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从一代良将到"奸臣",潘美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4 00:14:42

你真的了解潘美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部有名气的文学作品,里面的历史人物多多少少会被人误解,潘美就是如此。历史上的潘美不仅是北宋的开国名将,而且他一生都在为北宋征战沙场,但是《杨家将演义》中他却成为了一位"奸臣"。甚至于被诬告为陷害杨家将的元凶,被后人唾骂千年。

从一代良将到"奸臣",潘美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开国良将"——潘美

潘美生于乱世之中,自幼习武。少年时期便和还是将领的赵匡胤私交甚密,交情深厚。后来他参加陈桥兵变,并拥立了赵匡胤为帝。为了让北宋王朝迅速稳定下来,潘美曾将敌方大将袁彦劝降了,至此在赵匡胤心中便有了很重的分量。在此后的十年里,潘美南征北战。

公元974年,潘美在攻打南唐时攻破金陵,并俘虏了当时的南唐后主李煜。紧接着又攻打北汉,破北汉之后,他带领宋军一路北上,屡战屡胜,直接攻到了太原,并重建了太原城,成了北宋第一任太原知府。在那之后潘美继续北伐,与契丹对战,多为胜利,因功高被封为韩国公。

然而这样一位为北宋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却被后人称之为"奸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是两方面原因,第一点是大家认为是潘美害死了杨业,所以称他为"奸臣"。第二点就是大众受《武家将演义》中他奸佞形象的影响,先入为主觉得他是小人。

"朔州战役"——杨业之死的最终谜题

但就杨业之死而言,其实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公元982年,辽主耶律贤死后,继位的皇帝甚是年幼。宋太宗赵光义认为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个北征的好机会,他认为辽国幼主继位,国内政局并不安稳,可以趁此机会一路北伐,收复失地。于是在公元986年,派潘美、曹彬、崔彦分别率兵北伐,当时杨业是潘美的副将。

三军分路进攻,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然而因为曹彬率领的军队战争失败。宋太宗就命各路军队迅速撤回,潘美、杨业在接到命令后,便掩护百姓退到了狼牙村。这时,辽军已经占领了刚收复的寰州,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杨业认为,按兵力来看不能强攻,只能巧取。并建议先派少量兵力进行攻击,然后让剩余兵力进行埋伏,来保护军民的撤退。但当时的监军王侁因想立军功,所以对杨业出言不逊道:"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杨业道:"不可,此必败之势也。"这时王侁道:"君素'无敌',今见敌不战,莫非有他志乎?"杨业是北汉降敌,这话是逼他表态,杨业无法,只得率兵前去征战。结果宋军惨败,大将杨业被擒,上万名宋军被歼,原定接应三州军民也未完成。

观察杨业的死因可以看出,他的死并非全是潘美之过,而是由种种因素造成,我们应该客观去看待。

首先,杨业之死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监军王侁的争强好功。因为王侁在战争中反对杨业的计划,并用言语激杨业出战,所以导致杨业最终被俘,宋军惨败。

站在统帅潘美的角度上看,他当时的沉默不语,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支持了王侁的做法。这其实符合他屡次在困境中奋勇前进的性格,他漠视了杨业关于战事策略的分析,寄希望于战争能够侥幸取胜,毕竟杨业也征战沙场多年。然而面对如此惨败的结局,让他也始料未及。

潘美对敌我双方局势认识不充分,对战事感知不够敏锐,但他并非是有意让杨业去送死。当得知杨业失利后,选择退而固守、勘察敌情,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保全实力。这对于统帅来说无可厚非,只是于人情而言太过浅薄。

其次,我们想一下,为什么当时决定军事上行止进退攻守部署的大权在不懂军事、刚愎自用的监军王侁手里,而不是在身经百战、武艺刚强的将领手里?这其实和当时的政策以及制度有关,可以说杨业的死,皇帝难逃其咎。

北宋开国不久,就采用了重文轻武的政策,这就让那些武将在文臣面前更低一头。皇帝深怕武将造反,即使像潘美这样的功臣武将,宋太宗都不太放心。所以宋朝为了防止武将擅权,在军中设监军一职。

监军在战场上虽然没有指挥权和监督权,但能与统帅分庭抗衡。在北宋,监军不但能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还有权处死有不轨之心的将军。一旦有什么事,直接向皇上报告,由皇帝负责。此外,监军一般由皇上直接委派,王侁便是如此。从这就能看出为什么潘美在面对监军王侁时不敢表态了。

说到底,就是皇帝并不信任这些武将,担心他们拥兵自重,擅离职,所以才会派监军前去监督。而且杨业还是个有"前科"的人,他本身就是北汉降敌,皇上对他更为警惕也不是不能理解。很难说杨业的死,皇上有没有在背后推波助澜。

总而言之,潘美身为主帅,在这场战争的失败以及杨业的死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真相却并非是潘美一人的责任,只是观众往往不会去探究过程,只看中结果,潘美也因此背上了"奸佞"的名声。而后来的《杨家将演义》,更是将潘美这顶帽子扣实了。

"奸佞"——小说中的潘美

明代中叶的小说《杨家将演义》,将潘仁美塑造成了一个故意陷害杨业,一定要置杨业于死地的人,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但潘仁美实际上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和历史上的潘美是不能划等号的。让人无奈的是,多数人都是通过《杨家将演义》才了解并来定义潘美的。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我们要知道小说和戏剧是可以虚构的。在历史上身为北宋功臣的潘美,在小说中却是奸佞,这种错位的人物形象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小说出于创作本身的目的,而借用历史人物为外衣传达的是作者的主观判断。作者在创作时出于对战死沙场杨业的同情,而对这场战役进行主观上的自我推测,构建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来丰富人物形象。他需要突出杨业的忠勇正直,就必须要潘仁美的残忍卑鄙来衬托。

只是这样一来,会让读者带入思想,先入为主,以为潘仁美就是潘美。久而久之,结合本来这场战役本来在历史上记载就不详尽,他似乎真的成为世人眼中的"奸佞"小人了!

平心而论,潘美是北宋的功勋将臣,并不是奸佞小人。他的不幸不能怪作者和艺术家们。毕竟艺术不是历史。历史需要忠于事实,但艺术却能渲染、夸张。所以当我们要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以公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不能仅凭小说就下结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