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董卓是怎么成全东吴三分天下的真相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3 23:25:35

董卓是怎么成全东吴三分天下的真相是什么

董卓最大的功劳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费尽心思的召集天下的诸侯来反对董卓,最终把盟主的位置,让给了四世三公的袁绍。这个做法,最终导致反对董卓的联盟以失败告终,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做盟主,而是他不敢做。

话又说回来,其实董卓目前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和后来的曹操差不多。只是,曹操稍微收敛一些,不像董卓这么直接罢了。所以,最终董卓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口诛笔伐的对象,而曹操却成为了一代枭雄。

其实,在董卓的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这件事上,董卓虽然做的很是伤天害理,但是却意外的帮助了后来的东吴三分天下。这是什么事呢?

这件事,还得从十八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开始说起。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由于没有有力的武将,在面对吕布的时候,都是束手无策的。后来,在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人一起三打一的时候,才把吕布打败。吕布的失败,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董卓的锐气,再加上,先锋孙坚的一路追赶,董卓最终决定,要携带天子,选择迁都。

只是,在迁都的时候,董卓确实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这使得日后,董卓无论怎么被处死,都不为过。对于这件事,在书中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董卓走就走呗,但是在走之前,居然防火焚烧了汉朝使用了几百年的宫殿,残杀了那么多无辜的老百姓,这种残暴的罪行,真的是罄竹难书。但是,也正是这件事,使得一件宝物最终被孙坚发现,这就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网友,都会对传国玉玺的出现,并不陌生吧。传国玉玺为什么会出现?书中是这样写的: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

如果董卓在临走之前,没有放火焚烧宫殿,那么这个传国玉玺,就会在井中长眠,也不会轮到孙坚来发现这个传国玉玺。一切,似乎冥冥中自有天定,董卓在皇宫呆这么久,都没有得到这个传国玉玺,孙坚一来就发现了,或许,注定孙坚的后代,会成为后来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

只是,这个传国玉玺,似乎也是一个不祥之物。孙坚虽然得到了传国玉玺,最终却也因为这个传国玉玺,成为第一个背叛联盟的人,要不然,作者也不会用《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来当题目。而且,孙坚最后的惨死,也是因为这块传国玉玺。

不过,孙坚因为这块传国玉玺死了,但是孙坚的后代孙策,却用这块传国玉玺,从袁术处借得一些兵马,开始了东吴的崛起之路。如果没有这块传国玉玺,孙策就不会这么轻易的离开袁术,也不会从袁术那里借到日后赖以生存的兵马。没有这些兵马,三分天下的东吴,估计就不会这么顺利。

所以说,纵然董卓丧尽天良,但是他无意中做出的焚烧宫殿这件事,却真的成全了后来的东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东吴是不是要感谢董卓呢?

三国演义第6回的体会

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前部分讲董卓强行迁都,一把火烧了洛阳,迁往长安,在过程中董卓言:“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董卓无视天下民意,虽武有吕布,文有李儒,却终注定了"水覆船翻"的结局,这是必然;
后部分讲孙坚因在洛阳宫中井里打捞到传国玉玺,认为有天意授自己,决定回江东以图大事,而因人告密,袁绍点破,刘表半路截杀,自此两家结怨,为后来孙坚讨刘表埋下伏笔.而传国玉玺的价值几何?在后文中不过是袁术贪图所谓的天意,而孙策通过玉玺换了几千军马粮草,赚取了江东,三分天下;反观袁术终究是以"谋反"被讨.
前后两段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不得人心,必然反声四起,天下分合的道理,就在于人心的得与失而已,自古亦然,今亦然.

董卓明明很富有,为什么要去挖汉武帝的茂陵?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把持朝政多年,东汉末年的诸侯争霸直到后来的三分天下,国家长期内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当中有董卓的不少?功劳?,而董卓奉诏进京是开始他权力争斗的第一步,也是东汉走向灭亡的第一步。

董卓本是凉州军阀,后封郿侯。官至太师,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为平息十常侍之乱被大将军何进召军进京。然而还未进京十常侍就被铲除了。


但进京后的董卓为了独揽朝中大权,不费一兵一卒就收编了何进和何苗的部下。又派心腹大将吕布杀掉了执金吾,接管了京城全部的防务部队,从此,董卓便有了左右朝政的基础,一切军政大权皆落入董卓之手。

在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董卓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董卓心狠手辣,为人残忍嗜杀,把持朝政。废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董卓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天下群雄,招致以袁绍为首的十八路诸侯的联合讨伐。但这十八路诸侯中除了孙坚和曹操外其他诸侯都是各自保存实力,踌躇不前。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即告瓦解。

董卓进京不久,就干了一件被后人千夫所指的事,盗挖了汉武帝的寝陵。


那么,董卓为什么要盗汉武帝的陵墓呢?

董卓有个孙女,名叫董白。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乖巧,甚得董卓喜爱,被视为掌上明珠。十岁时董卓就封她为渭阳君。

可惜的是,这董白却是一个哑巴,这让董卓十分忧虑,曾广招天下名医为其医治,但均未见效。后来,董卓手下有位大臣就对董卓说,汉武帝刘彻一生敬神寻仙,熬炼仙药,其陵中说不定会有专治哑巴的灵丹妙药。


为了治好孙女的病,于是董卓派大将吕布带领大批士兵进入茂陵。西汉11位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便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其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有?中国的金字塔?之称。

但在搬运大批宝物的同时,把茂陵搜了个遍,把汉武帝的棺木都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灵丹妙药。除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唯一与药方沾点关系的便是一卷绢纸,上面用端端正正的隶书写着十二个大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上,不得生。?

吕布乃一介武夫,完全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他认为这也许正是董卓要找的妙方。于是,他兴高采烈地宣布班师回朝。并把这张将绢纸交给董卓。董卓仔细端详了一阵,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转身询问大臣。

然而这些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一敢说话。董卓大怒,厉声问道:?连几个字的意思是什么都不知道,要你们这帮人有什么用??厉声追问之下,众大臣无不战战粟粟。

看到这些董卓更加生气,走下殿来,圆睁双目,盯着站在最前面的大臣。该大臣一看大事不妙,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大王,非臣不知,只是不敢说呀!?千里草?实是一个?董?字,?十日上?合成一个?卓?字,不得生这是在诅咒您不得生啊。?

董卓听完,气得都快晕过去了,他伸手将那卷绢纸拿来,企图撕个粉碎,但这绢纸非常结实,怎么撕也撕不碎。盛怒之下,他派人将汉武帝的尸体扔出来在外曝晒。


朝中大臣对此无不黯然,但慑于董卓的残暴,又不敢说话,怕引火烧身。于是便公推蔡邕前去劝解。这个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董卓对蔡邕的盛名和才气早有耳闻。在蔡邕的劝说下董卓这才消了些怒气,派人将汉武帝的尸体重新放回,草草处理。

这就是董卓为什么盗汉武帝陵墓的原因。不过这也只是民间野史传说,很少人知道究竟是不是真的。就像以前传说的项羽盗掘了秦始皇帝陵,结果通过现代物探发展,秦始皇帝陵地宫依然保存完好,连水银的密度高低变化都保持着史记里记载的模样。

但董卓的残忍的确是出了名的。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与董卓的亲信吕布共同密谋诛杀董卓。吕布年青勇猛,武力超群。被董卓收为义子,并封他为都亭侯。董卓把吕布当作自己的贴身侍卫,负责保护董卓的生命安全。


吕布因与董卓的婢女私通,被董卓发现,吕布担心董卓不会放过自己,就找王允商议。王允就设置了一个诛杀董卓的计划。并要吕布充当内应。并且说?董卓现在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你不要认贼作父?。在王允的劝说下,吕布答应了。

借上朝的机会,吕布事先安排同郡骑都尉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董卓大骇,连忙喊道:?吾儿奉先何在??吕布跃马挺戟,大声道:?奉旨讨贼?。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并诛连三族。

据说董卓死后,被暴尸东郊,守尸的士兵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了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油多,一直燃了数日。

董卓死后,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奸贼被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4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