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皇帝赐大将免死金牌,三天后大将竟然造反

众妙之门 2023-06-24 00:31:22

皇帝赐大将免死金牌,三天后大将竟然造反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怀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怀光出生于729年,他的父亲名字叫做茹常,本来是渤海国的靺鞨(mòhé)族人,因为在唐朝充当将领立有战功,所以被皇帝赐姓为李。于是本来姓茹的李怀光也就这么跟皇帝一个姓氏了,尽管得了“国姓”,李怀光依然不改游牧儿郎的本色,从小就参加了军队。

李怀光参加的那一个军队在唐朝时赫赫有名,叫做朔方军,这是由武则天所成立的一支军队,是由是由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战斗力极其强悍的北部边防军,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是天下公认的精锐部队,其最有名的一个指挥官名为郭子仪。

李怀光武功高强而且个性也极为勇敢,同时做事也很遵循自己的原则,所以得到了郭子仪的看重,让他立下了很多战功,渐渐地层层升迁。到大历七年(772年)的时候,郭子仪已经让李怀光去管理整个朔方军的执法监督任务了,由于李怀光从不徇私枉法,处事极其公道,所以很快就获得了大部分将士的信任。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郭子仪的节度副元帅职务被撤销,而他管理的地盘则被分给麾下的各位将领,于是李怀光成为了镇守一方的将领,由于他治军有方,从此让吐蕃不敢南犯,天下都传颂着他的美名。

在建中四年(783年),泾原的朱泚反叛称帝,李怀光在得知消息以后,迅速率领大军前去平定,很快就将朱泚打败,在兴元元年(784年)的时候回到朝廷去述职。皇帝特意赏赐给了他一面“免死金牌”,然而李怀光在接到免死金牌以后一言不发,他将这面免死金牌看了三天三夜,最终说:“这是在逼我造反啊!”

原来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皇帝的权威日益衰弱,为了讨好那一些握有实权的地方将领,因为他们对皇帝有威胁,所以皇帝经常给他们发免死金牌,而这些人到后来基本上也都造反并且被杀掉了,所以李怀光在得到朝廷赏赐的免死金牌以后大怒,因为他认为皇帝只有在怀疑臣子反叛的情况下,才会赐人免死金牌,于是他就直接造反了,一年后就兵败被杀。

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却被赐死,护身符变催命符,这是为什么?

皇帝无法从功臣中分离出忠臣和奸臣,为此,皇帝们自然有自己的分离信号来进行分离,因为赐过免死金牌的,自然是功高的很的人,这样的人很可能会有功高盖主的功劳,为了之后自己的儿孙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不被这些功高震主的功臣给拉下来,所以将可能造反的人清除出去,确保江山永固。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在不能辨别忠奸时,皇帝们选择了实际上也只能是这样一个分离信号:有能力造反的和没有能力造反的。对于皇帝来说,那些赐过免死金牌的,他们能力强,也有恩。这些不是有实力,就是会膨胀。只要把这些有能力造反的杀掉,剩下的人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了。


每一代皇帝都面临着同样唯一的选择,最后都作出了同样的选择,让我们后人了见识了一幕幕闹剧。不要问你想做什么,而要问你能做什么,功臣们天然有罪,谁让他们有能力造反呢。学者们说中国是外儒内法,至少在对待功臣上这话是对的,所有的皇帝奉行的都是防功臣像防贼一样的人性本恶的。

对那些开国功臣,不懂得适时隐退的人,就一定要去掉,因为那个是屁股上的一根刺,是咽喉里的一个梗,是锅下面的柴火,老皇帝也许可以靠威势镇住这些功臣,可是皇上也会死,死了之后哪个后代还有能力镇住这些老臣?怕是到时候天下就要传名了。所以,功臣都是要死的,其实他们死的也不恨怨,这群人,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满腹经纶能有用武之地,至于是不是最后要死掉,他们看得很明白的。

出狱自由奖章没用。这枚金牌实际上被称为“丹书铁证”,源于汉高祖刘邦。在汉代,草根皇帝刘邦首先发明了免死金牌,目的是笼络人心,让手下为他效力。虽然它没有明确表示可以实现免于死亡,但它承诺功臣及其后代可以世世代代享有繁荣和财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巩固统治,决定授予34名功臣“丹书铁券”。然而,这些铁券不仅未能保存这34个项目的名称,反而让它们更早地受到朱元璋的怀疑和怀疑,最终引来了杀戮的意图。丹书铁券在明代固有免除了这一特权的死罪,但还是那句“臣欲死,臣不得死”,说白了,所有解释权都被皇帝捏在手里。

古代的免死金牌如何获取,真的可以保全一家性命吗?

大家耳熟能详的免死金牌,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发明的。是汉高祖刘邦在汉朝建立时赏赐功臣所用之物。只不过当时并不是这么个叫法,正式名称叫"金书铁券",或称"丹书铁券",又名"金券"、"世券"等,按当时规定,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铁券一般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颁给功臣良将,右半部留藏于皇宫内府。

丹书铁券,本身是指由朱砂在铁片上书写大臣功绩和奖励的荣誉证书,和现在的勋章有些类似的性质。唐朝用金嵌入字中取代朱砂,因此又得名免死金牌。它是刘邦在建立汉朝后为表彰功臣根据战国时的铜节发展而来,最开始并没有免死的功能,到几百年以后的南北朝才开始赋予免死的功能。



虽然丹书铁券本身材质不值什么钱,但因为是皇帝亲赐给有功于社稷之臣的,不但属于一种安全承诺还代表着莫大的荣誉。所以在古代,臣子都梦想能够得到皇帝赐予的免死金牌,这样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享有至高荣誉以及关键时刻保存性命。但是有了免死金牌,就真能够保全性命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例,当初他带领着一帮子兄弟打天下,成功建立明朝之后,也效仿刘邦给他的臣子颁发了免死金牌,意思就是说如果大臣和他的后代犯了什么罪的话,拿出这块金牌可以逃脱一死。当时朱元璋的手下第一功臣李善长,得到了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金牌后以为自己一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就有了保障。可结果却是悲剧的,李善长虽然手持免死金牌,但是还是被全家满门抄斩。如果真以为免死金牌可以真的保命,那可就是太过异想天开了,因为所谓免死金牌是皇帝所赐,那么能不能用自然要看皇帝是怎么说了。所以如果皇帝不想放过你的话,手持几块免死金牌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所以结论就是:无论皇帝赐给臣子怎样的免死金牌,表面上看是对臣子的格外恩赐,但是其实这免死金牌一点作用也没有。纵观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他让谁死谁就得死,他让谁活着谁就能活着。历史上所记载的皇帝赐予免死金牌的文武群臣,最后的结局大都不是太好。



并且能够获得丹书铁券的人本身就是位高权重或名门望族,一般不是谋反的问题,在他们面前又不是问题,没必要使用。造反免死金牌又没用,其又显得比较鸡肋,因此其表彰的功能比起用于顶罪的功能更大。

皇上赐的免死金牌都写些啥?为何会出现免死金牌也没用的情况?

熟悉《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小旋风柴进家里有一块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作者写的这个情节在历史上可是有真实依据的。宋太祖赵匡胤借兵权在手,黄袍加身,在后周柴家夺得了皇位。为了安抚大臣,使自己的皇位更加牢固,下旨厚待柴氏子孙,给予柴氏子孙?丹书铁券?,书中的柴进便是后周柴氏的后人,即使子孙犯罪,也可以免除。

赵匡胤

丹书铁券这种好东西,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后,为了笼络功臣,发下了?丹书铁券?给开国元勋,不过这时候的?丹书铁券?只是一种荣誉证明,并没有免死的功能,有点类似于唐代的?凌烟阁功臣?,而且,汉高祖那一拨获得丹书铁券的人,其子孙被处死的还不少...

刘邦

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开始有了免死的权限,但次数不多,基本都在三次以下,用一次少一次。宋代,宋太祖赵匡胤赐予后周皇室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型,成了小说《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的原型。

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一种制度,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甚至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明代魏忠贤就有一个。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变成了金色,这也是?免死金牌?这一称呼的由来。

明朝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等34人获得丹书铁券,清代,丹书铁券制度被废除。

博物馆现存丹书铁券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不过,免死金牌固然很好,也不是什么都能搞定的,一般的丹书铁券上边都会写?谋逆除外?,这就全归到皇帝的心情了,依然是皇上想杀就杀。最主要的一点,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改朝换代是中国古代的特点。李善长就是朱元璋给的丹书铁券,也是朱元璋亲手杀掉的,李善长当时已经七十多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的会谋反么?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朱元璋的顾虑,李善长必须要杀掉。明代大太监魏忠贤就有一个,闹得太厉害,崇祯帝也一样照杀不误。

李善长

所以,功臣虽有大功,但依然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拿到了免死金牌,认清自己的位置,也才是最重要的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