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仁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乾隆帝曾说过,世界上有三个帝王,为他所衷心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便是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在历朝历代的口碑中,都颇有好评,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作为,都颇有些盛世气象……但其实细细研究,赵祯其实算不上一个奋发有为的英主,他执政期间能臣辈出,主要与其“恭俭仁恕”的治国方针有关。
赵祯最大的优点就是宽容仁厚,能容忍各种激烈的批评意见,哪怕是对他私生活妄加非议,听了也从不挟愤报复。在嘉祐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赵祯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赵祯不仅对读书人优待,对待谏官的建议,更是从善如流。有一天,赵祯退朝回到寝宫,叫梳头太监进来替他梳头。太监梳头时见赵祯怀中有一份奏折,问道:“陛下收到的是什么奏折?”赵祯说是谏官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的。太监说:“大臣家里尚且都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还要增置。陛下侍从并不多,他们却建议要削减,岂不太过分了!”赵祯没有接口。太监又问:“他们的建议,陛下准备采纳吗?”赵祯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太监自恃一贯为赵祯所宠信,就不满地说:“如果采纳,请以奴才为削减的第一人。”赵祯听了,顿然站起,呼唤主管太监入内,按名册检查,将宫人二十九人及梳头太监削减出宫。事后,皇后问道:“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又不是多余的人,为何将他也削减?”赵祯说:“他劝朕拒绝谏官的忠言,朕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身为九五至尊的赵祯,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他的衣食非常简朴,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赵祯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朕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朕宁愿忍一时之饿。”
赵祯去世前不久,中书门下、枢密院曾在福宁殿的西合奏事,看见赵祯所用的床帐、垫具都质朴灰暗,许久未更换。赵祯看着宰相韩琦等人说:“朕居于宫中,自己日常生活的享用正是如此。这也是百姓的膏血啊,可以随便浪费吗!”
如此仁厚的一位皇帝,竟然也顶着一个”冤案“。史上流传,诗人柳永因词作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得罪了赵祯,在科举中被划掉,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但实际上,柳永是宋真宗一代的人,到赵祯登基时,他已经三度落榜。景祐元年(1034年),赵祯亲政,出于对老年考生的同情,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 ,柳永才得以入仕。也因此,柳永非常爱戴赵祯,作“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来歌颂他。
难怪苏东坡夸其曰: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敬用其言,以致太平,而其任重道远者,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至于今赖之。
说到宋朝的皇帝,先谈谈宋朝,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朝代,一个繁华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他温和是因为宋朝终其始末没有杀过一个士大夫,不像后面明清时期,不是文字狱的大兴,就是构陷文官的下狱。
宋朝的皇帝对自己的权利把握最为精妙,他将皇权分出一部分让士大夫去制衡,同时又让士大夫受制于皇权,使国家权利平衡在一个合适的水平线,同时为了防止像唐末节度使权利过大,导致各地割据的情况的再次出现,宋朝对于兵权和将领的权力看的太重,这让士大夫从中崛起,而这也是宋朝重文轻武风气盛行的根源所在,所以宋朝是一个温和的时代。
宋朝,是历朝历代征兵最多的王朝,但它却无法应对对辽的战争,夺回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导致自身不得不派重兵在边境防守,所以宋朝是一个懦弱的朝代。说大宋繁华是因为工商业的发达,让这个朝代工商业发展十分的迅速,但是工商业的发达,导致小农经济体制被破坏,土地兼并严重,很多人不得不从商来以此养家糊口这就是宋朝。
而正是这样一个朝代,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在这些皇帝中宋仁宗算是最为仁德一个。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喜怒不表现于外表,他是一个用一生去诠释了什么叫做仁德的皇帝,连后来的康熙乾隆皇帝都佩服他,他在位期间虽未有过对外的扩张的宏伟壮举,但是他对于自己父辈传下的江山,却守护的很好。
他在位几十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仁宗皇帝当政期间,政府正式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相对于“私交子”而言)。
这位帝王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仁政”,一直是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尽管没有多少人喜欢当战争的牺牲品,但人们总愿意记住那些会打仗的皇帝,而忘却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
宋仁宗同时也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位期间将自己的睿智展现的很充分,宋仁宗与他的士大夫合作者们共建了和谐的人文社会,为北宋的“极盛”时代的到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庆历新政,一个为民谋福祉的政策但是它的实行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阻挠,所以最后以失败告终,并且败得很彻底,但这从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仁宗的睿智,在事态并未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宋仁宗便及时停止了改革,悬崖勒马。
虽然停止改革的理由很可笑,但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如果他像后面神宗在位时那样的优柔寡断,态度不明确,最后只会剩下人头滚滚,庆历新政的失败也使他暂时放下了革新的念头,因为他知道如果再这样改革下去,朝堂就不会稳固,再加上外敌环伺,会影响国家的根本。
同时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还将自己亦师亦友的范仲淹下放了,并且赶出了中枢,哪怕他知道范仲淹这是个不可能会结党的忠臣,知道这是个济世之臣,他也无可奈何,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无奈和必要的牺牲。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宋史》记载“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更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出现了“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的景象。
史书记载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得知死讯大为惊讶,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宋仁宗,终其一生,为国为民。在位期间,使得北宋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太平,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本来这样一个盛世,足以支撑一位帝王奢侈的生活,但是宋仁宗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没有耽于享乐,反而倡导节俭。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国家,尽心尽力,真正得做到了一个“为人君,止于仁”的皇帝。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就像建立大汉朝的刘邦身后站着一位为他打点一切的吕雉;就像咸丰皇帝背后有一个可以帮他出谋划策的慈禧;就像宋真宗的背后也站着一位能够帮他分担朝中事务,甚至在他生病的时候可以代理朝政的刘娥。历史上的这些君王背后的贤妻良母,在他们的夫君还在世的时候选择待在他们身后默默付出,使他们可以在人前闪闪发光,成为一位真正的人中之龙,她们就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而历史上的宋仁宗也是一位可以站在他人身后,成为他人坚强后盾的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当然,我们应该称其为一群成功男人背后的伟大人士,也是宋朝的人才培养大师。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下宋仁宗时期造就了哪些德才兼备的能臣。
宋仁宗时期人才辈出,包拯、晏殊等都是当朝的名臣
在《清平乐》播出之前,宋仁宗在影视人的眼中并不是一位起眼的角色。因为影视追求的是冲突、矛盾,这样才会有看点。而在此之前,宋仁宗真正的具有矛盾色彩的人格发光点(站在影视视角来看)似乎并没有被人所发现。于是在诸多影视剧中,宋仁宗一直是以为小小的配角。
《清平乐》播出之后,宋仁宗的?仁?被提了出来。于是围绕着他?仁政?思想的例子就被广大的人士给挖掘出来了。宋仁宗的?仁政?体现在他和大臣们年的关系上。
首先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包拯包青天。包拯为人公正无私,办起案件来可以六亲不认。在他清廉的工作态度下,为百姓解决了不少的冤假错案。当朝的宋仁宗也对其赞赏有加,称他?公而忘私。?
其次是晏殊。晏殊凭借自己的一手好词被后人知晓。他和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并称为?晏欧?。除了词作,晏殊还是宋朝的能臣,曾任职兵部尚书,为宋仁宗所重用。曾在宋朝和西夏的战争中出谋划策,为宋朝平定西夏年的进犯做出了关键性的决策。
仁宗朝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全心全意为国家和百姓做奉献的能人志士,个人觉得和宋仁宗为人的宽和有着很大的关系。
宋仁宗宽厚待人,不因小事和大臣们计较
我们还是举包拯的例子,包拯性刚直,就算是皇帝老儿他也可以得罪。他和宋仁宗之间就发生了一件趣事。宋仁宗宠爱张贵妃,张贵妃借机就想为家中眷属谋得?宣徽史?一职,宋仁宗哪里能撑得过美人关,于是就草草答应了。
奈何,这宋朝是一个?公天下?和?家天下?的合体,皇帝一个人说了也不能全算数,还得听听老臣们的意见。包拯也是个急性子,听到宋仁宗在朝堂上提议此事,那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说:皇上老臣不认同。且听我详说(此处省略一万字)因为包拯说的激动,和宋仁宗离得又近,所以把唾沫星子都吐到了宋仁宗的脸上。包拯还真是个不修边幅的可爱家伙,眼里只有真理,哪里顾得上照顾宋仁宗的感受。
对待此事,宋仁宗又作何反应?宋仁宗因为觉得包拯等人说得在理,所以他默默地把口水给擦了。回到张贵妃身边之后反过来说了包拯的一大堆好话,还让张贵妃死了这条心。
宋仁宗为了大臣们忍着自己的脾气,把最宽和的一面都留给了他们。这才有了敢于说真话的朝中之臣。
后世对宋仁宗的评价
宋仁宗的为人,别人自然是看在眼里。一个人付出之后或多或少都会获得一些回报。我们来看看别人对宋仁宗的付出给了怎样的评价:
首先王安石:?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这是直接就赞扬了宋仁宗的高贵品质,有着明君的做派。
再来看刘玉:?宋仁宗能拿范仲淹、唐介之忠,故能臻庆历之治。?刘玉也直接点名了正是因为宋仁宗能够积极纳言,让忠臣当道,才能促成庆历志之制。
就连乾隆皇帝也对宋仁宗投以敬佩之心。自从秦始皇建立统一帝国开始到乾隆年间,历史上那么多位皇帝,乾隆皇帝却只佩服过三位。这其中一位是唐太宗,另外一位是康熙,而大宋朝就是宋仁宗。可见宋仁宗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正是因为有宋仁宗的退让,才会有忠臣的直言进谏,也才会有宋朝的太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