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皇帝”是一个谥号,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哥哥李成器死后给予他的追封,这封号有些罕见,估计历史上仅此奇葩一朵,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唐玄宗李隆基
唐朝景龙年间,中宗李显懦弱,韦皇后专权,为篡夺皇位竟然毒杀了丈夫李显。太平公主与临淄王李隆基为保李唐天下,联手发动了一场政变,剿灭了韦后、安乐公主集团势力,武则天的四子李旦正式登基,就是唐睿宗。皇帝有了,谁当太子就成为大唐王朝最紧要的事情。
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李旦的长子宋王李成器是热门人选,前去拜门子、表忠心的官员不少。但这位宋王生性闲逸,对来的人只谈风月,不谈政事,好像立太子一事跟自己无关一般。
一天,他正在府中悠闲地吹着笛子,姑姑太平公主忽然来访。看着仪容华贵、端庄威严的姑姑,李成器不由自主想起了祖母武则天,两人太像了,都有一股摂人的威压气势。不过,姑姑今天似乎和蔼了许多,寒暄过后,她直截了当地说:“如今满朝都在议论立太子的事,你是陛下的长子,按照立嫡立长的礼法,我会全力支持你的。”
李成器听后赶忙推让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我是一个闲人,怎能当此大任?何况这种大事,应该由陛下决定,我们做臣子的不好随意揣测。”这几句话说的合情合理,太平公主也不好再说什么,闲聊几句就走了。
她前脚刚走,李成器的三弟李隆基后脚就到了。他诛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为稳定政局立下大功,也是太子之位的有力争夺者。李隆基一进来就大喊:“好久未与大哥合奏,今日一定要玩个痛快!”于是兄弟两人很默契地合奏了起来。这期间,哥俩除了切磋乐理,其他什么都没谈。临走时,李隆基说:“真希望以后我们兄弟俩可以永远这样合奏下去!”李成器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一定会的。”
一天之中,朝中最大两股势力的代表先后来访,李成器自然知道个中情由。姑姑支持自己当太子,是看中了自己的平和谦让,便于以后掌控摆布,她当然不会选择强势刚硬、难以驾驭的李隆基。三弟找自己,自然是想让自己让一步,支持他上位,这样也避免了兄弟相争、骨肉相残。
“让皇帝”李宪(为避玄宗生母之讳,成器改名为宪)
李成器虽然性格有些软弱,但是个明白人,他在权衡之下,果断作出了支持三弟李隆基上位的决定。因为他知道,即使他按照姑姑的意思,当上了太子,也不过是姑姑的傀儡,需要仰人鼻息地过日子。最后的结局恐怕也只能和当年的父亲一样,成为姑母问鼎天下的垫脚石。
拿定了主意,第二天李成器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奏父皇李旦,坚决要求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李旦还有些犹豫,李成器跪下大声说道:“太子是天下之本,三弟为大唐立下不朽功勋,他才是众望所归的太子人选。”说完,李成器便开始大力叩头,泣不成声 ,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诚意。
李成器如此表现,睿宗李旦心里很高兴,他担心的兄弟争储、骨肉相残的悲剧可以避免了。他随后便颁下旨意,正式立李隆基为太子,不久又传位给他,李隆基登基即后世闻名的唐玄宗。
李隆基对曾经将太子位让给自己的哥哥李成器始终十分感激,也给了他极大的回报。李成器的后半辈子过得逍遥快活、富贵闲适。在他死后,唐玄宗还将他追封为“让皇帝”,给予了莫大的荣耀。
? ? ? ? ? 想了半天想出这个题目,感觉就像"不懂会计的律师不是好厨子"这句话一样,有种莫名的喜感。
? ? ? ? ? ? 称呼唐玄宗为唐明皇的不是活着的李隆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就要区分三个概念:庙号,谥号和年号。
? ? ? ? 先说年号。
? ? ? ? 我们的老祖先不搞个人崇拜,没有把哪个伟人的生日作为纪年的开始。但是作为上天之子的皇帝陛下,崇拜一下是无可厚非的。用皇帝继位的年份纪年,不仅上体天心,而且还顺应民意,顺应四时,实乃国泰民安之举,年号纪年就由此而来。就说唐玄宗吧,他在位初期,年号开元,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开元盛世”就说的是他的统治时期。
? ? ? ? ? ? 然而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土豪,不仅仅有权,还有钱。有钱就会任性,有些皇帝就很任性。比如汉武帝,他在位期间,就改了11次年号。历史上更改年号最多的还要数武则天了。这位女帝最是任性,不仅要做恒古未有的女皇帝,还给自己改了17个年号,记忆最深的是“万岁通天”这个年号了(好像是因为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个名字)。
? ? ? ? 清朝就很好,康熙皇帝在位61年,从来不换年号,省了好多同学的脑细胞。
? ? ? ? 总结:年号就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
? ? ? ? ? 再来说说庙号。
? ? ? ? ? 庙号是皇帝死后,后世子孙将其牌位供奉于太庙时所称呼的名号。
? ? ? ? ? 所以区别就出来了,简单点说,年号是皇帝活着的时候的称呼,庙号是皇帝死后才会有的。还拿唐玄宗说事吧,"唐玄宗"这个称呼就是李隆基死后,他的继任者供奉的名号。假如说你有幸穿越回到唐朝,见到了李隆基皇帝陛下,你敢叫他唐玄宗,估计小命不保。“你这刁民,竟敢咒我早死!来啊,给我拉出去弹小xx弹到死!!!”
? ? ? ? ? 说到庙号有一点不得不提。唐玄宗的祖先一个叫李渊,还有一个叫李世民。李渊是李世民他爹,他俩的庙号又有区别。李渊庙号“唐高祖”,而李世民庙号“唐太宗”。小时候没文化,觉得真神奇,这个“唐高祖”跟以后的“宋高宗”应该都是高字辈的,“唐太宗”和“宋太祖”应该是太字辈的,好有意思啊~~~
? ? ? ?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庙号是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论资排辈儿。它是评价皇帝功过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祖”,而有治理天下之功的称“宗”。李渊起兵夺取了天下,开创了李氏王朝,才能称“祖”;而李世民虽然治理天下有功,开创了“贞观之治”,也只能称“宗”。
? ? ? ? 最后该说谥号了。
? ? ? ? 谥号也是死后才会有的。但是他跟庙号又有不同,庙号只能皇帝有,而谥号皇帝有了不算,诸侯、王公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也都是有的,不再是皇帝专属了。
? ? ? ? ? 还说唐玄宗吧,唐玄宗是庙号,他的谥号挺长的,叫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感觉又死了一堆脑细胞…这个谥号很长,估计是为了称呼方便,就叫做“唐明皇”了。
? ? ? ? ? 谥号是人死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评价有好有坏,所以谥号也分为上谥和恶谥。比如文臣的最高评价“文正”,历史上就有司马光,范仲淹,曾国藩等人得到过,所以才有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的叫法。
? ? ? ? ? 武臣最好评价是“忠武”,好像没有几个人得到过。岳飞谥号“武穆”,已经算是武臣中非常好的谥号了。
? ? ? ? ? 明朝有个王爷湘王,是朱元璋的儿子。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把他迫害致死,又为了让自己名声好听一些,建文帝就给了这位湘王一个恶谥“厉”,称他为“湘厉王”。
? ? ? ? ? ? 皇帝作为上天之子,谥号也是很与众不同的,不同地方在于其他人只能得到一个字或者两个字的谥号,而皇帝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唐玄宗9字谥号,明朝皇帝就有17字谥号了,到了清朝更过分,努尔哈赤竟然有29个字的谥号,实在不是让人记的~
? ? ? ? ? 年号,庙号和谥号各有区别,含义不同,可千万不要搞混了,就算没机会穿越回去找死,也不要贻笑方家。
? ? ? ? ?
在真正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皇子为了能够当上皇帝自相残杀。然而,在唐朝时期有一位皇子却让人感到十分费解,因为在当时作为嫡长子的李成器,他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李隆基。就让人感到十分好奇了,难道李隆基不想自己当皇帝吗,为什么会甘心把太子职位让给李隆基呢?主要是因为李成器在做皇帝之前,已经经历过一番风腥血雨了,他内心之中真的并不想当皇帝。而且李成器深知自己的武则天也是很希望能够当皇帝的。武则天心狠手辣,从而导致他从来也不敢再对皇位有过多的非分之想。
一、李成器简述李成器在真正历史上他又叫做李宪,是李旦嫡长子。一开始李成器父亲李旦当上了皇帝,李成器作为李旦的长子被封为了皇太子。按道理来说,很多人都会认为李成器最终会成为唐朝的一代皇帝,但是后来李旦皇帝不久就被武则天废除了,然而这个时候李旦就莫名的成为了唐朝的皇子,李成器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当时的皇孙。
二、李成器让位给李隆基的原因李成器作为嫡长子之所以会让位给李隆基是因为李成器自己确实是不想当皇帝。而且在当时,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手中的权利远远要比里李成器。他们不仅仅手中权利大,还有很大的野心,所以里李成器根本就不敢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个人争。况且在当时,李隆基完成了一个历史政变,也叫做唐隆政变。唐隆政变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个人合作出来的杰作,这让当时的李隆基在百姓们心中地位大大提高。
三、综述李成器把皇帝之位让给李隆基是大势所趋,加上他本身就不想当皇帝。
关于唐睿宗李旦立太子的前因后果,里面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佳话。李旦前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八年(684~690年,710~712年),真正掌权仅2年。虽然在为政上,李旦并没有留下显赫的功绩,但李旦做到了有唐一代所有帝王都没有做到的事情父子相亲、兄弟和睦。北宋词人宋祁评价李旦:
睿宗(李旦)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赠太子,天与之报,福流无穷,盛欤!
上述这段话说的是,李旦是一个好父亲,他养育的5位德行高尚的儿子,1位继承帝位是为唐玄宗、1位被玄宗追认为皇帝、剩余3位兄弟皆被玄宗追认为太子。在皇权的巨大诱惑下,李旦父子6人,依旧保持着父子兄弟相亲相爱,避免了围绕唐代其他帝王发生的或杀兄、或杀子、或逼父的立储悲剧,这殊为不易。李旦的谥号为?睿?,大概是称赞这位儒雅的帝王,教子有方吧。
以下,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李旦父子之间那些感人至深的事情,以及李旦立储的前因后果吧
一、李旦父子6人相依为命的岁月
天授元年(690年),绝代女皇武则天称帝,建立武周天下。当时,已经为皇帝的李旦、太子李成器(李旦嫡长子)被剥夺头衔。李旦被降为皇嗣,太子李成器被降为皇孙,迁居东宫。 自此,李旦父子开始了艰难的皇嗣和皇孙生涯。
李旦第一次登基为皇帝的时候,太子人选就是自己的嫡长子李成器。之后,在唐中宗李显死后,李旦第二次登基为皇,那一次,他将庶出的第三子李隆基立为太子。
武周天下中,为了权力斗争,武氏和其他酷吏都将李唐宗室作为打击目标。李唐子孙在武则天时期,过着异常艰难的日子。在这种境况下,连一个小小的宫婢都不将李唐宗室放在眼中。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李旦的妃子刘氏、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则天皇帝大怒,将刘妃、窦妃招入宫中秘密处死。这对于李旦来说不啻为一个沉重的打击。自此之后,他的5个尚且年幼的孩子永远失去了母爱的关怀。
为了保全家族,李旦对于二妃被杀事件丝毫不敢提及,他忍着巨大的悲痛,用自己单薄的身体,庇佑着摇摇欲坠的家族。后来,韦团儿诬告二妃事件被告发,武则天处死了韦团儿。但作为皇帝,武则天与平常人的思维不一样,她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补偿自己的儿子,而是担心儿子李旦会记恨自己。于是,她下令将李旦父子幽禁起来。
李旦父子被幽禁之时(693年),老三李隆基只有7岁、大哥李成器15岁、二哥李成义11岁、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均为幼龄稚童。幽禁的岁月除了不见天日的苦闷之外,更令人窒息的是不知何时会到来的一道赐死诏书。
我们很难想象在那段幽禁岁月中,李旦父子是如何生活的。但不难猜测,李旦作为父亲、李成器作为大哥,必定倾尽心力维护着自己的家庭。我们也可以想象到,7岁的李隆基,对于父亲、大哥的依赖以及其他三位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据说,李旦擅长音律,在那段黑暗的岁月中,他们父子6人经常合奏,用以度过漫长的黑暗时光。大哥李成器擅长长笛、老三李隆基擅长腰鼓、其余三兄弟各有所长。
在李隆基称帝之后,他们兄弟亦经常聚在一起,合奏声乐,用以追忆那段相互温暖、令人难忘的幽禁岁月。也正是这段幽禁岁月,让李旦父子培养出了非同一般的情谊,使得日后帝国立储和权力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时光就这么慢慢向前流淌,一晃7年已过。晚年的武则天已经决定归政李唐。于是,圣历二年(699年),李旦被复封为相王,结束了长达7年的幽禁岁月,一家人终于重见天日。
二、唐隆政变,李隆基有匡扶社稷之功;兄弟情深,李成器辞让太子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但帝国并没有走上正规。李显的妻子韦后想要效仿自己的婆婆,女主君临天下。但此时,青年的李隆基早已展露了自己一代雄主的气象,他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太平公主密谋匡扶社稷。唐隆元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帝都长安城发起政变,史称?唐隆政变?。
政变以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韦氏集团告终。之后,李旦复辟为唐睿宗。在这次政变中,李隆基有匡扶社稷之功,受封为平王。李旦复辟之后,摆在他眼前的就是立储大事。
照理说,他第一次登基的时候,长子李成器便立为太子,按照嫡长继承制,这一次被立为太子也在情理之中。但这一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建立了匡扶社稷之功,势力正盛。李旦自然想到了李世民和李建成,他和李渊一样,遇到了千古难题。而温和的李旦,更加不愿意看到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
正在两难境地之时,李成器站了出来,这位大哥以莫大的气量,抵住了皇权的诱惑,说出了那番光耀千古的佳话,成全了父子兄弟之情。李成器在知道立储难题之后,主动向父亲提出辞让太子之位,他说道:
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李隆基)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
李成器的辞让,化解了李旦立储的难题。之后,李旦和群臣顺水推舟,立了李隆基为太子。大哥李成器以其谦谦君子之风,战胜了皇权的巨大诱惑,成就了父子兄弟之情。这种胸怀,令人感叹。
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之后,立太子的前因后果。我们当然可以说,没有不爱皇权的人,或许李成器是看到了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李隆基抗衡,才不得已主动辞让。但我更相信,在那段艰难的幽禁岁月中,李旦父子之间建立了不为人知的深厚情谊。正是这份情谊,让李成器选择了放弃帝位,成全兄弟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6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