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吴灭亡的真相是什么长寿竟然成为了孙权的最大弊端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01:02:43

东吴灭亡的真相是什么长寿竟然成为了孙权的最大弊端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吴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末期,吴国最后输给了晋国,根本原因是实力有差距,但还有一个间接的原因,就是孙权临死前,没有选好接班人,导致吴国内乱,出现了严重的消耗。

孙权活了70周岁,虽然不如张昭的80周岁,但也觉得是长寿的皇帝。要知道,汉朝平均年龄只有22岁,历史上所有皇帝的平均年龄只有36周岁。

孙权一共有7个儿子,从大到小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老大是孙登,孙权称帝的时候直接被立为皇太子,并进行了重点培养,可惜就活到32岁就死了,没活过老孙权。古代的时候,帝王长寿没毛病,但对儿子不好,很多太子都没等到皇位就被长寿的老皇帝熬死了。这样一来,麻烦事就多了,因为牵扯到新的传位问题,这个事最让老皇帝头疼,毕竟原来的太子都培养了很多年,现在要重新培养皇位继承人,哪有那么容易,培养的时间成本太高了。

法国的路易大帝最狠,当皇帝72年,是世界范围内大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因为长寿,先给儿子熬死了,后来给孙子也熬死了,不得不传位给曾孙子。

回过来,我们在看孙权,他在太子死后最后决定让老三孙和为太子。有人肯定会问,老大没了,怎么不给老二呢?哎,老二更惨,比太子死的还早9年。所以按照年龄顺序,老三成为新的太子也算顺理成章。如果你还是不太熟悉孙和,那你一定知道孙和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末代皇帝孙皓。

老三成太子,老四孙霸不服了,孙权长女孙鲁班的母亲和孙和的母亲在孙权那争宠,故而孙鲁班也与孙和不和,于是,孙鲁班和孙霸联合,一起陷害太子,和孙权各种说谗言,终于让孙和的太子位被废掉,当然孙霸的结果也不好,以危害太子罪最后被杀。此事之后,东吴宫廷开始乌烟瘴气,无形中损耗了吴国的实力。孙权执政东吴52年,当皇帝23年,但对于东吴来说,孙权就等于是52年皇帝,要不怎么说皇帝不能做太久,到后来都容易昏聩。康熙晚年昏聩,造成了九子夺嫡的惨烈局面。乾隆晚年昏聩,重用大贪官和珅。汉武大帝晚年昏聩,出现了巫蛊之祸,都是皇帝做太久的结果。

想不到这么快,前4个儿子都不行了,但孙权还活着呢,此时的他已经68周岁了。此时他可以考虑的皇位继承人只有那三个最小的儿子了,而他最喜欢的是小儿子孙亮。

孙权老死之前,做了一个意料之中,又让人最不解的决定,就是真的传位给了老七,也就是他最小的孩子,叫孙亮,才9岁,就继位了。从喜欢的角度,没错,应该选他,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十分滑稽。9岁孩子能懂啥呢?和东汉时期小皇帝继位的危害差不多,后来果然,孙权死后,吴国宫廷里能压制场面的人一下就没有了。然后孙权还留下了5个辅政大臣辅佐小皇帝孙亮,最终造成了权臣轮番把持朝政,喋血事件不断,大家互相不服,互相利用,托孤大臣孙俊本来和诸葛恪不和,但暂时和好,是有目的的,孙弘本来要先处死诸葛恪,结果被孙俊出卖,诸葛恪先处死了孙弘。诸葛恪最先控制住了童年皇帝孙亮,进而控制了吴国的朝政。然后孙俊和孙綝成功击倒诸葛恪后,孙綝又控制朝政,并废掉了孙亮小皇帝,改立了孙权的六儿子孙休。孙休后来稳住孙綝,让丁奉又成功除掉了孙綝,吴国的混乱暂告一段落。

孙休死前一刻,得知蜀汉刚被灭,魏国更加强大,准备多面围攻东吴,他于是和大臣们商议,自己的孩子太小,先别让他的儿子继位了,这时候需要一个年长的人继位,先保住吴国朝廷是根本。经过衡量,最后决定让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但就是这个人,没有吴国带来福音,而是给吴国带来了灭顶之灾。他继位后一开始出现了假象,孙皓先是励精图治,保境安民,但随后就原形毕露,热衷于杀人,挖人眼,剥人皮,不亚于当初的董卓,杀人后还很开心,导致国内从大臣到百姓都人心惶惶,大臣都不希望孙皓能长久的存活下去,然后开始同床异梦,心怀鬼胎,你说,这能不亡国吗?

从孙权,到六儿子孙休,都在传位上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了吴国的快速灭亡。不过孙皓和刘禅不同,刘禅是乐不思蜀,得以善终。而孙皓嘴很硬,被抓到晋国朝廷之后,司马炎对孙皓说:我等你很久了,看到前面的椅子了没有,那就是我给你留的臣子之位。谁知孙皓也说了一句,陛下,我在吴国也同样给您留了一个这样的位置。但不管多么嘴硬,吴国灭亡了。

为何说孙权是三国东吴走向灭亡的掘墓人?

孙权是三国东吴时期的君主,也是当时一代风云人物。三国时期战争混乱,百姓贫困潦倒,人们都向往和平的生活。然而乱世中人才辈出,英雄也是无数。虽然说孙权对于三国东吴,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是最终还是毁在了他的手中。对此网友就开始表示有疑,为何说孙权是三国东吴走向灭亡的掘墓人?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个人的软弱无能和不太信任太子。

孙权对于当时的东吴做出了很多的改革

虽然说在孙权领导的东吴时期,没有像曹操刘备那样强大,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实力。在他当前时期,孙权就开始进行农业,手工业以及国立制度的改革。当时他的改革成效也是十分有成效的,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富裕起来。刚开始登上君王之位的孙权,可谓是付出了心血。但是由于他的管理方法不到位,导致于后来的东吴走向灭亡。

晚年的孙权开始变得昏庸

晚年时期的孙权,由于年龄的增长,整个人变的开始优柔寡断。自己没有主见权,而且对于一件事情总是犹豫不决,没有做出更好的抉择。同时孙权也不听取大臣们的良言,只是跟随自己的心意。在选择立后这件事情,就是因为孙权这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导致后宫勾心斗角,也间接的导致朝廷政局的改变。

孙权的生性猜疑

孙权在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去世之后,又重新设立了一个太子。但是由于他生性比较爱猜疑,对于这个新继任的太子不是特别信任,所以在此没多久之后就把他给废掉了。由于废掉太子而失去了拥护他统治的人,所以就相当于失掉了一些民心。导致于后来朝政混乱的时候,没有人出来去拥护和保护孙权。

孙权晚年的血腥东吴,做了什么却使国家崩坏?

孙权这位东吴大帝,少年时接替父兄基业,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建立了东吴政权。在东汉末年的纷争里,孙权无疑是逐鹿中原的佼佼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将东吴带向顶峰的有为之人,在晚年时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接连失误,使得国家遭遇了一场政治危机,也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祸患。

三国时期的吴国,是孙权一手建立起来的,年轻时的孙权内政修明,知人善用,在一系列国家大政方针上面都做出了出色的决定。但是在孙权晚年,他在立储问题上的失策,让东吴进入到了一个国家崩坏的局面。

孙权有七个儿子,但是这七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嫡子,按照古代继承制的原则,无嫡则立长的说法,孙权立了大儿子孙登为太子,无奈孙登年仅33岁便离开人世。这时候的孙权选择了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二子早亡),本以为东吴的立储问题就此解决,可是孙权册封了四子孙霸为鲁王。相比较孙和,他更宠爱孙霸。孙权给予了孙霸与太子一样的权力,礼仪。渐渐的孙霸对太子之位有了窥视之心,朝局之上也分成太子派和鲁王派。

孙权看到朝局上党争不断,他选择废除了太子孙和,并且赐死了鲁王孙霸,而且还因为这场储位之争,杀死了许多能臣忠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陆逊。经过这场储位之争后,东吴集团在政治上遭到了重大打击,国力开始日渐衰落。后来孙权即将离世时,册封了自己八岁的儿子孙亮为太子,可孙亮年幼无法担当重任,没有出色领导人的东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很快陷入到了一片混乱之中。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