到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作为凌烟阁第一大功臣,长孙无忌的放弃无疑是李泰落败的最关键原因。李治和李泰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那长孙无忌为何要放弃李泰呢?这是长孙无忌经过多方面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首先,李治的年龄更小,继位后方便自己作为辅政大臣掌控朝政。自古以来君权和臣权的对抗一直没有停下来过,当皇权强盛时臣权就会衰弱,当君王年幼时臣权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长孙无忌选择李治,也是想让自己的权力更大。其次,李泰的班底里有许多人是李建成的旧部。这些人和长孙无忌之间有很深的仇怨,一旦李泰上位,长孙家的地位和权势可能不保。

综上所述,李世民对李治的父子之情更加纯粹而李泰在这一点上有欠缺,再加上长孙无忌放弃李泰,就让李泰与皇位擦肩而过,反而是不起眼的李治赢得了这场夺嫡之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