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们是如何衰落的

众妙之门 2023-06-24 02:36:35

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们是如何衰落的

所谓晋商,实际上就是指山西的商人。因为山西简称晋,所以这一区域性的商人也被称作晋商。

历史上的晋商曾十分成功,其资本之雄厚,经营项目之多,活动区域之广,活跃时间之长,在中外商业史上都十分罕见。

从明初到清末,晋商们纵横捭阖近5个世纪,经营的项目包罗万象。“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只要是能赚钱的行当,他们几乎都有涉足。同时,晋商们的足迹遍及中国周边的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甚至漂洋过海,远涉欧洲。因此,中国晋商和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一起,都创造了惊人的商界神话。

那么,晋商究竟有多富呢?

在明朝嘉靖年间,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就曾说过:“天下富家,积资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结果发现,全国能称得上“首等”的富家不过区区十二家,而山西就有四家,占据了三分之一。

到了清代咸丰年间,晋商中过百万两家产的人比比皆是,其中还有不乏身价千万之人。当时有一个名叫章嗣衡的御史在奏折中写道:“山西太谷县孙姓,富约两千万。曹姓、贾姓富各四五百万。平遥县之侯姓、介休县之张姓,富各三四百万。榆次县之许姓、王姓聚族而居,计合族资约各千万……”

单单是把山西的几个富豪资产相加,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比当时大清国库的银两还多。

不过,曾经在商界叱咤风云的晋商,却在清末时集体衰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晋商的整体衰落,既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外部原因,也有其内部的因素。

一、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清政府的日渐式微,导致了晋商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来,软弱的清王朝就在列强坚船利炮的威胁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这些条约不但包含有政治上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掠夺,如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内地市场等,给各国列强在华经商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晋商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失去了众多国内市场,也在国际贸易上步履维艰。

例如晋商们引以为豪的茶叶生意,在道光初年,还能通过出口俄国,赚取大约近千万卢布的利润。但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向俄国开放了沿海几个口岸的通商权,又降低了俄国在华经营茶叶的税率。这直接导致经营茶叶的晋商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出口俄国的茶叶量锐减,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到同治初年,经营茶叶的晋商就从原来的140家锐减到只有4家。

再如晋商最为成功的票号行业。在道光初年,山西的票号蓬勃发展,仅平遥一地就有6家实力雄厚的票号。发展到同治初年,山西的票号已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集中在山西地区的票号高达20多家,几乎垄断了中国当时的金融业。

不过在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们不但加强了对华商品的倾销,还更多地染指了中国的金融业,开始了对华资本输入,纷纷在华开设银行和分支机构。到20世纪初,在华的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就多达80多家,几乎掐住了中国的金融命脉。晋商的市场份额惨遭霸占,特别是南方的沿海城市,晋商更是难以涉足,票号行业极度萎缩。

二、晋商过分依附封建朝廷,为其衰落埋下了隐患。

晋商的辉煌发展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王朝,依靠着附庸于朝廷而获得很多特权,但在封建王朝穷途末路时,晋商们也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早在满人入主中原之前,晋商的足迹就深入到了东北及内蒙地区,给后金统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等到他们取代明朝后,晋商们又对清朝的对内平叛战争、对外边境贸易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在康熙年间和准噶尔的拉锯战中,晋商们就出钱出力,踊跃捐资,为康熙解决噶尔丹居功至伟。部分晋商由此成为红顶商人,头顶清廷官帽,为朝廷经营生意。特别是获得了一些如盐铁等垄断性的买卖,让他们日进斗金,迅猛发展。

不过,所谓福兮祸所依,这种依附关系也成为晋商衰落的导火索。当清王朝被列强蹂躏,索要巨额赔款时,必然将这些赔款转嫁到晋商们的身上。从咸丰年间开始,清廷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就在民间中大肆开设捐官、捐纳等途径。作为富甲一方的晋商,自然就是捐官和捐纳的主体。

平遥著名的票号日升昌就一次性捐官达20人,另一个富商,平遥蔚字号首任经理毛鸿翙更是财大气粗,一次性捐官超过30人。在庚子事变后,慈禧仓皇西逃途中,就曾得到晋商乔家的大力帮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营票号的晋商几乎成为了清廷的金融代理机构,几乎所有朝廷的经费,都得经晋商票号汇解,极大地促进了晋商的繁荣发展。

当然了,当清王朝濒临覆灭时,晋商们也自然而然就被牢牢套住了,大量的朝廷贷款无法收回,所有依赖于朝廷的业务也被迫停止,晋商票号赖以生存的土壤瞬间失去,晋商们也就避无可避地迎来了衰落时刻。

三、晋商们的奢靡无度,也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晋商中的很多人,都出身贫苦,大多白手起家。例如著名的乔家,就是靠着祖辈闯关东时挖到了第一桶金,最终发家致富。但在富甲一方后,晋商们普遍滋生了“奢为贵”的享乐思想,大肆买房置地,修建深宅大院,生活奢华靡费。

到了后期,晋商们穿着华丽,出入讲究,甚至出现了赌博、贩卖鸦片和吸食鸦片的现象。在《宣宗实录》中,就有晋商吸烟贩烟的记载:“唯太谷、平遥、介休各县民人多在广东及东南省等处贸易,日久沾染,颇有吸食之人。”

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商,就在这种内外交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过眼烟云。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呢?

近代史上的八大晋商通常指的是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即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候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其中临汾亢家号称山西首富,资产达几千万两,主要业务在贩盐、卖粮食和开当铺。

八大晋商的集体覆灭与晋商帮的集体衰落基本是一致的。晋商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与时俱进,而其最终集体覆灭的原因恰恰又在于没有与时俱进,正是应了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上图为剧照

晋商的崛起之路晋商早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是中国最早兴起的商帮之一。山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别,传说中最早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都在这里定都,首领们开明,领着大伙搞农业,也支持大家发展商业。

尽管晋商兴起较早,但成为明清时代举世瞩目的强大商帮还走了一段很长的历史。春秋时代的晋商靠着解州的盐池,和当时离政治中心较近的地理优势,走上了贩盐的道路。他们从晋南解州拿盐卖到当时的平阳、安邑等都城,从中赚取丰厚的利润,挖到了帮会的第一桶金。

有趣的是,到了明清时期,历史似乎又重演了一遍,晋商又遇到了相同的境遇。明朝洪武年间,为了防御北方瓦剌和鞑靼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在山西北部等北方沿线设立了九边重镇以此进行防御。

由于九边重镇距离统治中心比较远,后勤补给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前线官兵的粮草问题,朱元璋与晋商达成了一个协议,即山西商人负责向大同、居庸关等边关要塞输送粮草,作为交换条件,明朝政府则给晋商合法贩卖“官盐”的资格--盐引,这一举措史称“开中制”。

值得庆幸的是,晋商抓住了这个拓展机遇,从以盐业贸易为主转向多元化经营,实现了成功转型。从此,山西商人走出了关外,走向全国。

由于关内关外的商品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再加上食盐生意的垄断性,还有晋商身上独有的崇尚关公诚信仁义的经商文化,以及经商多年的丰富经验,晋商很快聚敛了大笔财富,成为富甲天下的商帮。

到清代,他们利用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机,随军做起了军事贸易,又一次得到了大发展。噶尔丹被平定后,清朝又开始大力开发北部边疆,建立了许多以北京为中心的边疆驿站网络,晋商又一次抓住开发边疆的机遇,由此把生意做到了蒙俄。

上图为晋商的一个家族

明末清初,中国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长途贩运成为当时商业活动的重要特征。但是支付又成了一个问题,当时不像现在,各种支付手段应有尽有,出门一个手机搞定。那时候遇到大笔交易怎么办,推一车银子去交易,风险系数太高,晋商的票号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清道光初年,晋商创办了票号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后的100多年里,山西票号迅猛发展,盛极一时。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路过山西,向晋商筹措了40万两赞助费,后来还了一个人情,命令各省交给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经手。

日升昌开办第一家票号

于是,山西票号几乎成了清朝的总出纳,承担的是国家财政部的职能。甚至连庚子赔款连本带息的9.8亿两白银,也是由票号来完成的。可以说,票号控制了大清的金融流通,甚至在日本开起了海外分部。

明清晋商垄断了中国的北方贸易,并涉猎了东亚和欧洲市场,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能够经营的物品。与此同时,晋商把持着全国的资金调度,可谓登上了发展的巅峰。

晋商为什么走向衰落?

由于时局的波动,加上外国资本的侵入,使晋商的成长空间收缩,这就迫使贸迁四方、足迹遍天下的晋商,不得不从四面八方撤退,向本土收缩。从此,称雄我国商界500年的晋商走向了衰落。

~问~清朝晋商发展及衰落的原因~及折射出的时代背景与对我们的启示

两方面均有,晋商崛起始于明末,依靠投靠满虏,为建州南侵内应而在建奴入关后获皇商待遇,隶籍内务府。有清一代,晋商虽有起伏,但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强势的地位,与南方徽商相呼应,为南北两大商贾财阀。但自晚清西人来犯,尤其是西方银行在华开办,作为晋商主要业务的票号不敌现代金融理念武装的银行,又在和俄国人的茶叶大战中惨败,而同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财阀的兴起,晋商观念陈旧保守,经营领域日趸,生意日渐惨淡。及至辛亥革命,作为晋商政治后盾的满清朝廷覆灭,晋商在经济政治领域上受到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渐没落。

徽商、晋商为何衰落?

晋商崛起于明清,当时正是“海禁“时期,同期崛起的还有徽商,那时候中国内陆商帮开始陆续崛起。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等的官方控制的削弱。 经商最怕的是成本高昂,在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政治控制的手段来降低成本,所以,从古到今中国商人都很重视与官方的联系,他们是利益共生体,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候政府还是办事机构,暗着腐败卖官贪污可以,但是政府不营利。 中国革命时代过后,开始了统一建设的时代,仍然很遗憾,难以拜托封建窠臼,实际上就是:人情比制度更重要,这是商业的大害,成本可以通过权力与利益交换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超过了商业生存和发展的极限,所以商业停滞,而发展的,只是垄断性的商业集团,这些集团可能没有污点吗?不可能,但是这绝对不是商人的错。 晋商、徽商所借助的,第一是能与官方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第二是交通运输等的廉价成本,第三才是制度优势、资金背景等。那时候起码没有这么多名目林总的收费站吧。 晋商、徽商历史上都曾经严厉地抗拒大生产等新鲜食物,最根本的不是短见,而是那对于商业来说本来就是灾难,比方说,胡雪岩垄断了东南电报局,就只能对胡雪岩有利,是的,胡雪岩可以顿时翻上几倍身价,同时打败所有对手和敌人,但是这是商业吗?不是,这是政治阴谋,不是商业规则。胡雪岩对盛宣怀失败在这里,无奈的地方也是这里,从那时候起,真正的商人材料已经无法施展手脚了。 晋商、徽商崛起的时代,中国商业规则还是基本上平等和合理的。山西车队去内蒙、河北、东北等地,基本上路费不用被冤枉出很多。 清末,晋商集体抗拒加盟“大清银行”,实际上是中国商业平等规则已经有潜在破坏的反映,事实证明,此后一百多年,这种破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最高峰。真正的商人,是不屑于去做阴谋家的事情的,他们的放弃,是商人机敏、警惕的忧虑的反应,实践证明,中国内地商业秩序从此就一蹶不振。他们如过当初选择“大清银行”,结果不是帮手就是奴才,商业秩序却不能挽救。 直到改革时代,这种不平等的秩序都只是为垄断集团服务,除了沿海,因为海上是最平等的,你可以不用交交通费。所以,中国只有沿海经济一枝独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9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