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还没坐上龙椅就去世的元明宗,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众妙之门 2023-06-23 23:03:30

还没坐上龙椅就去世的元明宗,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元明宗和世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这位最倒霉的元朝皇帝就是元明宗和世!元明宗没什么知名度,他的儿子名气更大,就是元朝亡国之君元顺帝。元武宗在位时,并没有将储君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明宗,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元仁宗,并约定“兄终弟及,叔侄相承”。但没想到元仁宗即位后,违反了誓言,结果明宗起兵失败,被迫流亡西域、漠北。

之后十几年间,元朝政局动荡,直到1328年,元明宗才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年7月,泰定帝死在上都,其子阿速吉八年仅9岁。知枢密院事燕帖木儿趁机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元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为帝,即元文宗。与此同时,中书左丞相倒剌沙在上都立阿速吉八为帝。

9月,图帖睦尔进入大都,并且正式登上皇位。两个月后,上都方面开城投降,似乎这场皇位之争至此画上句号,但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原来和世是武宗的长子,而图帖睦尔是次子,加上此时和世身居漠北,得到了诸王支持。图帖睦尔为得到皇位,策划了一场阴谋。

图帖睦尔在即位的时候,一再宣称,“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之心”。意思是说只要等大哥和世一到,自己就退位让贤。与此同时,图帖睦尔派出了不少使者前往漠北,迎接和世。和世信以为真,于是在和宁之北即位。到了三月,图帖睦尔派右丞相燕铁木儿携带玉玺北上。

元明宗和世在南下途中,就开始不断下旨,行使其皇帝的权力,他还册封自己的弟弟图帖睦尔为皇太子。与此同时,图帖睦尔也开始北上,双方在1329年8月2日,相会于王忽察都。和世、图帖睦尔是亲兄弟,两人已经分开十几年,和世下诏设宴,“宴皇太子及诸王、大臣于行殿”。

这场兄弟相会,表面上欢天喜地,但暗藏杀机。8月6日,行宫突然传出消息,元明宗暴死,年仅29岁。之后图帖睦尔在丞相燕铁木儿的保护下,“疾驰而还”。8月15日,图帖睦尔再次登上了皇位。后世普遍认为,元明宗之死是他的弟弟图帖睦尔所为。11年后,元明宗的儿子元顺帝翻起了老账。

元顺帝说二叔图帖睦尔“谋为不轨,使明宗饮恨而崩”,为此他下诏把元文宗的神牌从太庙中扔出去。元文宗虽然以不光彩的手段夺取皇位,不过临死前算是良心发现,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还给明宗的儿子。但此时的元朝已经病入膏肓,谁也无法扭转其灭亡的结局。

刘伯温是谁?为什么他能受到万人敬仰?

每天了解一个人——刘伯温 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是比较全的资料

刘基,浙江省温州市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后来,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过目不忘刘基对于书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曾经在元朝大都的一家书店中翻阅一本天文书,翻过一遍后竟然立即能背出来,书店的主人便要将书送给他,他却说:“书已经在我的胸中了,要书何用?”

十四岁时刘基入府学读书。他从师学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有许多人读了很长时间也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三年以后,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助明开国

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请至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此时,陈友谅攻陷太平,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朱元璋意犹未决,刘基也沉默不言。朱元璋知其自有见地,遂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

刘基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

至正二十七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

不徇私情

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

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

临终遗嘱洪武八年,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地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儿子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地维持正常的饮食。

胡惟庸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

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作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皇帝

  帝王作为封建王朝中最具权利最高大上的职位,很多人都想当上着最高的统治者,而历史上有着很多的帝王,有着任职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自然也会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而在历史上你知道那个皇帝是在位最短时间的吗?他属于那个朝代?叫什么名字?中国的最短在位时间帝王十大排名又是谁?想了解的话那就来下面阅读一下吧!
   谁是中国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中国古代的皇帝为数众多,在位时间最短的大有人在。比如说秦王子婴,从登基到投降一共四十六天,然而子婴绝不是在位时间最短的;在明朝有位光宗泰昌皇帝比他更短一筹,从登基到驾崩总共只有二十九天,但是光宗泰昌皇帝也不是在位时间最短的;另外还有比前两个在位时间更短的皇帝,他就是西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朝第9任皇帝,他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贺19岁即位,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去。还有没有比刘贺在位时间更短的呢?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得知: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金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末帝完颜承麟。他从即位到身亡,还不够一天的时间。
  金朝天兴二年(1233年)十月,蒙古军和南宋军队联合进攻金朝的临时国都蔡州。金朝的第九代皇帝完颜守绪见大势已去,于1234年1月9日夜里,召来金军元帅完颜承麟,要把皇位传给他。完颜承麟坚辞不受,完颜守绪说:“我把皇位传给你,是出于不得已。因为我身体过于肥胖,行动不便。卿身体矫健,万一能逃出去,金国不绝后了。”听了这些话,完颜承麟答应继承皇位。
  第二天早上,完颜承麟继皇帝位。可是,正当大臣们向他行礼祝贺时,南宋军已攻破了南城,蒙古军也加紧攻打西城。金宫无心庆贺新君,众将便匆匆分头指挥巷战(巷战是指在城镇街巷中进行的战斗)去了。
  退位的皇帝完颜守绪,听说南城已失,上吊自杀了。危急关头,新皇帝还忘不了给退位的皇帝加谥号,称完颜守绪为“哀宗”,并焚烧了他的尸体。
  完颜承麟率一小股金兵退守内城,但无济于事。最后终于死在南宋军和蒙古军的刀矛之下。这样,他从继位到被杀,仅仅当了不足一天的皇帝。这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唯一的一位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十位皇帝
  TOP10. 东汉殇帝刘隆(在位:106年1月—9月21日)
   年轻有为的汉和帝英年早逝,让其少子刘隆在养母邓太后的扶持下早早继位了,此时距离幼君诞生方才百余日而已。或许作为汉和帝的皇子都是不幸的,即使被和帝悉心托养在民间,刘隆还是与其他皇子一样,没能逃脱夭折的命运。尽管被抱上龙椅已有220天,却终究是嗷嗷待哺的婴儿,空留下一个帝王的尊号。
  TOP9. 东汉少帝刘辩(在位:189年5月15日—9月28日)
   一向不受汉灵帝重视的刘辩,却因生母受宠,又舅父位高权重而最终得以登上帝位,但刘辩的运势于此算是到头了。因外戚与宦官集团的内斗引起的宫变,招来了“瘟神”董卓,而刘辩在危难之际表现的却并不怎么得体,给董卓留下的印象十分的糟糕,反而衬托了皇弟刘协的贤能。结果,陈兵京都的董卓强势废掉了已无任何依靠的刘辩,并献毒酒终结了这位15岁少年的生命。
  TOP8. 洪宪帝袁世凯(仅限内部:1916年(洪宪元年)—3月22日)?
   作为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算得上是尽职尽责,强势革新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如果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的话,那么他的名声也不至于这般狼藉。只是大总统的职位似乎还没能满足袁或其拥趸的欲望,在国内各界一片拥戴下,袁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劝进”,并满怀 *** 的着手筹建洪宪王朝,更大封群臣以 *** 人心。这种看似更符合国情的君主立 *** 体,如果由那位逼退清帝、拥护共和的袁总统来操办,就显得是司马昭之心了。显然,地方实力派人物不会给袁世凯更进一步的机会,尤其是多次带头忽悠袁世凯称帝的蔡锷(难道因为没被加封?)。声势浩大的护国战争将洪宪帝制彻底扼杀在摇篮之中,尚未通告天下、广施皇恩的洪宪帝被近臣高呼了83天后,不得不承担起篡改国体的历史罪名,他本人亦是在一系列重大打击下,归去“袁林”。
  TOP7. 北魏幼主元钊(在位:528年4月2日—5月)?
   幼主元钊与其堂妹敬哀公主(元氏)的遭遇一样,都沦为胡太后糊涂政治下的牺牲品。在上演了一出“女婴称帝”的闹剧后,元钊被选为最合适的傀儡而登上帝位,但操纵他的人显然对朝臣缺乏掌控力,面对军队哗变,只能坐以待毙,最后连累幼主一同被沉入滚滚黄河中,而此时的元钊还只是一个年仅3岁的孩童。?
  TOP6.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在位:1332年10月23日—12月14日)
   宁宗是为元明宗次子,但其前任却是杀掉明宗而即位的叔父文宗,乍看之下懿璘质班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又怎么轮的上继承皇位?世事难料,未想文宗临终前良心发现,又明宗长子尚在驱逐地广西,便诏令传位于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以赎罪。不过,上天还是没有眷顾这个看似幸运的幼君,他登上帝位方才53天便悄然离世,年仅7岁。?
  TOP5.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1620年8月26日—9月26日)
   光宗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无情的戏弄着,身为万历皇帝长子,却因生母宫女的身份而不招父亲青睐,也迟迟未能立为继承人。尽管在群臣的强烈要求下,万历帝最终很是勉强的确立了国本,可朱常洛却仍不得不活在父亲宠妃的阴影下,即使发生了威胁其生命的梃击案,万历帝也不过是草草收案。在太子之位上煎熬了19年后,朱常洛终于上位了,他或许确实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即位之初就采取一系列措施革新弊政。可天不假年,历史没给光宗更多施展才华的时间,在登基仅仅整一个月后,朱常洛就因病辞世,留下无尽的遗憾。
  TOP4. 西汉废帝刘贺(在位: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算命)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而后继无子,这对远在山东的昌邑王来说真算得上中了“头彩”了,刘贺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暴发户。但令人惋惜的是,刘贺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表现的手足无措。他只顾着沉浸在初登帝位的满足感中而没有弄清朝堂形势,也没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摆出一副明君的姿态,尤其没能与手握重权的朝臣们搞好关系,结果,皇帝试用期还未满月就被群臣无情的辞退了。在归还的路上,刘贺有些郁闷,掐指一算,自己千里迢迢、马不停蹄地赶到长安,耗时一月有余,也竟比待在皇位的时间还长,真后悔当初束手就擒,没能先宰了大将军!不过,作为废帝能寿终正寝,刘贺也算是傻人有傻福了。
  TOP3. 前赵废帝刘和(在位:310年7月18日—7月)
   比起掀起永嘉之乱、灭亡西晋、开启五胡乱华局面的前赵昭武帝刘聪,废帝刘和更显得默默无闻。史书记载刘和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且好学而早成。不过,刘和为人处事貌似不怎的,似乎脑袋也不好使。刘和继位初始,大局未定,人心不稳,却轻易被舅父呼延攸误导,竟很自不量力地兵分四路攻打手握重兵的四位皇弟,已幻想一朝解决后顾之忧。结果被其弟刘聪迅速反扑,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连帝号都被继任者废黜了。?
  TOP2. 北魏殇帝元氏(在位:528年4月1日)
   公元528年3月31日,北魏孝明帝突然离世,慌忙之下,孝明帝唯一的子嗣元氏被独揽大权的胡太后搬出来娱乐民众,于是,这个出生不足两月的婴儿被拥立为帝。然而当天,胡太后突然预感真相难以掩盖,赶紧下诏公开元氏的女儿身并废黜其帝位,改立孝文帝曾孙元钊为帝。而更不幸的是,失去利用价值的元氏不久之后就被宣告死亡,也许是心存愧疚,那位不太聪明的女政治家追谥元姑娘为殇帝,但“殇帝”之名却从未能被正史承认,元氏更从此在史书中销声匿迹了。
  TOP1. 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1234年2月9日)?
   被评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这对骁勇善战、才略兼备的完颜承麟确实有些冤枉。公元1234年2月9日,此时的金朝早已失去了当年横扫中原霸主—宋国的豪迈意气。被宋蒙联军揍得一路逃窜的金哀帝已是心力交瘁,为了皇帝最后一点尊严,哀帝苦苦哀求那位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的的股肱重臣完颜承麟接受禅位,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完颜承麟肩负起救亡图存的重担,但联军甚至都没给他们宽裕的时间来进行一个体面的传位大典,匆匆即位后的完颜承麟便急忙率军迎战。就在哀帝逃脱未果,自缢而死后不久,末帝亦战死于乱军之下,替哀帝成为金朝的亡国之君,此时距离末帝即位也不过几个时辰而已。?
   这些命运多舛的“帝王”,虽未能久坐龙庭、有所作为,但成为中国历史上数百位皇帝中的其一,也算是赢得生前身后名,不幸中的万幸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04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