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胤褀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康熙的众多皇子中,五皇子胤褀人最善良,人缘又好,做事又踏实,能力也突出,还深得太后喜欢。为什么康熙没想过把太子之位给他呢?
胤褀生于1679年,他的生母是宜嫔郭络罗氏,也是后来的宜妃。当时因宜嫔的身份不够高贵,于是康熙的嫡母孝惠章太后便将胤褀抱到自己宫中,亲自抚养。孝惠章太后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与顺治关系一直不睦,甚至险些遭到被废黜。没想到后来康熙继位,她得享尊荣,笑到了最后。因此,高兴的她,于人于事都心怀宽厚,与人为善。胤褀自幼与孝惠章太后在一起,受其教导,自然性格也温润如玉,为人善良敦厚。孝惠章太后很喜爱。康熙是清朝第一大孝子。据史料记载,他每日再忙,也要雷打不动地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请安。和孝惠章太后聊天时,也经常聊到乖巧的胤褀。自然,康熙对能讨孝惠章太后开心的胤褀也非常喜欢。按理,皇子们长到几岁时就要开蒙读书,满文汉文都要学习。可是,保守的孝惠章太后对汉文化一直非常排斥,只让胤褀学习满文。康熙虽然不同意,但也拿他母亲没有办法。于是便发生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怪现象:当时康熙命皇子们在大臣面前背诵《四书五经》。众皇子纷纷背诵,并逐一讲解。然而却有一位皇子站在一旁,口不能言,这位皇子就是五皇子胤褀。面对大臣们疑惑的眼神,康熙只得向大家解释说:“胤褀自幼与皇太后在宫中长大,因皇太后命令,不读汉书,只读满文。因此对汉字不识,不过满文书倒是学得十分好。”说完便让胤褀读了一篇满文以供大臣们检验。
尽管胤褀在汉文化上无学习的机会,但他却并不认为汉人低贱,甚至还提出过“满汉一家”的政策,得到了康熙的赞扬。而且,胤褀的汉人朋友在众皇子中也是最多的,在汉人的口碑中,他也是最好的皇子。胤褀成年后,康熙认为他在政治上与自己的观点颇多一致,因此常委以重任。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在再次亲征噶尔丹叛乱的时候,将黄旗大营的掌管权交给了胤褀。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深得康熙疼爱的胤褀,被封为“多罗贝勒”。康熙晚年时,废黜了太子胤礽,引发了“九子夺嫡”的争斗。当时参与争夺皇位的有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 (太子)、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雍正)、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俄、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按理,胤褀深得康熙疼爱,又是孝惠章太后抚养长大的,条件在众皇子中只会好不会坏。不过,胤褀选择了不趟混水,也不参与任何皇子的派系。如此一来,反而在众皇子中,他的人缘最好,谁都与他为友。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参与争储,康熙反而赞他“心地善良,为人敦厚”,并愈发看重他。康熙四十八年(1809年),受“九子夺嫡”烦恼不堪的康熙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胤祺因不像其他皇子那样争夺皇储之位,被康熙册封为和硕恒亲王。
康熙五十六年(1817年),孝惠章太后病重。康熙也年老多病,但他颇孝顺,仍坚持亲自照顾孝惠章太后。胤褀不忍心,想代康熙来办理,劝说康熙道:“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可是康熙却说:“我在,尔何克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其实,胤褀说得也没有错,毕竟他是孝惠章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的,让他来料理,也无不可。不过,康熙这样做,除了因为他很孝顺以外,还因为他刚再次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没有新立。如果把料理皇太后的事情交给胤褀去办,势必又会引发众皇子新一轮的猜测。显然,康熙是再也不想上演“夺嫡事件”了。当然了,这也是保护胤褀的一种表现。虽然胤褀人很善良,人缘又好,表现又优秀,可毕竟是庶出,太子之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他头上的。雍正继位后,对曾参与过争夺皇储之位的众皇子大肆打压,就连潜心做学问的三皇子胤祉也未能幸免。而胤褀因为一直没有参与争夺皇储,因此,康熙对他一直很友善。雍正十年(1732年),胤褀病世,时年54岁,雍正还下诏赐碑勒铭,亲书“秉性平和”,这无疑给予了胤褀很高的评价。(参考资料:《清史稿》)
胤礽是康熙钦定的太子,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了,雍正登基后再次进行了改革,开始采取秘密立储。但太子胤礽并不是烂泥扶不上墙,相反,他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康熙之所以废了他,主要目的也不是因为胤礽的能力不行。而是他没有处理好与皇帝以及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本。身为储君他的势力越大,对皇权的威胁也越大,无形当中让康熙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压迫。
当然了,之所以造成这个矛盾,也不能怪康熙,也不能怪太子,这是一个死结,而是皇位继承制结下的苦果。
胤礽是康熙的第二子,不过也是嫡长子,他的母亲是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他刚过满月就被册立为太子了。说实在的,这个时候根本看不出来胤礽有什么能力,连话都不会说,谈不上聪明伶俐。
胤礽小时候得过天花,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病,康熙当年能够顺利接班,跟这个不无关系。不过胤礽还是挺了过来,这让康熙非常高兴。
为了培养接班人,康熙也是下了大工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而胤礽表现的也不错,聪慧好学,能文能武。随着年纪的增长,胤礽开始参与到一些事务。
胤礽大婚后,也经常监国,尤其是在康熙亲征期间,奉旨监国,表现得还不错,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当时在很多大臣的心目中他是皇子中最优秀的人之一,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认为他会和康熙一样,成为优秀的帝王之一。
久而久之,胤礽把很多事情变得理所当然了,在他心中他也是未来的皇帝。但康熙在位时间太久了,以至于他老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严格说起来,康熙是一位慈父,他疼爱每一名儿女,毕竟康熙的儿子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康熙自然也很喜欢,对其很重视,比如老八胤禩这样的人。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胤礽心态发生了变化。他感到了威胁,而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他开始大肆享乐,放肆地广罗美女、豢养面首。可以说私生活越来越不检点。
而这与他之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讽刺的是其他皇子逐渐成人,表现却越来越好,尤其是老八,成为了贤王,在群臣中威望越来越高,这让康熙非常痛心。
于是胤礽第一次被废了,但是康熙并没有对他彻底放弃。所以在他与诸皇子竞争太子之位的时候,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
可是胤礽并没有些许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行为疯癫,康熙甚至认为他鬼上身了。而且太子与皇子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甚至愈演愈烈。而康熙与他之间的矛盾更是逐渐激化,太子甚至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这让康熙怒不可遏,再次废了他。
其实,从剧中康熙帝临终前对胤禛所说的那一番话我们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委:?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是光明的,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也牵连进去,那怎么收拾啊。有了这十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好你的帮手了。?
所以这样说来,康熙帝之所以要囚禁允祥,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避免他在夺嫡战中受到牵连。因为在康熙朝时期,原本已经有了太子胤礽,但因为胤礽犯下诸多过错,所以便遭到了两立两废。第二次胤礽被废之后,康熙便没有再选立太子。而正是这个时候,便给了他众多皇子争夺皇位的机会。
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之中,属八阿哥胤禩、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禵希望最大,在?立贤不立长?的清朝,自然是人人都有机会。但是,选立皇储乃国家大事,断然不会因为哪一方势力强就会选立哪一方,而是要进行多方考虑之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最终到康熙临死前都没有向明确宣告最后的继承人是谁,而是将继承人选写进了即位诏书里面,等到自己去世之后由大臣取来宣读(雍正继位后,为了避免兄弟争夺皇位的情况出来,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而这一制度便是据此而来的)。当然了,在剧中,康熙临终前对各位皇子说是将皇位传给四阿哥。但无论怎样,康熙的皇位最终还是传下来了。
只不过在这之前,那个素有侠义之心的允祥却被囚禁了十年之久!当然了,在康熙看来,允祥性格耿直,显然在夺嫡这样特殊的时期是不能够出现的,因为他很可能由于自己的直率而丢掉了性命。再者来说,允祥办事能力很强,只不过是性格上不懂转变而已。也许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缺点,但这对于身处皇宫中的人来说,却是十分危险的,更何况允祥还是康熙的儿子。所以康熙如果想要保护好这个儿子,让他为新君效力,那么就非得将他特殊保护起来不可,而保护允祥的唯一办法就只能将他囚禁起来。
也许你会说,既然允祥如此优秀,那康熙为何不将皇位传给他呢?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准确的来说,康熙的很多位儿子都很优秀,比如八阿哥胤禩,素有贤王之称,朝野上下名声很大。还有三阿哥胤祉更不用说,与十三阿哥允祥一样也是文武双全。但这些人都不适合当皇帝,特别是当康熙下一任的皇帝。为何呢?
我们知道,在康熙朝时期政治是比较宽大的,因为康熙素来以?仁义治天下?,也就是提倡所谓的?仁政?。当然,这种政治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民间的压力,但缺乏硬性因素的制约,致使朝中有很多冗杂的官员,他们或无所事事,或贪赃枉法;因而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吏治腐败,国库亏空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此时的康熙已经年老力衰,无力管理这些事情,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后世之君。
但如果想将此等弊病全部解决的话,那么就必须得选择一位敢想敢做,政治手腕很强的皇帝才能实现。而反观康熙的几个儿子,只有胤禛最合适。至于像八阿哥胤禩等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却没有这样的政治手腕,所以自然不能将其立为皇帝!
而为了保证胤禛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和维持统治,康熙帝便将十三阿哥允祥交给了他。因为允祥和胤禛的关系很好,而且文武双全,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够帮助胤禛,所以康熙此举可以说还是有一定考虑的。
最后允祥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在雍正帝即位之后,便将允祥封为了怡亲王,同时还让他担任总理事务大臣。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允祥和雍正帝的关系一直都很好,虽然他们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相比于雍正帝的胞弟胤禵来说,允祥和雍正的关系就显得更亲了。
因为胤裪是一个没有野心,而且又很有能力的人,所以乾隆对他很是尊敬。在康熙晚年因为争夺皇位,所以发生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九子夺嫡?。在雍正登上皇位后,对自己的兄弟痛下杀手,但唯独十二阿哥胤裪逃过一劫。到了乾隆时期,胤裪更是颇受乾隆重视,就连去世乾隆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乾隆之所以如此敬重他,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胤裪是一个没有野心,而且忠心耿耿的人。早在?九子夺嫡?的时期,胤裪就没有参与这场争斗之中。因为胤裪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淡泊名利的人,对于君王之位也并不看重,所以这样的人也最让君王放心,因此受到乾隆重视。不仅如此,胤裪非常忠心,一直效忠于乾隆。
第二:胤裪是一个非常出众而且有能力的人,这也是乾隆所欣赏的地方。胤裪虽然是皇子,但并不是那种纨绔子弟。胤裪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不仅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而且军事方面的才能更是非常卓越。手握兵权的胤裪将军队管理地井井有条,从未让乾隆担心军队的力量不强大。因为如此优秀且能力出众,也就更加让乾隆重视胤裪。
第三:胤裪懂得进退,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局面。胤裪掌握着清朝的兵权,虽然乾隆重视他,但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胤裪依然也懂得。因此在胤裪七十岁的时候就请求退休,虽然乾隆极力挽留,但是胤裪还是辞官过清闲日子去了。因为胤裪懂得进退,所以能够长寿,到了七十八岁才去世。而且他去世的时候,乾隆还让自己的皇子亲自为胤裪守孝,由此可见乾隆对胤裪的敬重。
朱元璋之所以对太子朱标很放心是因为他对太子非常满意,而且朱标也是他最喜欢的孩子。康熙皇帝不一样,他的太子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的,几经周折,而且康熙的太子是一个会隐藏心思的人,也很会笼络人心,所以康熙担心太子会夺权。
康熙在最后快要抉择出接班人的时候,他又非常的纠结,康熙皇帝一世英名,之所以对继承人的事情这么纠结,是因为太子胤愼他的生母很平庸,所以从小都没怎么受过青睐。而这也导致他心机很深沉,他表面上潜心修佛看似与世无争,让自己不成为众矢之的,但其实他非常善于团结对手,为自己谋得一个好的利益。
本来这样优秀的儿子康熙应该感到很骄傲,但是他也非常忌惮,因为这个孩子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内心却是暗潮汹涌,这样心机深沉的人,表面上看是人畜无害,但私下里却对欲望渴求的更高。而且他的个人魅力强,团队少而精,都对他忠心不二,包括隆科多和年羹尧,都对他非常的忠心。这样内外相辅,如果胤愼有逼宫的想法,一定会势如破竹对康熙造成很大威胁的 。
所以康熙就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在死之前不公开太子的人选,这样自己可以先在后面慢慢的观察一下。而朱元璋的接班人让他很放心,因为太子朱标从小就受到了细心的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而且朱标的性格非常仁慈宽厚,对他的弟弟们也都很有爱,在诸王们中威信也很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5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