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某一天,朱元璋招待众将,席间提出一问:“当今之世,谁可以称得上奇男子?”诸将认为是常遇春,朱元璋笑笑:“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朱元璋的理由实在搞笑,他的逻辑是能被他所用的都不值一提,不能得到的才是奇人。很有点“老婆总是别人家的好”的意思,吊胃口的才是最香的,到手的反而不值钱了。
能被老朱这么惦记,王保保到底是何方神圣?
元朝的最后一根擎天柱
老朱喜欢“保保”肯定不是把他误当作“宝宝”,这么奇怪的名字很有点穿越感。原来王保保就不是汉人,他是蒙古伯也台氏,蒙古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母族是乃蛮部后裔“察罕帖木儿”,父母两族都算不上蒙古传统贵族。
蒙古入主中原后,大量蒙古人移居中原,也无可遏制地爱上汉文化,生活习俗逐渐汉化。比如他们热衷于取汉姓,改汉名,察罕帖木儿改汉姓“李”,伯也台氏改汉姓“王”,扩廓帖木儿给自己起了个自我感觉良好的汉名——王保保(也有说“保保”是译音)。
王保保的祖上,追随元世祖忽必烈平定河南有功,被赐定居固始县。当然少不得赐田赏官,由此王保保成了当地的蒙古族大地主。
王保保从小体弱多病,按照古人习俗,他被送给舅家当养子,希望借此躲过病魔。这个偶然因素,竟让王保保成了两大家族政治遗产的继承人。
元朝末年,红巾起义爆发,为了弥补政府军的不足,元顺帝下令,各地可以自行组织乡勇,以平定叛乱。王宝宝的父亲和舅舅,借此机会组织起了“义兵”,王保保由此跨入行伍,其军事天才开始展现。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王保保作为主力军,两次平定中原红巾军,让他成为元朝横亘在中原大地的一道屏障。随着舅舅和父亲的陆续去世,王保保成了这支地方军的领袖。
这个格局很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大小士族,利用家族势力,纷纷募兵,割据一方。朱元璋和王保保本质上一样,都是军阀势力,只不过一个是以推翻元朝统治为目的,一个是以维护元朝统治为目的。
朱元璋心系王保保的理由
朱元璋对王保保的倾心,不光是嘴上说说,他至少有两个行动:
与王保保“联姻”,从感情上拉拢
洪武四年,王保保败于徐达,仅仅带着妻子数人,以浮木渡黄河逃脱,他的妹妹王观音奴成了徐达的俘虏。
王小妹被解压到南京后,朱元璋没有为难她,反而让次子朱樉,娶她为嫡妻。大将邓愈的长女,则为政治需要让路,屈身为朱樉的侧妃。
很显然,老朱就是想告诉王保保:投降大明,你就是皇亲国戚!
多次派使者说降王保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十年间,至少给王保保写过七封信。还曾经派过两名旧交,深入漠北说服王保保。
第一位叫李保保,是王保保早年的心腹,曾官至枢密院知院,兵败后投降大明。王保保对李保保一点都不念旧情,一杯毒酒杀害了老部下。
第二位叫李思齐,当年的关中军阀,跟王保保打了几年,后来投降了大明。如今二人各为其主,王保保热情接待,客客气气相送,招降免谈。让李思齐没想到的时候,当他走到塞口时,王保保派来相送的人说:主帅想得到你的一份礼物——你的一只胳膊!李思齐被迫自断一臂脱身,终因伤势太重而亡。
痴情汉朱元璋,始终没有得到王保保的芳心,钱谦益曾经撰文说,太祖一生三大遗憾,未能招降王保保是其一。老朱手下文臣武将如云,干嘛非要对一个异族人王保保痴迷至此呢?
1.“家花没有野花香”心理作怪
朱元璋拿王保保跟常遇春作比较,体现的就是这种心理。实际上,就常遇春、徐达这些大将的能力,未必在王保保之下。
2.帝王的征服欲望
王保保对元朝来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收服王保保,不光是对残元的军事胜利,更是朱元璋个人的政治胜利。王保保越是不肯降,朱元璋的胃口被吊得越足,对他来说,王保保几乎是他完胜的标志。
3.担心被王保保打翻身仗
明朝对残元的胜利,算不上完胜。大明一朝,不断遭受蒙元残余势力侵扰,这个格局的形成,跟王保保不无关系。
大明虽然把王保保赶出了塞北,但是在北伐过程中,接连遭遇失利。尤其是洪武五年,大明十五万大军三路兵进,企图“永清沙漠”。结果蓝玉、李文忠惨败,冯胜小胜。这次战斗,被元昭宗夸作“中兴之战”,让残元看到了翻盘的希望,而大明从此小心翼翼,很少跨出塞北。
朱元璋不能不担心,王保保会不会死灰复燃,对大明形成全面反攻。
4.收服人心的政治需要
前朝灭亡,必然会残留一大批旧势力,如何收服旧势力,是每个新王朝的必答题。在蒙元统治下,大批蒙古人和色目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不可能都退回大草原。朱元璋收降王保保,其实也有开创“蒙汉一体”,安抚蒙古人及色目人的政治需要在里面。
所以,朱元璋钟情王保保,不能狭隘地认为老朱“花心”,客观来讲,王保保虽然有才华,但是他也是元朝灭亡的罪人之一,没那么可爱。
这个“宝宝”其实不可爱
红巾起义被平定后,王保保成为元朝最强大军阀势力,他本人受到元顺帝青睐,平步青云。如果那时候,王保保乘势发兵南下,老朱能有多少机会一统江南真的不好说,更别说灭元了。
可惜王保保手中有枪,腰杆子硬了,不打听从元顺帝的摆弄,卷入了复杂的朝廷政治斗争。
第一阶段:王保保联合太子对抗元顺帝、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是王保保之外,另一个最强大的军阀势力,双方为争夺地盘,在河东一带展开激烈厮杀。在中央,元顺帝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明争暗斗,孛罗帖木儿选择与元顺帝结盟,王保保与太子结盟,双方频繁发生充实冲突。
第二阶段:王保保与太子反目
太子企图学习唐肃宗灵武称帝的旧例,直接把元顺帝干成太上皇,却遭到了王保保的反对。后来元顺帝杀了孛罗帖木儿,封王保保为中书左丞相,导致太子与王保保走向决裂。
第三阶段:王保保自立行省,遭到围攻
王保保当了一段时间郁闷的丞相,他发现自己不光失去了太子支持,朝中的贵族集团,根本容不下他。由于拒绝南征,他又受到元顺帝怀疑。破罐子破摔的王保保,干脆发动内战,企图武力吞并关中四大豪强军阀。
这场混战持续了一年多,给朱元璋统一南方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后来王保保干脆自立行省,完全不听朝廷指挥。元顺帝被迫下手,逐渐将王保保官职、兵权和爵位全部剥夺,并下令围攻王保保,将他逼到了晋宁一带。
第四阶段:元朝灭亡,王保保回到权力核心
元朝内讧一发不可收拾,朱元璋统一南方后,大举北伐,四分五裂的元帝国根本无力对抗,元顺帝逃出大都,亡命草原。
到这时候,元顺帝醒悟了,王保保也醒悟了,双方握手言和。可惜的是,大局已经不可为,王保保虽然在局部对抗中,给大明的北伐军造成很大麻烦,可是态势上的被动局面依然不可变。
元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王保保其实给老朱送上过助攻,这种助攻老朱不光不会感谢,反而会回报以鄙视。
所以,朱元璋对王保保所谓的“喜爱”,其实有点牵强,无非是王保保尚具备反抗能力,希望快点斩断残元的爪牙罢了。
王保保就是扩廓帖木儿,蒙古语意为“青铁”。他是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是元朝末年最著名的将领。
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王保保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曾被元顺帝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1372年,他率领元军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
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朱元璋对王保保就非常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
很多将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那么,为什么王保保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原因。
其一、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王保保在山西,坐山观虎斗,后来,他又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
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
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王保保,但没有成功。
徐达派前锋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1368年10月,王保保派军南下进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听闻捷报,在上都的元顺帝大喜,晋封王保保为齐王,赐金印,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王保保集合元军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快速进发。
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大军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
王保保倾巢而出,太原必定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太原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太原。
王保保已行至保安州,知道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太原,明军决定夜袭王保保,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非常顺利。
王保保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他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了,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
从这个事情,就可以看出王保保确实胆大心细,敢于率军去收复元朝的国都,尽管最后失败了,却能够逃脱明军的夜袭,也确实可称为“天下奇男子”。
其二、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
王保保曾经率兵,包围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居然被其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其杀害。
明朝立即开始策划,针对王保保的北伐,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王保保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敢直接与其交锋。
但是,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王保保,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
这就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王保保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到达安定以后,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王保保的军营,使他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
数日后,某夜明军却偃旗息鼓,王保保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于是都昏睡过去,这时徐达却率兵夜袭,大败王保保,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人。
王保保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跑了,到黄河时,他们利用流木以渡河,接着离开宁夏,直奔和林而去。
徐达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居然没有追上他。
沈儿峪之战,明军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匹,以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其实,王保保这个人能够打胜战,曾经打败汤和等明朝名将,就连徐达都怕他三分,总是搞夜袭之类的行动,才能战胜他。
而且他打了败战之后,又能够逃走,明军根本拿他没有办法,所以说他确实是“天下奇男子”。
其三、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
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
明朝已经将王保保视为心腹之患,他们认为:
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意思是说,王保保太狡猾,有他在,元朝终究会卷土重来,不如彻底剿灭北元,以便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于是,洪武五年,明军为了彻底解决北元问题,派遣三路大军北伐王保保。
15万明军被分为三路,中路军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以摧毁元朝的指挥部。
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
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情况。
面对明朝想一口吃掉北元的战略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区域。
徐达的先锋部队,由蓝玉率领,出雁门后,就在野马川遇到元军,他们追至乱山,取得了一些小胜。接着到了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的佯攻,此后,他假装大败而逃。
就这样,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元军的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布置口袋,准备伏击明军。
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因此战死数万人。
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
事实上,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一些胜利。
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王保保,十余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王保保,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明实录》中。
据说,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玉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无消息。可见朱元璋非常重视王保保,所以说他是天下奇男子。
综上所述,王保保在韩店打败汤和,又集合元军主力,欲收复元朝的大都,结果他却被夜袭,居然穿了一只靴子跨马逃掉了。
王保保曾经包围兰州,围城打援,全歼明军派出的援军,徐达等猛将都不敢直接与王保保交锋,结果王保保又被夜袭,仅与其妻子数人逃走了。
王保保大难不死,在最危险的时刻,挫败了明军的三路大军,保住了北元的命脉。
所以说,王保保确实非常厉害,因此他才会被朱元璋称为“天下奇男子”。
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有次宴请诸位将领,席间,一时兴起,他问众将:“当今世上,有谁可以称得上是奇男子?”众将皆认为是常遇春或徐达。朱元璋却笑道:“ 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
朱元璋的这番话实在是太奇葩,按他的逻辑,能为他所用的人都无关紧要,无法得到的人才是世之奇人。很有如今 社会 上流行的那句“ 老婆总是别人家的好,家花不如野花香 ”的意味。吊人胃口的才是最香的,已经到手的反而没有兴趣了。
能被老朱这样的厉害角色所心心念念的惦记,也更能说明了王保保的不同凡响,那么,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这个嘛,我们还得从他的父亲说起。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刘福通在河南颍川率先发动红巾军起义,义旗一举,天下苦元已久,全国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群起而效之,由于他们头裹红巾,史称红巾军。
一年后,一个叫察罕帖木儿的蒙古地主,由于被起义军抢劫骚扰,于是自费组织起一支几百人的地主武装,以抗击当地的起义军。后又与当地人李思齐联手收复被起义军占领的罗山县城,因功被朝廷封为汝宁府(今属河南)达鲁花赤(元朝官职名,地方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四年后,刘福通攻占汴梁,拥立韩林儿为帝,国号为宋,年号龙凤,兵强马壮,声势浩大。此时的他自信满满,决心彻底推翻元朝,恢复汉人的统治。于是他兵分四路,大举向元朝势力地区发动进攻。由于兵力分散,不久就遭到了元朝军队的反扑。
此后,察汗帖木儿率领自家武装于河南起兵,征讨起义军,多次将起义军打得大败而逃,因功被提拔为右丞相。十九年(1359年), 攻破龙凤政权的首都汴梁,立下不世之奇功 。
然而,立下大功的察罕帖木尔看中了山西、河北一带的地盘,一个叫孛罗帖木儿的蒙古人也想要,为此双方纠缠不清,而大打出手,闹起了内讧。
元顺帝气的跳脚,心想平叛还来不及呢,你们居然还搞内斗,于是派军队武力劝架,才算作罢,并令他们马上去打起义军,收复失地。
二十一年六月,察罕帖木尔进攻山东时,招降了田丰、王士诚两个守将。没想到,过了一年,这两人见察罕帖木儿围攻益都(今山东青州)时久攻未克,又隐隐觉得察罕帖木儿想要谋害自己,于是先发制人,诱骗他前来赴宴,将察罕帖木儿杀害。
而他的养子扩廓帖木尔(汉名:王保保)听说老爹被奸人所害,怒不可遏,二话不说立马带上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活捉了田丰、王士诚,并处死,为父亲报了仇。这是扩廓帖木尔第一次在史书上出场。
据说他的养父生前,十分喜欢汉人的文化,自起汉姓为李,因此又称李察罕。受养父的影响,扩廓贴木尔自起汉名叫王保保,寓意为像王侯将相一样保卫元朝政权吧。而他的一生也是这么做的。
朱元璋得知李察罕被害后,曾兴奋得大跳起来,说到:“ 天下无人矣 !”这是相当高的评价,可见朱元璋对他的畏惧和忌惮,还称赞他为天下第一的人才。但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李察罕死了,天下第一奇人的头衔会被他的养子王保保继承,而他们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北伐,进攻大都(今北京),身在太原的王保保紧急驰援,可还没赶到,大都就陷入明军手里,元顺帝被迫北逃大漠。
而另一路由汤和率领,自泽州逼向山西,与退守山西的王保保大战,结果“明军大败”。为挽回不利局势,徐达乘机偷袭了他的根据地——太原,元军大败,王保保只能逃往大漠以图寻找机会反扑。
三年后,朱元璋再次命徐达率军北征,双方在沈儿峪展开激战,结果元军大败。 王保保只带着妻子数人北逃,抱着一根木头渡过黄河,逃到和林 。可他的妹妹王观音奴却被徐达俘虏。
洪武五年,想一劳永逸解决北方问题的朱元璋,再次派徐达统兵15万,兵分三路攻打北元残余势力。吸取以往失败教训的王保保以逸待劳,以诱敌深入的策略,在岭北打败了徐达率领的明军,杀死明军数万人,使明朝损失惨重。
此战也彻底粉碎了朱元璋永久解决北方问题的夙愿,也让他清醒的认识到王保保与残元势力的强大。此后,双方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虽也有交手,但都规模较小。
岭北之败后,朱元璋才体会到刘伯温曾对他讲过的一句话:“ 扩廓未可轻也 !”于是,朱元璋决定改变策略,一方面,他命令边境的明军严密防守,不敢再轻易出塞征讨;另一方面,他先后7次派出使者,封以高官厚禄,持书诱降,但王保保却始终不为所动。
后来,朱元璋又派出其养父李察罕当年的革命战友,如今已投降归顺明朝的李思齐,再次前往招降王保保。见面表达来意后,王保保以礼相待,并表示:“可以考虑一下”。然后礼送李思齐返回。
但没想到,行至半路时,送行的人突然赶了回来对他说:“ 主帅有令,请公留一件礼物作为道别 。”李思齐还没反应过来,说:“礼物不是已经都送给主帅了吗?”送行人提示: “愿得公一臂 !”李思齐被迫、无奈之下,自断一臂才得以脱身。回京后,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而亡。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尽管王保保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拒绝招降。但也正是因为他对元朝的这份忠心耿耿,才一直吸引着朱元璋。而为了得到他,朱元璋又心生一计,他将王保保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的次子朱樉,且封为正妃。
而大将邓愈的长女,则须为政治需要让路,屈居为朱樉的侧妃。政治意图很明显,老朱就是想要明确告诉王保保: 投降明朝,你就是皇亲国戚! 可依旧事与愿违。
痴情汉朱元璋,始终没有得到王保保的 芳心 ,不能狭隘地认为老朱“ 花心 ”,客观来讲,王保保虽然有大将之才,但是他早年政治觉悟并不高,引发内讧,是造成元朝灭亡的罪人之一,这个“保保”也并没有那么可爱。
洪武八年(1375年),这位被朱元璋盛赞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王保保,最终病死在塞北荒凉的哈喇那海的衙庭之中,终年45岁。
王保保终其一生,面对朱元璋释放出的各种善意与诱惑,都未曾妥协、投降,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气节与才华,深深的吸引了老朱,才使得他成为了对手眼中, 百思不得的天下第一奇男子 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8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朱元璋养兵百万真的没花钱吗全靠此制度
下一篇: 钩弋夫人为什么会被处死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