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击败关羽后,为何不放关羽一条生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由于荆州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吴、蜀双方争夺的地盘。不仅在诸葛亮的战略发展中,高度肯定了荆州的作用,而且鲁肃也对荆州颇为看重,其言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刘备、孙权二人都想得到荆州的原因了。
而孙权和刘备对于荆州的争夺主要有三次,即刘备借荆州,吕蒙袭取荆州三郡,以及最后的关羽失去荆州。最开始刘备说是先暂时“借”荆州落脚,但是当他进取益州之后,却根本不想还给孙权。多次讨要面对刘备不还怎么办?于是孙权决定用武力解决此事,直接派吕蒙出兵夺取了长沙、桂阳、零陵三个郡。而当时的刘备主要精力用于对付汉中的曹操,为了不分心,最后只好与东吴平分荆州,各占一半地盘。
可是最后一次情况就没这么好了,吕蒙出兵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终吕蒙杀死了关羽,荆州彻底落入东吴的手中。而对于此很多人都会问,吕蒙为何非要将关羽杀死,而不选择囚禁他或者放他一条生路呢?这样也不至于引火烧身,导致刘备起兵报复东吴啊?
其实不然,对于吕蒙来说留关羽一条命并非良策,至于为何杀关羽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荆州之战一旦拉开,吴、蜀两国再无修好的可能性。不管这场战役最终谁胜谁败,他们都会成为真正的死对头,绝无所谓联盟的可能性。就算这场战役是刘备取胜,那么东吴也会同样找机会报复,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留关羽一条生路,完全起不到减轻刘备敌意的作用。而且此时的孙权已经向曹操称臣,杀关羽足以显示东吴称臣的诚意。
其二,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关羽作为刘备的头号大将,其征战沙场的能力自然是超一流的。如果出于仁慈,将关羽放走,那么将会后患无穷。若是出于个人情感来讲,这是一种仁慈。但是站在一个国家的立场上来看,放走如此强悍的一个将领,那么将来对峙的时候必定会使东吴蒙受巨大的损失。因为不管怎样,东吴和蜀国最终都会引发战争。而此时除掉关羽,就是为东吴除掉一个强敌,从长远来看,好处绝对大于坏处。
其三,起到震慑蜀国以及振奋东吴的作用。作为蜀国,如此一员大将被东吴斩杀,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极大的打击,以关羽多年来的威名,居然最终也会被人杀了。这对蜀国上下的将士而言,这是一份极大的震慑与挫败。而对于东吴来说,斩杀一位震天下的大将,这无疑给了很多将士们信心与鼓舞,同时也是像各诸侯宣示东吴实力的一种表现。
建安17年,关羽奉刘备之命镇守荆州,7年后荆州失守,关羽兵败被吕蒙所杀。随着关羽的被杀,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刘备发兵讨伐东吴,这让孙权颇感恐惧。孙权占据荆州之后,并不希望和蜀汉开战,那么既然不想惹怒刘备,为何还要让吕蒙杀了关羽呢?
我们知道,关羽虽然是被吕蒙所杀,但并不是他有多痛恨关羽而下的毒手,而是因为有了孙权的命令才这样做的。因为吕蒙只是东吴的一员将领,如何处置敌方的大将必须要有孙权的授意才行。而孙权为何非要杀关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孙权早已跟关羽结了仇。除了痛恨关羽占据着荆州,更重要的是关羽公开羞辱过他。
据《三国志》记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试想一下,孙权作为一国之君,放下姿态主动去向盟国的一个臣子提亲,可最终对方非但不同意,还遭到破口大骂羞辱一番,孙权心里能不来火吗?毕竟就算是刘备,也得要对他客客气气,可只是一介武将的关羽却对他如此不敬。所以,当吕蒙取得荆州之后,关羽只要被抓,孙权一定不会轻饶他。
关羽作为刘备帐下最得力的战将,在当时算得上是一流的将领。擒住关羽的时候,吕蒙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将其杀了,要么把他放了。而如果将他放了的话,简直就是放虎归山,尤其是像关羽这样的一流大将,日后将会成为东吴的一个大麻烦,尤其是刚袭取关羽镇守了7年的荆州,若放走他绝对会卷土重来,相信这是东吴不希望看到的情况。
那么只有将关羽杀了,有什么好处呢?很明显的就是给东吴除掉了一个劲敌,虽然蜀汉和东吴号称是盟友关系,但是孙权和刘备二人都心知肚明,这仅仅是一时的,早晚他们将成为敌人。所以现在趁机除掉关羽,就等于为东吴的将来减少一个大麻烦。同时关羽是刘备最得力的干将,关羽的死去也等于断了刘备的一个臂膀,大大削弱蜀汉集团的实力。
虽然杀了关羽,吕蒙和孙权都知道可能会引来刘备这把火烧及自身,但是却仍选择这样做。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孙权开始有这个底气了,蜀汉先前经过汉中之战,虽然打赢了曹操,但是各方面的消耗也是不少的。再加上蜀汉的荆州已经落入东吴之手,此时刘备仅剩下一个益州,实力可谓是大大的减弱,而东吴恰恰相反,得到荆州后实力大幅度的得到了提升。
吴、蜀两国如此一比较,其局势一目了然。所以说,就算孙权心里有点害怕刘备兴兵报复,但是他已经知道刘备的实力早已不如当初,故而也并非真正的害怕与蜀汉开战。而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刘备怒气冲冲地杀向东吴,最终还是被孙权所派的陆逊击败
荆州在三国之中可谓是热门话题,有人做过统计,说在三国演义里,荆州被提及了不下七十次,这可是战略要害,三国必争之地。但是此荆州非现荆州,而是指当今鄂、湘大部分地区以及豫、渝、川、黔、粤、桂的一小部分,如此大的面积,不怪三国群雄群起而争之了。就连大名鼎鼎战神关羽之死,也与荆州密切相关,且听小编道来。
话说《资治通鉴》有曰,建安十五年,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刘备,与共拒曹操,权从之。蜀国和吴国一起对抗势力庞大的曹操而结盟,但是唏嘘的是这荆州借出去了,刘备反悔不还,两方因此交恶,在魏国与蜀国两国忙于交战,刘备还派关羽去镇守荆州,要借助关羽的实力和威名来守住荆州,抵抗吴国的索要进攻。
吴国一直想尽办法去讨回荆州,不是直接要宣战,更是尝试采取过怀柔手段来避免战争,比如求娶关羽的女儿嫁到吴国,这和亲姿态不可谓不和蔼,但是战神关二爷不给面子呀,不仅一口回绝,还大骂使者,这就很难看了,吴国上下颜面扫地,为了挽回尊严也不得不战了。吕蒙身为吴国的知名大将,身在吴国阵营,必然要跟着形势憎恨关羽呀,一方面想要为国出气,另一方面为了建功立业也会想方设法报仇。
于是乎有名的白衣渡江计谋产生了,吕蒙谎称要回荆州筹备丧事,带领了不多的人马身披孝服申请借道,镇守的关羽一看对方人马确实不多,不用防范他们,再想想自己身为战神何用惧怕眼前的小兵小队,不过草芥罢了,简直不足为患,于是挥手放行,但是谁知本来是奔丧的队伍突然变身修罗向镇守水寨的蜀军杀来,轻而易举占领了水寨,然后引后来的吴国大部队上岸。这吴军一上岸,荆州就彻底回归旧主了,闻名于世的的失荆州就此产生。
战神关羽由于一开始就不屑于防范他认为宵小之徒,于是被东吴大军气势冲天杀来之时无论是主帅还是守军只有任人屠戮的份了。于是一代战神关羽只能被迫败走去麦城,但是麦城守将孟达和申仪贪生怕死,拒绝开门为关羽放行,马忠抓获了逃亡中的关羽。最后关羽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死。攻取荆州是吕蒙的计策,关羽的死是失去荆州的必然结果,如此一看,所谓吕蒙恨关羽,无关私怨,只是国仇和个人功业的需要,战争时期你死我活之下阵营、立场、选择皆不同而已。
不过吕蒙虽然斩杀了关羽,但是自己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下场,因为关羽在三国众将领中的战神的地位,吕蒙将他杀了,可谓是众矢之的,最终孙权迫于形势发落了吕蒙,可见无论在战场上多么彪悍,只要没有了政治价值就一样被处置。
1、首先,吕蒙之所以要执意杀了关羽,第一个原因就是关羽得罪了孙权。对于吕蒙来说,在周瑜、鲁肃趋势后,其获得了主公孙权的重用。而为了长期获得孙权的信任,不仅要不断立下战功,更需要严格服从孙权的命令。在刘备、诸葛亮西进巴蜀之地后,孙权向关羽提亲,结果不但被关羽拒绝,甚至遭到了关羽的羞辱。对此,孙权作为和刘备、曹操并称的诸侯,自然是非常恼怒的。在此基础上,吕蒙执意杀了关羽,就算不是听从孙权的命令,至少也有为主公出气的考虑。
2、其次,吕蒙杀关羽,第二个原因就是为周瑜报仇。在吕蒙的生涯中,周瑜有知遇之恩。比如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吕蒙还跟随周瑜、程普等人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引军北归,留曹仁等驻守江陵(今湖北荆州)。而对于周瑜来说,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取得荆州之地,在周瑜生前,进攻荆州也被关羽所击退。对于周瑜的遗憾,吕蒙自然也是感同身受的。所以,等到自己掌握东吴兵马后,夺取荆州、击杀关羽,很可能也有为周瑜报仇的原因。
3、再者,吕蒙杀关羽,第三个原因就是希望彻底断绝吴蜀联盟的可能。在东吴内部,存在主张联合刘备,反对吴蜀联盟这两个阵营。就鲁肃来说,和诸葛亮一样都在极力促成孙刘的联合。而就周瑜、吕蒙等武将,则主张对蜀汉用兵,不仅要夺回荆州,甚至还希望彻底消灭刘备,进而和曹操争夺天下。由此,对于吕蒙来说,仅仅夺取荆州,或许还不能彻底断绝吴蜀联盟的可能,但是,一旦杀了刘备的兄弟关羽,刘备自然不愿意再和东吴联合了。
4、最后,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关羽是公认的万人敌,特别是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后,关羽的名气达到了顶峰。而就吕蒙来说,虽然在东吴内部具有较高的名气,但是和关羽比起来,吕蒙当时还不能算是一流名将。在此基础上,吕蒙通过击杀关羽、夺取荆州,无疑有助于自身名气的极大增长。并且,杀了关羽,也就等于斩断了刘备的一只臂膀,从而严重削弱蜀汉的实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7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