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很多人都知道,和珅的发家自然离不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提起和珅的出身,其实虽然算得上是名门,但是也可以算得上是寒门,为什么既可以算名门又可以算寒门呢?因为和珅的父亲死的比较早,所以,他家败落的非常的早,幸亏,他并没有自甘堕落。
在当时,他甚至还被有名的文学家袁枚写诗称赞其好学的品质,在京城上学的时候,与其他的纨绔子弟截然不同,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也正是因为他年少时期的乐于好学,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后来才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
那么,乾隆皇帝对和珅难道单纯只有宠爱和赏识吗?如果仅仅是这么单纯的感情,和珅那也不至于能在短时间之内成为这个帝国几乎是最有实权之一的大佬级别人物,在当时,乾隆皇帝重用他有更深考虑——那就是和珅,作为管理财政的官员,能够揣摩上意,替皇帝做一些他做不了的事情,比如说清朝最为臭名昭著的议罪银制度,什么是议罪银制度呢?
这种制度是如果官员犯了罪,可以通过缴纳赎金罚金的方式进行赎罪,很多人都觉得这可能是和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颁布的政策,事实上,和珅没有这么大的权利,和绅虽然也推动了该制度的发展,但更像是一个棋子,一个白手套,和珅仅仅是推波助澜,背后站着的一定是乾隆皇帝。
和珅与乾隆的关系,之所以那么融洽,当然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乾隆与和绅本就是一类人,他们都极富有才干,都属于聪明人,和珅知道如何讨好自己以及通过向自己赠送大量礼品,来使自己高兴,并且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有的时候会公然向下属索贿,这其实姐反映了乾隆皇帝,他对这种贪腐行为是有一定纵容的,在这种同志眼里有点贪欲,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只要你能保证对统治者绝对的忠诚,所以这样的忠心耿耿的官员,仅仅有点贪欲,这是可以接受的。
这也就说明了,嘉庆皇帝为什么要急急忙忙的在乾隆皇帝一死,就马上将和绅给办了,在当时,嘉庆皇帝继位的时候,清朝的官场已经腐败无比,各级官僚贪污腐败,几乎已经成了明摆着的事实,所谓议罪银制度,更让许多贪官污吏无所顾忌,虽然议罪银制度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必然是得不偿失。
因为贪官他是这么想的:我交了罚金,这个损失我还要从国库从百姓身上补回来,而且还要加倍的补回来。这对国家自然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呢,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非常的困难,因为议罪银制度也好,贪官现象也罢,都是他爹太上皇乾隆干出来的好事。
太上皇没死之前他都没办法直接控制朝廷大权,说来搞笑,嘉庆皇帝,继位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身为皇帝,却进不了养心殿,没办法越过太上皇,直接干预朝政,这种情况下,一腔怒气只能都放在作为太上皇帝的白手套和珅身上,不然怎么办呢?毕竟是自己亲爹呀,而且自己小胳膊小腿也拗不过他呀。
和珅就这样被嘉庆牢牢地锁定,聪慧如和珅者,难道感觉不到危机吗?不,他可以感受到,那他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呢?可是,他能做什么样的准备呢——是马上试图与嘉庆交好还是马上和太上皇一刀两断亦或是立刻准备劝说太上皇把皇帝给废掉,或者干脆直接起兵造反?这些想法有一点可取之处吗?
答案是没有一点可取之处,为什么他们没有,当然是因为作为和珅,不管是立刻与太上皇乾隆断绝关系,还是立刻和嘉庆交好,都会遭到统治者的厌恶与排挤:乾隆当时大权在握,看到和珅如果是这种表现,和珅不能有好果子吃;嘉庆皇帝每天活的本来就提心吊胆,每件事情都不敢擅作主张,生怕惹毛了父亲,你一个父亲之前的第一号宠臣,跑到我这边来献出忠心,嘉庆皇帝不敢也不能接受你这位臣子的忠心,甚至还有可能怀疑你此行的目的是否是为了试探。
劝太上皇废皇帝,这种操作旷古烁今,操作难度极高,相信如果选择这条路,会比他原本的下场还要凄惨许多,一个干预皇家废立的大帽子盖下来,动不动就是族灭;至于造反嘛,这条想法,想想也就算了,毕竟和珅也没有军队的控制权啊,拿头造反吗?
综上所述,和珅已经做到了最优解——那就是,帮助乾隆压制新皇帝嘉庆,让嘉庆对自己恨之入骨,乾隆前脚一死,嘉庆马上就干掉了和珅。
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在乾隆当皇帝期间权倾朝野,虽然劣迹斑斑,乾隆却容忍了他20多年,在这20年里,乾隆对和珅的宠信一直是有增无减,20多年经久不衰。
和珅这个人特别擅长迎合乾隆皇帝的爱好,以及擅长逢迎,时刻揣摩圣意,而且事事想乾隆帝之所想,有些贪来的钱部分用到了乾隆身上,成为乾隆帝的个人金库。
因此当时虽然很多大臣弹劾和珅贪污,然而和珅却是屡告不倒,靠的就是他的后台乾隆皇帝,他深知只要牢牢的靠上了乾隆皇帝这个最硬的靠山,谁弹劾也不会倒台。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包庇和珅,一来是真的宠信他,二来和珅所聚敛的财富,有一部分是给乾隆皇帝享用的,所以乾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乾隆比和珅年龄大39岁,注定不能庇佑他一辈子,更不能宠信和珅一辈子,乾隆驾崩后,和珅就被嘉庆抄了家,并赐他自尽,那可能大家有疑问了,和珅聪明一世,如此会审时度势,而又溜须拍马的一个人,为何不提前巴结讨好嘉庆,给自己留条后路,避免被处死呢?
我认为,之所以和珅没有提前讨好巴结嘉庆皇帝,不是因为和珅不想,是因为没机会,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清朝实行秘密立储
清朝实行秘密立储,而当时嘉庆可以当皇帝的特征并不明显,因为他在多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其一,嘉庆并不是皇后所生,而且他的母亲就是令妃,属于汉人。
其二,乾隆给嘉庆选的嫡福晋是喜塔腊氏,喜塔腊氏家族只不过是内务府大臣,属于包衣,并不是出身满族大家或者名门望族,毫无背景,当时很多大臣会从皇子嫡福晋中的家世中来推断谁是太子,而嘉庆娶了一个出身包衣的嫡福晋,让大臣们不确认他是不是储君。
其三:因为当时乾隆的儿子众多,也没有立皇太子,大臣们可能并不知道皇帝到底立谁为储君,和珅也无从巴结讨好。
第二:嘉庆对和珅深恶痛绝,和珅巴结讨好丝毫没作用
嘉庆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对和珅很痛恨,因为朝野之中都知道和珅是巨贪,只不过乾隆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大家也不好说啥,然而嘉庆对和珅却是一百个看不惯。
在乾隆皇帝退位,当太上皇期间,虽然嘉庆当皇帝,和珅奉承讨好,然而并不是真心巴结讨好,和珅一边向嘉庆献殷勤,一边在嘉庆身边安插耳目,经常向乾隆告状。
嘉庆元年,乾隆帝召了嘉庆的老师朱圭回京城,升任大学士,嘉庆知道,马上写诗向老师表示祝贺,谁知道被和珅告了一状,说嘉庆帝施恩巨属,把太上皇对朱圭的恩典,算到了自己的身上,结果朱圭从两广总督被降为安徽巡抚,这让嘉庆非常生气。
不仅如此,在乾隆当太上皇期间,和珅多次向乾隆告状,嘉庆帝吃了很多亏,因此对和珅恨之入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死了,和珅去巴结嘉庆,嘉庆也会不理睬,毕竟两人的梁子是彻底结下了,为时已晚。
第三:不论和珅如何讨好,他都必须死
嘉庆登基以后,他是无论如何都要铲除掉这个巨贪和珅的,一方面这是自己老爹给自己留下的钱袋子,可以充盈国库,另一方面则是嘉庆已经亲政成为有实权的皇帝,他要彻底铲除曾经乾隆时期的皇权,而除掉乾隆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则是最刻不容缓的,因此就算和珅百般巴结讨好,都会没有用。
综上所述,和珅想巴结嘉庆也没机会,一是自己没把握好时机,二是嘉庆不给他机会,在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于养心殿以后,正月十八,嘉庆帝就宣布和珅犯下20条大罪,罪该凌迟处死。
然而因为和珅毕竟是乾隆的宠臣,为了给他留点体面,因此嘉庆下令赐了和珅白绫自裁,和珅自己知道死罪难免,悬梁自尽,和珅的财产也落入了嘉庆帝的私囊,于是民间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和珅这个名字被广为流传主要还是因为影视剧中的渲染尤其是铁齿铜牙纪晓岚,我们对于和珅的印象就是会拍马屁大贪官。真正历史上的和珅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不然凭什么能得到乾隆的赏识呢?和珅考取了进士之后就凭借着自己官场手段平步风云,到了内阁大学士,深受乾隆的喜欢,是乾隆的宠臣,一度权倾朝野,这也是他能贪污那么多的前提,有权啊!
在乾隆朝后期,乾隆已经知道和珅是清朝的一大患了。但是碍于情面也于心不忍自己亲手将和珅收拾了送进牢房,于是乎他有意让和珅与储君嘉庆发生摩擦,并且越来越大,直到不可调和,所以和珅一直想尽办法想废了嘉庆,因为他知道嘉庆一上台自己的末日就到了。
和珅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也有准备想要起兵造反,但是他也是念及乾隆还在世,不好这样直接动手犹豫之际就错过了时间,然后他又准备好了一份假的遗诏书,意思是废除嘉庆另立新君,可惜乾隆的突然去世让和珅猝不及防啊。这个遗诏书也就没有了价值。嘉庆也顺利的继位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新君继位,你就是再牛逼再厉害的人物,只要你没有起兵造反,最后的一条路都是死亡,臣是斗不赢君的,当时嘉庆让御史赶紧写奏折弹劾和珅罪名越多越好,然后就是抄家,家产之多也是让一国之君也是瞠目结舌啊。
嘉庆为何一定要查抄和珅,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早做打算?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很多人都好奇和珅这样的巨贪,乾隆难道就不知情吗?其实不然,乾隆对和珅的所作所为十分的清楚,但他知道和珅所有的财产最终还是国库的。虽然和珅很贪,但是和珅十分的忠心,办事能力突出,十分会揣摩乾隆的心思,深得乾隆的喜爱,所以乾隆根本是舍不得杀和珅。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和珅在乾隆朝贪污的巨额财务,其实是乾隆这个皇帝留给自己儿子的“储蓄罐”,还有就是乾隆晚年多次下江南,导致国库空虚,如果继续从国库里面拿钱的话肯定会受到大臣的阻挠,所以他把这件事情交给和珅来做,既不用花国库的钱,又可以达成自己愿望,所以乾隆十分的依仗和珅为自己办事,而且乾隆将自己最疼爱的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这也导致和珅在朝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乾隆一死,和珅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只是自己没有想到嘉庆会这么快就对自己动手,乾隆死后十五天嘉庆就将和珅下狱赐死,派去查抄和珅家的大臣整整用了四个月才清点出所有的财物。嘉庆为何如此急不可耐的要杀死和珅,和珅跑不了,钱早晚都是嘉庆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乾隆当太上皇的这段时间里,大权在握,但是身体的话却越来越差,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和珅在处理,当时和珅大权独揽,嘉庆的话却是有名无实,如果再晚点动手的话,说不定会被和珅废除。后来嘉庆也点明了“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嘉庆”试想对于权力集中的封建统治者,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